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3高中历史总复习考题随堂集训:选修1 1.1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2022-07-04 来源:钮旅网



选修1 第一单元第一讲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

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

哦,我今天公务繁忙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

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页共3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

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

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克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

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

们获得解放!

——梭伦材料二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改革的什么内容?

(2)商鞅的这一政策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沿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封建社会后期,这一政策产生的危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本质上的不同。他们的改革对雅典和秦国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第(1)问根据材料组织作答即可,较容易;第(2)问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第(3)问考查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本质区别,以及改革对本国政治走向的不同影2页共3



响。

答案:(1)解负令;重农抑商政策。

(2)强化了自然经济,巩固了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本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影响:梭伦改革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封建专制统治,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分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让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四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特点、影响的异同。解题关键要根据材料概括回答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

答案:(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不畏权贵,令政必行。

(3)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页共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