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期末整理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2.细胞的基本共性
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
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
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
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所有细胞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3.病毒的基本知识
病毒(virus)——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DNA病毒与RNA病毒
病毒的多样性)
类病毒(viroid)——仅由感染性的RNA构成;
朊病毒(prion)——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亚基构成;
4.原核细胞
基本特点:遗传的信息量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细胞内没有分化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膜。
主要代表:
支原体(mycoplast)——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细菌
蓝藻又称蓝细菌(Cyanobacteria)
5.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
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由特异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几种光学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microscope)
将光程差或相位差转换成振幅差,可用于观察活细胞
微分干涉显微镜(differential-interferencemicroscope)
偏振光经合成后,使样品中厚度上的微小区别转化成明暗区别,增加了样品反差且具有立体感。适于研究活细胞中较大的细胞器
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video-enhancemicroscopy)
计算机辅助的DIC显微镜可在高分辨率下研究活细胞中的颗粒及细胞器的运动。
2.扫描遂道显微镜
原理:扫描探针与样品接触或达到很近距离时,即产生彼此间相互作用力,如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隧道电流)、原子间作用力、磁力、摩擦力等并在计算机显示出来,从而反映出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电特性或磁特性等。
3.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离心分离技术
用途:于分离细胞器与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
差速离心:分离密度不同的细胞组分
密度梯度离心:精细组分或生物大分子的分离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
原理:利用一些显色剂与所检测物质中一些特殊基团特异性结合的特征,通过显 色剂在细胞中的定位及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某种物质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含量。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免疫荧光技术:快速、灵敏、有特异性,但其分辨率有限
蛋白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反应(Western-Blot)
免疫电镜技术:免疫铁蛋白技术
免疫酶标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
应用:通过对分泌蛋白的定位,可以确定某种蛋白的分泌动态;胞内酶 的研究;膜蛋白的定位与骨架蛋白的定位等
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
光镜水平的原位杂交技术
(同位素标记或荧光素标记的探针)
电镜水平的原位杂交技术
(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抗生物素抗体相连的胶体金标记结合)
放射自显影技术
原理及应用:
利用同位素的放射自显影,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实现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动态和追踪研究。
步骤:
前体物掺入细胞(标记:持续标记和脉冲标记)
细胞内同位素所在位置的显示———放射自显影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
利用细胞内某些物质对特异光谱的吸收,测定这些物质(如核酸与蛋白质等)在细胞内的含量。
包括: 紫外光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
可见光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
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
主要应用:
用于定量测定细胞中的DNA、RNA或某一特异蛋白的含量; 测定细胞群体中不同时相细胞的数量;
从细胞群体中分离某些特异染色的细胞;
分离DNA含量不同的中期染色体。
单克隆技术:将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杂交,使得子代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既可以分泌抗体,又可以像肿瘤细胞一样无限增殖。
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一.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1.生物膜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蛋白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膜蛋白是赋予生物膜功 能的主要决定者;
生物膜是磷脂双分子层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流体。
“Centraldogma ” of membrane biology
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脂质体的应用
研究膜脂与膜蛋白及其生物学性质;
脂质体中裹入DNA可用于基因转移;
在临床治疗中,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
3.膜蛋白的基本类型
外在(外周)膜蛋白
(extrinsic/peripheralmembrane proteins );
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
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
易分离。
内在(整合)膜蛋白
(intrinsic/integral membraneproteins)。
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 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
脂质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proteins)
通过磷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4.细胞质膜的功能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5.细胞连接
1.种类:
封闭连接(occludingjunctions)
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
锚定连接(anchoringjunctions)
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
桥粒:铆接相邻细胞,提供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形成整体网络,起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
半桥粒:半桥粒与桥粒形态类似,但功能和化学组成不同。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膜蛋白整合素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上,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
密斑内。
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
粘合带: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间隙约15~20nm,也称带状桥粒(beltdesmosome)。
粘合斑: 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连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
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junctions)
间隙连接(gapjunction);
神经细胞间的化学突触(chemicalsynapse);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
5.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被(cellcoat)又称糖萼(glycocalyx)
结构组成:
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指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
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
功能:
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
结构组成: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主要功能:
构成支持细胞的框架,负责组织的构建;
胞外基质三维结构及成份的变化,改变细胞微环境从而对细胞形态、生长、分裂、 分化和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胞外基质的信号功能
6.真核细胞细胞外结构: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passivetransport)
特点:运输方向、跨膜动力、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类型: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协助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膜转运蛋白:
载体蛋白(carrierproteins)——通透酶(permease)性质,介导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channelproteins)——具有离子选择性,转运速率高;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只介导被动运输
类型: 电压门通道(voltage-gatedchannel) 配体门通道(ligand-gatedchannel) 压力激活通道(stress-activatedchannel)2.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
类型:
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钠钾泵(结构与机制)
钙泵(Ca2+-ATP酶)
质子泵:P-型质子泵、V-型质子泵、H+-ATP酶 协同运输(cotransport)
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3.胞吞作用(endocytosis)与胞吐作用(exocytosis)
胞吞作用
●胞饮作用(pinocytosis)与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
胞吐作用
●组成型的外排途径(constitutiveexocytosis pathway)
所有真核细胞连续分泌过程用于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
子)
defaultpathway:除某些有特殊标志的駐留蛋白和调节型分泌泡外,其余蛋白的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细胞表面
●调节型外排途径(regulatedexocytosispathway)
特化的分泌细胞储存——刺激——释放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具有共同的分选机制,分选信号存在于蛋白本身,分选主要由高尔基体TGN上的受体类蛋白来决定 膜流:动态过程对质膜更新和维持细胞的生存与生长是必要的
第二节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1.细胞通讯与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
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
细胞通讯方式:
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endocrine)
旁分泌(paracrine)
自分泌(autocrine)
化学突触(chemicalsynapse)
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
间隙连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细胞识别(cellrecognition):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
程。
信号通路(signalingpathway):细胞识别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实现的。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特定的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
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之为细胞信号通路。
2.细胞的信号分子与受体
●信号分子(signalmolecule)
亲脂性信号分子
亲水性信号分子
气体性信号分子(NO)
●受体(receptor)多为糖蛋白
细胞内受体:为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激素激活的基因调控蛋白(胞内受体超家族)
细胞表面受体: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receptor)
受体的功能:
介导物质跨膜运输(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信号转导:受体的激活(activation)(级联反应);
受体失敏(desensitization)关闭反应、
减量调节(down-regulation) 降低反应。
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指胞内产生的小分子,其浓度变化(增加或减少)应答于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行驶功能;
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包括cAMP, c GMP , Ca2+,二酰甘油(DAG),1,4,5-肌醇三磷酸(IP3)等
3.通过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1.甾类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
两步反应阶段:
初级反应阶段:直接活化少数特殊基因转录的,发生迅速; 次级反应:初级反应产物再活化其它基因产生延迟的放大作用。
4.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特点:
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四次/六次跨膜蛋白
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
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或其他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递
有选择性:配体的特异性选择和运输离子的选择性
●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跨膜传递
● cAMP信号通路
反应链:
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双信使系统”反应链: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CaM)→细胞反应 磷脂酶C(PLC)→
→DG→激活PKC→蛋白磷酸化或促Na+/H+交换使胞内pH
受体酪氨酸激酶及RTK-Ras蛋白信号通路
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 kinases,RTKs)
包括6个亚族
信号转导:
配体→受体→受体二聚化→受体的自磷酸化→激活RTK→胞内信号蛋白→启动信号传导
RTK- Ras信号通路:
配体→RTK→adaptor←GRF→Ras→Raf(MAPKKK)→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它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转录因子)的磷酸化修钸。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MAPK的激活
cAMP ,MAPK;cAMP直接激活cAMP依赖的PKA;PKA可能通过RTK或通过抑制Raf-Ras相互作用起负调控作用。
粘着斑的功能:一是机械结构功能;二是信号传递功能
通过粘着斑由整合蛋白介导的信号传递通路:
由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通路
由细胞表面到细胞质核糖体的信号通路
5.细胞信号传递的基本特征:
具有收敛(convergence)或发散(divergence)的特点 细胞的信号传导既具有专一性又有作用机制的相似性 信号的放大作用和信号所启动的作用的终止并存
细胞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对信号的适应(失敏与减量调节)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一.细胞质基质
1.功能
完成各种中间代谢过程如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输
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胞内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等
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选择性的降解蛋白质的修饰控制蛋白质的寿命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
二.内质网
1.rER的功能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脂类的合成
2.sER的功能
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生殖腺内分泌细胞和肾上腺皮质)肝的解毒作用(Detoxification)cytochromep450 family:羟基化肝细胞葡萄糖的释放(G-6PG)储存钙离子:肌质网膜
上的Ca2+-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Ca2+泵入肌质网腔中
三.高尔基体
1.蛋白糖基化类型
四.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1.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microbody),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
酶类的异质性细胞器。与微粒体的区别:微粒体是内质网人工破碎后形成的球状颗粒。
2.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动物细胞(肝细胞或肾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可氧化分解血液
中的有毒成分,起到解毒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中常含有两种酶:
依赖于黄素(FAD)的氧化酶,其作用是将底物氧化形成H2O2;过氧化氢酶,作用是将H2O2分解,形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物酶体分解脂肪酸等高能分子向细胞直接提供热能。
在植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它催化CO2固定反应副产物的氧化, 即所谓光呼吸反应;
乙醛酸循环的反应,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降解储存的脂肪酸乙酰辅酶A琥珀酸葡萄糖。
五.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细胞结构的组装
1. 膜泡运输是特异性过程,涉及多种蛋白识别、组装-去组装的复杂调控 膜泡融合是特异性的选择性融合,从而指导细胞内膜流的方向
选择性融合基于供体膜蛋白与受体膜蛋白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在细胞的膜泡运输中,粗面内质网相当于重要的物质供应站,而高尔基体是重要集散中心。由于内质网的驻留蛋白具有回收信号,即使有的蛋白发生逃逸,也会保留或回收回来,所以有人将内质网比喻成“开放的监狱”(openprison)。高尔基体在细胞的膜泡运输及其随之而形成的膜流中起枢纽作用,因此高尔基体聚集在微管组织中心(MTOC)附 从而使高尔基体维持其极性。同近并在高尔基体膜囊上结合有类似动力蛋白的蛋白质,样,内质网、溶酶体、分泌泡和细胞质膜及胞内体也都具有各自特异的成分,这是行使复杂的膜泡运输功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膜泡中又必须保证各细胞器和细胞间隔本身成分特别是膜成分的相对恒定。
2.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s)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以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
电子传递链各组分在线粒体内膜中不对称分布,当高能电子沿其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H+从基质泵到膜间隙,形成H+电化学梯度。在这个梯度驱使下,H+穿过ATP合成酶回到基质,同时合成ATP,电化学梯度中蕴藏的能量储存到ATP高能磷酸键。
2.电子传递链的四种复合物(哺乳类):
◆复合物Ⅰ: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含42个蛋白亚基,至少6个Fe-S中心和1个黄素蛋白。
作用:催化NADH氧化,从中获得2高能电子辅酶Q;泵出2H+ ◆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是电子传递体而非质子移位体)
组成:含FAD辅基,2Fe-S中心,
作用:催化2低能电子从琥珀酸FADFe-S辅酶Q(无H+泵出) ◆复合物Ⅲ:细胞色素bc1复合物(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包括1cytc1、1cyt b、1Fe-S蛋白
作用:催化电子从辅酶Qcytc;泵出2H+
◆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既是电子传递体又是质子移位体)
组成:二聚体,每一单体含13个亚基,三维构象,cyta, cyt a3,Cu, Fe 作用:催化电子从cytc分子O2形成水,2H+泵出,2H+参与形成水二.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光反应:光能---电能---化学能(ATP和NADH)
原初反应(primaryreaction) 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形成高能电子
(捕光色素及反应中心构成了光合作用单位)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需说明以下几点:
①最初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②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H+-pump是cytb6f复合物。类囊体腔的质子浓度比叶绿体基质高,该浓度梯度产生的原因归于:H2O光解、cytb6f的H+-pump、NADPH的形成。ATP、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③电子沿光合电子传递链传递时,分为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两条通路。循环式传递的高能电子在PSⅠ被光能激发后经cytb6f复合物回到PSⅠ。结果是不裂解
H2O、产生O2,不形成NADPH,只产生H+跨膜梯度,合成ATP。
暗反应(碳固定):ATP和NADH使CO2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
◆卡尔文循环(Calvincycle)C3途径,最重要最基本途径
分为3个阶段:羧化,还原,RUBP再生阶段。ATP和NADPH推动CO2的固定、还原。每循环一次只能固定一个CO2分子,循环六次才能把6个CO2分子同化成一个己糖分子。
◆C4途径或Hatch-Slack循环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
三.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1.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受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
2.mtDNA和ctDNA均以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及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
ctDNA复制的时间在G1期。复制仍受核控制
四.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
1.线粒体的增殖:由原来的线粒体分裂或出芽而来。
叶绿体的发育和增殖:个体发育:由前质体(proplastid)分化而来。
增殖:分裂增殖
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信息中心
细胞核的结构组成:
一. 核被膜(nuclearenvelope)与核孔复合体(NPC)
1.核被膜(nuclearenvelope)结构组成:
◆外核膜(outernuclear membrane),附有核糖体颗粒
内核膜(innernuclear membrane),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 ◆核纤层(nuclearlamina)
◆核周间隙(perinuclearspace)
核孔(nuclearpore)
2.核孔复合体(NPC)结构组成:
胞质环(cytoplasmicring),外环
核质环(nuclearring),内环
辐(spoke)
柱状亚单位(columnsubunit)
腔内亚单位(luminalsubunit)
环带亚单位(annularsubunit)
中央栓(centralplug):transporter
二.1.染色质(chromatin):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
的形式。
2.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 而成的棒状结构。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的功能阶段可以相互转变的的形态结构染色质与染色体具有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但包装程度不同,构象不同。
3.基因组(genome):凡是具有细胞形态的所有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在真核细胞中,每条未复制的染色体包装一条DNA分子,一个生物贮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
4.核小体结构要点:
◆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包括组蛋白H1和166bpDNA的核小体结构又称染色质小体。
◆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组蛋白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实验表明,核小体具有自组装(self-assemble)的性质
◆核小体沿DNA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而通过核小体相位改变影响基因表达5.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
◆一级结构:核小体
◆二级结构:螺线管(solenoid)
◆三级结构:超螺线管(supersolenoid)
◆四级结构:染色单体(chromatid)
压缩7 倍 | 压缩6 倍 | 压缩40 倍 | 压缩5 倍 |
DNA———→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
6.常染色质(euchromatin):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7.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指间期细胞核中,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色质组分。
8.染色体的主要结构
◆着丝粒(centromere)与着丝点(动粒,kinetochore)
◆次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
◆核仁组织区(nucleolarorganizing region,NOR)
◆随体(satellite)
◆端粒(telomere)
9.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functionalelements)
DNA复制起点。具有一自主复制DNA序列(autonomouslyreplicating DNA sequence, ARS):段11-14bp的同源性很高的富含AT的共有序列及其上下游各200bp左右的区域是维持ARS功能所必需的。
着丝粒DNA序列(centromereDNA sequence,CEN) :两个相邻的核心区:80-90bp的AT区;11bp的保守区。
端粒DNA序列(telomereDNA sequence,TEL) :◆端粒序列的复制
◆端粒酶,在生殖细胞和部分干细胞中有端粒酶活性,端粒重复序列的长度
与细胞分裂次数和细胞衰老有关。
10.核基质与核体
核基质或核骨架(nuclearskeleton)的概念
狭义概念仅指核基质,即细胞核内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
广义概念应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或核纤层-核孔复合体结构体系),以及染色体骨架。
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在细胞质基质中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在细胞核中存在核骨架-核纤层体系。核骨架、核纤层与中间纤维在结构上相互连接,贯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网架体系。
一.细胞质骨架
1.微丝(microfilament,MF) 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filament), 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actin)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
(1)微丝特异性药物
◆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s):可以切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正极阻抑肌动蛋白聚合,因而导致微丝解聚。
◆鬼笔环肽(philloidin):与微丝侧面结合,防止微丝(MF)解聚。
(2)微丝功能
◆维持细胞形态,赋予质膜机械强度◆细胞运动◆微绒毛(microvillus)◆应力纤维(stressfiber) ◆参与胞质分裂◆肌肉收缩(musclecontraction) (肌肉收缩系统中的有关蛋白①肌球蛋白(myosin)②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③肌钙蛋白(Troponin,Tn))
◆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基本过程
动作电位的产生
·Ca2+的释放
·原肌球蛋白位移
·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丝的相对滑动
Ca2+的回收
2.微管(microtubules)
(1)微管装配是一个动态不稳定过程,原因:
微管两端具GTP帽(取决于微管蛋白浓度),微管将继续组装,反之,无GTP帽则解聚。
(2)微管特异性药物
◆秋水仙素(colchicine)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可破坏纺锤体结构。
◆紫杉酚(taxol)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
(3)微管组织中心(MTOC)
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 center, MTOC)。
①常见微管组织中心
◆间期细胞MTOC:中心体(动态微管)
◆分裂细胞MTOC:有丝分裂纺锤体极(动态微管)◆鞭毛纤毛细胞MTOC:基体(永久性结构)
②微管功能
◆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细胞器的定位◆鞭毛(flagella)运动和纤毛(cilia)运
动◆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
3.中间纤维(intermediatefilament,IF) :10nm纤维,因其直径介于肌粗丝和细丝之间,故被命名为中间纤维。IF几乎分布于所有动物细胞,往往形成一个网络结构,特别是在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细胞中含量相当丰富。如上皮细胞中。除了胞质中,在内核膜下的核纤层也
属于IF。
功能:
◆增强细胞抗机械压力的能力
◆角蛋白纤维参与桥粒的形成和维持
◆结蛋白纤维是肌肉Z盘的重要结构组分,对于维持肌肉细胞的收缩装置起重要作用◆神经元纤维在神经细胞轴突运输中起作用
◆参与传递细胞内机械的或分子的信息
◆中间纤维与mRNA的运输有关
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一. 细胞增殖(cellproliferation)的意义
◆细胞增殖(cellproliferation)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生物繁育的基础。◆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导致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由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细胞增殖是多细胞生物繁殖基础。◆成体生物仍然需要细胞增殖,主要取代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个体细胞数量的相对平
衡和机体的正常功能。
◆机体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组织修复等,都要依赖细胞增殖。
二.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1.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其间细
胞遗传物 质和其他内含物分配给子细胞。
2.根据增殖状况,细胞分类三类:连续分裂细胞(cyclingcell);休眠细胞(Go细胞);·终末分化细胞
3.细胞周期中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G1期:与DNA合成启动相关,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脂等,同时染色质去凝集。
◆S 期:DNA复制与组蛋白合成同步,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S期DNA合成不同步 ◆G2期:DNA复制完成,在G2期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RNA分子
◆M期:即细胞分裂期,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遗传物质和细胞内其他物质分配给子细胞。
4.有丝分裂(mitosis)。
(1)前期(prophase)
标志前期开始的第一个特征是染色质开始浓缩(condensation)形成有丝分裂染色 体(mitoticchromosome)
◆第二个特征细胞骨架解聚,有丝分裂纺锤体(mitoticspindle)开始装配
(2)前中期(prometaphase)
◆核膜破裂成小的膜泡,这一过程是由核纤层蛋白中特异的Ser残基磷酸化导致核 纤层解体
◆纺锤体微管与染色体的动粒结合,捕捉住染色体每个已复制的染色体有两个动
粒,朝相反方向,保证与两极的微管结合;纺锤体微管捕捉住染色体后,形成三种类型
的微管(极微管,动粒微管,星体微管)
◆不断运动的染色体开始移向赤道板。细胞周期也由前中期逐渐向中期运转。
(3)中期(metaphase)所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MetaphasePlate)上,标志着细胞分裂已进入中期
(4)后期(anaphase):排列在赤道面上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产生向极运动
后期(anaphase)大致可以划分为连续的两个阶段,即后期A和后期B:
·后期A,动粒微管去装配变短,染色体产生两极运动
·后期B,极间微管长度增加,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介导染色体向极运动(5)末期(telophase)
◆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即进入了末期(telophase),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核膜开始重新组装
◆ Golgi体和ER重新形成并生长
◆核仁也开始重新组装,RNA合成功能逐渐恢复,有丝分裂结束
5.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意义:◆确保世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增加变异机会,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基础保证。
二.细胞周期调控
1.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
◆在适当时候激活细胞周期各个时相的相关酶和蛋白,然后自身失活(正调控)
◆确保每一时相事件的全部完成(负调控)
◆对外界环境因子起反应(如多细胞生物对增殖信号的反应)
2.细胞周期检验点(checkpoint):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主要是确保周期每一时相事件的有序、全部完成并与外界环境因素相联系
3.MPF(Maturation-promotingfactor,Mitosis-promotingfactor)卵细胞粗成熟因子,是一种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由M期Cyclin-Cdk(Cyclin-dependentprotein kinase)形成的复合物。MPF=CDK1=p34cdc2+cyclinB。
4.MitoticCyclin-Cdk复合物的活化与功能
◆活化
·随Cyclin浓度变化而变化
·激酶与磷酸酶的调节,
活化的MPF可使更多的MPF活化
◆功能:启动细胞从G2期进入M期的相关事件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概要:
细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发育的基础与核心;细胞分化的关键在于特异性蛋白质合成;合成特异性蛋白质实质在于组织特异性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表达;差异性表达的机制是由于基因表达的组合调控。◆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分化机制失控的表现
一. 细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
1.当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
2.组织特异性基因(tissue-specific genes),或称奢侈基因(luxury genes):是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功能;3.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
概念: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培育成正常的植株
◆动物细胞核移植(Nuclear transfer)实验证明细胞核具有发育全能性
◆干细胞(Stem cell)与细胞发育潜能(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及构建组织的潜能;造血干细胞;单能干细胞(monopotential cell))
4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如眼的发生
◆细胞记忆与决定果蝇成虫盘(imaginal disc)
◆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
◆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二.癌细胞(Cancer cell)
1.肿瘤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分裂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的细胞称为肿瘤细胞(tumor cell)。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称为恶性肿瘤(malignancy)。
2.基本生物学特征:
◆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成为“永生”细胞。
◆具有扩散性 ·癌细胞的细胞间粘着性下降,具有侵润性和扩散性,这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在分化程度上癌细胞低于良性肿瘤细胞,且失去了许多原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识别改变;表达水解酶类;产生新的表面抗原)
◆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胚胎细胞蛋白、端粒酶活性升高)
◆ mRNA 转录谱系的改变(少数基因表达不同;突变位点不同,表型多变)
◆染色体非整倍性
3.癌症产生是基因突变积累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1)促进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突变: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突变形成癌基因(oncogene) 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编码多种类型的蛋白原癌基因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中(c-onc),
质---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调控因子。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原癌基因的一种突变形式
(2)抑制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突变:肿瘤抑制基因(tumor-suppressor gene)
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停留于检验点上阻止周期进程。抑癌基因发生功能丧失性突变,则导致细胞周期失控而过度增殖。
三.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多级调控系统,主要发生在三个彼此相对独立的水平上
1.转录水平的调控
(1)基因转录水平的控制错综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 TATA盒、CAAT盒和GC盒,TATA盒决定转录起始的位点,CAAT盒和GC盒决定RNA聚合酶转录基因的效率。
(2)基因表达阻遏:DNA甲基化(DNAmethylation)与基因表达阻遏有关
2.加工水平的调控
●选择性拼接是一种广泛存在的RNA加工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基因能编码两个或多个相关的蛋白质
◆组成型拼接(constitutivesplicing),一个基因只产生一种成熟的mRNA,一般也只产生一种蛋白质产物
◆可调控的选择性拼接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翻译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如纤粘蛋白(fibronectin)的合成
◆某一特定的外显子是否被包括在成熟mRNA内,主要取决于它的3’和5’端拼接位点是否被拼接机器选择为切割位点
3.翻译水平的调控
●mRNA的细胞质定位
●mRNA翻译的调控
●mRNA稳定性的调控(mRNA的寿命与它的多聚(A)尾巴长度有关)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一.细胞衰老(cellularaging或cellsenescence)
1.Hayflick界限(HayflickLimitation)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
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界限
2.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衰老
◆衰老动物体内,细胞分裂速度显著减慢,其原因主要是G1期明显延长; ◆衰老个体内的环境因素影响了细胞的增殖和衰老;
◆骨髓干细胞移植实验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干细胞增殖速度也趋缓慢.
3.衰老细胞结构的变化
●细胞核的变化(随分裂次数增多,而变大)
●内质网的变化:衰老动物内质网成分弥散性地分散于核周胞质中,粗面内质网的总量似乎是减少了
●线粒体的变化:通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减少,而其体积则随年龄增大●致密体的生成
●膜系统的变化(衰老的细胞,其膜流动性降低、韧性减小;衰老细胞间间隙连接减少;细胞膜内(P面)颗粒的分布也发生变化减少)
二.细胞凋亡(Apoptosis)
1.概念: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
编程死亡(programmedcell death,PCD)。凋亡细胞将被吞噬细胞吞噬。
2.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稳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
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细胞凋亡与坏死(necrosis)的区别: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质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段或细胞器,然后逐渐分离,形成
众多的凋亡小体(apoptoticbodies),凋亡小体则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整个过程中,细胞
质膜的整合性保持良好,死亡细胞的内容物不会逸散到胞外环境中去,因而不引发炎症反
应。相反,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质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包括膨大和破碎的细胞器以
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
4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
◆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是形成大小为180~200bp特征性的DNAladders
◆凋亡细胞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TG(tissueTransglutaminase)积累并达到较高水平5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理:
(1)Caspase家族: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2)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是ced-9在哺乳类中的同源物,能抑制细胞凋亡;与线粒体及内质网膜相结合;Bcl-2蛋白的羧基末端有一穿膜的结构域;Bcl-2家族成员的基因中,常常含有三个保守的Bcl-2同源区,即BH1,BH2和BH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