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邮编:362300) 陈建设
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而其中的计算是困难的。如何避免求交点,从而简化计算,也就成了处理这类问题的难点与关键。下面介绍一种策略—-设而不求,这实质是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变式和整体思想的应用。
一、设而不求,方程相减得所求直线方程。 例1:已知圆C1:x2+y2=1,圆C2:(x—1)2+(y-1)2=1,求二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分析:容易想到联立两个方程求得二圆的交点坐标,并利用“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可是明显计算量过大.事实上,考虑设二圆交点为A(x1,y1),B(x2,y2),则A点同时满足圆C1和
2+2=1,圆C2的方程,即x12+y12=1且 (x1-1)(y1-1)所以x12+y12
–[(x1—1)2+(y1-1)2]=1-1=0,即得x1+y1—1=0,所以A点满足方程x+y—1=0-—为一个直线方程,同理,点B亦满足这个直线方程.综上可知,点A与点B均在直线x+y—1=0上,故而二圆公共弦即交点连线所在直线方程就是x+y-1=0。
上述分析似乎很烦,但若明白其理,本题的解题过程可以简化为:
解:设C1和C2的交点为A(x1,y1),B(x2,y2),则A(x1,y1),B(x2,y2)同时满足x2+y2-[ (x—1)2+(y—1)2]=0,,即x+y-1=0,
∴lAB:x+y—1=0就是所求。
言简意赅,只是思考的过程多了。诚然,对于例1的这种解法并不新鲜,但若对这种“设交点而不求交点,但利用它解题\"的设而不求的策略进行推广,便可以使几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推论1:对于曲线C1:f1(x,y)=0, C2:f2(x,y)=0,若C1和C2交于两点A、B,且f1(x,y)— f2(x,y)=0为直线方程,则曲线C1和C2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f1(x,y)- f2(x,y)=0。(证明类似例1的分析,略。)
例2:抛物线C1:y2=ax与它关于点 (1,1)对称的抛物线C2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过这两个交点的直线倾斜角为45°,求实数a.
解:设与抛物线y2=ax关于P(1,1)对称的抛物线上任一点为M(x,y),则M关于P的对称点(2—x,2—y)在y2=ax上,
∴(2-y)2=a(2—x)即(y -2)2=为曲线C2的方程;
1
设C1和C2交于A,B两点,由(y —2)2 -a(2—x)-[ y2
— ax]=0
即方程 —2ax + 4y-4+2a=0为直线方程,∴由推论1得 lAB:-2ax + 4y- 4+2a=0
又 lAB倾斜角为45°,∴ 直线斜率为1,即知a=2. 例3:抛物线x2=3y上两点A,B的横坐标恰是关于x的方程x2+px+q=0(p,q∈R,且p,q是常数)的两个实根,求直线 AB的方程.
解法1:设lAB:y=kx+b(k存在), 代入x2=3y整理得 x2-3kx-3b=0…… (1)
由题意可知(1)是以A,B两点横坐标x1,x2为解的方程即x2+px+q=0。
3kp3bqpk3bq∴
3∴ lAB:y=kx+b即px+3y+q=0。
解法2:设A(x1,y1),B(x2,y2)为曲线x2=3y与曲线x2+px+q=0(注:这里将二次方程看作直线x= x1和x= x2)的交点,而x2—3y— [x2+px+q]=0 即px+3y+q=0为直线方程,由推论1知即为所求。
对于例2而言,若依据推论1,真正意义上的运算已经很少了;而例3举出两种解法作比较,让解法2的“设而不求,多思考少运算\"的优势更为明显。其实,推论1还可以继续一般化,容易得到:
推论2:若曲线C1:f1(x,y)=0, C2:f2(x,y)=0有若干公共点,则曲线pf1(x,y) —qf2(x,y)=0(p,q∈R)过这若干点。(证明略)
例4:过直线l:2x+y-4=0和圆C1:x2+y2+2x-4y+1=0的交点,且有最小面积的圆的方程。
解:设过直线和圆C1交点的交点圆方程为: x2+y2+2x-4y+1+λ(2x+y-4 )=0
4584配方整理得x(1)y 2455222∴当λ=
8,圆半径最小,这时圆面积最小 52
1364∴圆方程xy。
555上述设而不求举措还可以解决二元二次曲线中,与弦中点
相关的一些题目。
二、设而不求,代两交点坐标到圆锥曲线方程中,对两方程进行作差得弦中点和弦斜率的关系-—简称“代点作差”)。
22x2y21(m,n≠0)推论3:若斜率为k的直线l与圆锥曲线mn交于A,B两点,AB的中点为M (x0,y0), 则k=nx0. my0x12y121mn证明:设A(x1,y1),B(x2,y2),M(x0,y0)。则: 22x2y21nm两式相减得:
(x1x2)(x1x2)(y1y2)(y1y2)0
mn即:
2x0(x1x2)2y(yy2)nxyy201 k10
mnx1x2my0x2y2推论3’: 若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221交于A,B两
abb2x0点,AB的中点为M (x0,y0), 则k=2;
ay0x2y2推论3’’: 若斜率为k的直线l与双曲线221交于A,B
abb2x0两点,AB的中点为M (x0,y0), 则k=2;
ay0推论3’’': 若斜率为k的直线l与抛物线y2=2px(p>0)交于
3
A,B两点,AB的中点为M (x0,y0), 则k=
p。 y0 对于解决与圆锥曲线的弦中点相关的题目,推论3系列的结论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减少运算的效果。
y21上两点AB 例5:已知点M(1,1)为双曲线 x22的中点,求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
b2x021解:由推论3’知kAB= 2 ==2,
11ay0∴直线AB的方程为2x—y—1=0 。
例6: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它与直线xy1相交于A,B两点,C是AB的中点,且|AB|22,
OC的斜率是
2,求椭圆的方程。 2 解:设椭圆方程是px2qy21(p0,q0)(这种设法避免了讨论焦点位置),A(x1,y1),B(x2,y2),C(x0,y0) 由推论3得kABpx01 qy0 kOCy0y1y22 x0x1x22 所以
p2 q2 又由弦长公式得|AB|1k2|x1x2|112|x1x2|22,
22把直线方程xy1代入椭圆方程pxqy1得
2 (pq)x2qxq10
4
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
|x1x2|(x1x2)24x1x2得p2q23pqpq0,在把
12p2代入p2q23pqpq0,即解得p,q. 33q2x22y2 所求椭圆方程为1。
33 三、设而不求,结合韦达定理成为解直线和圆锥曲线题目
的常规解法。
x2y21 ,试确定m的取值例7:已知椭圆C的方程:43范围,使得对于直线l:y=4x+m,在椭圆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该
直线对称.
解法1:设椭圆上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两点为A(x1,y1),B(x2,y2),
则AB中点M(x0,y0)在l上,即y0=4x0+m ……⑴
3xb2x0 由推论3’知 kAB= =2=0 ……⑵
4y0ay0 联立⑴⑵解得x0= —m,y0= -3m
由题意知点M在椭圆C内部
x0y0m22132133m31即∴为所求. 1得m4431313 解法2:设椭圆上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两点为A(x1,y1),B(x2,y2),其所在直线方程设为y得:
221xb,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4132x2bx4b2120……⑴ 4由于P1P2是曲线上不同的两点,因而△= —12(4b2-13)>0 解得1313b……⑵ 22∵x1、x2是方程⑴的两根,由韦达定理有
5
x1x24by1y21xx212b,1b,
21324213而点x1x2y1y2,又在直线y4xm上
22y1y2xx24b41将(2)代入得 2213∴mm的 取值范围是213213. m1313 两种解法都是利用了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法1把对称问
题转化为与弦中点相关的题型,与解法2相比之下,多了思考,简化了运算;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解法2利用设而不求和韦达定理相结合,显得更一般化、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定势。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