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2023-02-26 来源:钮旅网
经济/产业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No.2s圆园17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文/余浏(中共北海市委党校广西·北海)[提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新的布局。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促进海洋产业升级转型;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推动北海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合作与交流,对于促进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积极作用。关键词:“一带一路”;海洋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北海市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日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北海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优厚的政策优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就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而言,北海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寻求北海与东盟国家、港澳台合作的新支点,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蓝色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联动发展,也将成为实现北海海洋经济“二次创业”、促进北海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北海市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一带一路”战略给北海市发展海洋经济带来的机遇(一)有利于加快完善陆海空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建设。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优势,全面加快港口建设,加强与东盟国家沿海城市港口合作,积极打造开拓通往东盟国家沿海城市的客货海上航线,打造西南、中部地区重要的出海港和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北海与东盟各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线、大力发展客货空运,同时加快合浦至湛江铁路、广西沿海高速公路建设,连通粤港地区进入东盟的路上通道,进一步拓展北海的海港和空港辐射服务腹地,构筑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二)有利于进一步释放现有海洋产业优势。近年来,北海市依托独特的政策、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海洋经济产业优势潜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激发和挖掘。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海洋产业格局、人力资源、市场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将成为北海市主动作为、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作用的重要支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北海海洋经济发展打造一个更为有利的新平台,更加有利于推动临港产业和滨海城市发展。(三)有利于提升海洋经济带动能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促进北海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地区对接与融合,完善海洋经济合作机制协调机制,促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从而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北海利用这种资源-8-配置的有利局面,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开放、开发平台层级,在建设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突破,加大对海铁联运、口岸联动、跨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显著提升海联铁运能力规模和等级,提升北海市海洋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二、北海市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一)区位优势。北海市位于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和海南经济特区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对内是我国西南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市场的门户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陆路大通道,对外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地区连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北海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重要枢纽。(二)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北海市濒临北部湾,而北部湾是我国四大优良渔场之一,渔场面积4万平方公里,是北海市渔船最主要的传统作业场所,渔场内栖息着各种经济鱼类500余种、虾类200余种、蟹类190余种、头足类近50种,渔业资源蕴藏量约180万吨。2013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已达到10.02万亩,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6万多亩。(三)产业基础优势。“十二五”以来,北海市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支撑北海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北海市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临港工业等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船舶制造、海洋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盐业、海洋油气、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等海洋第二产业均有所突破,北海市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为实现北海市海洋经济“二次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四)优越的政策优势。北海市由于优越的地理区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享有国家、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包括沿海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保税区政策等。同时,在新一轮推动海洋开发区和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北海市享受的政策更加优惠,在自治区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海洋产业发展政策,海洋产业成为广西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三、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首先,海洋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传统渔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为34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227.39亿元,年均增长值为45.47亿元,全市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然而,临港工业、海洋运输、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盐业、海岛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占比不足四成,传统海洋渔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初见端倪,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以海洋渔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海洋经济总值中的地位已有所下降,海洋油气业、海洋采矿业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业等第二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新兴的海洋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并且在海洋经济产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海水养殖业等新兴海洋产业正在迅速崛起,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二)北海市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北海市海洋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从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程度来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内沿海发达城市、国外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洋经济产业优化升级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1、海洋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一方面是海洋经济三产结构比例不协调。2014年,北海市海洋经济第一产业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61%,而二三产业总和仅占不到四成,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海水开发与综合利用、临港新材料等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重较小;另一方面北海市已初步形成以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为主的临海产业体系,但在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上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完善的产业体系、相互配套的产业链条和具有良好规模效益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2、现代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首先,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目前,北海缺少直通东南亚的国际航线,出口货物全部要经过香港中转;自2013年政府开始培育北海至香港集装箱定期班轮航线以来,班轮有所增加且班期相对稳定,但由于周边城市对物流航线的补贴力度更大,导致货源流失,船公司单边物流问题比较严重;加上部分港口设施年久失修、生产设备陈旧、事故率偏高、通航效率较低,不少企业被迫选择从其他港口或选择别的方式出口货物,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增加,抵消了北海的资源、人工成本等优势。其次,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缓慢。由于北海尚未制定市级层面的关于海洋生物医药业的长远产业发展规划、缺乏有效的研究平台、海洋生物技术人才欠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缓慢。再次,海洋新技术产业规模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海洋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信息、保险、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3、传统海洋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第一,海水养殖业发展粗放。近年来,虽然北海市的海水养殖较快发展,但海水养殖多处于粗放型,养殖结构不合理,超密度和某一海域单一品种养殖,导致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破坏,难以提供高品质的货源;第二,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不高;区域品牌意识不强;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水产品专业市场;行业管理水平不高等等。4、近岸海洋资源开发过度,海洋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北海市近年来的海洋产业活动和开发利用活动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围填海项目不断增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增大的趋势,海洋景观、资源和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工业项目与生态景观的海域使用竞争性愈加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海洋生态环境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海市加快海洋经济转型发展路径选择(一)利用“一带一路”产业梯度转移契机,健全现代临海产业体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北海市推动电子信息、海岛旅游、海洋运输等产业升级转型带来新机遇。北海市应通过“一带一路”产业转移和承接,在实现区域合作的前提下,构建多层次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提升北海海洋产业的规模和层次,促进海洋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加强海洋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重点建设现代渔业、滨海旅游业、装备制造、石化化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以及海水利用和海洋能源开发,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集聚规模和水平。(二)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做大做强现代临海产业。第一,建设海陆空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海洋运输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北海港口建设,在港口与城市布局、港口用地用海、临港工业布局和集疏运体系建设等方面科学规划,通过加大国内国际航线密度,推进港口信息化,进一步提升北海港辐射带动能力,把北海港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客运中心、散杂货中转基地和集装箱转运中心;二是打造航线结构完善的运输体系。拓展国际航线,开通至东盟国家的运输航线;三是加大国内航线客运高速化、旅游化的比重,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积极培育涠洲航线旅游运输模式;四是建立专业化船队,形成液体散货、干散货、集装箱和特种物资专业化运输系统;加快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打造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中心;五是全面提高铁路、公路、水运等运输手段的等级和网络化水平,提高港站的装备水平,形成干支相接,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适应航运和临港产业跨越式发展趋势。第二,发挥临海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临海产业。一是积极发展炼油及下游石化工业。利用石化工业产业链长的特点,坚持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发展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带动石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二是积极引进新材料产业下游深加工企业和物流配套企业,打造新材料产业园;三是要积极打造修造船基地,通过引进培育拥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造修船企业,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建设船舶及配件产业集聚区;以船舶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一是要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和集约化海水养殖,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与休闲渔业,提升渔业经济素质与效益;二是借鉴大连、青岛等地的经验,选择一些适合北部湾养殖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大力发展近海自然养殖,发展高附加值海产品的养殖业;三是借鉴山东发展远洋渔业的模式,通过组建捕捞、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化远洋渔业股份公司,逐步淘汰近海捕捞小渔船,购置一批大功率,装备先进设备的大型渔船组成远洋船队进行远洋作业;四是积极引导一批龙头企业与国内外著名渔业公司合作,采取引进、嫁接、消化、创新、联合等方式,培育发展壮大北海的现代渔业企业;五是要大力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利用国内主要媒体对北海市优势海产品进行广告宣传,提升北海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海产品品牌;六是学习义乌市建设国际小商品市场经验,积极发挥北海区位、交通及海洋资源等优势,打造面向东盟、服务全国的南方最大海产品集散中心和全国知名的海产品交易市场。-9-经济/产业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No.2s圆园17郑州市“四港一体”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浅议□文/刘淑萍(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农医学院河南·郑州)[提要]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郑州市地处华夏腹地,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除了占尽地利优势,在中西部城市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面对重心转移和产业迁移的大好机会,应以郑州航空港为核心,打造“四港一体”国际物流中心,从而占据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的高地。关键词:郑州航空港;国际物流中心;物流业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12月9日一、郑州市打造“四港一体”国际物流中心的意义(一)打造国际物流中心有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方案,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在东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后,区域经济增长开始出现了从东向中、西部移动的新趋势,面对国家“中部崛起”的良好机会,“中部”地区应该牢牢抓住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甚至可以说,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郑州地处中原城市群的“核心”,是一个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城市,通过加快物流产业发展速度,增强物流配套设施及服务水平,打造“四港一体”国际物流中心,一方面可以招商引资,聚集一批高端产业和优秀企业,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物流园区的建设还可以吸引更多优质商品在这里聚集,从而繁荣中部区域市场,有效地实现物流、市场和行业发展的联动,全方位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二)重心和产业迁移为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提供了发展机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陆续对沿海地区实行了开放政策,东部沿海地区由此率先发展起来,鉴于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中央政府又陆续提出了西部大开放和中部崛起战略,未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将快于东部沿海地区。伴随着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物流中心也将随着重心的转移和产业的迁移而向中西部迁徙。目前,我国的物流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格局相比,仍然是以海港为主,缺少了内陆港和空港物流中心。同时,欧洲物流中心格局的演变以及美国物流发展显示出,在中部地区建立物流中心有利于形成轴幅网络模式,这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除了占尽地利优势,在中西部城市中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面对重心转移和产业迁移,郑州应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从而占据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的高地。(三)构建国际物流中心有利于优化郑州市产业体系。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和工业为主,服务业的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物流业作为服务行业的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郑州地处华夏腹地,作为一个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以航空港发展为核心,发展大物流、大产业,打造“四港一体”的国际物流中心是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科学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四)构建国际物流中心有利于改善民生。国际物流中心直接面对国际贸易,除了必须有配套的国际物流设备、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的信息网络,还必须提供一流的服务。因此,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商品的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而且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从而降低物流费用,确保消费者的利益。除此之外,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可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热点,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改善民生。(四)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构筑“海上丝绸之路”绿色生态屏障。一是加快沿海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固废、废气的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对主要江河入海口和各类陆源排污口的监测管理。二是加大港口、船舶污水及垃圾处理力度,提高港口防污设备的配备率;加强废弃物的海上倾倒管理,倾废船必须在指定海域倾倒作业,强化倾废管理报告制度。加强海洋工程和船舶溢油的管理,严防海上突发污染事故的发生;规范海水养殖行为,合理控制养殖品种、规模和密度。三是加强对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10-主要参考文献:[1]李俊生.“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8.[2]程帅杰,钱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江苏省海洋产业经济调整分析[J].才智,2015.22.[3]王双,张雪梅.沿海地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J].理论界,2014.11.[4]蓝锦毅.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4.[5]郭立冬.北海市构建多层次海洋产业格局战略研究[J].北海市2015年海洋产业化专题培训班成果汇编,20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