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4一 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第5期 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朱红,钮福祥,张爱君,徐飞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121) 摘要:试验采用溶剂加热回流法提取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详细讨论了各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 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以50%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l:30,温度为70℃,回流提取2 h, 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得率为5.87%。 关键词:甘薯叶;黄酮类物质;提取 中图分类号:TQ1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6)05—0154—03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天然 有机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包括根、茎、 1材料与方法 叶、花、果实中,在植物叶中大部分以苷的形式存 1.1材料、试剂和仪器 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 1.1.1供试材料甘薯叶采自江苏徐州甘薯研究 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冠 中心试验田。 脉 脑血管流量增加,抗心率失常,软化血管,降血 1.1.2主要试剂 芦丁来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糖、血脂,具有抗氧化、消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和提 定所;甲醇、乙醇、丙酮、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 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因此,国内外有关植物黄酮 均为分析纯。 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报道很多 I4 J。 1.1.3主要仪器仪器有uV一260型紫外/可见 甘薯是世界卫生组织经多年研究后评选出的6 分光光度计、JA3003型电子天平、HHS 2.18电热恒 种最健康食品之一,其抗癌作用位居40种蔬菜之 温水浴锅、ZVQ 85A旋转蒸发仪、Ac—6型低压供气 首。甘薯茎叶中含有较多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 泵、841Y—3型远红外快速节能干燥箱、粉碎机。 物 J,但多数是用作饲料或为废物丢弃,对它的开 1.2试验方法 发利用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充分利用甘薯资源, 1.2.1工作曲线回归方程的建立 变废为宝,我们对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 1.2.1.1 芦丁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芦丁标 艺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准试剂100 mg,用60%乙醇溶解,并转入200 ml容 量瓶中,用60%乙醇定容,摇匀。准确吸取上述芦 收稿日期.2006—01—19 丁溶液35 ml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定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编号:6210410)。 作者简介:朱红(1975一),女,江苏盐城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 容,摇匀得到浓度为0.35 mg/ml的标准应用液,待 农产品加工研究。Tel:(0516)83352149;E—mail:zhuh一135@ 用。对芦丁标样进行紫外吸收光谱测定,由计算机 163.cornc 直接得到芦丁标样的最大吸收波长 为502 13.m。 (上接第153页) biloba L.[J].Chem Pharm Bull,1987,35(7):3016—3020. cology,2002,177(2/3):167—177. [6]Lee J S,Cho Y S,Park E J,et a1.Phospholipase Crl inhibitory [2]Baron—Ruppea G,Luepke N P.Evidence fortoxic efects of alkyJ— principles from the sarcotestas of fg0 biloba[J].J Nat Prond, phenols from Ginkgo biloba in the hen S egg test(HET)[J].Phyto— 1998,61:867—871. medicine,2001,8(2):133—138. [7]Westendorf J,Regan J.Induction of DNA steand—breaks in primary [3]唐于平,楼凤昌,王欢,等.银杏外种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rat hepatocytes by ginkgolic acids[J].Pharnmazie,2000,55(11): [J].药学进展,200o,24(3):152—155. 864—865. [4]倪学文,吴谋成.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8]谭卫红,沈兆邦,王成章,等.银杏叶中烷基酚化合物的分离与鉴 [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4):22—24. 定[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1,21(4):l一6. [5]hokawa I,Totsuka N,Nakahara K.Antitumor principles from C/.kg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朱红等: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故本试验在502 nm波长处测样品的吸光度。 类、物料与加入提取剂的比例、浸提温度和浸提时 1.2.1.2工作曲线的建立分别吸取上述芦丁标 间。为了确定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首先做了 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提取范围,再在此基 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 2.I.i 提取溶剂种类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在2.000 g样品中,分别加入5O ml不同的提取剂,在70℃下 浸提2 h,抽滤,定容,测其吸光度A值,分别计算黄 酮得率(表1)。 准溶液0 ml、1 ml、2 ml、3 ml、4 ml、5 ml、6 ml、7 ml、8 ml置于25 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补至12.5 ml, 加人5%NaNO,0.5 ml,摇匀放置5 min后加人 10%A1(NO3) 0.5 ml,摇匀,放置6 min后加入5 ml 4%NaOH,混匀,用60%乙醇稀释至刻度,10 rain 后在波长502 nm处测定吸光度,参比为不含被测液 的空白试剂,结果见图1。 0.12 0.10 三0.O8 0.06 蛏0.o4 茳0.02 O O.165 0.343 0.528 0.7l1 0.874 1.063 1.247 l_423 吸光度(A) 图1芦丁标准溶液浓度(C)与吸光度(A)线性回归曲线 用最小二乘法作线性回归,得芦丁溶度C与吸 光度A的关系曲线回归方程为: C=0.078 3A+0.000 7,相关系数r=0.999 9。 1.2.2甘薯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取一定量甘 薯叶于6O℃烘箱中烘干12 h,取出后用粉碎机充分 粉碎,过5O目筛,放人干燥器内备用。准确称取 2.000 g甘薯叶粉于三角烧瓶中(带有回流冷凝装 置),按要求加入一定量提取剂,在一定条件下提 取,趁热减压过滤,浓缩滤液得到粗黄酮固体。 1.2.3黄酮含量的测定将粗黄酮固体用60%乙 醇溶解并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再用60%乙醇定 容,摇匀。准确吸取1 ml上述溶液置于25 ml容量 瓶中,加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在502 nm波 长下测定吸光度,参比为空白试剂,然后计算黄酮类 物质的得率。 计算公式为:】,=  ̄100% 式中:Y是黄酮得率,为提取出的黄酮类化合物相对 于所加入的物料质量分数;C是被测提取液浓度 (mg/m1),由标准曲线计算出被测样品的黄酮含量; 是提取液定容体积(mI); 是吸取提取液体积 (m1); 是粗黄酮溶解体积(m1);M是称取甘薯叶 质量(g)。 2结果与分析 2.i工艺参数的确定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主要相关因素是提取剂种 表1 提取溶剂种类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堡壑型壁耋 里蔓 蔓 亘 吸光度A 0.247 8 0.440 6 0.498 1 0.120 1 得率Y(%) 2.51 4.40 4.96 1.26 由表1可以看出,在其他浸提条件相同的情形 下,黄酮得率及吸光度均为:丙酮>乙醇>甲醇> 水。用水作提取剂,成本较低,但提取的黄酮类化合 物得率较低,且提取物杂质较多,后处理麻烦;甲醇 和丙酮作为提取剂,虽然效果不错,尤其是丙酮提取 的黄酮得率最高,但二者均有毒,且溶剂不易回收, 成本较高;乙醇作为提取剂,其选择性好,渗透性强, 溶剂又可回收且对人体副作用小。因此,本试验选 定乙醇作为提取剂,进行以后的工艺研究。 2.1.2 乙醇浓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在2.000 g 样品中,分别加入5O ml浓度为40%、50%、60%、 70%、80%、90%的乙醇,在70℃下浸提2 h,抽滤, 定容,测其吸光度A值,分别计算类黄酮得率为 3 43% 5 02% 4 66% 4 74% 3 99% 2 90%D 可以看出,不同的乙醇浓度对甘薯叶黄酮得率有很 大影响。乙醇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黄酮的提 取,浓度为50%时得率最高。乙醇浓度过低,提取 液中杂质含量较高,可能是水溶性的蛋白质、糖类的 大量溶出,使得提取液黏度较大,抽滤、浓缩、分离比 较困难。随乙醇浓度的提高,脂溶性的物质溶出也 越多,尤其是叶绿素几乎完全溶出,给提纯去杂带来 较大的麻烦。而50%的乙醇对水溶性和醇溶性黄 酮类物质的提取都比较全面,提取效果最好,得率最 高。所以确定乙醇的浓度为50%。 2.1.3 料液比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在2.000 g样 品中,分别加人5O%乙醇2O ml、3O ml、4O ml、5O ml、 60 ml、70 ml、8O ml,即料液比分别为1:10、1:15、 1:20、1:25、1:30、1:35、1:40,在7O℃下浸提2 h,抽滤,定容,测其吸光度A值,分别计算类黄酮得 率为4.25%、4.64%、4.85%、5.00%、5.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156一 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第5期 5.08%、3.58%。可以看出,随着料液比的增大,黄 酮类物质的得率逐渐增加,当料液比达到1:35,得 率不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可能是可溶性的物质溶 出太多,造成杂质含量太高。从浸提效果、减少溶剂 用量和降低浓缩负荷等方面综合考虑,溶剂用量不 宜过大,故选择料液比为1:30。 2.1.4浸提温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在2.000 g 样品中,加人50%乙醇60 ml,分别在30℃、4O℃、 50℃、60℃、70℃、80℃、90℃下浸提2 h,抽滤,定 容,测其吸光度A值,分别计算黄酮得率为4.01%、 4 46%、5j 00 、5 11 5 47% 4 70% 4 72% 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黄酮得率也随之提高, 这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提高的缘故。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提取液黏 度减小,扩散系数增加,促使提取速度加快。但当温 度超过7O℃后,得率有所下降,同时因温度过高,2 3 4 5 6 7 8 杂 质大量溶出,给后续的提纯增加难度。温度过高容 易引起溶剂的损失,增加成本。因此综合各方面因 0 5 5 5臼自臼7 7 7~0 o 0 0 o o o一" 素选择浸提温度为70℃。 2.1.5浸提时间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在2.000 g 样品中,分别加人50%乙醇60 m1,二二二∞ 二二二二二二∞ 二二二二在70℃下浸提 二二∞ 二二二一一 :% 。 ∞ 0.5 h、1 h、1.5 h、2 h、2.5 h、3 h、3.5 h,抽滤,定容, 测其吸光度A值,分别计算黄酮得率为3.25%、 4.05%、4.92%、4.81%、4.50%、4.47%、4.47%。∞加∞加∞∞∞∞加~ ㈣ 可以看出,黄酮得率总体上随浸提时间的增加而提 高,因为时间长,使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充分浸出。但 超过1.5 h后,延长浸提时间对浸提效果影响不大。 因此,从缩短生产周期考虑,选择浸提时间为1.5 h。 2.2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浸 提温度、浸提时间为考虑因素,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 标,选用L9(3 )进行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 艺(表2)。由表2可以得出,各因素对黄酮提取影 响的主次顺序为:A>C>D>B,即乙醇浓度>浸提 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最好的提取条件为: 5O%乙醇,温度7Ooc,料液比1:30,回流提取2h,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5.87%。 3结论 各因素对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的 表2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结果 5.58 5.87 5.32 5.55 5.38 5.56 4.76 4.71 5.37 16.33 16.19 15.58 5.44 5.40 5.19 b 0.25 强烈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 >料液比。 70℃,舵 本研究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温度 料液比1:30,回流提取2 h,提取黄酮类化合 物的得率最高,为5.87%。 本研究仅以黄酮得率为参考指标,黄酮粗提物 中的黄酮含量仅为20%一25%。但其结果对进一 步改进工艺、提高黄酮得率和含量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成梅,游海.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杨世军,张会香,周怡静.葛根中异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 [J].食品科学,2004(2):124—125. [3]刘世民.洋葱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与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 发,2004(2):43—45. [4]高金燕,曾小花,王毅辉,等.从西芹中提取黄酮类物质的初步研 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3):19. [5]马代夫,刘庆昌.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M].北京:中国农业 大学出版社,200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