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状况概述
明清时期传统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技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而且这一时期有些研究成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比如四大发明。
但是,明清时期,和封建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传统科技没有新的突破。而同一时期的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应运而生,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地解放,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并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近代科学带来的生产力极大的超过传统科技带来的生产力。西方近代科技在质上超过了中国。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总结性特点在学术上的具体表现:
一、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二、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三、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
四、清朝乾隆官修《医宗金鉴》是中医教科书,以其精简而切于实用,带有总结性质。
五、中国传统制瓷技术,在清朝才真正达到最成熟的地步。
六、清雍正官修《工部工程做法》是对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术的总结。
七、目录学
清乾隆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体例最完善,影响最大。
八、学术史
清朝阮元等编纂的《畴人传》是中国第一部纯粹的科学史,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出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清朝黄宗羲《明儒学案》是中国第一部正规系统的学术思想史。
清朝全祖望《宋元学案》比黄宗羲《明儒学案》更有进步,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科学史和学术思想史都是对过去科学文化发展历程的总结整理。
明清时期近代科技发展滞后的原因:
1. 首先,从中国科学发展的土壤来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逐步不利于科学技术向高层次发展,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了近代科技的发。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商业、城市的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秦有焚书坑儒,汉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更有“八股取试”,极大的束缚了人的思想。
2. 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更注重人之道。《论语》等著作中讲到的自然之物,多用于类比人的道德。朱子更是提出“格物致知”。对于技术,统治阶层则将其看来“奇技淫巧”。中国的先哲更注重内心修养,对真正的自然、科技之道缺乏兴趣。
3. 中国古代科技缺乏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爱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发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的方法。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中国古代科学常用的观察法和经验法能在早期技术发明中起到好的作用却不能很好地提示事物内在的规律。
4. 在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过程中,西学并没有很好发挥其作用。中国的统治者对西方科技抱有怀疑、轻蔑、敌视的态度。认为“西法实窃取于中国”、“立国之本,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与中国已经腐朽的传统思想也产生了巨大碰撞。
5. 明清后期脱离实际的学风阻碍科学技术发展。以“乾嘉学派”为代表,以古籍考证为业绩,脱离实际,脱离生产,对自然规律的研究。
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逐渐形成规模。
当时,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艾儒略等都在传教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科技。同时通过他们,中国古代的科技、人文和科技人文思想也传到了西方。
利玛窦了有关日月蚀的原理、七曜与地球体积的比较,西方所滑稽的恒星以及天文食品的制造等。阳玛诺(Emmanuel Diaz)在《天问略》中解说了天象原理。Sabbathinus de Ursis著有《简平仪》和说,详细说明了简平仪的用法并说明测日影定时的简捷方法。南怀仁等也对明清历法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参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稿》188页 科
学出版社1982年)
西方数学方面,欧几里德几何学、算术笔算法、对数和三角学等传入。例如《几何原本》的中文译版。传教士穆尼阁对对数介绍。
此外,利玛窦带来世界地图,汤若望的〈远镜学〉传入了西方光学,邓玉函〈西方奇器图说〉等。
西文科技知识的传入是在比较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科学技术的传入伴随着传教的深层次的目的,传入时又只在高层的知识分子中传播。因此,其影响有很大的局限性。
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封闭、各项社会事业的停滞不前,资本主义蒙芽的缓慢发展。中国科技也缺少了前进动力。最终,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沉沉的死气。中国开始了痛苦的近代化历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