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玉米施肥技术与机械化

2022-12-06 来源:钮旅网
2011.09 总第221期 和农民生产管理情况,确定区域性的氮肥总量控制指标, 800 同时,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供肥保肥性能,决定 分期调控的方式。 通过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对全国玉米生产大区域的氮 目600 400 暖 肥总量控制指标已基本明确。具体来说,在当前产量并有 所增产的水平下,东北地区春玉米和黄淮海区夏玉米的氮 肥用量宜控制在150—180 k m:;西南玉米的氮肥用量宜 控制在210~270 kg/hm ;西北雨养玉米的氮肥用量宜控制 在150~180 kg/hm ,而灌溉玉米的氮肥用量宜控制在 鐾 200 O 东北(n=135) 华北(n=552) 西南(n=531) 图1 我国玉米主产区平均氮肥用量(农户调查,n=l:398) 营和农民施肥知识不足造成的。 3.分次施肥难以做到。施肥方式不合理 调查表明,我国农民长期以来的施肥习惯是一底一追 (大喇叭口期)为主。但是近年来由于劳动力的匮乏,玉米 中期追肥越来越难实施。很多地区农民采用了“一炮轰”的 一次性施肥方式,这种方式尽管节省了劳动力,但是在很 多地区既不利于高产,又造成肥料的大量损失。玉米生产 迫切需要改革施肥技术。 4.养分损失多。环境代价大 玉米生产往往雨热同季,这虽然有利于玉米生长和高 产,却容易造成养分的损失。随着玉米施肥量的增加和施 肥方式的不合理,玉米生产中养分,特别是氮向大气和水 体的流失也在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文献调研结 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我国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平均只有 28%,春玉米为35%,而农民生产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率要 低于试验条件下。 对上述我国玉米施肥问题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我们 认为源于以下几点:一是1990年一2005年农学研究的投 人不足,导致对玉米施肥技术的研究积累不足;二是我国 土壤质量先天不足,供肥能力和保肥性均不佳;三是小规 模经营导致的田间管理不到位;四是农民教育与技术推广 存在不足。 二、玉米推荐施肥技术与机械化施肥 1.“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的氮肥管理技术 氮肥施用不合理是限制玉米增产的原因之一。氮肥施 用不足,会造成产量下降;氮肥施用过量,易造成群体郁 闭、易感病虫害、易倒伏、抗逆性下降等,从而也造成减产, 因此合理地施用氮肥非常重要。 一方面,由于农户间施肥差异很大,而且非常不合理; 另一方面,由于小农户经营的特点,逐个农户、逐个田块的 精确推荐施肥在现阶段既不经济又不现实。为此,我们通 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氮肥分区域进行总量控制和分期调 控的技术思路。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特定区域的土壤状况 210~240 kg/hm2。在超高产(800~1 000 kg/o.067 hm )水平 上,根据2005年以来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实施的大量田间 试验,氮肥总量宜控制在225~270 kg/hm2。当然,区域性的 控制用量与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及栽培方式有关。 研究表明,产量水平越高,中后期的氮素供应越重要; 土壤肥力和保肥性能越差,中后期的氮素供应越重要。因 此,在氮肥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合理的分期调控是非常重 要的。 然而,如前所述,由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日益匮乏,以 人力或畜力进行玉米追肥的方式已日趋减少,而一次性施 肥又不利于玉米高产和肥料高效。在这一背景下,迫切需 要发展机械化的玉米追肥技术。近年来,我们在华北地区 进行了小型中耕追肥机的应用推广,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 中型中耕追肥机的应用推广,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受到 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机械追肥具有节省劳力、降低劳动强 度、施肥效果好(均匀,深施)、增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功 效。表2为在河北省曲周县应用的小型中耕追肥机与人工 追肥的效果比较。 表2小型中耕追肥机机械追肥与 人工追肥的效果比较 追肥方式 人工追肥 机械追肥 用工 2人 1人 效率 0.135 hm2/人・d 0.8~1 hm2/人・d 劳动强度 高 由 成本 l5元/0.067 hm2 12~13元/0.067 hm2 追肥均匀度 不均匀 均匀 追肥深度 由 深 玉米整齐度 中 好 增产效果 中 高 2.磷钾管理与区域配肥技术 (1)磷钾管理与区域配肥技术结合作物高产和环境 保护两个方面,我们建立了基于土壤肥力变化的磷钾恒量 监控技术。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测土配方 施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主产区玉米磷钾推荐施肥的技 术指标已基本建立。这些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中的 鱼旦! ! 鱼 鱼 墨!鱼 ! 1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