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年第l9期 science and Te ement Re ea ch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2.19.017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及发展情况分析 姚常乐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摘要:利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分别从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的份额、10年数据对比、人均经费 投入强度、执行部门和产业分布等五个维度,分析了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北京基 础研究经费投入偏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持续稳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优化投入结构、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的比重、适当加大地方财政对 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等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基础研究;经费投入;R&D清查 中图分类号: 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19—0078—05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Basic Research Fund Input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Beijing YAO Changle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cience,Beijing 1008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R&D resource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prob— lems of the investment in basic research in Beijing from five dimensions:the share of the investment in basic research in Beijing over our country;the comparison of data in ten years;funding intensity per person;executive agency and industry distribution.We also analyzed the problem of the low basic research budget spending in Beijing deeply,and came up with SOlne policy proposals,such as increasing the basic research investment in Beijing continuously and steadily,optimizing the input structure,leading the probable enterprises to do some applied basic research,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basic re— search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and increasing the basic research investment from the local finance appropriately. Key words:basic research;finance investment;R&D investigation 基础研究主要是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 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试验性或理论性工作, 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基 础研究作为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科技进步的先 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继2011年7月16日温家 宝总理在《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中提到“国 家财政要对基础和前沿研究提供长期稳定支持,保 障研究的连续性、稳定性。”之后不久,刘延东同志 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努力开创基础研究繁 荣发展新局面》的文章,指出:“在‘十二五’开 局之年,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和超前部署基础研究, 提升我国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对于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科学技 术中心,富集了全国55%的中央部门研究院所 和 20%的研究型高校。。 ,在国内具有无可比拟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l一12—26,修回日期:2012—03—09 研究资源优势。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正经历创新 驱动的社会经济转型期,要在全球和区域经济分工 中占领高端、争取主动,必须把强化创新驱动作为 重要着力点,使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的轨道,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而基础研究作为激发原始性创新的源泉,其战略作 用日益凸显。通过对历年科技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 我们发现:一方面,北京基础研究发展状况在全国 无疑处于绝对高端,在众多领域都站在国内制高点 的位置:另一方面,与美国、欧盟等创新型国家相 比,北京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 1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状 1.1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总量稳定增长,但占全国比 重呈下降趋势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70.48亿元,按照2000年的 姚常乐: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及发展情况分析 79 可比价计算,是2000年第一次全国R&D清查的2.9 倍,但2009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仅占全国的 26.1%,较l0年前的份额下降了11.2个百分点。说 明这l0年间,尽管北京地区投入基础研究的经费支 出在逐年增长,但占全国份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 降。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全国 的份额处于明显下降状态,除个别年份较上年稍有增 长外,多数年份的比重都低于上年,总体降幅大大超 过涨幅,导致2009年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 额占全国的份额下降至26.1%。不仅如此,这10年 间,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的增长速度波动性较大, “十五”期间基本呈稳定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 呈现出了快速增长和极低速增长交替出现的情况, 2005年和2007年均出现了负增长。以上分析表明: 和第一次清查数据相比,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总量规模处于增长态势,但其增速小于全国基础研究 经费增长速度,导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份额明 显下降。 一北京基础研究经费 亿元) 一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增长速度 亿元 。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田的比重 G00 43.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图1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量规模 注:1)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综合卷》、《中国科 技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2)历年数据均为2000年的可比价 1.2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投入的份额低于10 年前水平 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投入的份额是一个结构指 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知识创造和原始性创新 活动在研发活动中所占的比重。第二次全国R&D资 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 研发投入份额为10.5%,较第一次清查降低了0.7个 百分点。2000年以来该指标逐年下降,直到2007年 才开始缓慢上升,但截止2009年底,其份额仍低于 10年前的水平,这与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份额的发 展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而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研究经费占R&D总经费的比重多在10%~20%之间, 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重 也多超过15%。从图2中可以看出,近1O年来美国 的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份额基本维持在18%左右,而 北京除2002年达到了12.6%的峰值外,其他年份的 比重均在12%以下。综上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研发 活动中知识创造和原始性创新活动比重仍然较低。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投入份额 美田基础研窥经费占研发投入的份额 鑫2 0.O% ;咚嗥 ’一 ’…T’一。 ’’l一 ’’’’t ’’J ’~一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年份 图2一一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投入份额 % % %一 % ㈣一一 舟 注:中国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综合卷》、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美国数据来自OECD主要 科学技术指标2011 1.3 北京基础研究执行部门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 院校 从各执行部门基础研究经费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不同研发主体在基础研究活动中起到的不同作用。第 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北京支出 的70.48亿元基础研究经费中,有94.4%的份额集中 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全国情况一致。略有不同 的是,北京地区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重高 达64.6%,明显超过了高等院校29.8%的份额,这与 中央属研究院所集聚北京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值得 注意的是,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中企业所占份额虽 然仅为2.7%,但略高于全国的1.6%,说明北京地区 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要好于其他省市。然而,根据科 学与工程指标显示:美国2008年基础研究经费的执 行部门中企业承担的比重高达20.5%,是北京的7.6 倍。可见,北京地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见图3所示。 拍∞年北京基—回阿湍柏行单位昕占协摈 ■瓣研帆.暂 ■ ■拳幢 ■业簟位 ■盘业 图3不同执行部门承担基础研究活动的分布情况 注: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综合卷》 80 姚常乐: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及发展情况分析 1.4 北京地区基础研究学科门类齐全,三大学科优 势突出 不同学科基础研究投入的分布状况可以反映 2.2基础研究活动主体——科研院所和高校基础研 究经费偏低 出不同学科的研发活跃程度和学科发展水平等情 况。全国第二次R&D清查数据资料显示:2009 年,北京地区基础研究学科齐全,有基础研究经 费投入的学科占全部学科总数的76.3%,其中, 生物学、地球科学和物理学三大学科基础研究经 费投入比重占全部学科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额的 53.1%,说明在北京地区这三大学科的基础研究 北京富集了其他省市无与媲美的众多优势科技 资源,国家级大院大所和研究型大学云集首都,它 们在我国的基础研究队伍中担当着主力军的角色 然而,2009年北京地区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中,仪 有14.2%用于基础研究,比10年前只提高 0.1个 百分点;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 重为30.0%,较2000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但与 创新型国家相比,该比重仍然偏低。OECD科技统 优势突出;另外,化学、天文学和临床医学基础 研究经费投入占比依次为6.7%、5.8%和 3.5%,明显高于其他学科。 图4不同学科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基础研 究活动存在经费投入总量占全国份额处于下降态势、 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份额低于l0年前水平、基础研 究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学科齐全、三大学 科优势突出等特点。 2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较少从事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偏低 企业基础研究经费偏低是导致北京基础研究 经费投入总量偏低的直接原因。2009年企业 R&D经费占北京地区全部R&D经费投入总量的 39.26%,而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占企业R&D经 费投入总量的比重仅为0.73%,极大地降低了北 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研发投入的份额。通 过研究典型创新型国家中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情 况,我们发现在这些国家中企业不仅是全社会研 发投入的主体,而且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也占 到全国的15%~30%,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国 家的企业基础研究所占比重大于三分之一,甚至 超过政府研究机构 J。而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北 京,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仅占北京基础研究支 出的2.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 家水平 计数据显示,美国高等院校执行的基础研究经费占 其R&D经费总额的比重高达75.9%;作为追赶型创 新国家的韩国、日本,该指标分别为41.1%和 36.0%,均高于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 究份额 表1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执行基础研究活动情况 来闩 科技统汁年 美 韩 数执: 2.3 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不足 基础研究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带有很强的外溢 性,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所以私人部门不愿意 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更希望“搭便车”,以较小 的投入使用别人创造出的基础研究成果。在这种情 况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依靠政府资源从事基础 研究工作,通过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政策引导等途 径支持基础研究。财政科技拨款包括中央政府和地 方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 科技拨款支持的重点领域明显不同,中央财政科技 拨款更多地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活动,而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主要用于支持试验发展活动。 以项目课题形式的支出是基础研究经费支出 的主要形式之一。从科技部负责的研究机构的统 计看,2009年北京地区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的 课题经费总额为22.97亿元,其中来自政府的资 姚常乐: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及发展情况分析 8l 金为22.07亿元,占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课题经费 总额的96.1%,可见北京地区科研机构的基础研 究课题经费投入绝大部分依靠财政支持。我们对 近10年北京地区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情 况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投入到北京地区科 研机构的基础研究课题经费中,有超过99%的份 额来自中央财政,仅有不足1%的经费来自市县 级财政科技拨款,如表2所示。说明北京地区基 础研究经费投入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拉动,地方财 3.2 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 北京聚集了众多中央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 大型跨国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各自领域的引航者, 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并且与多所驻京高校、科研 院所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在试验发展活动中 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和人员,并依靠研发创新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然而,部分行业由于基础研究长期薄弱,核心 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进而陷入自主创新能力受制 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尚不明显。 表2北京地区科研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来自 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的分布情况 亿元,% 课题 其中来自 年份 经费 政府的资金 总额 中央 地方 中央 地方 财政 财政 比重 比重 2000 4.73 4.40 4.37 0.04 99.1 0.9 2001 6.49 5.87 5 83 0.04 99.3 0.7 2002 7.5O 6.9l 6.87 0.05 99.3 0.7 2003 9 11 8.82 8.79 0.04 99 6 0.4 2()()4 10.73 10.2l 1O.17 O.05 99.5 0.5 2005 10.63 10.10 10.06 0.04 99.6 0.4 2006 11.81 】1.14 11.09 0.05 99.6 0.4 2007 14.86 14.25 14.13 O.I2 99.2 0.8 2008 18.20 17.41 17.27 O.14 99.2 O.8 2009 22.97 22.07 21.94 0.13 99.4 0.6 注:根据科技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课题基本情况表》 整理获得 3政策建议 3.1 持续稳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优化投入结构 近1O年来,北京基础研究总体发展情况值得肯 定,然而考虑到北京要建设全球创新中心的发展思 路和科技定位,就必须更加注重科技的投入,依靠 自主创新引领科技的新突破,才能使北京成为引领 中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先锋和联结全球创新网络的重 要结点,而基础研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尽管这10年间,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总 额实现了大幅提升,但与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增速 相比,北京略显逊色,且近3年其增幅出现了较大 波动,这对北京基础研究活动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 利的。“十二五”时期,北京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的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国家创新中心,推动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 展格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创新的源头抓起, 持续稳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总额,保证自主创新的 持续动力。同时建议优化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来源 结构和执行结构,引导更多创新主体加入到基础研 究活动的科研队伍中,一方面可以带动各领域的原 始创新,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 价值。 于人的窘况,例如:我国制造企业在研发设计、产 品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发展严重滞后,总体上 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的最 大问题就在于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但这一 技术长期以来基本上依靠日本和德国 ;汽车行业 尽管依靠技术集成推出了许多自主品牌,并力争数 年内推出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但由于关键 设备长期依赖进口,投人大、成本高,严重制约我 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空问 。基础研究活动的匮乏使 得我国很难突破长期以来对外国技术的路径依赖, 造成了在众多行业只能“喝汤”、无法“吃肉”的 尴尬情境。 因此,北京地区的企业已经发展到需要依靠基 础研究以突破重大核心技术的阶段,这就需要政府 营造宽容和谐的自主研发环境,引导产业共性技术 联盟共同注资投入基础研究活动,进一步推广研发 加计扣除政策,充分利用中央在京资源,鼓励企业 和高校共同申请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加强产学研 合作,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采取多种措 施、多条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国有大中型 企业和外资研发机构等广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活动。 3.3 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的比 重 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 年北京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经费 支出为66.5亿元,占北京地区全部基础研究经费支 出的94.4%。显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拉动北京 地区原始创新的活动主体。北京高等院校从事的基 础研究活动经费支出仅占R&D经费总额的30.O%, 科研院所仅为14.5%,而美国高等院校的该指标一 直维持在70%以上 ,法国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经 费占研发投入份额也高于60%_9 J。显然北京地区高 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原始创新能力距离发达国家还 有较远的差距。 由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学科集群和人才汇聚 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因此在基础研究领域,尤其是 在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领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具有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同时也应承担更多的责 任。因此建议政府进一步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 更多的R&D经费投向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是对前瞻 82 姚常乐: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及发展情况分析 与发展调查手册——弗拉斯卡蒂丛书[M].北京:新华出版 社,2000:75 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项目,应在项目申请、资金人 员配备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争取将高校研发活 动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提高至40%以上。 3.4地方财政应适当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在地方财力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对科 技的投入已经占据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的半壁江山, 但是地方财政的投入仍集中在研发活动的下游和成 果产业化的阶段 … 。北京的情况更加突出,基础研 究经费支出中仅有5.5%来自地方财政,高达 [2]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科学技术指标2【)o9~一科学技术黄 皮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 [3]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10中国大学评价[J] 科学学与科学 技术管理,2010(4):5—13 [4]刘丽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政策的调整:关于加强企业 基础研究投入的政策建议[J].经营管理者,2009(18):I 17 l5]贾凯.技术引领进步:杨海成解读“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 技1 程[J].巾围制造业信息化,2011(2):21—24 6]佚名.新能源产、 :警惕“国人喝汤洋人吃肉”fN/OL].北京: 经济参考报,(2009—08—26)http://jjckb.xinhuanet conJ yw/2009—08/26/content177001.htm 一94.5%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科技拨款。当然这与 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北京的科技资源布局 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全球 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地方政府是否也应把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引领能力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这是一 个亟待考虑的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在推进“科技北 京”建设的同时,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7 戴劲松,何丰伦.自主创新基础薄弱核心技术没有突破[N].北 京:经济参考报,2009—09—16 [8j Ns SRS.Seienee and engineeringindicators 2010[cj.USA:Na~ tional Science Board.20】0 配合中央资金共同支持,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同促进 基础研究活动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1科学技术部发展汁划司,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OECD研究 『9 J康小明.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经费的发展趋势 [J].高等教育研究,2009(1):42—48 10 王利歧,高昌林.政府R&D资金来源分析及政策建议1 R 北 京: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0:63 作者简介:姚常乐(1983一),女,山东济南人,管理学硕i..北京 科学学研究中心统计分析部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统 与科技政策- -(上接第72页) 政补贴等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技术支持。要充分利用好 4.2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通山县、大悟县、谷城县、鹤峰县、利川县、房县成 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要把科技创新 为全国首批108个能源示范县的重大机遇和优势,着 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湖北省应充分 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 利用好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资助创新示范区 的利用,发挥这些示范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生态 和武汉市作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有利条 安全、资源安全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 件,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 调发展。第二,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 产业,并发挥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新兴 绿色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湖北省作为科教、人 有机农业,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幅 才大省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力量与企业结合, 度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量。 强化产学研联盟,促进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示范,加快 环境友好型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 参考文献:f1]赵彦云,林寅,陈吴.发达国家建立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经 技术支撑。 验及借鉴[J].经济纵横,2011(1):34—37 4.3 用绿色农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2]佘春详.绿色经济与云南绿色产业战略选择研究[D] 武汉:华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绿色农业 中科技大学,2003 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设备和先进管 f3]张小刚.长株潭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87—9O 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 f4]任桂镇,赵先贵,郝鸿忠.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 动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34—37 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 f 5]宋伟,庹忠辉,方亚飞.“十二五”时期湖北产业结构调整与升 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因此,发展绿色 级的战略取向[J].学习月刊,2010(10)上:31—32 6]邓春霞.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前景分析及对策建议[J j. 农业是湖北省实现农业强省的可行路径。 南方农业,2011(7):50—51,62 第一,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发展绿色农业不仅 需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提高生产技术,更需要政策 作者简介:高春玲(1972一),女,河北故城人,讲师,硕士,主要 的扶持。需要政府在生产开发、市场开拓等环节给予 研究方向为应用计量分析。 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减免税费、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