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01-24 来源:钮旅网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 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的是我国境内哪一原始人类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答案】B

.....

.............

2. 2017年3月,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人类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考古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化石 B. 史书

C. 逻辑推理 D. 民间传闻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出土于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古人类化石,经北京大学周力平光释光实验室测定,年代为距今10.5-12.5万年。故选A。 3. 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半坡文化的展览,下列能作为展览内容出现的是

①干栏式房屋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彩陶

④水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会制作黑陶,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半坡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会制作彩陶,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4. 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主要是因为黄帝 A. 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B.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 他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D. 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故选B。

5. 二里头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第一个节点,从满天星斗的没有概念的状态走向王权国家形态,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出现。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王朝。故选A。

6. 《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 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 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7. 在参观殷墟时,导游指着右图中的一段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有关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文字应该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楷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也是起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B项是周朝时期可在鼎上的文字;C项是秦朝时期统一的文字;D项最早产生于汉代。故选A。 8. 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A.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 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 C. 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D. 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文物可以看到,这些东西都与战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诸侯争霸时期,ACD项图片没有反映出来,故选B。

9. 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包括 A. 鼓励耕织 B. 建立县制 C. 奖励军功 D. 严明法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其法惩奸宄”反映了严明法度;“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反映了鼓励耕织;“尚军功以树国威”反映了奖励军功。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建立县制的内容,故选B。

点睛:关于商鞅变法,需要重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10.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称赞的是战国时期哪项工程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长城 【答案】C

点睛:关于都江堰,需要掌握都江堰修建的国家;人物;工程的示意图;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知识。

11. 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是下列哪个人物的重要贡献

A. 孔子 B. 周武王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梁启超的意思是“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不被秦国统一,也会被其他国统一”。所以“统于秦”就是秦国统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故选C。

12. 陈胜吴广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严酷的刑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其起义原因包括:秦朝的徭役繁重、赋税沉重以及严酷的刑罚等。③秦朝统一度量衡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故排除,选B。 13. 《西汉开国》是一部历史文化题材的宏图巨制。西汉开国者是 A. 秦始皇嬴政 B. 汉高祖刘邦 C. 汉武帝刘彻 D. 汉光武帝刘秀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A项是秦朝的开国皇帝,故选B。

14.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大一统” D. “王与马,共天下”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汉文帝和汉景”可知,这个时期的局面叫做文景之治。B项指的是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C项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局面;D项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故选A。 点睛:关于文景之治,需要掌握汉朝初期实行的政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文景之治的结果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15. 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答案】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所以小明学习的内容是东汉时期的内容。故选C。

16. 2017年,中欧班列新疆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共开行700列班列,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开行500列的目标任务,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历史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 张骞通西域 B. 西汉出击匈奴 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班超出使西域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在西域(今天的新疆)地区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故选C。 17.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的代表作是 A. 《论语》 B. 《史记》 C. 《齐民要术》 D. 《水经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项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孔子言行的书籍;C项是贾思勰的著作;D项是郦道元的著作。故选B。

18.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 A. 张骞 B. 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重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辨别治疗的方法。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的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以及杂病的辨别和治疗,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为后世医学家奉为经典,张仲景本人也被人称为“医圣”。故选C。

19.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指的是夏商西周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B项指的是秦汉时期发展的阶段;C项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D项指的是隋唐时期的发展阶段。故选B。 20. “借东风” 、“草船借箭”等故事反映了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一场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都是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文学创作,故选C。

点睛:关于三国时期的内容,需要掌握三国时期的重要的战役名称、涉及的成语、战役的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和影响等知识。

21. 七年级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

A. 东汉 B. 西晋 C. 前秦 D. 北魏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史在三国之后,西晋统一了三国政权,之后西晋灭亡进入东晋时期。故选B。

22. 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从图片中的“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23. “三国鼎立”“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共同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 是

A.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割据战乱时期,客观上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A项指的是夏商西周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B项指的是秦汉时期发展的阶段; D项指的是隋唐时期的发展阶段。故选C。

24. 古书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想要学习了解北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应查阅的古代书籍是 A. 《伤寒杂病论》 B. 《九章算术》 C. 《齐民要术》 D. 《水经注》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

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要了解北方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应查阅《齐民要术》。A项是医药学著作;B项是数学著作;D项是地理著作,故选C。 25.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 蔡伦 B. 贾思勰 C. 王羲之 D. 祖冲之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蔡伦发明造纸术;贾思勰是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王羲之是书法家。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材料一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请写出“百家”中的两家。

材料二 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

——《孔子讨论文集》第1集

(2)材料二体现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结合所学,再写出孔子的一项主张。(不得照抄材料) (3)十九大报告提倡文化自信。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请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任意两个即可) (2)“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教无类等均可 (3)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一反映出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的代表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倡导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他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等等。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要登记在册,政府要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包括培养传人,推广等等。

点睛:关于百家争鸣,需要重点掌握百家争鸣时期产生的各个思想的派别;代表人物;代表思想;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等知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

——《汉书﹒百官公卿表》

(1)材料一反映出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问题?图二反映出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西汉在对外交往方面取得的哪一成就?请写出为这一成就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或者是 皇帝制度; (2)诸侯国势力过大 实行“推恩令” (3)丝绸之路;张骞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可知,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皇帝制度。 (2)根据材料二中图一的内容可以看到西汉初期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了中央政府的集权统治;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了推恩令的措施,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3)材料三的内容反映的是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丝绸之路开辟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张骞。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写出此次改革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可以这样说,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文化主动汉化的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使汉文化鲜卑化或胡化了。”

——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写出此次改革的影响。

【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 (2)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

(3)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中三幅图片的内容可知,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黄河流域的安定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