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7)莒沂边县的始末与昔今(下)

2022-09-18 来源:钮旅网


(67)莒沂边县的始末与昔今(下)

莒沂边县的始末与昔今(下)

1953年8月,莒沂县撤销,原莒沂边县曾经所辖的杨庄、浯河、箕山三区划归沂水县,棋山、峰山、东莞三区划归莒县。同年10月,雪山区从沂水划归莒县。从那时起,莒、沂两县始成现在规模,原莒沂边县所辖七区的分属两县后,称谓多有变化,政区时有析合。尤其是莒县的棋山、峰山、东莞、雪山四区,现在已经成了为东莞、洛河、安庄、果庄、碁山、库山、天宝等七个乡镇。

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莒沂边县已不复存在,那么其所辖各区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今又是怎样呢?

东莞区现为东莞镇。1953年8月划回莒县为第十七区,1955年改称东莞区。1958年3月称东莞乡,同时析出库山乡,9月改称为群星人民公社。1959年为东莞人民公社,同年库山公社并入。1962年12月复称东莞区,1971年2月又改为东莞人民公社,并再次分出库山公社。1984年6月改称东莞乡,并析出西南境16个自然村建立龙王庙乡。1993年4月龙王庙乡撤销并入,改称东莞镇。全镇总面积105.8平方公里,人口3.33万。镇政府驻东莞村,辖52个行政村:东莞、杨廷官庄、后石崮后、前石崮后、惠泉峪、北山、贾家庄子、魏家官庄、鞠家窑、北刘家官庄、朱留、朱家林、河西、田王庄、东山、黄崖、袁家庄、刘家洼、王家洼、孟家洼、西河崖、东河崖、大店子、小店子、天齐庙、季家山、横山、傅家庄、庄家山、中发牛山、后发牛山、前发牛山、玄武庵、大王坡、苏家官庄、陡沟、关山沟、龙王庙、西沈庄、大沈庄、门楼、闫家三山、徐家坡、杨家河、孙家石河、郝家石河、曾家山、石河坡、前花泉沟、后花泉沟、大石河、赵家石河。

今天的库山乡,是由东莞、峰山两区析出而建立,原属莒县第四区、第五区。1953年8月,莒沂县撤销划回莒县,属十六区。1955年改称峰山区。1958年3月由东莞、峰山析出而立库山乡,同年9月改称前进人民公社。1959年并入东莞人民公社,1961年再析立库山人民公社,1962年并入东莞区。1971年再次从东莞公社析出,重立库山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库山乡。全乡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3.2万。乡政府驻小库山村,辖42个行政村:小库山、大库山、解家河、万家山、茶沟、齐家沟、下石城、上石城、孙家路西、小孙家路西、宋家路西、李家路西、东三山、西三山、东山旺、大福照、赵家庄、朱刘官庄、张家河、仕家沟、响场、源河、崖下、邱家沟、车庄、徐家岭、马家庄子、于家岭、下河、叶家官庄、山后、双泉、杜家沟、凤凰山、龙泉峪、苑家沟、马家官庄、邹家庄、姜家庄、庄科、宋家河、彩山。

洛河镇是曾经的雪山区。1952年1月,雪山区划归沂水县。1953年月划回莒县,为第十四区。1955年改称洛河区。1958年3月更名洛河乡,同年9月称跃进人民公社。1959年1月并入安庄人民公社,8月复立洛河人民公社。1962年12月易名洛河区,1971年改称洛河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洛河乡。1995年改称洛河镇。全镇总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4.0万。镇政府驻洛河崖村,辖46个行政村:洛河崖、新村、水东、黄岭、周家南湖、刘家南湖、小彭岭、郭家泥沟、段家泥沟、酆家泥沟、西地、北汶、于家河、陈家岭、西皂湖、东皂湖、程家官庄、福疃、小李庄、仇家官庄、金华村、大汪头、小汪头、三官庙、魏家庄、双合村、嵇家庄、商家店子、安岭、宅科、周家岭、崔家庄、章庄、凰庄、前四墩坡、后四墩坡、大汇泉、小汇泉、罗米庄一村、罗米庄二村、罗米庄三村、罗米庄四村、坊前、大张宋小张宋、西徐家庄。

果庄乡原属雪山区。1958年3月由洛河乡析出始立,同年9月称丰收人民公社。1959年1月并入安庄人民公社。1962年12月更属洛河区。1975年由安庄人民公社析出一个管理区、洛河人民公社析出两个管理区,重立果庄人民公社。1984年6月更名果

庄乡。全乡总面积64.4平方公里,人3.07口万。乡政府驻前果庄村,辖32个行政村:前果庄、九层岭、来家官庄、苇园、张家旺、下茶城、上茶城、青龙峪、邴家旺、龙潭官庄、后梭庄、前梭庄、孙家庄、唐家河、朱家崖头、泉庄、曹家河、小张官庄、孙家海坡、魏家海坡、张家海坡、杨家海坡、小王家海坡、后果庄、田家官庄、下屯、大王家海坡、单家海坡、宋家崖头、马家岭、沙河头、王家岭。

安庄镇,原属莒县第六区。1943年3月划归莒沂边县,分属棋山、雪山两区。1953年8月划回莒县,分属第十四区、第十五区。1955年属洛河区、天宝区。1958年3月设立安庄乡,同年9月改称五星人民公社。1959年1月更名为安庄人民公社。1962年12月更名安庄区,1971年改称安庄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安庄乡。1995年设立安庄镇。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3.3万。镇政府驻安庄西村,辖42个行政村:安庄西村、安庄东村、安庄北村、大张官庄、左家沟、王家川、周家沟、黑石沟、张博士沟、石龙官庄、油坊、邵家官庄、大咸服、苇子沟、北柳石头、东柳石头、西柳石头、孙家柳石头、黄家河、南楼子、北楼子、大马家峪、北吴村、刘家山、坪上、官家林、宝洼、陈家官庄、丰收村、中吴村、前吴村、西安庄、安家洼、中安庄、南店、东丁果庄、西丁果庄、白石沟、谢家南湖、生家南湖、前丁果庄、大路官庄。

峰山区今称碁山镇。1953年8月划回莒县为第十六区,1955年改称峰山区,1958年3月改称大庄坡乡,同年9月更名东方红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大庄坡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天宝公社,仍用旧名。1962年12月与天宝人民公社合并,更名为碁山区。1971年改为碁山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碁山乡,并析出一部分建立茅埠乡。1993年4月,析出部分划回碁山,仍称碁山乡。2001年并原天宝乡。2002年3月撤乡建镇,始成现在规模。全镇总面积197.8平方公里,人口8.2万。镇政府驻大庄坡村,辖个86个行政村:大庄坡、大林茂、小林茂、长宁、天成寨、小野场、狮子门口、大野场、楮家坡、东毛家庄、西毛家庄、西山旺、西陈家尚庄、东陈家尚庄、魏征川、小河、庄家庄、峰山、

小咸服、水沟、卜家庄、戴家墩、赵家庄子、李家沟、管家坡、珠山、莫家新村、大莫庄北岭、大莫庄北沟、李家官庄、青云庵、车峰岭、姜家庄、西新城、东新城、宋家官庄、石泉官庄、泥洼子、贵子官庄、东卢家岔河、西卢家岔河、黄家沟、苑家村、前战家岔河、后战家岔河、三庄、十里沟、茅埠、庞庄、周家官庄、水由、张家官庄、西河圈、夜珠泽、东海、高崮崖、龙家官庄、天宝、凤凰村、西坡、肖家沟、新庄子、东王庄、西王庄、刘家王庄、埠南头、上峪一村、上峪二村、上峪三村、上峪四村、东岭、伊家沟、北陈庄、躲水庄子、小孙家庄子、前杨西岭、东杨家庄、西杨家庄、杨家寨、谢家庄、大朱汉、小朱汉、纪家坪、河东、前杨南岭。

箕山区,现属沂水县,称富官庄镇。1943年3月,莒沂边县成立,原莒县五区的一部分析出设立箕山区。1945年8月莒沂边县改称莒沂县,箕山区仍属之。1949年8月划归莒沂与沂北两县合并成立的新莒沂县,仍称箕山区。1951年3月改称十四区。1953年8月划入沂水县,改称十九区。1955年10月复称箕山区,1958年3月改称官庄乡;同年9月25日改称人同人民公社;10月20日并入杨庄公社;11月1日划归昌潍地区安丘县,改称安丘县何家庄子人民公社。1961年10月29日,安丘县何家庄子人民公社划回沂水县,复称官庄人民公社。1963年3月改称官庄区。1971年4月更名为官庄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富官庄区。1985年9月撤销富官庄区,析为富官庄和何家庄子两乡。200年两乡合并仍称富官庄乡。2010年11月撤乡设镇。全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4.8万。镇政府驻官庄村,辖61个行政村:官庄、抬头(辖抬头北村)、抬头尧、宋家庄、东石壁口、西石壁口(辖小东庄、躲水庄)、上蔡家沟、下蔡家沟、东漫流、西漫流、大庄子、斗院、林头、刘家后沟、芦沟、柳沟、旺峪、范家庄、孟家沟、上旺、杜家沟、苗家河、鞠家官庄、桃洼、朱双、小黄山、上谭家沟、下谭家沟、前良沟(辖后良沟)、下良沟、大沈家沟、小沈家沟、何家庄子、前陈村、后陈村、小陈村、松园、金花岭、大黄山、上庄(辖小上庄)、高家石岭、张家石岭、西泉头、马泉头、闵泉头、宝山坡、宋家箕山、王家箕山、小黄崖、徕庄、泉子崖、吕家坡、柳树沟、垛庄、解家洼、黄

泥沟、西得水、东得水、石匣、墙框。

杨庄区,现属沂水县,称杨庄镇。1943年3月划归莒沂边县,始设杨庄区。1953年8月莒沂县撤销,划归沂水县,称十八区。1955年10月改称杨庄区。1958年3月,析为杨庄、善疃两乡。1958年9月,杨庄乡改称改称光明人民公社;同年10月,善疃与官庄(11月划归安丘县)一并划归杨庄,仍称光明人民公社。1959年3月复称杨庄人民公社。1963年3月改称杨庄区,1971年4月改称杨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复称杨庄区。1985年9月析为杨庄镇和善疃乡。200年杨庄镇、善疃乡合并,复称杨庄镇。杨庄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6.4万。镇政府驻杨庄村,辖63个行政村:杨庄、汞丹山、秦家庄(辖小秦家庄)、吕家旺、水牛、郭家峪、黄泥泉、方家沟、太古石、凤鸣峪、西山根(辖旺泉)、李家坡、孙家坡、李家小峪、耿家小峪、张家小峪、五山、商家庄、吴家楼子、张家楼子、高家楼子、下杨林、上杨林、曹家坡、下牛山、东西沟、孔家崖头张家黄崖头、邵家庄、峨山口、邵家楼、上牛山、北仉林、善疃、东寨、西寨、大院、小院、北山、张家坡、孟家坡、上儒林、下儒林、前金花峪、后金花峪、上磨石沟、下磨石沟、孟母、庄科、龙泉官庄、白家庄子、北躲庄、南躲庄、常家庄、四官庄、四社官庄、仁村、泉富庄、南仉林、大沟、大罗章、小罗章。

荆山区,先有鸡叫山之称,后又改称浯河区,现称沂水县圈里乡。荆山区原来也是沂水县七区(马站)的一个乡,大区改小区时始称鸡叫山区,后改称荆山区。它是莒沂边县1944年冬开辟的一个新区,不久划归莒诸边县。1945月10月划归莒沂县,1946年2月又划归沂北县,同时改称浯河区。1953年8月划归沂水县,为二十一区。1955年10月复称浯河区。1958年3月改称圈里乡,同年8月改称建华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为圈里人民公社。1963年3月改为圈里区。1971年4月复称圈里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圈里区。1985年9月改称圈里乡。圈里乡总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2.8万。乡政府驻圈里村,辖69个行政村:圈里、贾姚庄、桥北头、陈官庄、牛家老庄、南朱保、北朱

保、河西、南山(辖南山旺)、松林、槐树田、麻庄、耆老峪(辖鹁鸽崖)、吕家西山、茅坪、朱家峪子、柿子园、三山、石栏(辖北石栏)、鲁桑园、小峪子沟、北峪(辖大旺)、孙家土峪、红石峪、许家庄、马家土峪、谭家沟、高家庄、上李家村、下李家村、小弓河(辖乔家庄、大北头、梭峪子)、蒿子沟、前朱营、中朱营、后朱营、天晴旺、涝坡、上良门、中良门、下良门、北相家庄、西相家庄、南相家庄、吉林庄、北代庄、南代庄、哨虎峪、瑞龙口、牛家沟(辖龙王峪、老师傅旺)、吕家沟、田家岔河、靳家岔河、杜家岔河(辖辛庄子)、胡家岔河、张家洼、下獐子峪、上獐子峪、姚峪子、红河峪、石牛埠、七箭、相家北山、上二郎峪、中二郎峪、下二郎峪、增山后、上考洼、下考洼、魏家河。

莒沂边县成立之初,隶属鲁中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沂山专署。1944年1月,改属鲁中行政公署第四专署。1945年8月,鲁中四专署改称为三专署,莒沂边县改属三专署。1949年7月,莒沂县和沂北县合并,仍称莒沂县,合并后的莒沂县隶属鲁中南行政公署沂蒙专署。

莒沂边县从1943年3月成立,到1945年8月改称莒沂县,只存续了2年5个月的时间。但是,从1945年8月改称莒沂县到1949年8月与沂北县合并改称新莒沂县整整四年时间里,除了荆山区(后改为浯河区)外,原莒沂边县的县级建制、领导体制、县委县政府及工作机构,以及莒沂边县所辖的东莞、峰山、棋、雪山、杨庄、箕山六区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去掉了一个“边”字而已。所以,莒沂边县的存续时间,也可以说是从1943年3月成立起,到1949年8月成立新莒沂县止,共计6年5个月。当然,也有将莒沂边与新老莒沂县统称为莒沂县者,如此计算,莒沂县也只存续了十年多的时间。

莒沂边县也好,莒沂县也罢,都早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当年的莒沂边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做的贡献,也已载入史册,共和

国不会忘记,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当然,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因为我的网名就叫“富满莒沂边”。

应该说,目前我对诞生于山东鲁中、渤海两大根据地结合部的莒沂安诸边地区的莒沂边县了解还是粗线条的,对莒沂边县在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建国初的三年恢复时期所做的贡献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对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影响以及历史作用,对一些重要人物事迹,几乎一无所知。也就是说,我对莒沂边县的研究只是初步的。莒沂边县成立于特殊时期,存续时间又比较短,由两县析出而设立,撤并后又分属两县,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要做再深入的研究,应该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不论怎样,作为莒沂边县人的后代,对莒沂边县的历史及其精神作深入研究,并加以传承,发扬光大,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完)

2014年9月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