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7年第12期 (总第297期) 商 业 经 济 SHANGYE JINGJI No.12,2007 r0tal No.297 【文章编号】1009—6043(2007)12—0094—03 对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 几点思考 刘永刚,郗修方,李 明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摘投资保险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要】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保险机构产品有效供应不足, 缺乏必要的农业保护制度,国家财政政策支持不到位,缺乏巨灾补偿准备和再保险机制,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道德风险和逆 向选择问题严重等方面。应通过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重要地位;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对农业保险实施税收减免,加大 对农业保险信贷支持;积极尝试各种保障形式,支持商业公司树立“大农险”的保险理念;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建立多层 次的再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地方农村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农业保险竞争机制;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巨灾补偿;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0 一【文献标识码】B 形成现实的消费能力。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保险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途曾停办, 1982年恢复,并一度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良 好的发展势头没有保持,却渐趋萎缩,且长期处于亏损 另外,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是以直接农业补贴和价 格补贴为主的保护制度,发生自然灾害时由中央财政直 接拨款救济灾民,农业保险的救济功效未被开发。更重 要的是,现行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不 状态。在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社会各界的大 力推动下,直到2005年才开始好转。2006年政策性农业 保险的试验范围逐步扩大,购买的农户明显增多。2006 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9.25%, 够,支持力度小,影响了农民保险意识的提高,抑制了农 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f二)保险机构产品有效供应不足 农业风险单位大、区域性明显、发生频率高和损失 赔款支出5.98亿元,同比增长86%,保险金额744.43亿 元,同比增长8.62%。2007年1-6月,全国农业保险保费 收入l0.82亿元,同比增长124.25%,赔款支出1.56亿 元,同比增长240.41%,保险金额355.62亿元,同比增长 ・大的特性,决定了农业保险与一般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 目标严重背离。高额的保险赔付率和农民有限的付费能 力,迫使商业保险公司理性地选择削减甚至放弃此类业 务,减少对农业保险的承保,自然促使农业保险的供给 力量渐趋萎缩。 31.57%,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 计划署等机构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还处于较低 的水平。比如2005年,印度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已达到 1.41亿美元,我国仅为0.99亿美元,为印度的三分之二。 我国农业保险目前尚处于保本阶段,而印度政府已经开 始通过承保农产品市场风险来保障农民最低收入了。以 上情况说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缺乏必要的农业保护制度和完善的财政政策 尽管在我国的保险法中,规定了国家支持发展为农 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 行规定,但专门针对农业保险的法律或法规尚未出台, 农业保险缺乏相应法律支持。 地方政府虽然在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 时提供了一部分财政补贴,但是担心全面铺开以后,财 二、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f一)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造成农业保险的购买能力严重 不足,限制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经济比较落 后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更恶劣,风险更大, 政补贴的压力增加。因此,地方财政存在补贴的顾虑。直 到目前,中央财政也没有更多有关政策和支持承诺,即 使开始试验的财政状况较好的省份,也对试验的可持续 性没有信心。 f四)缺乏巨灾补偿准备和再保险机制 各地在农业保险的试点中发现,如果不出现自然灾 金积累起来;如果出现了较大灾害,农业保险可能会出 对农业保险的自然需求更强烈,但是受支付能力所限, 出,一些地方农作物险种的费率相当高,农民在可支配 收人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对较高的费率望而却步,不能 【收稿日期】2007—10-23 农业保险费就可以作为补偿基 农民大多无力投保。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经常入不敷 害或一般性的自然灾害,现超赔的现象;如果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巨大的自然灾 【作者简介】刘永刚,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投资保险系教师,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商业保险。 — 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永刚,郗修方,李 明:对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几点思考 害,靠保费收入及积累来赔付,很可能就是杯水车薪。这 就要求农业保险必须建立巨灾补偿准备金。同时,要有 一四、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政策措施 (一)通过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重要地位 我国颁布的《保险法》只是一部规范商业保险的主 要法律,并不适用于农业保险,对农业保险也并未有具 体的规定。因此应尽早出台专门的《农业保险法》。明确 规定政策性保险的政策性和非商业性特征、农业保险的 经营目标、经营原则及组织形式等;规范农业保险的资 金筹集方式、资金管理原则、政府支持方式等;还应对政 个强有力的再保险机制,使得风险能在时间和空间上 得到有效分散。但现在,尚未建立巨灾补偿准备金,也没 有安排再保险,农业保险经营等于将风险都集中到了政 府身上。 (五)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农业保险要求从事经营的机构和人员既要掌握保 险经营技术又要掌握农业技术,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政 府都渴望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政府财政税收部门也 府行为予以约束,对政府的作用和农民的参与方式进行 规范,避免由于地方政府的随意性或财政困难而忽视对 希望较多了解农业保险知识和技术,便于其制定和执行 有关的农业保险政策。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是农业 保险持续推进、经营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的关键。 (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严重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承保和理赔过程中的道德风 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不可避免,这是国内外农业保险经 营的共同难题。投保农民比保险公司具有更多的有关保 险标的信息,比保险公司更确切知道什么水平的保险费 率是公平的。这样,赔款必然超过保费收入,使得保险公 司提高费率,必然又创造出一个更大的逆向选择市场。 要化解这种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保险公司就 要尽可能精确划分风险单位,细分费率档次。但是这种 做法对商业性保险公司来说成本相当高。 三、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业保险面临较高的巨灾风险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业保险中的大多数险种面临 的巨灾风险远高于非农业保险险种,而目前缺乏化解巨 灾风险的手段。保险的商业化运作是建立在可保基础之 上的,而巨灾风险很难满足可保性的要求。因而从理论 上来说,巨灾风险是不可保的。一是农业的巨灾风险造 成的直接损失十分巨大,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损失 往往波及多个领域;二是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 在40%以上,大小灾年不断,就是预测到了灾害发生也 只能起到减低损失的作用,而不能规避;三是我国农作 物栽种面积广泛,在巨灾风险面前很难划分风险单位, 难以进行风险分散。 (-)市场失灵 自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转换为规范的商业保险 公司以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但商业性农业保险模式并不适应农业保险的特点。 因此,农业保险自身的特点使其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 质,即农业保险缺乏竞争性,存在非排他性和利益外溢 现象。因此,对农业保险采取商业性经营模式会导致市 场失灵。 (三)政府失灵 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征及其商业化经营的实 践证明,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需政府履行弥补市场失灵 的职责,而我国政府却长期处于缺位状态,也在很大程 度上造成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举步维艰。 农业保险的支持。 (-) ̄JI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对农业保险实施税收 减免,加大对农业保险信贷支持 政府财政补贴是促进农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 障。根据WTO的《农业协议》,农业保险是《农业协议》中 规定的“绿箱”政策之一,对农业保险进行政策扶持、财 政补贴是在WTO规则框架下每个成员的权利。我们应 该充分利用“绿箱”政策,积极争取并逐步加大政府财政 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国内外的农业保险实践证明,农业 保险难以由商业性保险公司独家承办,农业保险应该属 于政策性保险的范畴。我国应尽快建立财政支持农业保 险体系,包括利用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 以及其他技术支持发展农业保险。由于我国财力有限, 不能无限制补贴农业保险的亏损,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 则。中央财政补贴可分为对农民的保费补贴和对经营主 体的补贴两个层次,也可采取支持其建立农业保险基金 或购买再保险等方式。 在免去营业税的同时,减免所得税,鼓励保险公司 开拓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用于建立专项农业保 险基金。用做应对农业大灾补偿的积累。同时,对参加保 险的农户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三)积极尝试各种保障形式,支持商业公司树立“大 农险”的保险理念 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要政府全部承担农业保险不 太切合实际,最有可能的运作模式是在政府适当财政补 贴下的各种商业运作。届时,可能出现专业农业保险公 司、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商业保险公司等多种组织形式 并存的保险格局,而商业保险公司由于在营销网络、精 算、理赔等方面的经验优势,仍有可能在农业保险中占 据重要地位。提高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积极性的 方法,除了依靠政府给予财政、税收支持外,还可以依靠 扩展保险范围、实行“大农险”的运作方式。可以尝试逐 步扩展农业保险的范围,把农户的一些家庭财产保险、 农户健康寿险等保险产品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单独列 账、独立核算;确定此类家庭财产保险、寿险等与农业保 险之间的关系。以险促险、以险养险,从而有效改善目前 农业保险供需之间的矛盾。 (四)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建立多层次的再保险 体系 一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商业经济第2007年第12期 SItANGYE JINGJ-I No12,20O7 农业自然灾害有时会在较大范围内发生,造成的损 失远远超出保险机构的补偿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急需 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以备大灾之年 断行为,因此必须引进经营农业保险的竞争机制,让农 户从供给竞争中受益。引进农业保险竞争机制的主要方 法,一是在国家财政及税收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允许更多 及时对受灾农民给予补偿,资金来源可通过财政拨款和 政策性农村保险经营的盈余滚动积累。由中央财政出资 建立中央农业巨灾保险基金,各类经营主体按照商业原 则向再保险人购买再保险,分散自身风险。建立多层次 的再保险体系,利用再保险体系支持农业保险发展。再 保险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增强经营主体的内控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 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二是投资组建专业农业保险 公司;三是引进外资保险机构。外资保险机构的引进,在 消除垄断的同时,会带来先进的保险理念和管理水平, 带动国内保险公司经营水平的提高。 (七)提高农民收入 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 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 爱和理解,确保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 策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农民收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质。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亏损建立再保险机制, 建立同再保险公司的业务关系,再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 方式代行国家支持农业保险的职能。 (五)逐步形成地方农村合作机制 地方农村合作机制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农业保险供 需之间的矛盾。一是农户之间的横向合作。以村、乡、镇 的提高是发展农业保险有效发展的有利前提,也是农业 保险发展的基本条件。 【参究,2006,(9). 经济,2004,(8). 考文献】 [1]王保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J】.保险研 为单位,组建农村保险合作组织,将大大降低保险公司 供应商、加工商、销售商及农技部门等的纵向合作。从风 险关系分析一,农业生产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有可能来自这 些方面,他们的支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灾的可 能性及灾后的受损程度,而生产过程的受灾情况又影响 了产品的数量、质量及价格,直接影响销售商、加工商的 经营利润,因此,他们之间也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向 保险公司投保共同险,形成合作机制。 (六)积极引进农业保险竞争机制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供给严重短缺,极易造成市场垄 (上接第69页) 2】施敏颖.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困境及农险发展初探【J】.农业 的运作成本,提高保险供给的积极性。二是农户与农资 [[3】庹国柱.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中的困难和问题【J】.保 险研究,2006,(5). [4]郭延安.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农业 经济,2007,(8). [5】温蓓.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探析[J】.保险研 究,2006,(12). 【责任编辑:潘洪志】 的适当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的评价以及内部控制综合评 机制。据此,对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定量评价时 价。与传统的定性评价方法相比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提 可以根据上述模型测算出来的结果,比照等级设定标准 高了评价的准确度,减少了主观判断对整体评价的影 标就可以确定所评价的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等级。 响,将定性指标予以了定量化处理,并将定性的评价结 对一类民营上市公司,视为内控信得过单位,可以降低 果转换为定量的结果,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 审查频度并给予管理层一定的奖励;对二类公司,应督 实际的应用中,这种定量评价方法也存在问题,主 促其进一步完善内控;对三类公司,限期整改,并对主要 责任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四类公司应通报批评,主 要领导停职或免职,并要求重新组建管理队伍。 表1等级设定标准表 内控等级 类型 一要表现在权重的设定上,现有的权重确定方法,无论是 定性确定还是定量确定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特别是有 些方法计算过于繁琐,从而降低了该评价方法目前在内 部控制评价应用中的可操作性。但是国家相关部门在未 来一到两年内颁布的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将会解决该问 题,该评价方法也将更具推广性。 【参考文献】 指标评价值 Pr V8 矩阵图1中 的位置 内部控制性秃 类公司 90≤Pr 90≤V8 Ⅸ 正常控制 拳公司 Pr、V8均≥60但不均≥90 Ⅳ、V、、Ⅷ 基本正常 三类公司 Pr<60 60<Va<1oo H、Ⅲ 控制较弱 四类公司 0<Pr<1oo V8<60 I、Ⅵ、Ⅶ 基本失控 一…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 稿)【N].2007. 【2135-素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西:山 西大学学报,2005. 注:Pr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适当性;va一执行 的有效性 三、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方法的优 点与不足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定量评价方法是在了解内 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价,它包括内部控制建立健全 一【3】董波涛,李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理论观察, 20o6. [4】刘卫红.论我国内部控制评价问题[J].企业家天地(理论 版),2007. 【责任编辑:潘洪志】 96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