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县内移民与县外移民成效思考
作者对宁夏县内移民和县外移民工程的实效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县外移民效果优于县内移民,劳务移民优于生态移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加大对移民政策的宣传与教育;提高移民就业培训实效;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高移民适应能力。
标签: 宁夏;移民成效;县内移民;县外移民;成效比较
一、宁夏“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的移民现状
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实施百万贫困人口攻坚战略,规划用5年时间完成35万人的生态移民工程。2011年2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计划建设劳务移民安置区40个,建设周转房20119套,安置劳务移民20119户86510人。[1]2011年底,自治区扶贫办下发了《关于劳务移民认定的通知》,认定结果显示,全区现有劳务移民户19922户78462人,比计划减少197户8048人。从安置现状来看,截止到2013年第一季度,共建设移民安置周转房7111套,完成总计划的35.3%。2015是宁夏初步完成移民规划、移民成效显著的一年,实践证明,移民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民生大改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宁夏县内移民与县外移民的比较
宁夏“十二五”期间生态移民呈现多样化,既有以有土安置为主的生态移民,又有以就业安置为主的劳务移民,既有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都在同一市县的县内移民,又有移民迁出地和迁入地不在同一市县的县外移民。我们实地走访了宁夏各主要城市移民点,通过对重点走访的6个移民点中的140户移民进行调研,从搬迁以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变化来评价移民成效。下表是本次调研部分数据:[2]
本表列示的6个移民调研地中,圆德村(固原市)是劳务移民与生态移民兼具的移民安置点,且都属于县内移民。其他的四个移民点均属于县外移民,其中,同富村(青铜峡市)、原隆村(银川市)是生态移民安置点,沐恩新居(石嘴山市)和金织镇(吴忠市)是劳务移民安置点。
1、县外移民优于县内移民
综合宁夏各大移民点,数据显示:县外移民成效优于县内移民。迁出的县外移民,大部分是为开放经济而向经济开发区输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点靠近各大城市工业园区,而县内移民大多采取就近安置原则,迁入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口。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文化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县内移民的就业机会较少,就业难度偏大,直接造成县内移民收入的增加不及县外移民。县外移
民中,特别是在靠近宁夏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外移民安置点,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移民收入水平较高、他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得快,移民后的生活适应程度较高,与县内移民相比,县外移民更有利于实现移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2、劳务移民优于生态移民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对同一地区的劳务移民与生态移民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劳务移民总体成效优于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在就业机会、打工收入、消费水平、以及生活水平评价上提高比例都高于生态移民,只有在住房满意程度上生态移民高于劳务移民。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劳务移民安置点选址靠近工业园区和城镇,而生态移民安置点距离工业区和城市较远,导致劳务移民就业机会多于生态移民。住房方面,生态移民是平房加院落,移民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再盖住房;劳务移民居住楼房,住房面积小于生态移民住房面积。另外,劳务移民是无土安置,生态移民是有土安置,劳务移民所面临的风险大于生态移民。
三、宁夏移民存在的问题
1、移民对政策缺乏认识
调研发现,关于移民政策的认知,35.71%的移民户表示了解移民政策,了解的途径主要是乡镇干部的宣传和亲朋好友间的告知,从所了解的内容看,他们所了解到的政策仅仅局限于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等几个方面,对土地所有权、农村住房转让等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了解甚少、对就业政策的了解令人堪忧。
2、就业培训内容有待完善
在本次调研中,六个地区的移民就业培训参加户数比例仅为所调研的移民户总数的57.86%,在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时,认为培训有用的比例是50%。我们在同移民户的交谈中得知,多数移民点的就业培训是由一些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内容与移民求职就业联系不紧密,培训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在目前就业难的形势下,移民走出山区,自身文化水平低原本就是制约因素,加之城市就业对求职者文化素质和某一方面技能要求较高,移民就业压力巨大。
3、就业形式仍然严峻
移民搬迁后,特别是宁夏南部35万人的整体搬迁,他们在生态移民安置点拥有土地,土地实行集体化经营,所需的劳动力大大减少,解放了大量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劳动力涌入就业市场。成功就业的移民,由于文化素质与技能的限制,他们中的大部分劳动者主要从事社会底层的工作,待遇低、无保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闲置劳动力找不到工作。根据数据统计,搬迁后家庭打工人数增加的家庭占43.57%,有10%的家庭搬迁以后打工人数减少,很多移居民靠打零工维持生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只有少部分移民点实行了鼓励移民创业的政策。
4、移民搬迁容易,由农民转化为市民任重道远
移民成效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本次调研中,有74.28%的移民仍然觉得自己是农民,只有8.5%的移民觉得自己是市民,其余表示说不清。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自己以往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难以改变、与市民的经济收入差距过大,觉得自己不是市民。移民搬迁,要使农民转化为市民,除了经济收入的增加,还需要提升移民整体素质,在我们走过的移民地区,虽然基础设施完善,但存在许多不文明的想象,很多移民点社区文化匮乏,移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保守。
四、解决移民存在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移民政策的宣传与教育实践证明,对于政策的了解有助于政策的有效落实,为了加强移民对移民政策的了解,政府应该专门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移民政策宣讲,并发挥村委会宣传移民政策的作用,积极对村民进行移民政策宣传,加强移民教育工作,耐心为不了解移民政策的村民进行讲解,同时加强移民地区村民基层民主建设和政策落实检查力度,确保移民政策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2、提高移民就业培训实效
面对当前严峻的移民“就业难”现状,由于移民群众素质较低,其务工获取报酬的机会少、待遇低,妇女大多数为文盲或半文盲,必须开办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的职业技能短训班,如建筑业的各种工种、餐饮业的各项技能。[3]同时,政府应该重视移民培训效果,结合企业用人需要和移民自身特点,进行就业定向培训,严格挑选培训机构,严抓质量并鼓励移民积极参加培训,对参加培训并成功实现就业的移民予以奖励,对典型具体案例进行宣传。
3、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就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为了解决移民就业问题,需要大力发展经济,鼓励乡镇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政府应出面与企业沟通,主动牵头,形成移民就业与企业用工的对接,引导移民实现就近就业。对于为移民提供就业岗位、吸纳移民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鼓励和支持移民自主创业,落实移民安置地区创业贷款政策,实行移民创业免息贷款,强化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
4、提高移民适应能力
移民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在移民过程中,移民能否适应迁入后的生活对移民生产、生活影响深远,因此,提高移民适应能力至关重要。要提高移民适应能力,除了完善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保制度,使移民享受到与搬迁前一样甚至更好的社会服务外,对于移民个人而言,要适应移民安置点的生活,要做到入乡随俗,改变固有观念,解放思想,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积极面对生活中
的机遇和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