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德育
伴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个性化倾向日趋明显、批判欲望逐渐加强之后,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与其父辈的观念相左,他们顶嘴,他们另类。甚至他们狂妄。当前的新课程改革高举张扬学生个性的大旗,着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沉寂的道德教育悄然在发生着变化。那么,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将如何应对?
一、新思考
思考一:民主意识的增强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变得空前地强烈,他们要求自己和教师在精神上应当是平等的。因而,对教师自律的要求也变得空前地强烈。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家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而教师就要做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勤奋耕耘,以身立教,钻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感染学生。
思考二:个性的张扬,使得现在的学生很难接受批评。教师要耐心、细致,尤其是班主任,要调整心态,要学会宽容、忍让,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个别学生的问题一定要单独谈,切忌当众批评。批评时最好把表扬放在前面,而后指出缺点,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升华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思考三: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断刺激着学生对求知的欲望,他们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教师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培养职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这里指的专业水平不仅指学科水平,还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意识、教育眼界、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用自己的博学赢得学生的信任。
思考四: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渗透到学校,学生强烈需要得到关心、爱护。教师在工作中必须用爱心去教育,即做到“以心教心”。“师爱”是促进教育优化和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所以教师必须以爱心和诚心为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对学生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情以理,导之以行,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做到“心中有人”。
因此,面对日益发展的道德教育情况,教师一定要研究道德教育策略,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新课程改革主张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张扬个性,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以放弃教育批评的功能和手段为代价,需要有相应的批评教育的策略。通过理性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我们需要提高从事教育职业的素养,提高教师个人的行为品质修养。制定出德育教育策略以解决现实问题。
二、新策略
策略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获得学生尊重,尊重学生的同时更要思考自己有哪些品质值得学生尊重。道德教育意味着教师要身体力行地体现教育的原则。
策略二:教学是教师职业的生命,也是保证教师获得学生欢迎的基础。教育的成功常常源自教学的成功。因而着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是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一定要将教育的行为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策略三:习惯造就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道德教育成功的保证。德育工作不仅从讲大道理入手,更多的是要从生活的小事抓起,从他们的衣着、发式、妆饰、坐姿、言语等细小的方面入手,用生活的事例、学生关注、喜欢的事例教育,多从正面讲清道理。
策略四:了解学生的秉性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学生同步成长,不仅仅是指在教学的层面,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认知方式都有必要与学生一同成长:德育教育还意味着要设立一个高标准和预期目标,并激励学生去实现,也促进教师去思考实践。如我班一个同学是个很有主见且头脑非常聪明的学生,在同学中很有影响,当然淘气的事情也离不开他。这样的孩子就要在班上大力表扬,正面引导,他会因为面子把各种事情做好,他是我班纪律委,晚自习从不让老师操心。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
策略五:要研究批评学生的方法。时刻想到要为改变学生留有空间,寻找转变学生的契机,当下不能解决的就不妨等待下一次机会,心急是做思想工作的大忌:性格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能手段单一,要找到因人而宜的对策。批评的艺术实际上就是交往的艺术,要让批评成为相互交往交流的方式之一。
策略六: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注意过程,让学生学会评价与反思,合理规划高中人生。新课程评价重心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即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高中新课改刚刚起步,为我们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平台,思考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困境,认识到解决困境的策略,那么,在现代发展性、创造性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必须努力掌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对策,培养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素质,以确保高中课改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