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要说明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
答(1)货币数量论是关于流通中货币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价值是由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所以,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水平越高,货币价值越小,反之,则相反.(2)货币数量论强调了货币量在决定长期物价水平时的唯一重要性.根据这种理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发生的唯一原因是货币量增加,而且,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是同比例的,因此在长期中抑制通货膨胀的唯一办法是控制货币供给的增加. 2.试说明人们的心理预期为什么会引起投资的波动?
答:1)投资是现在投入现金,在以后若干年才能得到收益,但未来是不确定的,现在对未来和未来投资收益的预期以后可能会由于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影响未来投资收益的许多因素又是难以预期的,这就使投资成为一项风险事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往往会成为投资波动的根源.2)一般来说,在经济繁荣时,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的预期,这就会使他们高估未来的投资收益,从而使投资高于正常预期下应有的水平,形成投资过度.但在经济衰退时,人们对未来充满悲观的预期,这就会使他们低估未来的投资收益,从而使投资低于正常预期下应有的水平,形成投资不足.投资高于或低于正常水平,都是一种心理预期的结果,这形成投资波动剧烈.所以,过分乐观的预期会使投资过多,而过分悲观的预期又会使投资过少.人们的心理预期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确定,这就形成投资的不确定性,并反过来加剧了经济中的周期性波动.
3.试述乘数原理.
答:1)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2)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比就是乘数.如果以a代表乘数,则有a=1/1-c.该公式表明了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加的收入就有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从而使总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更多.3)乘数发生的作用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支出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总支出增加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当自发总支出减少时,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减少也要大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减少.
4.用总需求决定原理分析我国政府提出的增加内需的意义.
答:1)总需求决定原理就是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所表明的,均衡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总支出决定的.2)就内需而言,如果不考虑政府支出,重要的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函数理论说明了消费的稳定性,这就说明了要刺激消费是困难的,拉动内需的重点在于拉动投资.第一,要区分投资与消费的差别,应该把居民购买住房作为一种投资,并用刺激投资的方法拉动这项投资,只要政策得当,住房可以增加内需,带动经济.第二,在我国经济中,私人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投资中的企业固定投资应该是以私人企业投资为主,因此要为私人企业投资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5.凯恩斯是如何用总需求不足解释周期性失业存在的原因的.
答:1)周期性失业又称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2)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凯恩斯用紧缩性缺口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失业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3)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他认为,决定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决定投资需求的是预期的未来利润率与利率水平.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取决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因而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是为了获得最大纯利润,而这一利润取决于投资预期的利润率与为了投资而贷款时所支付的利息率.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由于货币需求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6.试述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答:1)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2)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人们可以正确预见到的通货膨胀.如果通货膨胀率相当稳定,或者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不大,因为在这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之下,各种名义变量都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从而使实际变量不变.这时,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是人们将减少他们所持有的现金量.3)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人们无法正确预期的通货膨胀,此时通货膨胀将影响收入分配及经济活动.因为这时无法准确的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名义变量,以及相应的经济行为.首先,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其次,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7.在不同时期,应该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答:1)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2)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压抑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8.汇率的变动对一国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
答:1)汇率又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2)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有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进出口贸易.汇率贬值有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作用.相反,汇率升值有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这样,汇率贬值就可以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同时,因为边际出口倾向小于1,所以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但进口的增加一定小于出口的增加,从而也可以使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相反,汇率升值会使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9.如何理解稀缺性这个概念?
答: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10.在下列情况下,VCD影碟机的市场需求或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1)电影院票价从10元下降为5元。2)政府加大了对盗版影碟的打击力度,盗版碟几乎没有了。3)生产影碟机核心部件的工厂发生大火,半年内无法恢复生产。4)生产影碟机的技术发生了突破性的进步。
答:1)需求减少,因为到电影院看电影与看VCD是替代品,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2)需求减少。因为盗版影碟与VCD是互补品,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3)需求量减少,因为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升,也会使需求量减少。4)需求量增加,因为供给量增加引起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 11.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12.无差异曲线中,无差异的含义是什么?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是什么?
答: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的。2)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13.试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的原因。
答:1)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是为了 消费者剩余最大。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从这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越大,即消费者对这种物品评价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大。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评价既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2)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1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答: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大于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第三,当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15.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什么?用图形说明它与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
答:1)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是: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2)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图中的N点,这一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在这一点上,短期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短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短期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图中的M点,这一点称为停止营业点)。在这一点上,短期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在这一点之左,短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在这一点之右,短期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图形请自己添加) 16.简要说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答:1)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2)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都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停止调整产量,表明企业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对利润的追求要受到市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无限大的利润。这样,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企业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17.经济学家是如何论述利息收入的合理性的?
答:1)为什么对资本应该支付利息呢?因为人们具有一种时间偏好,即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是偏好现期消费的。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效用的评价总要小于现在的效用。人们总是喜爱现期消费,因此,放弃现期消费把货币作为资本就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2)为什么资本能带来利息呢?经济学家用迂回生产理论来解释这一点。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就必须有资本。所以说,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18.外部性是如何引起市场失灵的?
答:1)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2)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利益。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