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整合七年级上生物练习题(80题)

2021-03-26 来源:钮旅网


七年级上册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最多,应选用( ) A.目镜10×,物镜4× C.目镜16×,物镜4×

B.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6×,物镜10×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4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4=64(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6=16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4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10×、物镜4×。 故选:A。

2.小明在实验室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当他拿着一个写着字母“p”的载玻片观察时,他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应该是( ) A.p

B.b

C.d

D.q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解答】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p”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d”。 故选:C。

3.近几年我国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规定到两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和生活垃圾带离两极,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两极( ) A.缺少必要的生活设施 C.缺少消费者

B.缺少生产者 D.分解者很少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主要是因为南极的分解者很少。 故选:D。

4.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毁林开荒

B.填湖建房

C.张网捕鸟

D.退耕还林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解答】解:A、毁林开荒,扩展用地,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保护环境,A错误; B、填湖建房,破坏生态系统,不利于保护环境,B错误; C、张网捕鸟,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环境,C错误;

D、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D正确。 故选:D。

5.在生物生活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其生存。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受到主要影响因素不相符的是( )

A.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层,分布不同的藻类植物——含盐量 B.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水分 C.动物冬眠——温度 D.旗形树——风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解:A、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A错误。

B、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茎膨大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B正确。

C、动物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C正确。

D、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是长期吹单一定向风形成的,是对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A。

6.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校园里所有的植物和动物 C.校园里所有的教室和操场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环境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

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解答】解: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没有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分解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校园里所有的植物和动物,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校园里所有的教室和操场,没有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校园生态系统包括校园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校园环境,符合题意。 故选:D。

7.某标准农田曾经鼠患成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为此,某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他指标,以下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一有5条食物链,其中小麦是生产者 →蛇→猫头鹰

C.能量会沿着图三中的丁→乙→甲→丙逐级增多

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小麦→鼠

D.图一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减少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图一有2条食物链,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其中小麦是生产者,A错误;

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因图中D是分解者,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只能是:小麦→鼠→猫头鹰,B错误;

C、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根据图三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食物链可表达如下:丁→乙→甲→丙,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会沿着图三中的丁→乙→甲→丙逐级减少,C

错误;

D、图一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短期内蛇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将减少,D正确。 故选:D。

8.如图是染色体与其组成成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DNA,②是蛋白质 B.①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一条①上含有一个基因 D.③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图中①DNA,②蛋白质,③染色体。 【解答】解:A、图中①DNA,②蛋白质,③染色体。A正确;

BD、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D正确;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 故选:C。

9.下列与建设美丽长沙不相符的是( ) A.就地焚烧垃圾 C.推广新能源汽车

B.推进退田还湖 D.实施节水行动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分类回收生活垃圾、积极践行绿色出行、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解答】解:A、就地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A符合题意。

B、推进退田还湖,可保护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B不符合题意。 C、推广新能源汽车,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实施节水行动,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分离细胞 C.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B.给细胞染色 D.杀死细胞

【分析】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胀破,可以用清水;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压吸水胀破,用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

【解答】解: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依据细胞失水或吸水原理,如果滴的盐水浓度大于0.9%,细胞则因失水而发生皱缩;如果滴的盐水浓度小于0.9%,细胞则因吸水而发生变大甚至破裂;由于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便于实验中的观察。可见C正确。 故选:C。

1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些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是( ) A.多种多样的

B.不断进化的

C.互不相干的

D.相互制约的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

【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个食物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故选:D。

12.初中生物很多实验需要用到显微镜,回忆你在实验室进行过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利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如图所示)。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乙中的黑圈是气泡,这可能是将盖玻片垂直盖下导致的

B.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400倍 C.观察图象由甲到乙时,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d→c→b→a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一擦、二滴、三撕、四

展、五盖、六染。

【解答】解:A、图乙中的黑圈是气泡,这可能是将盖玻片垂直盖下导致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A正确;

B、物体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是16×10=160(倍),B错误;

C、显微镜下呈的倒像,观察图由甲到乙时,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错误;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c滴清水→d取材料→b将表皮展平→a盖盖玻片。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观察用的实验材料越大越容易看清楚细胞结构 B.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染色,目的是更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C.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转动转换器用较大倍数的物镜 D.在视野中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黑,内部空白的物像就是气泡 【分析】(1)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而观察细胞时,用染色的方法可以清楚的看到细胞核;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解答】解:A、在显微镜下,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有关,与材料关系不大,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上的细胞也越大。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组成它的细胞也几乎是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颜色也很浅,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就要用碘液染色。碘液是碱性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内的核酸可以被碱性染液染成棕色。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成棕色的细胞结构就是细胞核,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因此,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转动转换器用较小倍数的物镜,C错误;

D、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个结构是气泡,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黄曲霉毒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正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 B.癌细胞不受控制地分裂和生长形成的肿瘤就是癌症 C.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D.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分析】诱发癌症的因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癌症的发病率,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吸烟、不喝酒等.

【解答】解:A、化学致癌因素,这类因素是目前导致肿瘤的主要原因,其来源甚广,种类繁多,如黄曲霉素就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在黄曲霉毒素的作用下人体的正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A正确;

B、癌细胞是由人体内正常细胞演变而来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人体无法约束它,产生所谓的“异常增长”。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经知道细胞癌变的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即细胞的分裂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失去控制,B正确;

C、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原因,第一位就是吸烟,长期吸烟患肺癌的几率增大,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但不能杜绝癌症的发生,C错误;

D、提倡科学的膳食、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心情愉快、坚持体育锻炼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癌症发生的方法.消除或减少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减少接触致癌因子、积极宣传防癌知识是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D正确。 故选:C。

15.如图是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②是染色体,通常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C.正常体细胞分裂后,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减少一半 D.①是②的载体

A.①是DNA,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图中,②是染色体,①是DNA。

【解答】解:A、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图中①是DNA,A错误;

B、②是染色体,由①DNA和蛋白质组成,通常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B正确; C、体细胞分裂前后,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C错误; D、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①DNA和蛋白质,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染色体是①DNA的主要载体,D错误。 故选:B。

16.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鼠妇

C.蚯蚓

D.水绵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可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单细胞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眼虫、衣藻、变形虫、酵母菌等.

【解答】解: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鼠妇、蚯蚓和水绵都由多个细胞组成,属于多细胞生物,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7.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层次的是( ) A.软骨

B.血液

C.叶

D.衣藻

【分析】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生物体的器官都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按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解答即可。

【解答】解:A、软骨属于结缔组织,A不符合题意; B、血液属于结缔组织,B不符合题意; C、叶是有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C符合题意; D、衣藻是单细胞的植物,属于个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大多数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 ) A.受精卵

B.卵细胞

C.精子

D.生殖细胞

【分析】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大多数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故选:A。

19.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盖盖玻片时,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在水滴上 C.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答案】B 【分析】

根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注意事项与显微镜的操作、运用来解答。 【解答】

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A错误。 B.盖盖玻片时,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液滴),然后缓缓地放在水滴(液滴)上,防止气泡产生,干扰观察,B正确。

C.显微镜成像是倒像,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其实被观察对象是在左下方,若要移动物像至中央视野处,则将被观察对象往右上方移动,即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C错误。 D.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积,D错误。 故选B 。

20.以下都是人体基本组织的一组是( ) A.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分生组织、结缔组织、血液组织 C.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D.保护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机械组织

【分析】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解答】解: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可见C正确。 故选:C。

21.在“藻类→水蚤→鲈鱼→鸟”这条食物链中,下列几种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含有能量最高的生物类群是藻类

B.如果大肆扑捉鲈鱼,短时间内会使水蚤增多、鸟减少 C.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最终积累毒素最多的是人 D.从食物链中可直观地看到生物之间的攻击关系

【分析】(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并且逐级递减。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藻类,A正确;

B、在“藻类→水蚤→鲈鱼→人”这条食物链中,当人们大肆扑捉鲈鱼,短时间内会使水蚤会因缺少天敌而增多,随着鲈鱼的减少人的数量而减少,B正确;

C、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人的营养级最高,因此体内毒素积累最多的是人,C正确; D、从食物链中可直观地看到生物之间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D。

22.生命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和最终能源物质依次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C.太阳能、糖类、ATP 【答案】D 【分析】

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能源物质:

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含有大量的能量,都可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②其中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③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④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它们在细胞中被逐步氧化分解释放出来,其中一少部分能量用于合成直接能源物质ATP后才能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⑤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太阳能是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解答】

结合分析可知:生命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最终能源物质太阳能,故选D。

B.糖类、ATP、太阳能 D.ATP、糖类、太阳能

23.在载玻片上滴三滴不同的液体,甲为碘酒,乙为草履虫的培养液,丙为浓盐水。先将甲和乙两液滴连通,用显微镜观察;然后使乙和丙两液滴连通,再观察。请你预测两次连通后,所观察到草履虫的反应应该是

A.大多先向甲移动,而后陆续向乙移动

B.大多先留在乙中,而后陆续向甲移动

C.大多留在乙中 【答案】B 【分析】

D.大多先留在乙中,而后陆续向丙移动

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并能对外界的刺激的作出反应。 【解答】

将甲和乙两滴液体连通后,甲是碘酒,碘酒不利于草履虫的生活;乙是草履虫的培养液,适于草履虫的生存,草履虫大多留在培养液中;将乙和丙连通后,浓盐水不利于草履虫的生存,随着乙中盐的浓度增加,草履虫将游向甲,因为甲和乙连通后进行了混合,相对而言甲的盐浓度低于乙。因此,预测两次连通后,所观察到草履虫的反应应该是大多先留在乙中,而后陆续向甲移动。 故选B。

24.三角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答案】A 【分析】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如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植物细胞质还有液泡,液泡具有贮存营养物质和维持渗透压的作用。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B.液泡

C.细胞质

D.细胞核

25.关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时出现的现象与相应处理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 A.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B.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C.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有重叠——换用高倍镜观察 D.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重新制作装片 【答案】D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收放等步骤。 【解答】

A.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左下方的边缘,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A错误。

B.对光时发现视野较暗,应选择凹面镜,因为凹面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B错误。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有重叠,说明材料未被展开,应寻找材料展平部分观察或重制装片,C错误。

D.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说明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产生大量气泡,影响观察,应重新制作装片,D正确。 故选D。

26.通过DNA指纹技术可以制作“基因身份证”,其“身份”信息主要来自( ) A.细胞核 【答案】A 【分析】

1.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4.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 【解答】

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所以,通过DNA指纹技术可以制作“基因身份证”,其“身份”信息主要来自细胞核,故选A。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线粒体

27.2018年3月15日,全球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育成功的克隆猴 日了。“中中”和“华华”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储存在 A.细胞壁 【答案】D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从细胞核的结构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而DNA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细胞核中进行复制。所以,细胞核是遗传物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解答】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所以“中中”和“华华”的遗传物质与供体体细胞相同,这些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故选D。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8.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地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地球环境遭受巨大破坏。下 列关于保护环境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停止开发各种自然资源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D.推广做好垃圾分类回收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A正确;

B、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B正确; C、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不能停止开发各种自然资源,C错误; D、推广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C。

2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B.世界变成大花园,垃圾分类是关键 C.环境保护是大事,个人无能为力 D.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解答】解:A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能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资源化利用、降低垃圾对生物的危害,可变废为宝,故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AB正确; C、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个人也能为保护环境出力,C错误;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故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D正确。 故选:C。

3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鼎湖山上的所有生物 C.鼎湖山上的所有动物 D.鼎湖山上的所有植物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既包括生物部分,也包括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鼎湖山上的所有生物不能够构成生态系统,因为缺少非生物部分,B错误;

C、鼎湖山上的所有动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

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鼎湖山上的所有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31.下图为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胚是由1、2、3组成 C.丙图中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答案】A 【分析】

B.乙图中的a、b是由甲图中的1发育成的 D.丁图中的③发育成乙图中的b

图甲是菜豆种子的结构:1胚芽、2胚根、3子叶;图乙是一个枝条:a叶、b茎、c芽;图丙是根尖的结构: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图丁是枝芽的结构:①生长点、②幼叶、③芽轴。 【解答】

A.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它包括甲图中3子叶、1胚芽、胚轴、2胚根四部分组成,3子叶中储存有营养物质,A不正确。

B.乙图中的a叶、b茎是由甲图中的1胚芽发育成的,B正确。

C.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丙图中的B伸长区的不断长长和C分生区的不断分裂的缘故,C正确。

D.丁图中的③芽轴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b茎,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种子、根尖的结构及枝芽的结构和发育。

3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蘑菇生长

B.大雁南飞

C.蜘蛛结网

D.阳光明媚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蘑菇、大雁、蜘蛛属于生物,因此蘑菇生长、大雁南飞、蜘蛛结网属于生命现象,阳光明媚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D。

3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 )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前三项都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解答】解: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屈服自然或征服自然。 故选:D。

34.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该减少使用的生活用品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C.无磷洗衣粉

B.可充电电池 D.塑料包装袋

【分析】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解答】解:A、太阳能热水器,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充电电池可以重复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可以选择,不符合题意; C、无磷洗衣粉,不会造成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塑料包装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减少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D。

3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钟乳石

B.机器人

C.新冠病毒

D.布娃娃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解答】解:新冠病毒具有能够进行呼吸、能够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属于生物,而机器人、钟乳石、布娃娃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C。

36.下列在研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中,没有使用到实验法的是( ) A.法布尔研究昆虫

B.劳伦兹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 C.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

D.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行为

【分析】①观察法: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

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②实验法: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解答】解:A、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行为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法布尔研究昆虫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符合题意;

B、劳伦兹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用实验法,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合题意; C、弗里斯是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用实验法对蜜蜂色觉的进行了研究。不合题意;

D、廷伯根,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自幼对博物,特别是鸟类生活有浓厚兴趣,主要通过实验法对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进行研究,不合题意。 故选:A。

37.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作出假设需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B.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需设置重复组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结果 D.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到想要研究的因素对实验影响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其中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

【解答】解:A、作出假设需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正确;

B、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需设置重复组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正确;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错误;

D、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到想要研究的因素对实验影响,正确。 故选:C。

38.行动起来,保护生物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没有必要 B.垃圾就是无用的资源

C.保护生物圈,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D.保护环境,是国家大事,个人无能为力

【分析】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

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解答】解:AB、我们人人都要保护生物圈,比如生活垃圾有必要分类处理,有的垃圾是可利用资源,如废纸、塑料等,AB错误;

CD、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要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创造美好环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多做一些对环保有益的之事,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不是保护环境,是国家大事,个人无能为力,C正确;D错误。 故选:C。

39.2021年2月,在某些国家发生严重雪灾灾害。此次雪灾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一事件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影响生物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2021年2月,在美国东北部发生严重雪灾灾害。此次雪灾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导致美国东北部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主要是非生物因素雪造成的,这一事件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C。

40.下列有关人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依赖生物圈生存、发展、繁衍、生息

C.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不消耗非再生性资源 D.科技发展使人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

B.人类是万物之灵,是生物圈的主宰者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 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园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解答】解:A、人类依赖生物圈生存、发展、繁衍、生息,A正确; B、人类是生物圈中普通的一员,不应以主宰者的姿态对待生物圈,B错误; C、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而不是不利用非再生性资源,C正确; D.科技发展使人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D正确。 故选:B。

41.下表是四个大棚的温度控制情况,哪个大棚更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

白天/℃ 晚上/℃ A棚 25 20 B棚 33 12 C棚 12 33 D棚 20 25 A.A 【答案】B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绿色植物在晚上不进行的光合作用。 【解答】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昼夜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蔬菜产量越多。分析表格可知:A棚温差是25-20=5℃,B棚温差是33-12=21℃,C棚温差是12-33=-21℃,D棚温差是20-25=-5℃。因此,B棚昼夜温差最大,蔬菜产量最高,故选B。

B.B

C.C

D.D

42.与熊猫相比,洋葱的结构层次不包括(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分析】此题考查了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据此解答。

【解答】解:熊猫属于动物,洋葱属于绿色开花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熊猫相比,洋葱的结构层次不包括系统。 故选:D。

43.关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所发生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水量增加 【答案】C 【分析】

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使种皮变软,同时储存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以被胚吸收的成分。 【解答】

种子萌发时需要适量的水分,使种皮变软,同时储存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以被胚吸收的成分。种子萌发,吸收水分,同时吸入氧气,呼吸作用增强,细胞开始分裂分化,所以细胞数量增多。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应该减少。

B.细胞数量增加

C.有机物含量增加

D.呼吸作用变旺盛

故选C。

44.下列实验中,碘液的用途与其它三项不一样的是 ( ) A.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C.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C 【分析】

淀粉遇碘变蓝。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了使观察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 【解答】

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用碘液检验胚乳中的营养成分、探究种子储存的营养成分、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有机物,这三个实验使用碘液的目的都是验证淀粉的存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了使观察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所以实验C与ABD中碘液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 故选C。

B.探究种子储存的营养成分 D.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有机物

45.农谚“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 ) A.水分 【答案】D 【分析】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解答】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有利于茎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B.能量

C.有机物

D.无机盐

46.下列关于植物开花和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朵桃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雄蕊和雌蕊 B.苹果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C.西瓜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D.芒果的可食用部分(果皮)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答案】D 【分析】

一朵花发育成果实必须经历传粉、受精两个过程。子房逐渐膨大,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所示:

【解答】

A.一朵桃花的各个部分结构中,最重要的是雄蕊和雌蕊,尤其是其中的花药和子房,A正确。

B.一朵花能结出果实,要经历开花、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故苹果从开花到结果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B正确。

C.胚珠发育成种子,西瓜里的所有种子是由多个胚珠发育而来的,C正确。 D.芒果的可食用部分(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D错误。 故选D。

47.下列不属于我国森林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是 ( ) A.森林覆盖率低 C.原始森林比重太大 伐 【答案】C 【分析】

注意题目中选择的是“不属于”,面临的主要问题指的是不好的方面。我国森林植被资源匮乏,要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解答】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漠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甚至乱砍乱伐。 故选C。

B.人均森林面积少

D.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甚至乱砍乱

48.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不利植物生长 B.蒸腾作用只发生在叶片的上表皮 C.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答案】C 【分析】

水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只有约1%的水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

A.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A错误。 B.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的下表皮,B错误。

D.绿色植物夜晚无法进行蒸腾作用

C.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C正确。 D.在白天,光照强,植物的气孔就张开,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在晚上,没有光照,植物的气孔就闭合或是缩小,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弱,而不是停止,所以植物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进行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C。

49.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光时先转动遮光器,再转动转换器和反光镜 B.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C.转动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玻片上 D.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答案】A 【分析】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 【解答】

A.对光步骤: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A错误。

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转动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可能在玻片或物镜上,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D正确。 故选A。

50.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其中“白胖子”是什么结构,由什么发育来

A.果实、子房 【答案】D 【分析】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B.果皮、子房壁

C.种皮、胚珠

D.胚、受精卵

【解答】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就是描写花生的谜语,麻屋子是指果皮,红帐子是指种皮,花生的主要食用部分——“白胖子”在生物学上是指胚,胚是植物体的新幼体。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故选D。

51.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分裂和分化概念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B.在Ⅰ过程中,细胞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经Ⅱ过程产生的不同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不同 D.该生物体的细胞都能进行Ⅰ过程和Ⅱ过程 【答案】B 【分析】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解答】

A.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故A错误。

B.在Ⅰ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有机物在线粒体内氧气的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故B正确。 C.经Ⅱ细胞分化过程产生的不同组织,细胞内所含有染色体相同,有利于保持遗传的稳定性,故C错误。

D.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分裂,所以该生物体的细胞进行Ⅰ细胞分裂过程是细胞

具有分裂能力才能进行,没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不能分化,故D错误。 故选B。

52.形成地层中煤的植物是( ) A.远古时代蕨类植物 B.当代蕨类植物 【答案】A 【分析】

蕨类(Pteridophyta)是只比苔藓植物略高级的的高等植物。繁盛于石炭纪,当时曾是高达20-30m的高大植物。靠孢子繁衍后代。一些种类可食用、药用、绿肥饲料和观赏、古代蕨类形成煤。地球上的优质煤基本上是由石炭纪大型蕨类植物形成的。这些蕨类中的绝大多数已在中生代前灭绝。今天它们的后代多生长在湿润阴暗的丛林里,且多为矮小类型。 【解答】

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演变,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煤。 故选A。

C.远古时代藻类植物 D.远古时代被子植物

53.如图是枝芽的结构图,将来可以发育成茎的结构是

A.② 【答案】C 【分析】 芽的结构:

B.③ C.④ D.⑤

【解答】

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所以,结合分析可知:将来可以发育成茎的结构是:④芽轴,故选C。

54.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其存在的意义是( ) A.使根系更牢固

【答案】D 【分析】

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加根的吸收面积。 【解答】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选D。

B.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 D.增加吸收面积

C.使根向下生长

55.对于被子植物繁殖后代来说,花的主要部分是( ) A.花托和萼片 【答案】C 【分析】

花的结构由花冠、花萼、雄蕊和雌蕊等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中含有花粉,花粉内有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含有胚珠,胚珠里内卵细胞。

B.花瓣和花托

C.雌蕊和雄蕊

D.萼片和花瓣

【解答】

植物花的结构如下图示所:

可见,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且是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故选C。

56.小国很喜欢吃玉米,下列有关玉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 C.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的 【答案】A 【分析】

种子一般包括种皮(有保护作用)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解答】

A.玉米的种子子叶一片,须根系,平行叶脉,属于单子叶植物,故A正确。

B.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故B错误。

C.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子叶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故C错误。

D.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人体是由八个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玉米的根属于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人和玉米的根所处的结构层次是不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A。

B.玉米种子中的胚芽是新植物的幼体 D.我们人和玉米的根所处的结构层次是相同

57.无籽红提是非常受人们欢迎的水果,果肉细软甘甜、多浆汁。无籽红提的果实是由下列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 A.胚珠 【答案】B 【分析】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B.子房

C.雌蕊

D.花瓣

【解答】

结合分析可知: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所以,无籽红提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故选B。

58.古诗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么,适度繁殖会使“江水绿如蓝”的植物是( ) A.苔藓植物 【答案】C 【分析】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地方都能萌发长成一个植物体。 【解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是春天温度适宜,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的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 故选C。

B.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

59.下列植物具有的器官种类最多且分类地位最高等的是( ) A.海带 【答案】D 【分析】

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分析解答。 【解答】

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蕨菜属于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水杉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槐树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因此,具有的器官种类最多且分类地位最高等的槐树,故选D。

B.蕨菜

C.水杉

D.槐树

60.植物正常生长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A.氮、铁、硼 【答案】B 【分析】

B.氮、磷、钾 C.钾、铁、磷 D.硼、铁、铜

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解答】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是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植株矮小、叶片暗绿色是缺少含磷的无机盐;茎杆软弱易倒伏是缺少含钾的无机盐,故选B。

61.银杏、银杉等是我国举世闻名的裸子植物,它们区别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A.用孢子繁殖后代 C.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答案】D 【分析】

(1)裸子植物概念: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2)主要特征:能够产生种子,胚珠是裸露的,没有子房壁包被着,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解答】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而裸子植物虽然也产生种子,但它的种子是裸露的。因为它的胚珠外无子房壁,所以没有形成果实。因此银杏、银杉等裸子植物区别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故选D。

B.用种子繁殖后代 D.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62.区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主要依据是 ( ) A.是否有胚乳 C.胚芽数目不同 【答案】B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可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来解答。 【解答】

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肥大的子叶组成,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称为双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胚乳是玉米种子储存养料的结

B.子叶数目不同 D.胚的数目不同

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称为单子叶植物,可见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不同在于在于子叶数目不同。 故选B。

63.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答案】C 【分析】

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解答】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呼吸作用不需要光,不管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故选C。

B.只在光下

C.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D.只在晚上

64.下列四种植物中,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是( ) A.海带 【答案】D 【分析】

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一般把植物分成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不结种子,但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较高等的一个类群,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

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故A不符合题意。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故B不符合题意。

C.银杏属于祼子植物,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属于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B.葫芦藓

C.银杏

D.玉米

65.叶片的上、下表皮属于 A.上皮组织 【答案】D 【分析】

叶片的结构: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和叶脉三部分。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保护组织

【解答】

在叶片的结构中,上下表皮对叶片内部结构起着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是栅栏组织,栅栏组织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是海绵组织,它们都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里面具有导管和筛管,导管可以把水分和无机盐输送到植物的茎、叶等器官;筛管可以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根部,因此叶脉属于属于输导组织。综合上述,叶片的上、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故选D。

66.为揭示温度对大叶藻(Zostera marina)生长的影响规律,分析大叶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指标(叶长的变化)。试验选取长势良好的大叶藻,栽种于盛有120L人工海水的培养箱中。设置温度梯度为10℃、15℃、20℃、25℃、30℃,每组设置三个重复。试验开始前测得大叶藻的初始数据,试验开始后每5天测量大叶藻的叶长,试验周期为25天。结果如下图,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温度对大叶藻生长的影响 B.大叶藻在高温(25℃-30℃)条件下生长迟缓

C.大叶藻适合在较低水温(10℃-20℃)下生长,可以保持相对的生长 D.随时间的增长,叶长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温度越高,大叶藻生长得越好 【答案】D 【分析】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

A.本实验探究了温度对大叶藻生长的影响规律,从柱形图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叶藻的叶片长度出现了差异,说明:温度对大叶藻生长有影响,A正确。

B.由柱形图可知,在高温(25℃-30℃)条件下,大叶藻的叶片长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大叶藻在高温(25℃-30℃)条件下生长迟缓,B正确。

C.由柱形图可知,大叶藻适合在较低水温(10℃-20℃)下,叶片长度呈现上升或持平趋势,说明:大叶藻在较低水温(10℃-20℃)下,可以保持相对的生长,C正确。 D.随时间的增长,叶长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温度越高,大叶藻的生长越差,D错误。 故选D。

67.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C.都可以适应陆地上各种环境 D.根系深入土壤,保持了水土 【答案】C 【分析】 绿色植物的作用:

①合成有机物。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净生产的有机物约为1500-2000亿吨,这是全球人类和异养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

②制氧功能。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气。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

③防风固沙。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

④调节气候。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的地低10-17℃,比柏油路低12-22℃;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气温高3-4℃。据统计,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

⑤保持水土。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 【解答】

A.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A正确。 B.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B正确。

C.生活在淡水或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不能适应陆地上沙漠、荒漠等缺水的环境,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绿色植物的根系深入土壤,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68.大豆开花期间如果遭遇阴雨天气,会大幅减产,其主要原因是( ) A.阴雨天气影响传粉 C.阴雨天气会使雄蕊烂掉

B.阴雨天气影响精卵结合 D.阴雨天气会使子房烂掉

【答案】A 【分析】

植物开花后,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传粉和受精是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具备的两个生理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

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大豆开花期间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造成昆虫活动少,无法进行传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造成大豆减产,A符合题意。 故选A。

69.下列有关植物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之一 B.植物细胞有方形的,也有扁平形的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含有液泡 【答案】D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不同的细胞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

A.植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如果肉细胞呈球体,表皮细胞呈正方体或多面体等,但结构却是相同的,都具备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A正确。

B.植物细胞的形状不规则,有立方形的,也有扁平形的,B正确。

C.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无叶绿体,C正确。 D.液泡是植物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幼小的植物细胞(分生组织细胞),具有许多小而分散的液泡,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以后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也长大,互相并合,液泡数目越来越少,最后在成熟的细胞中央形成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它可占据细胞体积的90%以上。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含有液泡,D错误。 故选D。

70.下列有关农作物种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播种后用地膜覆盖,有利于种子提早萌发 B.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的无机盐不同 C.播种时施农家肥,主要是给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D.播种前土壤要耕和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答案】C 【分析】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等。 【解答】

A.北方早春温度较低,插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以提高温度,可以为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A正确。

B.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的无机盐不同,比如苗期需要氮肥较多,中后期需磷肥、钾肥较多,B正确。

C.播种时施农家肥,土壤中的微生物等会把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播种时施农家肥,主要是给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不是有机物,C错误。 D.播种前土壤要耕和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可以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D正确。 故选C。

71.如图所示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它的根只有固定作用。那么它吸收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

A.① 【答案】C 【分析】

B.② C.③ D.④

图中①是孢蒴,②蒴柄,③是叶,④是假根。 【解答】

如图所示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它的根只有固定作用,属于苔藓植物,③叶只有一层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故选C。

72.下列植物中不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 A.蕨菜 【答案】B 【分析】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解答】

A.蕨菜一般指蕨。蕨是蕨科蕨属欧洲蕨的一个变种,植株高可达1米,A正确。

B.地钱

C.满江红

D.卷柏

B.地钱是苔藓植物门、苔纲、地钱目、地钱科、地钱属。叶状体暗绿色,宽带状,多回二歧分叉,边缘呈波曲状,有裂瓣,B错误。

C.满江红是蕨类植物,可作为一种绿肥作物 ,常见于稻田或水池中,是稻谷的优良生物肥源;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故可作为畜禽饲草利用,是畜禽的优良饲草来源;还可药用,能发汗,利尿,祛风湿,治顽癣,C正确。

D.卷柏是卷柏科,卷柏属的土生或石生蕨类植物,呈垫状,靠孢子繁殖,D正确。 故选B。

73.以下关于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玉米与菜豆种子外均有果皮包被 C.玉米种子横切面上滴加碘液,胚变蓝 【答案】B 【分析】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 【解答】

A.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玉米种子实际上是果实,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A不符合题意。

B.菜豆种子的子叶有两片,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B符合题意。 C.玉米种子实际上是果实,包括果皮和种皮、胚、胚乳,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储存在胚乳中。碘遇淀粉变蓝色,故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滴加碘液后,发现胚乳变蓝,C不符合题意。

D.菜豆是双子叶植物,其种子中没有胚乳,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中有胚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B.菜豆种子中有2片子叶

D.菜豆种子有胚乳,玉米种子无胚乳

74.木本植物的茎中,形成层的作用是( ) A.保护作用

C.细胞不断分裂,使茎长粗 【答案】C 【分析】

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解答】

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

B.运输有机物 D.运输水和无机盐

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 故选C。

75.为了保持绿意,科研工作者从水果废弃物中提取出特殊的混合脂类物质,把这些脂类喷洒到绿叶和果蔬表面后,可以形成一层看不到的“保护膜”,从而隔绝果蔬和外界的空气交流,锁住水分,起到保鲜的效果。“保护膜”保鲜的原理是( ) A.降低绿叶果蔬呼吸作用和减少水分散失 B.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C.降低果蔬温度,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吸收水果自身产生的促进成熟的物质,减缓果实成熟 【答案】A 【分析】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储藏农作物产品时,应尽量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 【解答】

“保护膜”内氧气浓度较低,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可延长储藏时间,同时保鲜膜还能减少水分散失。 故选A。

76.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 ) A.形成层 【答案】C 【分析】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包括外侧部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它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解答】

A.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形成年轮,故A不符合题意。 B.茎的髓储存营养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故C符合题意。 D.韧皮部内有输导有机养料的筛管,由上向下,故D不符合题意。

B.髓

C.木质部

D.韧皮部

故选C。

77.植物的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个结构发育来的( ) A.根 【答案】C 【分析】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枝芽的结构和发育,枝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将来发育成枝条和叶。 【解答】

下图是枝芽的结构示意图:

B.胚轴

C.芽

D.花

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可见,枝芽是未发育的枝条,C符合题意。 故选C。

78.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滴加碘液并漂洗后,观察到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该实验说明了( )

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②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③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④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A.①② 【答案】D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很多中考试题都是从这个实验改编而来的,常见的是解释某一实验现象,因此,我们要弄清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并说出每一步骤的目的。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答】

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滴碘液前要先用清水将叶片上的洒精清洗干净,以免影响效果,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后所看到的现象是: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D正确。 故选D。

79.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1个体细胞连续分裂2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4个5条 【答案】C 【分析】

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解答】

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如果一个细胞分裂n次,每次都是以2的倍数增长,那么n次分裂后的个数就是2n个。如一个细胞2次分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22═4(个)。 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1个体细胞连续分裂2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22=4个、20条,C正确。 故选C。

B.4个、10条

C.4个20条

D.8个、20条

80.对于一朵花来说,花瓣主要的作用是 A.支持支撑花朵 C.保护花蕊、招引昆虫等 【答案】C 【分析】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 【解答】

A.花托的作用是支撑整个结构,起支持作用,A错误。

B.柱头的作用是柱头常常分叉,宽阔有黏液,这有利于花粉黏附和附着,B错误。 C.花瓣主要的作用是保护花蕊、招引昆虫等,C正确。

D.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D错误。 故选C。

B.花粉黏附和附着 D.花各部分结构的着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