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

2021-08-19 来源:钮旅网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标题

《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

二、内容提要

1、认真学习、深入认识叶圣陶有关“养成教育”的论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养成良好习惯的阐述,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2、对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3、针对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多种习惯,我们着重研究学生质疑问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善读善写、课前准备、合作讨论、搜集资料、灵活运用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4、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结合学科特点探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措施。

5、制定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细则,依据评价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促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6、努力研究、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1

7、让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三、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语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国内外许多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因此,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良好的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的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习惯极差。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在中国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们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我校又地处城郊结合部,许多好玩事物都在极力诱惑着孩子以更多的精力去体验,因此,部分孩子对于学习是应付了事。

2

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其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而学习一但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和创新了。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内外、校内外实践中悉心探索,取得了诸多收获,为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第一阶段(2006.3------2007.3):研究的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1、制度作保障,管理抓落实。

规范的管理是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的有效的保障。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我校及时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由许校长全面负责,钱校长具体负责课题管理,教导处和教科室协助管理,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每一阶段制定阶段计划,对于阶段计划课题组组长严格把关,在课题组会议上讨论,将阶段计划订细订实在,同时注重写好阶段小结。

2、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3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集中组织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第二阶段(2007.4------2009.4):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参与各级各类活动、竞赛,并做好活动过程记录及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心得,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调查研究,制定学习习惯指导细则。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法进行。共对412名学生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从调查的结果看,具体体现在:

好的学习习惯:

有68%的学生能整理学习用品,做好课前准备。有885%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10%成绩优秀的学生,字迹工整,正确率高。有45%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主动询问,把它搞懂。

不良的学习习惯:

(1)、不能认真倾听;(2)、说的习惯较差;(3)、读写习惯不能持久;(4)、预习习惯很差;(5)、

4

没有审题习惯;(6)、不能坚持课外阅读。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各年级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为每个年级段的学生制定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细则,并制定了“黄埭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20条。”

2、领悟习惯内涵,确立研究重点。

我们认真学习新课标,查阅相关书籍,弄清各种学习习惯的内涵,然后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扎实而有效的训练。但一个年级一个学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太多了,如果样样都平均使力,可能每样都培养不到位。其实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序列性,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因而,各年级的培养都应有侧重。为此,根据年级特征、本班实际情况,每位课题组教师确立一两个学习习惯作为重点培养,其余学习习惯则注意巩固强化。

3、抓住主阵地,帮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立足课堂,重点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牢固确立“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我们制定的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总则中可以清楚的发现,各年级的学习习惯要求中一些学习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还有一些则需要强化。对于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上好学习习惯指导课,着重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做良好习惯的培养者。

5

(2)、上好常态课,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上几节指导课就能培养成功的。有些习惯的培养不是本年级的重点,不代表可以不闻不问,仍然需要重视,需要强化。如学生一进校刚开始学习时,就知道读书和写字时要摆好正确的姿势,可是在真正的读书和写字时却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做到。因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示学生注意姿势,甚至姿势摆不好就不写字。对于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很多时候是语文课重视,其他课则相对要薄弱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仅在制定各年级学习习惯要求时注意到了,更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和各科教师达成共识,做到一视同仁。

4、注重评价,引导良好习惯养成。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优选方法之后,还应当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因而在课题研究中注重了评价。评价不在局限那几个优等生和后进生,不在只关注学生的答案,而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

5、开展活动,在有趣有效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决定,只有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被自然地、轻松地、牢固地接受。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组教师精心设计了《学生习惯养成手册》,并在每学期末开展“文明之星”、“文明标兵”、“文明学生”的评比,这样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6

6、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就更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此我们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举办“家长学校”,学校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力争取得家长的全面支持,家校合力,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三)第三阶段(2009.5------2009.11):课题总结阶段

1、总结课题开展的情况。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做好接收验收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

7

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2、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了教师。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教育观念不断提升,建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观念。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重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学习、研究、小结、再学习、再研究,在这良性的循环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了,课堂灵动着生命的活力。在研究中我们更形成了一种合力,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形成了浓浓的教科研氛围。2009年5月学校组织了关于本课题的论文征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案例和心得体会。课题组汇总后形成了厚厚的一本论文集。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七、参考文献

8

1、《语文教学大纲》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中小学课堂教学》

4、《素质教育与实践》

5、《小学语文课堂标准》

6、《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关鸿羽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03年版

7、《小学生优良习惯培养》史德志主编 新时代出版社2005年版

8、《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孙云晓 邹泓主编 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

9、《学习的革命》[美]珍妮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式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10、《课堂教育心理学》 [美]林格伦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