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例谈《光的折射》教学实录与反思

2022-08-06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谈《光的折射》教学实录与反思

作者:程帮军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10期

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生本理念,是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有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的思想,这样才能尽早地把学习交给学生,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光的折射》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笔者愿以自己一节课堂实录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成与败.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面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光的折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基础,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在本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设计理念

(1)营造和谐、平等的物理课堂,创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2)“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没有实验的课堂不是物理课堂; (3)欣赏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 3教学实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辨别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利用规律进行解释一些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初步感受折射现象的美妙,使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教学形式

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科学归纳. (3)教学重点难点

折射是光的传播规律中较难理解的一个内容,又是理解透镜的成像的基础,所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并用光的折射解释一些日常的光学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资源

课件、水、水槽、一元硬币、激光笔、玻璃砖等. (5)教学过程 【魔术导入】

活动一:观察奇怪的现象

将一个纸杯放在桌面上,组内的几位同学从正上方观察,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看到纸杯底部硬币.保持纸杯位置不变,每位同学慢慢后退,直到恰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此时保持眼睛与纸杯位置不变,请组内靠杯最近的一位同学往杯子里缓缓倒水,你能再次看到硬币吗? 生:能.

师:你为什么开始时能看到硬币,后来为什么看不到了?

生:由于硬币上漫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后来人眼不在反射光的范围之内. 师:加水之后你为什么又看到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寻找事情的真相. [设计意图]设置的魔术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铺垫;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处于一种欲辩不能言的境地,引起学生急于探索的欲望. 【新课教学】

活动二: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情况

如图1所示,一束激光斜射至空纸杯侧壁0点,先做个标志,然后向容器内注水,注意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移动? 生:会发生移动.

师:如果移动,向何处移动?(实验) 生:向上移动.

师:根据“光斑移动”,能否判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生:能.

师:在何处偏折?

生:在水与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偏折.

师:你能用光线表示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吗?试一试. (学生在本子上试着画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学生根据上述实验归纳总结光的折射概念.

板书:光的折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师: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关于光折射的相关名词吗? 生1:入射点O; 生2:入射光线AO; 生3:法线NN′; 生4:反射光线OB; 生5:折射光线OC;

生6:入射角α,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生7:反射角β,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生8:折射角γ,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动三: 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特点

(警示:不要将激光束射向人眼,激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严重时会导致失明!) 猜一猜:

师: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将“偏向法线”还是“偏离法线”? (学生猜想)

师:当该光线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将会“偏向”还是“偏离”法线? (学生猜想)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逐步学会应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猜想的同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师:怎样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呢?

生:让光沿着白纸照射,用笔在白纸上描出光的传播路径.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学生开始实验,可请部分同学给其他同学演示.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协作精神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并尝试实验,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探究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折射角的大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师: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时有没有发现比较特别的情况呢? 生: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师:如果光从玻璃砖中逆着折射光线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怎样传播? 活动四:光的折射,光路是否可逆?

师:若沿着第1条光线从玻璃砖另一侧射出的光线反向射入,则光路能沿着原来的路径返回吗?(说明: 如果能,说明光路是可逆的,如果不能,则光路不可逆的.) 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通过上述的几个活动你能总结出光折射的哪些规律? 生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生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生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生4: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随之减小.

师:根据光路可逆,我们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随之减小. [学以致用]

1.池塘看起来变深变浅了?为什么?

2.一根筷子斜插入水中,你所看到的筷子会向哪个方向偏折? (组织学生讨论,请学生代表回答,然后教师利用电脑动画模拟)

[设计意图]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体现了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物理走向社会”.使学生通过思考,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并能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再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结合“池底变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实验解密]现在你明白硬币再现的秘密了吗?

[设计意图 ]呼应开头,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本节课开始设计的悬念,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生活·物理·社会]

阅读课本P82,了解太阳奇观产生的大概原因是什么? [新课小结]

1.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2.你在这节课中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3.你还有哪些疑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板书设计]略. 4教学反思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要让学生“做中学”,因为正如某大学的墙上写的话: “听过,我忘记了;看过,我记住了;做过,我理解了!”于是这节课我采用了“做中学”,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以学生的探究性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情感和价值观.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效果进行如下的审视和反思. 4.1从课堂教学亮点反思

亮点1高效课堂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在“教”上就是要“以学定教”.在本节备课中,笔者更加重视学情分析.以往教学只是专注于怎样把科学概念呈现给学生,很少考虑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干扰.备课中只有做了充分的预设,才有了课堂上巧妙设计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建构形成新的科学概念的过程.看到学生饶有兴趣的追究、大彻大悟的神情,学生学的物理不再是老师的物理了,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物理.

亮点2实验的成功是完成该教学目标的保证.在探究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规律时,如果按教参上的方法,制造烟雾,学生做有一定的难度,二是烟雾对学生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光在玻璃中的路线不清晰,教学效果不理想.本人经过多次实验,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终于突破了这一难点,找到了一个可见度高的一种软玻璃替代普通玻璃,为学生实验成功提供了保证. 亮点3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让学生观察碗中的“硬币再现”的实验,同时将实验情景用摄像头同步展示,克服了当前流行的用课件模拟的不真实性,增强了演示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4.2从课堂教学败笔的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气氛有点紧张,笔者认为其原因是:(1)设计的问题开放性太大,以致学生无从入手;(2)借班上课,师生间互动的默契不是很融洽,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在学以致用环节,对折射现象的解释深度不够,应借助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届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一年后回母校重考当年的高考卷,结果,均分从一年前的90分降到了20分,让所有老师惊讶.可见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是科学本质、是科学精神.教给学生方法、哲学的思辨和明晰的论断,还有民主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一生受用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诚然,我们不是一味地漫无边际的追求学生的新奇和兴奋,而是要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之前,不断地问自己:我这堂课要让学生去哪儿?我怎样选择呈现的视角让学生领略到别样的风景?笔者期待着下次再上《光的折射》这一节内容时能有所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