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生命之道 涵育科学素养
作者:夏敏
来源:《江苏教育》2012年第21期
在《科学》教材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占了很大的篇幅。如何把握好这部分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更好地引领孩子去探究,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关注探究的一些细节,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态的体验场,使学生领悟探究的真谛,追寻科学的本质。
一、关注细节,做足“体验”的文章,感受生命的神奇
现在的《科学》教材中,种植、养殖的内容有很多。如何以这些教学内容为载体,有效地开展“亲历”活动,需要每一位科学老师动脑筋。比如三年级“凤仙花”单元,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观察到凤仙花的一生,我在校内开辟了种植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种植的过程中:每天去给凤仙花浇水,定期去观察凤仙花的变化。发芽了,长叶了,开花了,结果了……学生的欣喜伴随着凤仙花生长的全过程,他们得到的快乐与成长是课堂上简单讲解或录像展示等方式无法实现的。
我们来看兰·本达教授的典型案例——《观察蜗牛》:
学生一进教室,桌上已经放好蜗牛。学生看见桌上放着蜗牛,拿起蜗牛放在手上观察;大概观察了五分钟左右,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快要开小差了,就给学生发了放大镜,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又有五六分钟过去了,差不多了,老师又给学生发了菜叶、地瓜等食物,学生一看明白了,这不是喂蜗牛嘛。于是他们就观察蜗牛吃食物。
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曾经这样介绍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玩,种过菜,养过蛐蛐,养过蝈蝈,每年都养蚕,拆过家里的闹钟,是学校科技小组的成员。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小时候的那些种植、饲养、制作的经历使我长了见识,学了本领,这些对我今后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路老师倡导,在小学科学课中,应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和他小时候那样类似的经历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印象深刻的经验、体验和经历。 二、关注观察,理解“求真”的含义,敏察生命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是求真,实事求是。特级教师曾宝俊指出:求真是科学课堂的第一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自然生活建立起一个“真”的理解,使学生从繁杂的世界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我却又和周围世界相吻合的认知体系。
科学观察的意义在于观察结果的分享和观察资料的积累。因此科学观察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观察”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不但要如实记录观察到了什么,观察到的东西什么样,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说明观察者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观察的,以便重新进行检验。如何才能客观真实地记录呢?请看下面这位老师的观察任务分解: 你不在校的日子里,这个动物做什么?
当你不在学校时你认为这个动物做什么?你有什么证据? 这个动物吃什么?你认为它什么时间进食?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这个动物什么时候最活跃?什么时候最不活跃?
你通常在什么地方发现这个动物?它到哪个地方最多?它到哪个地方最少?你何以知道? 动物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它们与周围的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当你接触和靠近这个动物的时候,这个小动物是怎么回应你的?
观察记录需要理性,它需要客观的描述,不应该包含“个人的想法”在里面,也不应该把发现的问题和观察记录放在一起,当然也不应该包括对已有知识的复述。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的“经验”常常面临着挑战。是坚持已有的“标准答案”,还是经受学生探究活动的检验,尊重学生观察到的事实呢?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追求真理和强调实证,是科学的本义,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该细心呵护学生的质疑精神。特级教师任洪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案例:说一个学生在学完爬行动物后找到他询问,蛇与鳝鱼长得很像,为什么它们不属于同一类,是不是科学家分类的时候不小心分错了。任老师跟他解释了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蛇用肺呼吸,鳝鱼用鳃呼吸。可这位孩子颇不服气,他认为两者有很多的相似点,而且还特意到菜市场观察小贩杀蛇和鳝鱼,发现两者的骨骼也非常像。虽然在这个问题上结论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个孩子的质疑精神却令人心生敬意!在他身上,让人看到了现在的孩子特别欠缺的质疑、求真精神。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好好地表扬、鼓励这样的孩子,激起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三、关注自然,领悟“和谐”的真谛,体悟生命的可贵
探究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科学素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有关自然奥秘的录像或资料,其作者大多是外国的科学家,如《鸟类的迁徙》等,这些资料凝聚着研究者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血。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名普通科学老师林恩·兰金领着孩子围绕一个池塘(研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相互依赖性)开展了历时一年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不仅坚持了下来,且好奇心和兴趣不断增强。在我们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一些需要长期观察的内容,如: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这些内容正是培养学生的长期坚持品质的绝佳载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从小乐于投身自然、探索自然,用他们敏锐的感官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变化和奥秘,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去保护大自然中的任何生灵,从而发展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与意识。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则是教育学生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最好题材。
如在进行《寻访小动物》的教学活动中,先引导学生去亲近、去关注、去寻访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去体验生命的可爱,同时引导学生不能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在教学《蚯蚓》一课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孩子的伙伴”的称呼把蚯蚓自然地引到了课堂中,学生与蚯蚓之间的亲近感就大大增强。在观察探究过程中,不用老师多说,他们也就知道该怎样做才能不“吓到”甚至是“伤害”到自己的“伙伴”,特别是研究蚯蚓放到水中又会是怎样的表现的时候,让学生在活动前讲一讲注意点,学生就讲了可能蚯蚓不喜欢水,当它挣扎的时候赶紧把它捞上来,可见学生是真正地在关心这些小动物。在这个单元的每一课中,当完成了蜗牛、蚯蚓、蚂蚁的观察后,老师就提醒学生“这些小伙伴想家了,我们应该把它们带回到各自生存的环境中去”,而不是放走了事。教师要用人文关爱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善待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