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1教案 北京版

2021-09-19 来源:钮旅网
对称

教学内容:对称(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实物与图形中的对称现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识别、辨析、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

3.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欣赏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判断实物或图片是否对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对称。 教学设计思想: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学段第六册以及第二学段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 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旨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建立对称的观念,初步掌握判断图片是否对称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因此中设计时体现以下几个层次;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目的是使学生在游戏情境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具有“两边一样”这种特点的,而这会使其看起来匀称、端正、美观。激发起学生对这种现象的探索欲望。

2.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发现特征:放手让学生用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索出证明图片是对称的方法,并归纳出“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这一特征。同时渗透了对称轴的概念及条数。

3.丰富认知,强化认识:首先是判断练习,在验证判断结果时,利用flash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对称”有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接下来还有猜一猜、做一做、举例、看一看、剪一剪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加深对“对称”的认识。

4.总结:在学生与老师的谈话交流中学生对“对称”的认识与感受会得到提升。 二、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教学中运用的课件是自制的powerpoint,其中插入flash动画。Flash动画是为了直观理解“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powerpoint则重在展示一些对称的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

教学媒体的准备:

实物投影、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1.我们今天来玩一个“画脸”的游戏。这幅图中有半张人脸,多别扭呀!你们愿意把另半张脸补上吗?

2.全班同学动手画,从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展示。 3.评价一下,哪张脸更好看一些,为什么? 可能一:喜欢不对称的脸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张脸?如果是你,你愿意拥有这样一张脸吗,为什么?(如果依然坚持,可以说他的审美观是与众不同的。)

可能二:喜欢对称的脸 师:为什么喜欢这张脸?

(假设1:因为他两边是一样的,好看。板书:两边一样

师:很多人和你的看法一样,愿意拥有这样一张两边一样的脸,它会使人看起来匀称,端正。 假设2:能直接说出它是对称的

师:你用了一个很多同学没有听过的词“对称”,再大声说一遍! (板书“对称”)你可以解释一下,怎么就是对称的了? (学生还有可能提到两边一样,则板书“两边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两边一样”(或“对称”)的现象。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发现特征。

1.师拿出一个纸做的桃心:看一看,它是两边一样的吗?哪两边一样? 生: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生:看出来的。 生:比出来的。

2.师:你们真能干,懂得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学习。但是,有的时候仅仅用我们的双眼看,心里想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用一些别的方法来试试。现在就请你仔细的想想,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证明它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呢?可以和小伙伴商量一下,再试一试。

(1)讨论,尝试。(剪、折) (2)说说你是怎么证明的。 可能一:剪

师:从哪里剪开?(强调从中间分开)

剪完后怎么比?(是平移过来比较,还是旋转后对着比较) 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利用实物投影) 可能二:折

师:怎么折?(强调从中间对折) 对折后发现了什么?(利用实物投影)

生:一样大(你从哪儿看出一样大?) 生:对上了。

师:哪里对上了?(告诉学生这里叫边沿,并板书“边沿”) 对得怎么样?(告诉学生这叫完全重合,并板书“完全重合”) (多找几个人说说对折后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重合了,则问:怎么叫重合?哪里重合?) 师: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证明吗?

(3)师小结:无论你用什么方法,细心的小朋友都会发现,将它们从中间分开面对面对在一起或对折后,它们的边沿应该是完全重合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我们叫它“对称”,谁能再来说说怎样就是对称的了?

(如果前面学生早已说出了对称,则问问大家现在对他提出的“对称”理解了吗?) 3.师: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彩纸,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彩纸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梯形) 师:你用折的方法试一试,它是对称的吗?

学生汇报时,重点问问:对折后是边沿完全重合吗?还可以怎么折? 师:看来有的图形它从不同角度看都是对称的,它的折痕也就有很多条。 (三)丰富认知,强化认识。

1.师:我们学过的这些形体是对称的,请你看看生活中的它们是对称的吗? (课件出示脸谱、衣服、手绢,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对称轴及边沿完全重合)

2.师:看来,对称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我带来了几张对称的图形,不过它们都折起了一半,请你猜猜如果打开会是什么?(出示:苹果、松树、日、0等的半边折纸。学生猜并引导学生说清楚它是怎样对称的,奖品为一对称的剪纸)

3.师:我们人本身也有一些对称的现象。我要做个动作,你们看看我这个造型是不是对称的。如果是,就请你学一学,如果不是可千万别学

(老师摆动作,一个对称,一个不对称,学生判断,并说说怎样对称) 师:谁也来摆个动作,让大家判断,并模仿。 最后请同学们都做一个对称的动作作为结束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是对称的,想想你还在哪儿见过对称现象吗? (学生举例)

2.师:我也带来一些,快看看吧!(播放课件)

解说:大自然有一双无比灵巧的手,它给了燕子、蝴蝶、蜻蜓一双对称的翅膀,让它们飞得平稳而优美;还让树叶看起来更加漂亮;受它们的启发,我们人类也设计出了许多对称的东西,我国古代就开始使用的弓,今天仍在使用的椅子、台灯,甚至先进无比的飞机。就连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和高大的埃菲尔铁塔也是对称的。警察叔叔还把它用在了交通标志上。更有心灵手巧的人们制作出美丽的风筝和剪纸,使它们成为一件件工艺品,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丽。

3.师:你想不想也亲手制作一些对称的图形来美化一下我们的教室呢? (1)师:怎么做呢?比如我就想剪一个苹果,使它是对称的,怎么制作?

生1:我画出一个对称图形,然后把它剪下来。(你怎么知道画出的一定是一个对称图形呢?) 生2:我认为应该先对折,然后再画。(画整个的吗?)

生3:我认为把纸对折后,画的时候不能把图形全部画出来,而是只画图形的一半。 生4:我看把纸对折,不用画,直接剪。只要先对折了,我随便怎么剪都可以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老师剪,打开后问:为什么老师随便这么一剪,就能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了?) „„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先对折,再以折痕为轴,剪出图形的半边,打开后就可以得到左右一样的对称图形了。

师:剪好后怎么证明自己剪的图形一定是对称的呢? 生:可以对折,看是不是边沿完全重合了。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展示成果。

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师让他们自由地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五)总结。

师:快看,同学们用自己的巧手把黑板装饰多漂亮呀!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对称的神奇和美丽。在即将下课时候,关于“对称”,你想说些什么?

结束语:“对称”是数学里很重要的现象,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匀称、平衡和美的感受。课后小朋友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去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板书设计: 对称 两边一样

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的开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引入,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素材具备激趣引题的兴味。同时不对称的脸又使学生感到它不好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自我探究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认识“对称”现象,认识就更加全面、深入。变老师的传授为学生的探究。

同时,课上我尽量让话语有一定的鼓动性和启发性,引导巧妙,能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中。尤其是引导学生归纳制作的方法时,我故意用剪子十分随意地剪,马上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当打开后证明是个对称图形的时候,追问问什么。此时,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另外,课件要发挥最大的功效。如flash动画的运用,虽然少,但是能突出“对称”的基本特征,十分形象直观。之后就要脱离开,让学生去想像,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可以让学生多举举例子,在举例子中让学生对“对称”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好看上,而是延伸到它的价值、用处,以及不对称有时也是美的。这样,才真正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并学会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