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 ̄cbpt ̄cnki.net)2014年2月第22卷第1期NORTHWEST NED,tK)U.Feb.2014 Vok 22 No.1 坚守“以人为本”教育本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孙莹炜,刘 芳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摘要: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出发,解析高等教育的本质内涵,提出高等教育要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人为本;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4)O1—0045—03 Adhere to“People-oriented”Education Essence to Realize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SUN Ying-wei,LIU Fa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Abstract:From the 18th party congress report“people—oriented”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arsing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is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people-oriented”education idea,realize the higher education connotation development,im— 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promoting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18th party congress;people oriented;higher education;connotative development 党的十八大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 1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 略全局出发,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教育”一词的英文名来源于拉丁语educare,意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 是“引发”、“引导”,是指把潜藏于人身心内部的某种自 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 然潜质引发出来,成为一种现实的状态。根据联合国 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八大之后,关注民生、以人 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 为本正在从党的根本宗旨扩大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和行动”世界宣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指在高等教 人的尊严与价值得到凸显,不仅深具哲学意义也反映 育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即:要 了社会发展的深层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 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将学生视为高等教 为本”,同时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联系高等教 育改革中比较主要和负责的参与者;要全面培养和提 育的实际,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从根本上讲,就 高大学生的素质,尤其要发展大学生的独创性和超前 是要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 性的应付能力。这一理念包括两方面基本含义:一是 式发展,它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之本,也是高校可持续发 以学生的个性为本,二是以全面发展为本。高等教育 展的必然之路。 的本质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 2 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 收稿日期:2013-11-01 理念 作者简介:孙莹炜(1981一),女,讲师,2006年北京师范大 教育是民生之基,高等学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 学历史学院毕业,历史学硕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 层,也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各高等学校 学院辅导员,基础医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想政治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是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长 通讯作者:刘芳,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目 前研究方向为医学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 远指导方针,是深化、完善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为高 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十八大提出“高等教 ・45・ 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x.cbpt.cnki.net)2014年2月第22卷第1期NORTHWINF MEI).EDU.Feb.2014 Vo1.22 No.1 育内涵式发展”的思想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就是坚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以人为本,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推动大 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缺乏充分的准备 和条件,办学的硬件设施和教育投入不足,过于强调指 标、数量,造成了一些结构不合理,规模畸形发展的现 象,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论断是针对 我国高等教育以扩大规模为核心的外延式发展方式提 出的,它是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学校充分利用现有 的内外部资源,挖掘现有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注重人 的全面发展,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提高办学效率和教育 质量,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注重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协调的发展模式。高等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要激发 和增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资源的 优化配置。因此,高等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遵循 “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造就富有时代性、有自身特色 的高校教育、管理氛围。 2.1“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职能的 核心 在所有资源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高等教育 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四项职 能,其中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是高等 教育职能的核心。衡量一所高校办的好不好,主要是 看它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人才资源中,教师是完成学 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劳动者,是学校实现管理目标、促进 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发展与学生 发展息息相关,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 的学生,才能有学校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 展和内涵式发展。同样,也只有教师群体的发展,高校 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的“质”的提高才有了可持续 的保障。一流的人才队伍是实现培养一流人才,创造 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根本。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求、具有全面 综合素质的人。因此,在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过程 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既要把培养品德高 尚、心理健康、富有学识和创造才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放 在第一位,又注意人才市场的需求,注重专门知识的培 养和技能的训练,成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 统一的一代新人。 2.2“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代世界教育思想的潮流,是把人作为教育的出 发点和归宿,强调“以人为本”,从而促进和保证现代大 学培养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是以人为目的,强调人 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把人当做社会中的活生生的 ・46・ 个体,关注社会在满足人的发展方面所提供的条件,人 和人性是第一位的。 从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来看,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 活动,人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人是教育的主 体。教育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是人,教育的目的是更好 地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 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把人作为发 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 标”。因而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要遵循高等 教育的自身规律和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 学生德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 2.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人的和谐发 展 2l世纪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受到专业 的学术训练,而且要形成和谐健全的人格。人才培养 的目标中不仅包括优良的德行、合理的知识结构、终身 的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还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培养大 学生成熟的心智,培养具有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健康 人格,这是培养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 个方面。 人的存在与人的发展就是为了寻求人的和谐。人 的和谐发展就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我性的有机整 合。讨论人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 持续发展的关系,得出人的和谐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 人的自由的实现,追求人的主体性实现。教育是主体 教育,主体教育是走进人的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个性化 教育。教育的时代任务就是在生活中培养人的适应意 识和选择能力,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提高人的生活境 界,追求人的自由与“关系的和谐”。高等教育的教育 理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会培育出和谐的人,继而 才可能有人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进而才 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4“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和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 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人看作是现实的、 有生命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指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人为本”是 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根本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既强调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充分考虑到了作为 个体的人自身发展的需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取向,是对人关注的最 高体现。 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K cbpt erM.net)2014年2月第22卷第1期NOKFHWIGr MEDo EDU.Feb.2014 Vo1.22 No.1 从高校外延式发展来看,过高的生师比例使得教 师无法更好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 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过重的教学任务也使得教师 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 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高等教育的机制和政 策方面,着力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2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层面,提高教师和学生 的主体地位 无法深人开展科研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科研 水平。高等教育组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既培养学 生,也培养教师和管理者,高等教育组织之内所有的 “人”以及由此辐射到整个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才是 7高等教育组织的最终目标。因而,坚持高等院校内涵 式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和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的 工作原则就是要把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切工作都要从满足他们的全面需求,促进和实现他 们的全面发展出发,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层面,坚持 权为师生所用、情为师生所系、利为师生所谋,多做顺 师生心、谋师生利、得师生心的事,真正做到尊重师生、 关心师生、理解师生、帮助师生。从师生的需求与发展 出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 利益。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层面,需提高教师和学生 的主体地位,一切工作都要从促进和实现师生的全面 发展出发。 3实现内涵式发展,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 到实处 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须将“以人为本”的教 育理念落到实处。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 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把“以人 为本”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方 法之中。 高等院校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 基地,作为先进思想与文化的重要源泉,作为培养学生 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的神圣殿堂,要形成“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氛围,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和 3.1从高等教育机制和政策层面,着力发挥教师 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校各类资源中,师生是主体,其地位和价值是 其它资源不可替代的,永远处在中心和优先的位置。 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王大中教授指出:“‘以人为 本’的办学方针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治 自觉性,养成求真务实的教风学风,提高广大师生的主 体地位。 参考文献: 校中的主导作用”。高等教育确立“以人为本”,在办学 上必须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在教育上就是要以 学生为主体。“学校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是 [1]肖军.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历史命运之比较[J].前 沿,2012(18):143—144. 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 从高等教育机制和政策层面,高等教育必须以“教 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 生的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 也”。说的就是高层次人才和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等 学校的特殊意义,教师是学校办学之根本所在,现代大 学要求高校教师既能搞教学又能搞科研,都是有一定 [2]向赣生.浅论高等教育“以人为本”[J].湖北教育学院学 报,2005,22(1):12—13. [3]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53—55. E42赵金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高等教育发展[J].太原 理工大学学报,2OOl,19(z1):6 7. Es]唐文惠.高校内涵式发展途径探析——以国立西南联合大 学为例[J].管理方略研究,2o13(2):9—1l_ 学术造诣的学者和专家,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精 于高效、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所在。唯有切实落实“人才强校”的战略,高等学校的教 贡量才能建立在比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基础上,也才能 更好的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这对促进高等院校内涵式 [62卢连大.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考rJ].现代教 育科学,2o13(1):25. [7]于[82白光.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 颢.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 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63. 展E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1):4—8. 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坚 “。‘’(责任编辑:李’‘’ “。‘’ “’’’。‘“¨1 “’。’。‘“。‘’ “ ‘‘”’’’ “。‘’ ”…‘‘ “ ” “ ’” 宏) ‘‘ …‘‘ …。‘ 。‘。 “。‘。 “ “¨1 ” 。’。‘。。。‘“ “ “ ’ ’“ “ …” …“ …” ”“…“ … … ; 《西北医学教育》杂志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2010年陕西省特色科技期刊 ・三 ...。。’.|_.。。’..... |'I_… ... ..1…_.'…... ..'…-._…..I‘‘ .。.1 .._….-I __. ’I ‘..1.¨....…-._…...。。 ’。.-.….I1….1.... 1....._..…1..‘‘ .。.1…..-.…_.'-.-|.. ..1….1....._.'..¨.1....._l 1'..‘‘。_.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