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盏清茗品风雅

2024-07-05 来源:钮旅网
2010-06-15第12卷󰀁第2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AANXI󰀁R󰀁TVU󰀁JOURNAL

Jun󰀁15,2010Vol󰀁12󰀁No󰀁2

󰀂中国文化研究

一盏清茗品风雅

!!!茶与中国士文化之管窥

颜󰀁珺

(西安欧亚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谓一枝独秀。因其性寒、俭、清、雅,备受历代文士、雅士、隐士和僧人的青睐。士是历史文化最为敏感的先验者,其对茶的偏好正是时代文化特征在情感症结中的物化反应。因而茶和士文化无形中交织、融汇在一起,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士文化的发展起了催生、助长作用,而士文化又以其在不同时期的内在特质成就和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关键词]茶文化;士文化;时代特征;文化特色[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49(2010)02-0030-04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均源于中国,因茶性寒、俭、清、雅,故与文士、雅士、隐士和僧人结缘最早。茶的这些#知音∃正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士阶层。士始终肩负着中国文化与思想承传和创新的责任,其文化现象十分复杂。本文试图探讨茶作为非精神产品,在士文化承传与变迁中的意义。

茶原产于以大娄山为中心的云贵高原,后传入蜀。周武王伐纣时,西南诸夷从征,蜀人将茶带入中原地区。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王褒的%僮约&中有#武阳买茶∃和#烹茶尽具∃两项。这是在古文献上明确无误地见到#茶∃字(按:尽管%僮约&原文上的茶字还是写作#荼∃字;但这个#荼∃字已与也可作蓼属野菜解的#苦荼∃的#荼∃字作了根本区别,故后人引用原文时,习惯将#荼∃字改为#茶∃字)。%僮约&虽为戏作,但它说明距今2000多年的东汉时期,茶已进入了士大夫的家庭日常生活,并作待客之茗饮。#烹茶尽具∃,更说明当时士人已较为崇尚茶文化。

[1]

一、魏晋!!!茶风助玄谈

魏晋时期,玄学大兴,玄学家尚清谈,用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竹林七贤可为其代表人物。这一时期士族作为一个阶层,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在王朝易鼎的过程中岿然不动。但对个体而言,乱世中的士人在政治漩涡之中难于自全、自安、自拔、自脱、自释,积极用世与无为治世之说也就蜕变成了无为处世之道。七贤嗜酒,看起来旷达、放纵,实际是谨小慎微,可谓酒中求醉,醉中求安。乱世求安所需要的是清醒,而茶的清寒之性正合当时士人醒脑,明神之意,于是茶风悄然而生。

魏晋士人尚清谈,好究玄理之深奥,以茶佐谈渐成世风。东晋桓温系朝之重藩,陆纳乃时望所重,二人待客均只用茶果,陆纳视茶果清晏为#素业∃。谢安拜访,其侄自作主张,盛陈珍馔,谢安离去,陆纳

[2]

杖其侄,责之曰#奈何秽吾素业∃。两晋时期的士族政治腐败,生活奢靡,以茶果待客,无疑是有识之

举,亦可视之为浊流之中的清风。但从总体上来讲,并不是士族人士对奢靡进行了反思,而是士人多尚清

∀[收稿日期]2010-02-03

[作者简介]颜珺(1979!󰀁),女,陕西省乾县人,西安欧亚学院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30颜󰀁珺󰀁一盏清茗品风雅[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谈,谈玄成为品鉴人物的一项重要标志。言入玄境之后,穷究哲理,互相质难,纵论弥日,至晓不眠。以一盏清茗佐谈,即可#提神∃,又能#生津∃,所以清谈家就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茶谛自蕴人生玄理,悟透玄中苦寂,茶和玄岂非一见钟情。

二、隋唐!!!%茶经&醒世风

隋唐是中国封建帝国的巅峰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所创造的辉煌给唐人以泱泱大邦的盛世之感。在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唐实现了大统一,形成了万邦共朝天可汗的局面。均田制的实施,使土地和农民有机地结合起来。孔孟#以民为本∃的治世思想,成为唐王朝的育民之本。三省制的进一步完善,使决策、审议、执行三足鼎立,政治上有了#共议∃和#监督∃。科举制度的确立开启了由白衣到朱衣的通道。唐初先后设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理、明算等几十科取士,凡鸣一技者皆在求取之中,确有#志在得人∃的气概,表现出了盛世用人之需。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儒、释、道三家圆通之说打破了儒术

[3]

#独尊∃,使得时人思想得到开释和相对的解放。盛世人的心态呈现出开放、乐观、自信,焕发出了浪漫

主义的情怀和抱负。激荡着狂狷与豪情,奔放与开拓。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才能#会须一饮三百杯∃。盛世孕育出了时人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当时的人们对时代富有责任感,对历史负有使命感,对理想则锲而不舍,执著求之。

渔阳鼙鼓惊破了唐人的盛世之梦,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朝臣党争是唐人所面临的政治局势,盛世一去不返。痛饮三百杯的豪情又将焉存?唐人开始清醒地面对现实,清醒地审视自己。%茶经&就是在此时问世的,作者陆羽被%新唐书&归入隐逸传,其可谓时之名士,世之隐者。%茶经&问世之后,不但世人益知茶,而且茶文化的体系逐渐形成。陆羽把#精行俭德∃的精神贯穿于茶事之中。在茶事之中潜入自我修养,以求陶冶情操。陆羽认为茶性俭而寒,寒、俭结合也就是清。释而言之,清者,清静、清净、清明、清晰、清贫、清正、清奇、清醒∋∋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人格,是茶道的核心。而清的核心是#醒∃,清醒地看待世界,清醒地看待自己。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清醒了也就理智了。在%茶经&基础之上,唐人刘贞高还提出了茶有十德之说。概而言之,#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省。

%茶经&的问世标志着茶文化的形成,如果说酒文化中带有几分豪情,茶文化中则蕴含了理智。理智使人#清醒∃,清醒之后就不会再有盛世的豪迈与自大,就会理性的审视现实,适应现状。在这种情况下,#茶∃在中唐时期应时而兴,开始取代了#酒∃。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士人执著的追求是一种酒的人生即理想的人生。盛唐之后则逐渐步入了茶的人生即现实的人生。清醒地面对现实,清醒地保持自我。

[4]

归纳虽

见散漫,但其精神与陆羽相通,其意在于静观人生、静止人生,在静观静止的状态下,使人的价值得以深

三、宋!!!酒仙变茶翁

北宋王朝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为防他人效仿#黄袍加身∃在军事上养兵防内,虽拥师百万,可宋氏始终受治于敌。政治上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官僚队伍庞大,#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经济上#势家富姓,占田无限∃,但赋役均由小民承担,英宗治平二年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了5倍,但仍有1500多万贯的财政赤字。为了保持统治阶级的内部团结,对#冗官∃、#冗兵∃泰然视之,终使国家积贫、积弱。意识形态领域,程朱理学倡#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人性。与此同时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亦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领域之中书院兴起,但书院讲台上发出的却是理学的说教。赵宋经济、科技、文教的综合实力均超过了李唐,可是终难再现盛唐之璀璨。女真铁骑入主中原,赵氏偏安江南一隅,被先进者征服,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讲,或许是一种进步,被落后者征服,只能是一种悲剧。

于广大士人而言,赵宋王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由白衣到朱衣的通道更加通畅,在政治上重用文人,但这并未唤醒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豪情。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并称,但唐诗伴着酒而发,宋词则品着

31[5]

颜󰀁珺󰀁一盏清茗品风雅[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茶而成。欧阳修自号醉翁,但饮少则醉。苏东坡似乎好饮,可又自称#天下之能饮无在予下者。∃文同、范成大、陈义字∋∋均不善饮酒。欧阳修有#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之叹;杨万里#老夫平生爱煮茗∃;自称#放翁∃的陆游所望#他年犹得作茶神∃。盛唐的酒仙、酒圣到宋时亦变#茶翁∃、#茶隐∃、#茶痴∃。酒衰茶兴标志着新的人生理想,新的价值观念,新的处世哲学的形成。生活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度,秉承着#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人只能品茶。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的茶文化是由文士、雅士、隐士、僧人领导潮流,宋代茶已走向社会。#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这是唐代的田园诗。#蝴蝶双双入菜花,日常无事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卖茶。∃这是宋代的田园诗。唐代#把酒∃,宋代#卖茶∃,其异可谓大哉。酒是#家酿∃,茶是#商卖∃。宋代农村中有行商卖茶,城市中的茶房、茶肆比比皆是,#斗茶∃之风十分盛行。斗茶又称茗战,即众人相聚而品评茶的优劣。赵孟頫仿刘松年%茗园赌市图&作%斗茶图&,细腻地刻画了几个市井斗茶者的形态。宋代以前,茶文化似乎只属于上层,宋代市民茶文化兴起,#茶∃有了娱乐的功效,开始走向社会。与此同时,宫廷之中亦兴起了茶风。太祖赵匡胤有嗜茶之好,徽宗赵佶著有%大观茶论&。茶进入宫廷后便蒙上奢华之气。宋代皇室奢靡成风,所享用的#龙团凤饼∃系用早春嫩茶芽制成,一片团茶可达数十万钱。贡茶又称之为茶纲,茶纲扰民先于花石纲。上行下效,宋代的茶风崇尚奢华,茶艺繁琐,实有失晋唐以来茶文化的廉、清、寂、雅。宫廷#仪茶∃、

[6]贵族#礼茶∃、士大夫#玩茶∃、市民#斗茶∃皆可谓俱失茶真。

四、元!!!茶品归自然

元王朝的统一是建立在民族压迫、歧视基础上的统一。把全国臣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为一等,色目人为二等,汉人为三等,南人为四等。元代几近废除科举制度,崇尚以武治国,士人沦为社会末流。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民、八娼、九儒、十丐∃之说。知识分子用世无途,倍受歧视,或流落市井甘为书会才人,或回归自然隐于#懒云窝∃中,他们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实现自我。心态上回归之后,茶风亦随之一变。品饮的方式已与泡茶相近,品饮之道趋向简约,这种简约亦可视之为是对宋代奢靡繁琐的反思。文士、雅士、逸士、隐士和#俗士∃品茗的径庭是有无精神上的追求,在低调的生活中,寄舒寄傲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林岚、天穹、旷野∋∋在大自然宽广的胸怀中一盏清茗即可涤去惆怅,浇开郁结,产生顿悟,获得开释,也获得了希冀。茶不同于酒,酒后酩酊,酩酊之中有振兴也有沉沦。茶后更清醒,在逆境中的人更需要的是清醒。清醒是为了更加理智,以求在逆境中得到生存和发展。茶的自然质朴与元士人处世哲理融为一炉。

[7]

五、明!!!清茶励志节

明王朝建立,恢复了汉族的统治地位。当统治民族在人口数量、质量上均低于被统治民族时,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桎梏。元明易鼎对士大夫阶层而言,虽解脱了三等公民、四等公民的桎梏,但并未除却理学的桎梏。明王朝定鼎之时,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晚期,地主阶级已失去了勃勃生机。高度专制、独裁的政体,使权力泛滥,腐败酶生。概而言之,政治环境并不宽松。可士大夫们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一等公民,#立于朝、诤于朝、不苟立,归于野、行于野、不苟行。∃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嘉万时书院大兴,王阳明#心学∃大盛,李贽倡导#童心说∃,虽其言非出于孔子,不敢以为非,求之心而不得,虽其言出于孔子,亦不敢以为是。王李之学开启了解放思想的一叶小窗。书院师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敢说敢骂。明士人在为人之道上讲#明是非、重名节、知廉耻∃,#明是非∃就是#坚持

[8]真理∃,把#名节∃、#廉耻∃和#是非∃联系到了一起,也就给#名节∃、#廉耻∃注入了新的内容。士人

品一盏清茶,味生民苦涩。在茶后的清醒之中叹大势,但仍怀大志,要办大事。明代的士人最重操守,以茶雅志,以茶砺节,以茶砥行也就成为了茶文化的主流。%茶谱&(明朱权著)中称竹茶炉为#苦节君∃,盛茶具的竹篮叫#苦节君行省∃。苦寂和名节融为一体,茶的内涵就是寒俭与苦寂。如果说寒俭归之于

32颜󰀁珺󰀁一盏清茗品风雅[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清∃,苦寂则归之于#节∃,耐得苦寂才能重节、培节、守节、砺节、全节,人需要清醒,更要耐得苦寂。

六、清!!!玩茶逸性情

爱新觉罗氏移鼎北京之前已经实行了科举制度。入主北京后,于顺治元年连开两科,对知识分子大开利禄之门。与此同时又大兴文字狱,执行思想禁锢政策。在#胡萝卜∃的诱惑和#大棒子∃的打击之下,士大人们#开言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封建社会晚期的思想界本应异常活跃,可九州大地上却是#万马齐喑∃。士大夫们不能#立于朝、诤于朝、不苟立。∃汉臣更是没有资格称奴才的#等外公民∃,只有立功受爵后才有资格向皇上称#奴∃。康熙时的李光地系理学名臣,著作等身。康熙曾对臣下表示,#知朕者唯有光地,知光地者唯有朕。∃可是李光地从不敢言国事,更不敢对重大问题表态,怕遭不测之祸。%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学富五车,但其在乾隆心中真正的地位是#朕看你的文章还好,叫你管四库书馆,只不过养一个戏子罢了,你怎么敢妄谈国事。∃#戏子∃的职责是唱赞歌而已,做戏的人生无论真假,只有劳碌,卸妆后都需寻找开释与舒怀。

明清两朝定下了#士大夫不为君用者死∃的法律。求仕难,求隐亦难。也就是说明清两朝对知识分子政策是#许我不用你,不许你不为我用。∃在这种情况下#回归大自然∃也就是可望而难求了。因此由文人、隐士领导的茶文化主流也就由雅志变为逸情,继古玩、文玩而成#茶玩∃,在茶中寻求开释与舒怀。但文人终归是文人,傲态虽消,傲骨犹存。其表现形式是自守一隅的孤傲、自傲。战国之百家、东汉之清议、魏晋之七贤∋∋以至明之东林,傲的程度不同,但均有几分傲视天下,均和所傲发生了对抗。清代文人在一盏清茗中寄傲#自爱风流高格调∃。于茶中静心敛气,求得内心的平衡,这种平衡是茶冲淡了郁结之后的平衡,是经过茶洗涤之后获得的平衡。以茶寄傲也是以茶舒傲,以茶释傲。存心中一方净土的同时,亦能与外间相容相安。#斋门长闭客自稀,一盏清茗日相亲∃是时之茶隐,在隐中存傲。茶傲是清醒之中的傲;酒傲是朦胧之中的傲。#一醉累月轻王候∃是李太白之傲,这位诗仙也是酒仙,他是盛唐时的人,曾有幸立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之上。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清代之后可谓是僵而不死,盛世的辉煌渐已远去,茶人也只能蜗居于斗室之中与苦寂为侣。

纵观中国历代凡有文人、雅士、高僧、逸隐之处,必有茶香弥散。茶无形中成为中国士文化承传与发展的见证,而士文化也成就了茶独特的文化色彩。

[参考文献]

[1][5]董尚胜,王建荣󰀁茶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2][4]孔宪乐󰀁茶与文化[M]󰀁长春: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

[3][5][7]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8]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君宽]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