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自建所以来,坚持以科研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努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了科研成果180项的好成绩。本文以此为例,从发展环境、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十三五”期间的工作进展,以及创新成果与成果转化并进的原则,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省级农业科研所十三五发展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建所以来,坚持以科研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努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科研成果180项,其中国家级奖16项,省部级奖72项,主笔或参编出版著作32部。选育棉花、麻、杂粮、花卉等经济作物新品种65个,累计推广应用3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50亿元。 1“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未来的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也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进一步推进现代研究所建设的攻坚期。纵观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的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压力加大,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必将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放眼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虽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及政策调整,带来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机遇,经济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审视全省,党中央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为辽宁的振兴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但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经济增速下滑压力较大,制约辽宁省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农业现代化,是制约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当前我国农业,尤其是辽宁省农业面临着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务农的劳动力匮乏等严峻形势。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对农业支撑能力建设,将新一代基因组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尽快引入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发展现代农业的形势,给农业科研院所提出了全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也为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2发展的基本原则
2.1市场引领,问题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引领作用,到农业的市场中去寻找课题,实现科技成果创新与“三农”发展的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制约创新成果的障碍,着力深化改革,构建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合理机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创新。
2.2应用性基础研究的原则
针对农业生产需求,开展应用研究、开发性研究应是研究所的主要任务,但是要提升研究所自身研究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3创新成果与成果转化并进的原则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研究所工作的两条主线,不断创新科技成果是工作的出发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工作的落脚点,这也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2.4深化改革,稳健发展的原则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按中央、省和院顶层设计要求,积极抓好落实,结合研究所实际,搞好改革。改革要积极,但不能急躁,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促进研究所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发展目标的思考
建设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农业科研所,是农业科研院所生存发展之源泉,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工作,强化学科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和科技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创新科技成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之目标。 3.1强化学科建设
认清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要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建设。明确各学科发展目标、方向和任务,进一步调整学科定位;科学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整合科技资
源,实现共享;出台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按照要求进行科学评价,实现分级分类管理。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生产需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逐步提升学科的研究与应用水平。 3.2强化重点领域科技创新
明确重大、重点研究任务,以资源研究为基础,品种选育为重点,以栽培研究为配套,以成果转化为落脚点,着力开展棉花、花卉、特油作物、食用豆、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质种质资源或亲本创新、品种培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力争取得突破。 3.3强化争取科技项目和研究经费
准确把握国家、省科技体制改革以及科技立项管理的新政策,找准各级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的重点,结合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实际,选准一批研究课题,做好项目储备;主动对接相关管理部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加强与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外学术团体或个人的科技合作,争取横向联合与国际合作项目;继续实施自选课题扶持计划,根据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生产实际,鼓励科技骨干自由拟题,择优立项扶持,投入自主研发经费,开展自主创新研究,以确保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 3.4强化科技成果的培育
对“十三五”期间在研的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和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和结题验收,遴选优秀成果进行凝练和集成,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力争在获奖成果质量和数量上取得新突破。
3.5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计划,加强人才培养,重点加快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优秀人才培养。有?划选派科技人员到国内外进修培训,鼓励在岗攻读硕士和脱岗攻读博士;对重点引进的人才给予适当的安家费、科研项目启动费;鼓励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论文并给予适当奖励。 3.6强化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
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原则,强化国内外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巩固原有的合作渠道,拓展新的合作渠道,聚焦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强化种质资源、先进技术、研究方法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交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联合研发层次和水平,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国外转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逐步提升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3.7强化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建设
积极争取建设资金,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构建装备先进、运转高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平台体系,加强成果技术转化手段。
引进先进实用的资源管理软件,构建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建立全所种质资源档案信息,严格执行所种质资源管理制度与办法,规范资源利用与信息共享行为,提升种质资源保存库的性能,定期检测维修,保证库存种质资源质量和数量达标。 3.8强化科技推广与成果转化工作
跟踪推广项目实施,狠抓落实,重点落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村级综合服务平台项目;重视示范基地建设,抓实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积极促成成果转让,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合作开发,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支撑农业产业发展。 3.9强化科企合作
鼓励研究室、项目组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成果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咨询服务、合作研发等方式开展合作;积极争取各学科参加产业技术联盟;充分利用科研硬件条件,争取与企业联合,共同攻关,研发种苗、肥料等农业科技新产品,达到充分利用所里资源,争取更大收益,反哺科研的目标。 3.10强化职工队伍建设
按照职工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职工教育,注重文化建设,建设学习型科研所,构建文明和谐的职工队伍,增强职工队伍的整体合力。坚持定期学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在职工中开展形势任务、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组织纪律等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思想道德。引导职工不忘“厚德、精研、鼎新、致农”所训,发扬“艰苦创业、笃学潜研、求实创新、和谐奋进、爱农奉献”的所风;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打造业务一流的经作所团队。
3.11强化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配好中层干部,注重大胆使用后备青年干部;
实施中层干部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加强对中层干部队伍培养,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给任务压担子、派出学习等方式,培养提高中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敬业精神,增强管理能力,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执行力;加强对中层干部管理,完善中层干部岗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激励机制。
3.12强化领导班子建设
按照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目标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领导班子。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班子团结,维护中央权威,同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坚持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重一大”事宜集体讨论制度,落实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廉政和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八项规定”。
3.13强化全面科学化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深化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转化的高效运行机制,创造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科研发展环境。 4建立评估机制
4.1完善行政决策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所长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评估机制;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前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后评估制度;
完善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监督机制。 4.2建立健全人事人才相关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各类人才评价标准;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分配、奖惩等激励办法;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制定人才引进规划。 4.3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相关机制
建立稳定的科技创新支持机制,支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自主创新科学研究;建立健全以促进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成果转化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增强经济实力和社会贡献度。
实现发展目标,必须狠抓落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落实。要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执行和监督机制,定好年度计划,定期总结检查,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