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动感、情感、美感的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

2022-09-10 来源:钮旅网
在动感、情感、美感的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

作者:陈宝清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11期

江苏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224000) 陈宝清

[摘 要]培养学生数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并优选有效策略,强化学生数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动感 美感 情感 数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74

数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与数时建立起来的一种意识,它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感知和领悟。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知识讲解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学生数感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数学感知、理解、创造能力偏弱。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动感、情感和美感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数感的方法,以期为同仁们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借助动感,感知体验,建立数感

借助动感培养学生数感,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一定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知体验、动手操作,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巧设有效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实践体验、动手操作,在动感中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千克和克”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重1克)、2包盐(重1千克)、5个苹果(重1千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事物中感受并认识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其次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约重1克?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再次让学生估一估:一个橘子重多少?6个橘子重多少?并让学生动手用天平称一称,看看自己估得准不准,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最后让学生想一想、算一算: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50克(

)1千克。这样,通过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想一想、算一算等一系列的动感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建立数感,而且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感知的能力。

二、巧设情境,激发情感,培养数感

情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巧设良好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数感,从而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引思,以情促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厘米和米”时,笔者结合以往学过的厘米和米,首先借助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之情。如二(1)班的小明写了这样一篇日记:“在这美好的早晨,我从18厘米的床上爬起来,拿了10米长的牙刷,挤出2米长的牙膏刷牙,吃完早餐后走了120厘米的路来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在20厘米高的旗杆上的时候,我的心里异常激动,回到教室,打开长21米、宽16米的语文书开始认真阅读。”听完后,学生哄堂大笑。在此基础上,笔者询问学生:你为什么会觉得这篇日记好笑?1厘米和1米究竟有多长?然后让学生量一量橡皮、铅笔、手掌心、数学书、书桌、黑板、教室的长度,从而掌握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这样通过巧设情境,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调动了学生思考探究新知的内在动力,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挖掘美感,观察领悟,强化数感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简洁的数字符号,简单的数学公式,深邃的数学定理,精彩的数学构想,无一不体现了数学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的因素,采撷数学特有的美,巧设有效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推导、理解、领悟,在让学生发现美、享受美、体会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数感,使学生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笔者事先让学生准备完全相等的锐角、钝角、直角、等腰直角三角形各一对,然后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看能不能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让学生观察已拼摆好的图形,将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进而利用知识迁移法,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探究、迁移、交流、讨论,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练美,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又强化了学生的数感,激活了学生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数感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知、理解、体验、积累而形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巧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及具动感、美感的数学活动,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黄春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