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管理方案
孤残儿童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家庭角色概念,自身还带着先天不可克服的残疾(如脑瘫、智力低下、各类残疾等等),这些客观存在的多种因素交织形成了她们目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注意力易分散、社交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差、无良好的行为习惯、暴力倾向、语言发育滞后、无生活自理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比一般家庭幼儿更难养育而且也非单纯的护理和教育能够到达科学养育的目的,但是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后的引导式教育,能够变要我做为我能做,通过创造很多的日常锻炼的机会,让孩子渐渐知到很多事情我能够做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建立成就感建立向上的动机,使这些孩子能够将学习的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有一天能够回归社会。
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养---建立特色养育制度,注重孩子的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为孤残儿童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充分享受父母兄弟姐妹之爱和亲情的温暖,建立与“妈妈”的持续情感依恋,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培养快乐有积极心态的孩子(建立每日关心抱抱、抚触制度,反思角,活动主题月,生日会,选“妈妈”等),狠抓护理基础工作,提升护理品质,引入小儿推拿保健方法,增强孩子的体质,降低幼儿生病率,让所有的孩子能够健康的生活。
另外也要熟悉了解每个儿童的情况,针对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身体状态进行全方面的护理。对于高功能的儿童,我们强调患儿“自我护理”,鼓励“协同护理”,低功能的儿童常采取“替代护理”的方法照顾儿童。引导式教育内,我们侧重于“自我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残疾患儿,充
分发挥其潜能,使他们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
二、康---将引导式康复理念贯穿于整个生活流程,变要你做为你能做。随时随地进行康复训练,引导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肢体位置的改变,通过位置改变来达到一定的动作目的,在这些位置改变中完成肌体能力的训练。 根据儿童个案情况和发展需求确制定个案康复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和设计儿童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康复区专门训练、引导式教育、特色推拿、室内日间活动、户外活动、被动操训练、机器人、水疗、多感官、理疗、康复器械活动等,最大限度发挥康复器材功能,为每个孩子创造康复条件,全程参与康复;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和个案分析,调整计划,循序渐进。
三、教---将特殊教育与引导式教育相融合,为实现脑瘫儿童能够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以及鼓励法则帮助儿童树立自信,正面回应与奖励,教会儿童勇于面对困难,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建立健全的人格。
安全上,在职员工务必掌握院内需牢记的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护理技能。新入员工必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入职后同在岗员工一同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护理安全操作能力,全力保障儿童的安全利益,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流程
(一)儿童作息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 6:30 7:00 8:00 9:00-9:40 上午 9:40-9:50 9:50-10:30 10:30 11:30 13:30 14:00-14:40 14:40—15:10 15:10-16:00 下午 16:00 18:30 19:30-20:30 21:00 (二)日常工作服务流程 内容 起床 早餐 洗澡 康复时间 点心时间 康复时间 午餐 午睡 加餐 康复时间 点心时间 康复时间 晚餐 自理能力培养 晚间活动 睡觉 (1)保育员工作流程和职责 早上6点开始照料幼儿起床 7点协助儿童吃早餐
8点整理床铺,更换床单,帮助小朋友洗澡
9:00开始上课,上课期间要负责看护孩子的安全,并帮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并辅助个别课程的实施。
9:40课间休息时组织孩子喝水或果汁、吃奶酪、大小便。 10:30上午课程结束后,统一将孩子带进班级小便、洗手。 便后将孩子带至用餐区,并安排孩子坐在指定的位子上等待就餐。 10:50保育员参与部分孩子的喂食和训练主动进食工作。 11:50保育员安排孩子午睡。
12:30保育员协助对授课所需的玩教具进行消毒整理,并准备当天授课教师课程所需的材料。
14:00保育员前进班检查孩子衣着、健康、并辅助完成大小便,一切就绪后将孩子统一带至班级教室,并安排孩子坐在指定的位置上等待。
14:10开始上课,上课期间要负责看护孩子的安全,并帮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并辅助个别课程的实施。
14:40协助孩子吃奶、点心、喝水、大小便、洗手。
15:20开始上课,上课期间要负责看护孩子的安全,并帮助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并辅助个别课程的实施。
16:00下午课程结束后,统一将孩子带进班级小便、洗手,并安排孩子坐在指定的位子上等待就餐,部分孩子的喂食和训练主动进食工作。
17:00组织儿童吃晚饭
18:00帮助儿童做好个人卫生,做到三清洁一得体 19:30 照看儿童夜间活动
21:00帮助儿童就寝,观察儿童睡眠等情况,夜间护理、巡视。 (2)管理人员工作程序
8:25参加晨会,听交接班报告 8:30检查班组交接班本
8:40班级幼儿五项常规检查:头发、指甲、衣服、卫生、健康 8:50班级室内清洁、奶粉留样、消毒标签、班务记录检查 9:00检查康复课程是否按时开展,室内幼儿活动是否正常开展 9:30—10:00带个别幼儿室外活动
10:30协助个别孩子进行饮食训练,饮食跟进、喂食习惯的培养,开展班务工作
12:30巡查儿童睡眠(检查外衣裤、睡姿、盖被情况);每周清洁工作检查
14:00柜子的物品归纳整洁、设备的查看、儿童的健康跟进、饮食跟进、工作总结;检查康复课程是否按时开展,室内幼儿活动是否正常开展
15:00督促喝水换尿布 15:30班组会议或员工面谈 16:20班组工作检查 三、工作标准及实施方案措施
(一)日常护理 1、基础护理
(1)、在班长的带领下,负责班组内儿童的各类护理工作 (2)、做好幼儿个人卫生,勤换尿布,勤洗澡,勤洗头,勤理发,勤换衣服,保持皮肤、会阴部干净,保持衣着整齐干净,保持被褥整洁。每天洗脸三次,漱口两次,洗脚一次。夏季每天洗澡一次,其他季节每周洗澡至少三次。换洗被套、床单、枕巾每周一次,必要时随时换洗,夏季每天擦席一次。
(3)、为幼儿剪指甲、梳头。
(4)、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重点做好防窒息、防烫伤、防坠床、防跌伤、防触电。
(5)、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制度,一人一床、一帕、一杯、一巾、一碗、一勺。毛巾、手帕、室内空气和地面定期消毒。
(6)、保持室内清洁,床单元整洁,室温适宜(冬季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夏季室温不超过28℃)无噪音、无污染、无蝇、无蚊、无异味。
(7)、对患有传染病的幼儿及时隔离治疗。 (8)、勤晒被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服。 2、饮食护理。
(1)、按时或按需要喂饭、喂水或协助幼儿自行进食。 (2)、根据幼儿特殊生理状况,进行个案饮食护理。 (3)、餐具每天消毒,确保卫生清洁。 3、体质改善。
(1)根据院内营养师搭配的饮食方案进行饮食调配,同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结合,合理进行饮食分配。
(2)定期进行推拿、穴位按摩,通过手法调理脾胃,改善儿童的消化不良、排便不畅等问题。
(3)定期进行户外活动,结合饮食、推拿,增强体质,降低生病率。 4、早期干预。
(1)、我们的课程设置里面,根据季节变化一周会设置2-3节的出室活动课,在这类课程中,我们会利用福利院的场地和器材,适度适量的让孩子们进行锻炼。
(2)、按要求开展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在现有基础上制定个案计划,促进其不断发展。
(3)、帮助幼儿认识日常事物的名称,区别身体的各部分,比较大小及位置,能听懂简单指令,与抚育人员有感情呼应。
(4)、帮助和鼓励幼儿学习走路,让他克服困难,对他的每一进步表示鼓励和赞扬。
(5)、及时总结儿童阶级发展情况,调整计划,建立档案,积累资料。
(6)、每年不少于二次总结汇报。 4.采用主题教学
主题课程有一条主线,但没有固定模式。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怎样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组织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是组织主题教学的重要目的,而且这种学习是容易被接受的,持久性的,生活性的,易于泛化的。而且这种贴合生活的主题话学习,也能够使儿童的日常更接近于普通生活环境,为他们以后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打下基础。 5. 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①情况分析
在此把生活自理课程单独列为一项的原因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儿童以后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基石,一旦这个基石没有打好,上层建筑将会很容易垮掉。而我们福利院的孩子以后想要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就像孩子要上社会的主流幼儿园、小学,首先老师会关照家长,在家培养好孩子的吃饭、穿衣、大小二便的能力,
不然很可能就面临需要家长陪读甚至休学的要求。
②生活自理课的组织形式
开始的时候,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把一日流程中需要锻炼孩子自己能力的项目搬到课堂上来做,比如用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用毛巾擦手擦脸,穿脱衣裤、鞋袜等。并且可以在课上加入认知元素,让孩子知道勺子是用来吃饭的,杯子是用来喝水的等。然后老师与护理员还会将生活中的技能作为内容编成儿歌,一边说一边让幼儿操作。因为,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在无意注意伴随下的随机、碎片化学习;以多种感官为主渠道的感知、体验式学习;以动作伴随的操作式学习;以直接兴趣为动力的情绪化学习;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整体化学习。幼儿不喜欢做的事,变成有趣的儿歌后就会很高兴地自己去做,穿衣、洗手、刷牙、吃饭等都可以编个儿歌,这样幼儿比较喜欢接受。传授给幼儿一些生活技能,可以让幼儿先观察老师的做法,如老师是怎么刷牙或洗袜子的,是怎样整理书柜的……当孩子形成的一定的生活自理概念,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后,可以在上生活自理课的同时加入安排护理员在流程中辅助孩子完成这些项目的环节,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泛化这些获得的能力。直至最后孩子可能独立完成这些生活自理项目,那该项目的课程内容可以进行更换。 ③生活自理课的特点
这些特殊的孩子由于先天习得能力弱而造成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生活自理内容无法独立完成,而护理员班组中每个班组由7个护理人员对30个左右特殊儿童进行护理,以致精力上根本没办法满足这些特殊儿童的需求,只能保证她们的吃喝拉撒睡能够正常进行,而且护理人员也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式去引导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如何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课上开展生活自理项目的训练很好的弥
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当孩子习得这方面能力以后,可以在每日流程中反复练习,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定期给脑瘫儿童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正常婴儿是在脑发育前提下,通过刺激和学习,促进运动发育,在一定月龄完成抬头、坐、翻身、爬、站、走等动作,在脑部形成正常神经通路。而脑瘫患儿由于脑的损害,防碍了这些动作的完成。如果我们多加训练,强制性克服异常姿势和动作,扶持其生来应会的正常运动,重新或代偿性建立新的神经通路。要了解一下小儿正常的发展规律,以帮助自己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正常小儿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6-7个月能单手或两手支撑坐起;8-10个月能爬;1岁能独自站立;1岁-1岁半能独走;2岁会跑;3岁会骑三轮车;4岁能爬梯子等。而患有脑瘫的孩子在以上各年龄阶段,一般都达不到正常小儿的标准或表现为主动活动减少。
对于康复师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肌力评定及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的评定,从专业角度来对患儿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1、肌力评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肌力评定的要求不尽相同,发育前期,患者主动运动较少,对其进行肌力评定,其治疗意义不大,但当患者会坐爬,甚至会站,走路对其进行肌力评定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2、协调功能与精细动作的评定:通过对患儿协调功能及精细动作的评定可了解四肢的共济活动,协调能力及手指基本功能状况。
3、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适用于4-18岁脑瘫儿童,是针对脑瘫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物品的能力进行分级的系统。旨在描述哪一个级别能够更好的反应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日常表
现,评定日常生活中的双手参与能力,而非单独评定每一只手。
4、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适用于评定0-72个月的所有儿童(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儿童)的运动发育水平。用于精细运动功能评定的分测验:①抓握分测试::26项,共52分,评定儿童应用手的能力。评定从单手抓握物体开始,逐渐发展到双手手指的动作。②视觉—运动整合测试:共72项,共144分,评定儿童应用视觉感知技能完成一些复杂的手眼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伸手抓一些物体、搭积木,模仿绘画等。
5、精细运动评定量表(FMFM):属于等距量表,适用于0-3岁脑瘫儿童,判断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发展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分为5个方面,共有45个项目,包括视觉追踪、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每项0-3分,分4个等级。
6、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将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上肢动作分成6大类,分别为抓、握、测捏、捏、放置、旋前和旋后,共33项,较全面评定手的整体共能。
7、Melbourne单侧上肢评定量表(MUULA):适用于2.5-18岁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神经系统疾患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脑瘫儿童是其最主要的应用人群,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14哥测试项、30个评分项,共测试关机活动度、准确性、灵巧性、流畅性四个运动要素分测试。
8、上肢技巧评定量表(QUEST):适用于18个鱼-8岁痉挛型脑瘫,主要对儿童手技巧进行评定,多用于肉毒素注射的疗效评定。 9、AHA量表:专门针对18个月-12岁偏瘫和臂丛神经损伤儿童的评定量表。该量表测试瘫痪侧上肢对双手活动的影响,在轻松的状态
下观察患儿双手传递玩具的情况。
10、参照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而定制的精细运动分级方法(BFMF):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脑瘫儿童,主要特点是可以同时判断单手和双手的功能。
(二)、康复师、助教、社工工作要求
1.工作时间:
每天上班7小时,周末上班半天。
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20到11点20,下午12点30到4点30 周六:上午8点20到11点20。 2.工作要求:
(1)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变相体罚、偏爱、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他们身心健康的行为。
(2)康复师负责本班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采用引导式教育、PT、OT、推拿等综合方法改善脑瘫儿童病情,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3)严格按照部门儿童生活常规要求,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文明礼貌的行为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4)确保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
(5)根据儿童实际情况,科学适宜地制定短期和长期康复计划,并保证计划的落实。
(6)应全面了解班级里每个孩子的情况,负责建立本班儿童的成长档案。
(7)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8)社工在儿童福利院社工部指导下开展孤残儿童社会工作。 (三)、管理要求
1.班组成员熟悉了解每个孩子的疾病、个性和发展水平, 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儿童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日间互动、康复护理、教学训练等工作,并按照部门要求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2.自觉严格遵守护理程序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优质完成生活护理内容和个案护理内容,规范服务;
3.定时巡视各居室,认真观察儿童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4.按照“五常管理法”的要求做好班组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建立物资台账,力求帐物相符,提前做好各个季节儿童的服装及生活用品的申购和调配工作,以确保儿童的生活;
5.督促、协助做好生活区室内外卫生工作,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6.根据儿童发展需求和季节气候特点安排和设计儿童日间活动,如户外活动、体育训练、生活技能培养、多感官活动等;
7.配合做好卫生保健、饮食安全、疾病预防等知识宣教,指导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行为方式;
8.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坚守岗位,尊重、关心孤残儿童,语言文明礼貌,举止端庄大方,服务耐心细致,与同事和班组团结协作,努力创造文明、健康、乐观、祥和的工作氛围;
9.参加中心、部门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和考核等活动;完成部门主任、护士长、综办交办的其他任务。自觉接受中心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服务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指导。
四、服务质量标准
护理、康复服务应达到的各项指标
1.落实护理措施100%; 2.护理合格率≥90%;
3.尿布疹发生率为0 ;(可控) 4.护理记录合格率≥95%; 5.消毒隔离率100%;
6.区域环境卫生合格率≥95%; 7.儿童教育康复合格率≥90%; 8.夜间护理合格率≥90%; 9.护理安全率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