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路钰秾
来源:《环球市场》2020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普惠金融概念的完善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普惠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关注。经过长期的奋斗,农村普惠金融已经取得了快速进展,成为国家战略之一,并和乡村振兴战略一同致力于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农村地区作为普惠金融的主要发展地区,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城乡差距的扩大都给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发展对策 一、引言
2015年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和广大人民能够公平的享受金融服务。经过近几年对普惠金融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支持和落实,农村地區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农村的金融服务范围有所扩大。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共同发布的8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全国乡镇银行达到了95.65%的金融覆盖水平,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9.20%,全国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为95.47%。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82.30万个,多数地区已基本实现村村有服务,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整体可得性得到改善。
农村地区电子支付进一步推广,2019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发生网银支付业务63.54亿笔,交易总额达到74.27万亿元,发生移动支付业务47.35亿笔,交易额31.17万亿元。农村地区的电商业务也在电子支付的推动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村淘宝实打通了“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道路,增强了地区间经济的流动性,给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出路。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9年6月,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8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0%,较年初增长8.2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为1.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2.57万亿元,为1500.52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3.09亿元。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尽管该报告显示农村普惠金融的进展良好,但在这一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为了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地域分布不均衡
随着金融深化的进行,大中型商业银行纷纷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制的建设,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明显增加,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户存贷款的金额也不断增大,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活力不断增强。从总体上来看,虽然农村金融网点增速比较快,但是由于存在地理性差异,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点覆盖率仍然严重不足,它们是金融服务覆盖的“最后一公里”,不能满足当地普惠金融发展的客观需求,由此呈现出金融供给与需求结构在区域性层面上的表现。
(二)农村金融市场供求不均衡
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表现出二元性的特点,以银行机构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合会、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非银行机构为补充。这一体系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基础较弱,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差。由于农户的金融需求存在多样性的特点,此简单的二元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基本的金融服务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低,服务供给量总体不足。 (三)金融产品单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金融市场供求不均衡的原因,农村地区金融局狗地物理位置相对分散,提供的金融服务较为单一。许多乡镇的金融机构只存在基本的存款、贷款和外汇业务,即使进行金融创新,也只使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简单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户的操作成本。农村金融市场并不健全,金融创新程度较低,农户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金融服务,导致农村地区金融需求过剩,资源利用没有达到最佳均衡状态。 (四)金融排斥问题的存在
金融排斥就是指金融主题被主流金融所排斥的现象。造成金融排斥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方面是金融主体被动的受到排斥,一方面是金融主体主动排斥。比如农户对于金融产品的主观态度和金融知识水平②,这属于金融主体进行主动排斥;农户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造成了金融主体被动地受到排斥的现象③。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各个地区农户金融排斥成都在存在一定程度地不同,而金融排斥则是普惠金融深入发展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较低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是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金融素养的提高能够帮助农户更好识别金融风险,改善农村贫困的面貌,实现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深化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分别从金融知识水平、金融技能、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等多角度全面分析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4.77。由于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农村居住人口已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0.32%,再加上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可以合理推断出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较为低下的结论。 三、对策及建议 (一)扩大网络覆盖面
为了能够切实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当地政府机关应该积极与各种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面。同时政府应使用经济手段,建设更多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和企业愿意到农村来发展,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面。同时,利用互联网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各种金融产品可以相继推出线上产品,提高农户获得金融产品的方便性。这也对政府以及各金融机构加强对农户互联网知识进行教育和宜传提出了要求,切实保障农户的利益。
(二)创新普惠金融产品
积极引领当地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适当转移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重点,将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相融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满足居民可能存在的多种需求,缩小城乡金融市场的差距。同时,引导鼓励网络金融平台积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为广大居民提供存取、借贷、保险、理财等多种可以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金融产品。并且,农村借贷要考虑到农户少有资产,因此贷款机构要推出更多抵押方式,并控制贷款金额,推行小额贷款。
(三)完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用评级,扩大金融机构的授信范围,制定具体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等,建立和完善农户信息数据库。在推动信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将不良贷款率、坏账率降到最低,营造按时还款、不拖欠旧款的良好借贷氛围;完善农村抵押担保制度,使农村土地、房产的经济价值得以充分发掘,改善农户因缺少抵押担保品而难以满足信贷需求的情况。 (四)保障农户利益减轻金融排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金融排斥是普惠工作进展中巨大而繁杂的问题。大量农户最基本的“支付、储蓄、投资”等金融服务仍得不到满足。普惠金融要从多个方面加足引擎,从供给端出手拿出更多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优惠措施,使农户可以真切的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好处。银行、政府、媒体加大对正规金融的宜传力度,对农户进行金融知识的宜传工作,减少政府对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的兜底作用,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他们自食其力,推动乡村振兴。 (五)加强农户金融素养教育
金融素养水平目前是通过金融知识、金融技能和金融意识进行衡量。因此政府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农户金融知识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定期举办金融知识宜传、金融知识走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加强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以助于农户能够同等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并且正确看待现在市场上出现的金融产品,更好地利用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尽可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六)加强普惠金融监管
在普惠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过程中,由于监管制度不到位,存在不少不法分子进行金融诈骗,损害农户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导致农户存在保守性金融行为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普惠金融的监管,完善监管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普惠金融业务统计界定和监测分析,加大力度监管金融机构以及网络环境,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规范化服务群众。 注释:
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
②尹志超等,2014,《金融知识、投资经验与家庭资产选择》
③董晓林等,2012,《我国农村金融排斤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 参考文献:
[1]2019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 [2]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
[3]陈明华,刘玉鑫.农村普惠金融助力全面脱贫攻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05):192-19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董晓林,徐虹.2012.我国农村金融排斤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2(9):115-126.
[5]庞艳宾.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20(01):98-99.
[6]王安文,蒋欣怡,李玉如,赵丽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3):60-61.
[7]尹志超,宋全云,吳雨.2014.金融知识、投资经验与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4(4):62-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