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8期 Vo1.12。 No.8 uAoNlNG HlGHER TECHNICAL 一加 一 关于民问舞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口戴 利 (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 辽宁大连116650) 摘要:在民间舞课堂中应适当地采用“情感”的调剂,以情感染学生,以情激励学生、启发学生。与此相联 系,恰当地使用启发性教学语言以及积极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这些努力,对民间舞教学一 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因材施教;民间舞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600(2010)O8一O041一O2 近三十年来因一直从事民间舞教学工作,对民间舞教 学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此谈谈,与大家交流。 一学的目的之一。 在民间舞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中 的“情”与动作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不可 分割的整体。有些民间舞教师认为教员只需去训练学生的 身体技能,而启发情感是编导的事,这种看法显然有误, 、情感因素在民间舞课堂中的作用及运用 1、民间舞课堂教学中“情”的艺术价值 第一,我们在发掘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民间舞蹈动 作中,如果只注重采其形,而忽视了或不领会其精神实 质,那么,体现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东西,看多了便使 人觉得腻烦和乏味。 因为这不仅造成课堂与舞台的脱节,而且游离开民间舞本 身的特征。惟有通过感情的诱导来增添舞蹈的魅力,是民 间舞教师教学的首要方法。 2、以“情”启发学生 第二,再好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它生命的真实,必定 名存实亡。“情”是民间舞生命的标志。民间舞一旦失去 生命的真实,就感染不了观众,就没有了价值。 其一, “想象情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语言的启发, 把学生逐渐引入到一个“想象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开始 就有了一个情感依托。Izt ̄n,蒙古族舞蹈的基本训练。教 师在体态上要求学生双脚站大八字步,左手叉腰,右手握 鞭,抬头挺胸眼看前方。提示“想象情境”,即设想自己 的性格,豪放不羁的气度。这就有助于舞蹈风格的形成。 其二,调动学生自身情感体验。如东北秧歌中的“逗 趣”和花鼓灯的“逗趣”有情感差异:前者的“逗趣”幽 默、憨厚;后者的则机敏、灵巧。如果调动学生自己的情 风格的“逗趣”区别开来。 第三,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民间舞,如果只强调突出 动作的规范和舞姿的丰富多变,而忽视民间舞本身所具有 的真实的“情”;如果谈起民间舞,仅想到的是一举手、 一投足,而忽视了或不领会其精神实质,这样的民问舞教 置身于广阔无垠的草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有豁达开朗 可见,民间舞是最有生活气息、最有血有肉的舞蹈艺 学是呆板的、没有成效的。 术。“自娱性”是民间舞蹈不同于其他舞种的显著标志。 而自娱的“情”在民间舞中,就是心声的自然流露。我们 常说: “舞蹈的律动是语言的律动,语言的律动是心的律 感体验,利用日常生活中近似的经历,就能将这两种不同 动”。民间舞一旦没有了“情”,其生命力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说,在民间舞课堂中,忽视了“情”的民间舞教学是 没有意义的, “情”是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入口处。通过民 其三, “缘物寄情”。“缘物寄情”主要是指民间舞 运用道具表情达意的特点。民间舞使用的道具颇多,且道 间舞课堂教学来再现人类本源的情感,这是民间舞课堂教 具的动作多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可以以此来寄托舞者的情 收稿日期:20l .104一l8 作者简介:戴利(1963--),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 2010年第8期 ■ 第 戴利:关于民间舞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 感,当然也是使舞者“动之以情”的好方法。 民间舞课堂中很好地运用“情”字,必定会使有限的 三、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人的基本心理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 空间变得无穷之大。人人都应该投入全部的精力,投身于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收到良好的效 民间舞的“情”的创造,让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风格的民 果,除先天智力因素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非智 间舞在课堂上大放异彩。 二、启发性教学语言对民间舞课堂的影响 1、舞蹈课启发性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认知系统(观察力、记忆力、想 象力、注意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以及学习的方法) 和动力系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意志力和创 学习舞蹈和学习文化知识不同。后者绝大部分是前人 新精神)。 通过实践检验的或通过逻辑证明的、比较可靠的间接经 验,只要理解和吸收就行了;而前者必须亲身实践——做 动作。在做动作过程中,由身体运动各种姿势作用于肌 肉、肌腱、韧带和关节,从而产生神经兴奋,这种兴奋传 人大脑皮层,引起运动感觉,这种感觉是运动中的必然产 物。在学习民族舞时,动作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它是直接 体现各民族、各地区舞蹈风格的准确性的关键所在。民间 舞是以情带动的,动作感觉正确与否,是受内心感觉影响 的,而内心感觉的体现形式又是动作感觉。找到不同动作 感觉,应使用形象的启发性教学语言,因为运用丰富多彩 而又十分贴切的形象语言来描绘舞蹈的意境,这对民间舞 教学是特别重要的,它既能促使学生把动作做到尽善尽 美,又能丰富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启发性语 言往往富于情绪、情感色彩,它起到沟通人心灵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给人的思想赋予鲜明、有想象力 的语言形式;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来说,它能促进人的神经 兴奋,使神经细胞处于积极状态。 2、民间舞课堂启发性教学的主要方式 第一,民族形象启发。在教授某一民族舞蹈时,可将 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性格特点、生活服饰、 语言特色等对学生进行描述,让学生去体会和想象这种民 族之感,使之带动身体感觉捕捉民族形象。比如,在做新 疆舞女子基本动律练习时,提示学生做动作时感觉脑后有 条很粗很长的辫子在摆动着,鼻尖感觉很高地在眼前划 动;傣族舞女子腿下的动作,是由于她们穿的筒裙而来的 等等。这些启发对学生掌握各民族地区的舞蹈起到很大的 作用。 第二,物体形象启发。任何一种民间舞蹈,它的教授 程序都是从一个个单一动作为起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 握动作的一种状态,可将生活中某些物体的形态和动态进 行模拟,从而找到动作自身的原本动态感觉。比如,蒙古 舞的碎肩,像风吹窗户纸的感觉;藏族舞的孩子舞步具有 柔韧感,像走在松软的草坪上;朝鲜族舞中男子扔手动 作,像一片大白菜叶子甩下来的感觉。这些形象的比喻, 都能帮助学生找到动作的内在感觉。 2010年第8期 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却又是相互制约 的。假如学生的认知系统发挥得很好,就能很快地掌握所 学舞蹈的风格特点,这样一来,肯定和赞许就会接踵而 来,学生心理上有成功的感觉,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动力 系统也就充分调动起来,因此认知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有 些学生的认知系统差一些,可是心理动力系统发挥得好, 不仅弥补了认知系统的某些缺陷,还能提高一个人认知系 统的效能。因此,动力系统对学习起推动作用,二者彼此 促进,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从相互制约来讲,如果认 知水平低落,动作学不会,风格就把握不了,因此常受批 评,于是信心不足,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此种消极因素又 会阻碍认知能力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故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投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表达 期待的心情、运用鼓励的口吻,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就可能转变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舞蹈 是用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来传情达意的,信任和尊重总是与 学生本人的表现相匹配的,但对于尚未取得较好成绩的学 生来说,教师的信任、尊重和鼓励是难得的珍品。教师必 须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师生的默契配合,建 立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任务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 会有良好的成绩,教师也有很好的教学成绩。 总之,在民间舞课堂中,适当地采用“情感“的调 剂,恰当地使用启发性教学语言以及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 力因素,定会对民间舞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参考文献: 【l】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文舞相融【M】.上海:上 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赵国纬.舞蹈教学心理[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3]潘志涛.现代舞蹈教学指导大典【M】.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6. 【4】罗雄岩.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 版社.2001.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