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理论与实践
作者:蔺莉,李斌
来源:《教师·下》2018年第07期
摘 要:技工院校担负着向社会制造业输送人才的重大使命,培育学生具备符合时代与企业要求的“工匠精神”已是迫在眉睫。文章从执着专注能吃苦,构建精神土壤;脚踏实地勇创新,完善育人机制;精益求精做最好,强化职业素养三方面着手,在解读“工匠精神”理论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中的实践体现,以期将“工匠精神”不断延续与升华,以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结合。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9
作者简介:蔺 莉 (1984—),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 斌 (1988—),女,江苏徐州人,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正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它不仅在政府报告、企业文化中有所体现,也在职业教育中扎根。本着“工匠精神”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在技工院校全体学生中深入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由此,《工匠精神读本》在技工院校开展教学实践,它从工匠渊源开始,到工匠价值,再以普通优秀工匠的优秀事迹为载体,形象地诠释了“工匠精神”,也为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执着专注能吃苦,构建精神土壤
“工匠精神”是由具有特定意义的两个词组组成,即“工匠”和“精神”,分别代表手艺工人和其思维意识。笔者认为工匠不仅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更多地代表了这个时代坚定、踏实而又精益求精的气质和修行,其核心在于对工作的执着和精雕细琢的精神,而非仅仅把工作看成挣钱的工具。在“工匠精神”中,吃苦精神是其基础和前提,但是吃苦并不是简单地出大力、流大汗,而要善于动脑、勤于动手,能够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例如,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真实地展现了“工匠精神”,高凤林在0.16毫米的焊点上能够创造出神奇的火花艺术;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从业30多年的高级技师胡双线,从未加工过一个次品飞机零件,这些工匠精湛的技艺背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想更好地在技工院校中渗透“工匠精神”,教师需要在校园中潜移默化地构建一种精神环境,让学生通过校园熏陶来积淀“工匠精神”的意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办学理念。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校风、校训、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等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感召力,甚至会影响到一个行业。近几年,技能人才在社会上的价值呈稳步上升趋势,要让学生明白学历固然很重要,但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独木桥,只要学得一技之长,每个人都能够发光发热。二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多方面内容,比如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服饰文化、竞赛文化等,比如张贴技能标语、统一工服、树立鲁班塑像、举办技能竞赛等,于无形中为技工院校学生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三是师德培养。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要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评估,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以及到企业参加实训,力求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技能水平。
二、脚踏实地勇创新,完善育人机制
要想成为专业的技能人才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由生手到熟手,再到能手,最终成为高手乃至大师级别,每个阶段都要求技工能独立完成技术任务。比如,从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需要十二年之久,期间需要经过掌握基本技能、关键技术,解决生产工艺难题,从事技术革新等历练,才能获取职业资格证。而“工匠精神”的养成则需要在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养成心性和规律,即“聚小成为大成”。只有在学习技能过程中脚踏实地,执着专注,不断积累,获取成功,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当今社会大多追求眼前利益,过于心浮气躁而忽略了品质灵魂,技工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地方,更应该让“工匠精神”存在于每一个技工心中,让创新变成一种常态,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工匠精神”之“执着专注”的培养,需要技工院校不断创新育人机制,以就业为基本导向,改变从前以分数和升学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在市场就业标准和国家技能标准方面是否达标,才能达到“聚小成为大成”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获取成功,从而培养其脚踏实地、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比如创新学习方式,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培养人才,让企业参与,形成交叉学习,实现产教相融合。企业参与到技工院校教学当中,可形成“入学即实习,学习即工作”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校企合作不仅为企业培养了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也解决了学生就业难、分配难等问题,可谓多方共赢。“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精神,更要具备创新精神,在传承特色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技工院校要不断完善科学的培养模式,比如制定学生实训制度或教师实践制度,最后进行汇报交流,借鉴“6S”的管理办法进行组织学习,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在技工院校内可创建创新基地或创业园地,引导学生积极选取和开展具有市场价值的创业项目,只有在不断动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学生才能培养创造能力,在心灵手巧的基础上做到奇思妙想、善于动脑。 三、精益求精做最好,强化职业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工匠精神”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高,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明城墙历经几百年洗礼依然雄伟,其中每一块砖头都刻有造砖人的名字,这便是对“工匠精神”最形象的体现,也是对质量的承诺。育人应该先育德,因此,技工院校应始终把职业素养和德育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重视细节,严谨精准,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锤炼炉火纯青的技艺基础之上,还要做到知行合一,让心理与行为高度一致,具备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在宝马、西门子等知名企业中,每位员工都是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具备很强的敬业精神,可见,“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技工院校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要培养学生的“行为导向”,从动手和劳动的实践过程中唤起学生对技能的需求。
要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落到实处,技工院校需要从平时的教学和各项管理中逐渐渗透。据笔者了解,学校学管部门在对待学生刷门禁卡问题时严格规范学生的刷卡行为,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可见学校对学生细节方面的培养十分严格。另外,技工院校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其协作精神,设计课题所需原材料以及提出购买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等,都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技工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制订个人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未来所适合的职业岗位,力求发挥每个学生最大的潜能和优势,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工匠精神”不仅要追求产品质量,更要追求一种职业精神,在“能”的基础上突出“畏”,对本职的敬畏、对产品的敬畏,因为诚信比成本更为重要,所以要对行业负责,对职业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四、结语
“工匠精神”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严谨、专注的习惯,还能作用于学生本身,让其在社会中找到自我认同。而技工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大国工匠的主要阵地,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各技工院校要以《工匠精神读本》为载体,将“工匠精神”培养落到实处,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社会和企业打造更多兼具技能与素养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董雪芳.浅谈技工院校学生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7(51):15. [2]孔凡宝.浅谈技工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职业,2017(13):46-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