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凝《伊琳娜的礼帽》的艺术特色

2024-01-03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铁凝《伊琳娜的礼帽》的艺术特色

作者:吕竹患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3期

内容摘要:铁凝的短篇小说《伊琳娜的礼帽》中不仅有宽厚悯人的情感关照,还有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小说以其对人类欲望、需求等内在世界的悉心建构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伊琳娜的礼帽》中,小说人物之间或熟悉或陌生的关系都带有一点寻求慰藉和互相治愈的因素。

关键词:片段 场景 关系 治愈

三万英尺的高空中,飞机正在抵抗地球引力,而理智正在抵抗欲望的侵袭。机窗外稀薄的空气会压得人喘不过气,而这架膨胀着情欲的飞机却自由地浮在天空里;机舱内场景变幻得叫人猝不及防,而自有孤单的人依赖于对精彩八卦的剥茧抽丝和侦查推理。当飞机平稳着陆,颠簸过后的人心也随之进入了既定轨道。铁凝的短篇小说《伊琳娜的礼帽》讲述的就是“我”所目睹的一个异国女人的情事,而窥破他人隐私的“我”却为年轻女人做了最后的掩饰。

在叙事虚构作品中,人物的构造是由读者根据散布于文本的各个征象拼凑而成的。异国女人伊琳娜的故事是由“我”一步步地引导着读者的目光去发现的,好奇心驱使“我”对其外表、行动和不通的语言都作了看似精准的猜测。“我”自顾自地给这个异国女人编了个名字叫做伊琳娜,无聊也好,排遣也好,“我”不在乎,也许只是她那“平静地等待回家的神情”让旅途劳累的“我”稍有一丝慰藉。在“我”阴郁沮丧的旅程中,这个异国女人是唯一没有使我反感的,对她的关注似乎成了“我”寻求治愈的前奏,只是剧情的发展没有契合“我”的判断,但这次经历确实让我不枉此行,因为它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整饬着“我”的阴郁内心。接下来,作者开始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即通过偶然的一次性行动来暗示。“一次性行动大都揭示人物动态的性格侧面,常常起到叙述转折点的作用”,“尽管一次性行动并不反映恒定性格,却同样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伊琳娜在日常生活中定是一位端庄而顾家的贤妻良母,但作者安排在机舱内的这次行动描写则表现出了她性格的另一面——在偶然场合下驾驭暖昧的片刻妩媚,这就使这个异国女子的形象显得丰满起来。叙述转折点就在“当我睁开眼时,我发现者机舱内起了变化”,伊琳娜在“我”的注视下与“瘦子”——一个帮过她的陌生男人开始了言语交流甚至是肢体接触,瘦子对伊琳娜步步为营的调情和一系列暖昧行为都被“我”尽收眼底,“我”邪恶地期待着好戏上演,但男女主人公的收敛最终打破了“我”的期待,“一切不可能再有新的可能”。瘦子和伊琳娜终究是什么也没发生,他们找到了自己应该的位置。两人的妥协让“我”恍如在梦中,是伊琳娜的大帽盒又把“我”拉回到现实,当“我”从瘦子手中夺过帽盒交给伊琳娜丈夫的时候,一切都圆满了:略显尴尬的伊琳娜依然端庄,“我”则因成就了一次助人为乐之举而化解了之前心中的种种不满,内心的涤荡比他人的感激更让“我”领悟到一种与人为善的快乐。

铁凝曾经谈到过她对短篇小说的认识和理解,“好的短篇正在于能够把这些片段弄得叫人无言以对,精彩得叫你猝不及防。因为世界上本不存在一气呵成的人生,我们看到的他人和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己,其实都是自己和他人的片断”。在飞机飞行的九小时片断中,伊琳娜、瘦子、萨沙和“我”都经历了人性自我完善过程中的倾斜和回归。

从表面上看,旅行是让生活暂时脱离常态的一次华丽冒险,但在整个旅途中,旅客们几乎一直待在沉闷的、飞翔着的机舱里,密封窗稀释掉大部分外景,于是,怎样熬过冗长而封闭的旅途成了旅行中最重要的冒险。伊琳娜便在这欲望横溢的小空间里开始了与瘦子、同时也是与自己的角力对抗,小说作者聚焦手部密集动作的描写,再现了迷情中的男女或进攻、或抗拒、或妥协的迷离场景。伊琳娜是“我”眼中中端庄女子,她接受调情,但道德理性的底线她也始终坚守,这也许正是刺激到“我”阴暗心理的地方,不失端庄的她赢得了我最后的善意之举。瘦子或许是在沉闷旅途中寻觅艳遇对象的猎手,伊琳娜给了他表现绅士风度的大好机会,一切都进行得尽如人意,但到最后他的本能欲望还是在伊琳娜的抗拒下适可而止了,直到小说结尾,他提着帽盒寻找女人时却颇感为难,他无意使她难堪,因为他的本性中也不失某种善良。萨沙是瘦子和伊琳娜发展亲密关系的障碍,不过这个早熟且早慧的孩子在接受了瘦子的馈赠后还是识趣地退出到他们的私人空间之外,萨沙不满于母亲的异常表现但始终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最后一幕萨沙对“我”无言的暗示也让我感受到一种“令人心碎的天真”,萨沙要守护他的家人。张爱玲曾经写到:“小孩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对于飞机上已经发生的或不曾发生的事,萨沙完全心知肚明,他禁不住美食诱惑因而没能从一开始就制止这段“关系”的发生,但礼帽盒不合时宜的出现还是让他立刻警觉起来,向“我”做出一个“不可辜负的手势”。至于“我”,一个在迷乱的旅途之夜目睹艳事的寂寞旅人,因为好奇和无聊且带有想看正派女子出丑的阴暗心理,有意地成为了这一幕暖昧情挑的观众,但正派女子对道德底线的坚守敲打到了“我”的内心,“我”从关注到鄙夷,再到伸出援手,也经历了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两次的“当机立断”兆示了“我”评判标准的转变,当初那个“当机立断”离开表姐独自返程的“我”懂得理解别人了,那个在刚登机时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习惯性漠视的“我”变得宽厚了。

铁凝说:“小说反复表现的,是人和自己(包括自己的肉体和自己的精神)的一种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作家通过对关系的表现,达到发掘人的精神深度的目的。”而在《伊琳娜的礼帽》中,小说人物之间或熟悉或陌生的关系都带有了一点寻求慰藉和互相治愈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是一种会极力避开攻击并设法进行自我防卫的生物,常常为了避开攻击而寻求治愈,所以都是刚离婚不久的“我”和表姐因为想一扫失婚的不快而结伴同游,只不过当表姐被她新的恋爱对象治愈之后,不善与人相处的“我”更加落寞,便当机立断地离开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孤单之旅。飞机上的异国女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只是当时“我”对她的这份关注还是透着事不关己的疏离,直到身心俱疲的“我”在看完一场理智对抗情欲的好戏之后,才得到了一种治愈的力量,“我”不再漠视他人的需要,“我”自愿承担起了为人解忧的托付。“说到底,人是需要被人需要的”,这是作者在小说结尾为“我”预定的台词,人与人总是在相互治愈的过程中,用温情与包容整饬着自己的内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伊琳娜的礼帽》以其宽厚悯人的情感关照,以其对道德冲突的敏感解析,以其对人类欲望、需求等内在世界的悉心建构,而成为一部情节耐看且叙事精微的短篇佳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