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4-07-04 来源:钮旅网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从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入手,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其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后以科学发展观为大背景,为保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健康全面发展,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招生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教育 教育 科学发展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1700多所高校中超过80%的高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短短的几年时间,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专业之后,我国高校的第二大专业,而且在校学生人数还在逐年攀升。面对这种现状,对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始发展起来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保持健康和持续发展,成为当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设计、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

1.设计。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为了解决人与物以及人造物之间的关系,寻求的最合理、有效的方案。设计与科学技术、人的审美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生产劳动到文化生活,从科学发明到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设计。

2.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主要是指通过艺术的手段,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和设施,使用的工具和器物,穿着的服装和配饰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实施加工制作之前的统筹设想与计划过程,也可以说,是在从事创造活动之前的主观谋划过程,始终贯穿“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事物”的原则,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3.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教育也可以简称为设计教育,包含着培养专门的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教育和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普通学校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审美能力的通识教育。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艺术设计能力和设计意识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生产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并不局限于一种以行业的划分为基础,以技艺传授和设计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为主线,以职业技能教育

为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建立于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上,以当代艺术设计活动中艺术内涵、科学内涵、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线,以人的创造素质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2007年12月份上海举办的中国设计教育研讨会上,我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发表了自己对我国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状况的见解,表达了他对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担忧,其中他援引了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雅斯(Gerhard Mathias)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状况的直率批评:“中国的一个个艺术和设计院系已经蜕变为一家家营利企业,其产品就是一批又一批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上培训出来的次品毕业生,每年达数十万人,可是这些被称之为‘设计蚂蚁’的设计学生,刚出校门就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对现代设计人员的需求,更逞论去担当设计教学之重任。”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局外人的盖尔哈特·马蒂雅斯的这句话直接揭开了几十年来一直遮挡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身上存在的、我们自己却又不愿揭开的那块遮羞布。庞大的规模和数量上的急剧膨胀背后,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尴尬,这种尴尬就是庞大的艺术设计教育规模与设计人才短缺的矛盾性,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当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教育理念的迟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迅速扩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在扩招中出现的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下降和人才素质不高等问题,原因并不完全在扩招本身,其与高校不正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有着直接的联系。

首先,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多数高校是在经济利益和高校“大而全”的系科建设的双重诱导下,在20世纪90年代末“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思想指导下,迅速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短时间快速膨胀式的办学,必然会导致随意性大。学科规划、专业设立、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方向等方面没有制度化和规范化就急急忙忙地开设专业,因人设课、随意更改教学计划、盲目增减课时,直接导致教育教学管理的混乱落后。其次,专业重复设置,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较晚,大部分数院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设置的。由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是一门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在设置过程中没有过多研究自身的特点,致使“包豪斯(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几乎成为所有高校教学的统一模式,三大构成渗透至各个专业,西方教学理念直接移入,必然造成高校大部分专业近似、雷同、甚至重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学科设置在广度上已不能满足今天社会的需求,使得扩招后大部分人才在进入社会后产生许多无谓的竞争和人才浪费。最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薄弱。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

现成格式,运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以及固定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使得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求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高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以及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成为设计教育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没有专业工作室作为支撑,学生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致使理论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2.招生规模过大。部分高校忽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在经济利益和高校“大而全”的系科建设的诱导下,盲目扩招,主要造成了以下问题:

首先,招生数量还在上升。据2008年的统计,全国招生人数在万人以上的有56个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类人数排在第二位,并仍然以高于10%的涨幅逐年增加。以西安美术学院招生数量为例(研究生、博士生招生数量除外),2000年本科招生人数是290人,2001年本科招生人数是1155人,2003年本科招生人数是1500人,2004年本科招生人数是1680人,如此大的招生数量,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其次,师资质量继续下滑。根据教育部教育年鉴统计,1996年高校艺术类专任教师5737人,在校生为18457人;200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为64136人,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增加不成比例。以河南某高校为例,艺术设计类专业2004年专任教师19人,在校学生464人;2006年专任教师26人,在校学生872人;2008年专任教师49人,在校学生2056人;2009年未引进新教师,而在校学生有可能会突破2500人。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增加比例失调更加严重,教学质量是否可以保证,确实值得商榷。最后,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目前各高校的艺术设计本、专科生主要来源于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大多都是在“学习不好就学艺术”“曲线上名牌大学”等言论的诱惑下走上艺考之路。通过3个月甚至更短时间的所谓“强化训练”“填鸭式”“考什么练什么”,在忽视艺术设计教学的规律下,将不知道审美,不知道设计,只会默背素描头像的学生以专业课和文化课总分数比“文理”考生低近1/3~1/2的成绩送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几乎成了文化素质较低的考生的“收容站”,然而这换到其他学科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