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2-06-03 来源:钮旅网


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主要指城市公共空间中,可以激发人们产生创意点子与发明的环境与气氛,它是连接创意与城市的纽带。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形式,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提出不仅要注重城市总体规划,更应重视设计及细节处理,充分展示文化底蕴与城市精神。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创意氛围 地理区位 基础设施 影响

创意经济时代,创意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表现为城市是创意经济的载体,为创意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环境、技术以及人力资源支持。同时,创意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城市生态的极大改善,城市因创意经济而升华为创意城市。在此过程中,创意氛围的培育是关键,而广泛存在于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则是创意氛围的最直接体现者。因此,本文着重对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创意城市建设提供学术支持。

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研究综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界定

作为特定名词,“公共空间”最早出现在英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马奇(Charles Madge)于1950年发表的《私人和公共空间》,以及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著作《人的条件》中(陈竹、叶珉,2009)。

西方学界认为应该将其分为“公共(public)”和“空间(space)”两部分来理解。单就“空间(space)”来说,它“不仅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的存在,还表现了社会机构运作的机制,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Madanipour,1996)。对于“公共(public)”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概念,赋予了“公共空间”较一般城市空间更突出的社会价值属性(陈竹、叶珉,2009)。

国内学术界主要根据其属性特征进行定义。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共空间等同于室外空间或者开放空间(周进,2005),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了街道、广场、公园等”(张葳、朱雯,2010)。另一部分学者则着重强调社会属性,认为与自然环境空间最大区别在于其经历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为城市居民提供精神、文化与感知方面交流与互动的场所和平台,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中可知,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解已逐渐超越单纯的物质形态与特性,进而关注隐藏于其后的社会、经济与

人文价值,标志着在建筑和城市领域出现了新的文化意识。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城市公共空间”定义为,有实体形态,可供人们进行日常生活与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形式,它既可以位于室外,如步行街、商业广场、游乐公园、林荫道等,也可以是在室内,如购物商场的室内休息区、咖啡室、博物馆、会展中心、火车站等公开社交场所。

(二)创意氛围概念界定

1991年,英国学者Calnagni首次提出“创意氛围”概念,认为它是“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一系列非正式社会关系束形成的复杂网络”。查尔斯·兰德利(Charles Landr,2000)认为,创意氛围“是一种空间概念,指的是建筑群、城市,甚至整座城市或区域,包括激发创意点子与发明的一切‘软’‘硬’件设施”。我国学者周泳宏、李英贵(2009)认为,创意氛围“包括酒会、展览、嘉年华、艺术节等活动所营造的知识、创意传播氛围”。童明(2010)提出创意氛围表现为城市独特的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范例。孟晓惠(2010)对创意氛围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概括,指出创意氛围能够让各种沟通轻松进行,能促进跨学科互动与发挥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本文所指的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可以激发人们产生创意点子与发明的环境与气氛,它包括公共空间的地理位置、开放程度以及其中的景观设计、文化气息等内容。

(三)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

查尔斯·兰德利(Charles Landry,2000)认为创意氛围受“软”“硬”件设施的影响。城市中诸如集会场所、文化设施等为产生创意氛围的“硬”环境,而存在于“硬”环境中的各种关系结构、社交网络、人际互动等,为“软”环境,“软”环境主要功能在于“巩固并促进个人与机构间创意的流通”。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2002)则强调创意人才对于创意氛围的影响。国内学者吴志强、仇勇懿(2010)提出可从体验氛围、自然氛围和扶持氛围三个方面入手,并比较分析了上海、嘉兴和长三角的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童明(2010)指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含义与创意氛围及环境密切相关。孟晓惠(2010)总结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独特性和环境等。

综上,学者们对创意氛围进行了详实的研究。但是,前人的研究缺少实证支持,导致国内对创意氛围的理解不足。基于此,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使用结构方程方法,对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问卷、模型与假设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先将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初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基础设施(X1)、政策因素(X2)、地理区位(X3)、设计元素(X4)和文化要素(X5),并将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设置为如图1所示的模型。

本文对模型中相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为:H1: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H2:政策因素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H3:地理区位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H4:设计元素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H5:文化要素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并针对研究内容,确定30个测量问项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如表1所示。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信度检验

目前,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因此,本文设定信度标准为α≥0.6,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后,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知,总量表以及各分量表的Alpha系数均在0.6以上,符合信度检验要求,说明问卷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影响因素反映了影响创意氛围效果的概念。

(二)主成分分析

将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指标测量体系中的25个指标进行,从而筛选并提取最能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创意氛围的主要因素。经过三次分析后其结果为:建筑环境因子包括自然山水运用、人工景观构建、自然光线利用和灯光系统设置;人文与产业经济因子包括产业发展政策、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扶持政策、进入的便利程度、标识可识别性和建筑艺术风格与色彩;地理区位因子包括高校或科研机构、附近旧产业区和城市边缘或市郊;城市环境因子包括市容建设、卫生清洁状况、土地使用政策和城市自身文化底蕴;基础设施因子包括道路建设、公共交通网健全程度以及通讯与网络设施完善。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对指标测量体系调整后,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相应的拟合度指标卡方x2为239.53,自由度df为147,x2/df为1.629(标准< 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9(标准< 0.08),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为0.95(标准>0.9),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5(标准> 0.9),都符合好模型的条件要求。因此,可以认为总体模型拟合较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