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摘 要: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式;探究空间;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96-01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作出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改变“学习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
何为“学习方式”,简言之,就是为获取知识、技能等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传统教学下的学生知识获得主要靠“机械记忆”、“题海战术”、课后“大补”等措施。学生基本上是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其实际效益就是应试能力的“有效”提高,而无实际应用能力的提
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习方式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以服务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等各种形式的富有个性的自主探究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主要是不能“满堂灌”、“打乒乓式问答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跌打滚爬”。
二、促进学生“内需”,采取“催化性”策略
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就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中既要强化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再也不能包办了。教师需要摆正与学生的关系,把学生大胆地推到研究性学习的第一线,而把自己变成“顾问”“参与者”“协作者”“指路者”。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成为可能,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同时暴露他们潜在的理解和认知不足和差异。教师把他们没有搞懂的问题以及一些错误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再探究,改正错误,发现结果。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
认识的升华。
三、给学生真正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自我 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教师就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教师往往为了突现教学的成功,而将教学设计得很完善。学生沿着教师设计好的路子走下去使教学很顺。其实,学生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样的教学并没有给学生真正的探究时空,教师 “帮”地太多,“铺”得太平,只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一种惰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好处的。学生对自己的潜能认识往往不足,突现了学生自信心理的“脆弱”。所以,我们要设法减缓学生学习心理的压力和精神不振,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坚信“我能行”。教师不仅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还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乐。 四、加强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组合作实质上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小组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如今,新课程改革,理念发生了变化,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既要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又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去探究,把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探求知识,发展思维,培养交流能力。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出民主宽松的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人人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各抒己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方法和意见,取他人之长为补己之短,善于归纳总结,发展独立探究和合作的意识。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人人参与,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绚丽缤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