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复习及答案

2023-02-05 来源:钮旅网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复习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粗词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俯瞰(kàn) 簇拥 惟妙惟肖

B.狼藉(jí) 嶙峋(xún) 婆娑 摩肩接踵

C.濒临(bīng) 鲜腴(yú) 跋涉 自出新裁

D.秀颀(qí) 遒劲(qiú) 颓唐 络绎不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厂子是靠大家当年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 ....

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C.因为有他殚精竭虑地研究,我国在防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终于引起国际上广泛....的注意。

1 / 14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门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会昌县城的空气更加清新。

D.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5、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排比)

C.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拟人)

D.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偶)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2 / 14

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④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⑤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④③②①⑤ D.③②①⑤④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3 / 14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石渠记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tiáo)鱼。又北曲行纡馀③,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④,可列坐而庥⑤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⑥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⑦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⑧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泓:深潭。③纡(yū)馀:曲折伸延。④箭:小竹。⑤庥(xiū):同“休”,休息。⑥酾(shī):分流,疏导。⑦俾(bǐ):使 。⑧蠲(juān):古同“涓”,清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4 / 14

A.又折西行 西市买鞍鞯(《木兰诗》) ..

B.然卒入于渴 佁然不动(《小石潭记》) ..

C.其长可十许步 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

D.睨若无穷 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列坐而庥焉 .

A.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C.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D.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4.文中描绘的渠水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内容分析。并请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背景,思考第二段加点的“惜”字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1.D

5 / 14

2.C

3.看它很宁静,听起来很悠远。

4.特点:幽深清澈、水流曲折、水声多变。

心情: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再见,萤火虫

①扳指一算,我至少二十余年没见萤火虫了。

②发源西山的昆玉河,加上湖、林、塘、苇、野鸭……玉渊潭堪称京城最清洁的水园子了,也是惟剩野趣的地儿,她的湖冰和早樱都很美。即便如此,其夏夜却让我黯然神伤,那一盏盏清凉似风的小灯笼呢?那明明灭灭、影影幢幢的小幽灵呢?连续几个夏季,我一无所获。我知道,对水源有洁癖的萤火虫,若不在这落脚,恐怕城里也就无处投亲了。

③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故乡有个说法:天上几多星,地上几多萤。所以,每捉了它,却不敢久留,先请进小玻璃瓶,凝神一会,轻轻吹口气,送它跑了。我怕天上少了一颗星。

④萤虽虫,民间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蚈、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熠耀、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一个“流”字,将其隐

6 / 14

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去形容别的。那光,或说青色,或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皆似,又皆非。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总之,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它静静的、微微的,很聪慧、很羞涩,像什么人的目光。它能激发你无穷的灵感。

⑤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虚构。我想,现代人真蠢啊,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古人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可爱的想象,多灿烂的心愿。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⑥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这首《七夕》,我以为是萤文中最好的。作为虫,“萤”字飞入古诗中的频率,大概超过蝴蝶、堪与蟋蟀并列。“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我想,一方面和彼时萤繁有关,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面古人对萤的注视和美学欣赏,已成雅习。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日全食。

⑧曾看到一篇哀悼萤火虫的科普文章,称其比华南虎等明星更重要,因为它属于“指示物种”,意思是说,在自然界,它属广泛性、基础性、标识性的生物,若其濒危,证明生态环境已极恶劣。萤很单薄,水污染、光污染、农药化肥,乃其致命敌。

7 / 14

⑨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到很远很远,只剩一个似是而非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每见它们,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

⑩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节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有改动)

1.文章的第②段和第④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萤火虫的特点?试简要概括。

2.请用直白的语言说说下面加点句子的意思。

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 ............

3.阅读第⑧段,试概括本段的两层语意。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这句话的理解。

2、《低头见花》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

8 / 14

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缘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境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索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9 / 14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

(链接材料)

A杨绎: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幺,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选自《老王》)

B.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选自《敬业与乐业》)

四、写作题(40分)

10 / 14

请以“我想去 ”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题材广泛,思维灵活,顺理成章即可,如“看海、拉萨、埃及、旅行、草原、醉读、大唐,北宋、三国、认识李白,穿越历史”等。

写作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章以记述为主,叙事清晰,故事引人,鼓励创新;(3)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想象奇特,全文不少于600字。

11 / 14

参考答案:

C

B

C

A

D

(1)猎马带禽归 (2)大漠孤烟直 (3)山随平野尽 (4)馨香盈怀袖惊起一滩鸥鹭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威武不能屈

1.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2.现代人应该感性一点,多一点可爱的想象,多一点对诗意的追求。

12 / 14

5) (

3.(1)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标识性物种。(或:萤火虫的存亡标志生态环境的好坏。或:萤火虫在自然界很重要,是生态环境好坏的标志。)

(2)萤火虫濒危的主要原因。(或:萤火虫的濒危的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各种污染)

4.作者体会到的“美”是记忆中的萤火虫的美,是有萤火虫的那个时代很美(或萤火虫勾起的过往的人与事很美)。作者体会到的“疼痛”则是现在很难见到萤火虫的惆怅,现代人已经很难感受萤火虫带来的无限想象和诗意的遗憾。(或:美好的事物与时光流逝的感伤)

1.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2.“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4.示例1: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绎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示例2: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

13 / 14

的价值。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