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心理学(重点)

2021-04-13 来源:钮旅网


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部分简答(重点)

一、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一)回忆法

※包括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自由回忆法 ○巴特莱特和再现实验 ※研究材料:

民间故事、图画等有意义材料 测量方法:

重复再现:在不同的延时下对记忆内容作多次回忆;

系列再现:让后面的被试以前面被试的回忆结果作为记忆材料。 【】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遍数)法 。

【】对偶回忆法:学习材料匹配成对进行呈现,要求被试在对偶材料之间形成联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学习测验法。 【】预期法

【】检验法(学习-测验法)

【】自由回忆法 指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 (二)再认法 (三)再学法

再学法也称节省法。此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 (四)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

※全部报告法:让被试依次报告全部的识记项目。

※部分报告法:部分报告法的刺激呈现与全部报告法相同。

(五)记忆广度法 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六)分散注意法

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在残词补全、词干补笔、词汇判断等任务中能体现出来 三、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或类似于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四、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也叫重复测量设计或组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

五、被试间设计,又称独立组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六、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七、底限效应 (地板效应),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

八、自变量的混淆(confounding),自变量的混淆是指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额外变量是潜在的自变量。

九、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

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比如外界的噪音和光线常常会影响实验,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隔音室,把它们排除掉。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恒定实验室、实验者、实验时间、被试特性等。 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特点相等的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具有高相关的特点;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者的特点匹配成相等 。如,练习对学习射击成功的影响

4、.随机化法,根据概率理论,先随机地从总体抽取被试;然后把被试者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

5.抵消平衡法,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

6.统计控制法,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如协方差分析,偏相关分析等 。

十、双盲实验:被试和主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

十一、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操作定义是由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的

十二、常见几种误差

【】作习惯误差:在极限法实验中,由于刺激是按一定的顺序呈现的,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给同一种判断的倾向,如在下降序列中继续说“有”或“是”,在上升序列中继续说“无”或“否”,这种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期望误差:表现为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用递增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低;用递减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高。

【】※以上误差的判定: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就可断定存在习惯误差;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且差异显著时,就可断定存在期望误差。

◆练习误差(error of practice):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疲劳误差(error of fatigue):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以上两种误差的判定:当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比后一半测定的阈限大且差异显著时,就可断定存在练习误差;当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比后一半测定的阈限小且差异显著时,就可断定存在疲劳误差。

十五、

1、现在物理法的评价 ◆阈限定义的改变:决策阈限。 ◆感受性与反应偏向的分离(把人的感受性与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以独立数据来分别表达它们)。

2、传统物理法的评价

◆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而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它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则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 ※总的说:把感受性与判断标准混为一谈。

十六、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一)反应时间的减数法 (二)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法 (三)反应时间的“开窗”实验 (四)速度-准确率权衡范式

(五)反应时间的速度-准确率分解技术

十七、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一)反应时间受刺激变量的影响

1.因刺激的不同类型而异 (通道效应) 2.因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

3.因刺激的复杂程度而异刺激越相似,选择数目越多,则刺激越复杂,反应时就越长。 4.因刺激呈现方式不同而异

(二)反应时间受机体变量影响

1.适应水平 2.准备状态 3、动 机 年龄因素 酒精及药物的作用 (三)、反应时间受刺激的时间特性与空间特性的影响 (四)、反应时受刺激的感觉器官的影响

十八、主效应:是指由每个单独因素(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

十九、交互效应:是指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相反,如果某一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不受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影响,我们就说这个因素与其他因素是没有交互作用的。

二十、闪光的融合: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就会产生一种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随着光的刺激的间歇频率逐渐增大,闪烁现象就会消失。由粗闪变成细闪,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这一现象称闪光的融合

二十一、情绪Stroop效应:对于有情绪障碍的个体而言,当命名用带颜色墨水写成的“情绪词”和“中性词”的颜色时,发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要长于后者。(悲伤 大地)

二十二、反应偏向:似然比值(β)

1、似然比值(likelihood ratio)β,意指信号加噪音引起的特定感觉的条件概率与噪音

引起的条件概率的比值,其数学定义为给定Xc 水平上信号分布的纵轴与噪音分布的纵轴之比,即:(公式略,

◆ 当β值偏高时,Xc右移,P(H)和P(FA)均下降,表示检测者的反应标准较严;当β值偏低时,Xc左移,P(H)和P(FA)均上升,表示检测者的反应标准较宽。(图略, ◆ 具体计算:使用PZO转换表,表中P代表概率,Z代表标准分数,O代表概率密度,PZO转换表就是这三个数值之间的对应互换关系。(图略)

2、噪音分布fN(X)与信号分布fSN(X)的分离程度既受信号的物理性质影响,也受被试者(测验者)特性的影响。因此fN(X)与fSN(X)之间的距离就可作为敏感性的指标,称为辨别力d’。 fN(X)与fSN(X)之间的距离就是击中率P对应的z分数与虚报率P对应的Z分数之差。 即:

d’=Z虚惊-Z击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