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庭伦理剧: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2023-04-24 来源:钮旅网
荧屏广角

TELEVISION RESEARCH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李 姝  符 雪

一、发展概述与类型流变

从1958年第一部国产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1990年万人空巷追看《渴望》;从1980年引起全国轰动的“女人命运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到1990年表现城市家庭生活的《我爱我家》《京都纪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从1994年引发全民讨论的《过把瘾》、1999年的《牵手》到2004年的《中国式离婚》;从2009年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2019年的爆款《都挺好》和2020年网剧黑马《隐秘的角落》,纵观60多年的历史,家庭伦理电视剧涌现了无数现象级作品,在社会法治日益完善的今天,血缘定亲疏的人伦纲常也开始朝向地缘关系带来的角色分工转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变化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我们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窥见了“一日夫妻百日哀”的婚姻、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之爱与代际悲欢,也看见了麻辣婆媳、虎爸虎妈、男女平权和亲子教育。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是我们观察时代思潮、审视社会动态、读解三观变化的心灵百科索引。

(一)萌芽探索期(1958—1991):社会思潮应运而生的家庭伦理剧

国产电视剧创作发端于1958年,但早期的萌芽并没有形成气候。囿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历史阶段的特殊性,电视直播尚未成熟,所以1980年之前电视剧的影响力远不如广播和报纸。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引领着文艺创作进入积极探索阶段。自1978年开始,家庭伦理电视剧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市场经济改革和电视文艺的春天迈入空前发展的探索时期。1979年的《爸爸病危》、1980年的《家事》《家风》《家教》等反映家庭矛盾的剧作,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反响。《蹉跎岁月》(1982)、《上海屋檐下》(1983)、《四世同堂》(1986)等作品也有较高的收视率。此时的家庭伦理系列剧作品数量不多,主要以短篇和单元剧为主,内容集中在代际矛盾、新旧观念冲突等层面。同时,改革开放后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消费主义社会的拜金思想也逐渐在国人的观念意识中展露端倪,《大年初一》(1987)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敏锐察觉。1990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剧《渴望》播出了。一时间,女主角“刘慧芳”家喻户晓,人物的情感命运牵动了大众的心,掀起了全民讨论的收视狂潮。观众在还没实行双休工作日的周末举家守候,万人空巷追看此剧的盛景可谓前无古人。“家庭伦理电视剧”这一类型至此迅速被大众所熟知,与此同时,《渴望》的出现也标志着国产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创作进入成长兴盛时期。

(二)成长兴盛期(1992—2001):时代巨变冲击下的新人伦差序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完结的“女人命运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以及《古船、女人和网》展示了改革开放之后乡村生活的巨变。新旧观念的剧烈冲突、丰富的新农村女性形象、具有地方特色的对白语言以及剧中的主题音乐共同促成了三部曲的轰动效应。但总体来说,家庭伦理剧创作的视野

【作者简介】 李 姝,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研究员、副教授,主要从事广电文艺、非虚构影像创作、认知传播研究;

符 雪,女,河南南阳人,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硕士生。

14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还是受到认知局限,艺术审美上也有所欠缺。随后出《婆媳过招》(2004)、《半路夫妻》(2005)、《麻现的《外来妹》(1992)、《情满珠江》(1994)、《过辣婆媳》(2006)、《孝子》(2006)、《新结婚时代》把瘾》(1994)、《京都纪事》(1994)、《一地鸡毛》(2006)、《金婚》(2007)、《双面胶》(2007)、《奋(1995)、《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1998)、《牵手》斗》(2007)、《我的丑娘》(2008)、《大姐》(2008)、(1999)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奠定了家庭伦理电视《暖春》(2008)、《穷妈妈富妈妈》(2008)、《我是剧在国产电视剧类型中的重要地位。这些获奖作品同一棵小草》(2009)、《中国家庭》(2009)、《空巢》时具有较高的收视率,究其原因在于这一时期的家庭(2009)、《房奴》(2009)、《蜗居》(2009)、《媳妇伦理剧大都注重刻画时代巨变中普通小人物的辛酸苦的美好时代》(2009)、《婆婆来了》(2010)、《婚姻保辣。他/她们是农村的进城务工者、工厂改制的返城知卫战》(2010)、《老大的幸福》(2010)、《青春期撞青、商场沉浮的竞争对手、市井大院的普通百姓,也是上更年期》(2010)、《樱桃》(2012)、《新女婿时代》家里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活奋斗不息,有如(2012)、《温州一家人》(2012)、《金太郎的幸福生永转不停的陀螺。他/她们身后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活》等,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刻写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转型的阵痛,眼前是辛涩而琐碎的日常困顿。剧中有苦乐哀伤,获得受众的广泛喜爱和共鸣。尤其是一些世态炎凉,也有美好的人性。剧中有费孝通先生在《乡直面家庭暴力、民生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现实力作,将人土中国》里描述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也有性的广度和深度展现得淋漓尽致。部分剧作因为刻意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原本由私人关系搭建的家族网络转放大婆媳妯娌矛盾而陷入同质化的倾向,对于情感漩向社会细致分工之后的“团体格局”。但中国社会的人涡中血缘之外的人际关系探讨不够立体多元。

伦差序与西方社会建立在宗教哲学之下的团体格局不随着家庭伦理剧的受众面增加和创作上的日尽相同。“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社会传统人伦中趋成熟,2014年开始,家庭伦理剧的题材开始大胆重要的道德标准,要求做人遵循“克己复礼”“恭宽信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探讨现实之下的社会结构问敏惠”,一切以修身为本。我们会批判市场经济浪潮中题,对人伦道德层面的剖析也逐渐深入。《辣妈正传》物欲横流被异化的对象,对贪腐嗤之以鼻,但如果这(2014)、《大丈夫》(2014)、《父母爱情》(2014)、个批判对象和我们有血缘,我们可能立马换成双重标《离婚律师》(2014)、《嘿!老头》(2015)、《虎妈准,正所谓私德与公德之间窥见的社会现代化进程。猫爸》(2015)、《那年春天我们正好》(2016)、《小从家族姻亲、儿女私情延展至社会民俗与家国变迁,别离》(2016)、《小欢喜》(2019)、《带着爸爸去留这一时期的家庭伦理剧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呈学》《2019》等,这些面向各年龄层受众的剧作各有特现出繁荣景象。

色,有的揭秘职场生态,有的讲述市井生活,有的表现(三)开拓创新期(2002—至今):从血缘到地中国家庭结构从传统的“君臣—父子”向“夫妻—父缘关系转变的新旧家庭伦理

母—孩子”为核心的新型家庭模式转变。新时代下东进入新世纪之后,改革开放政策对多元创新的文西方观念的文化碰撞、传统与现代社会人治向法治转艺创作起到了关键性的扶持作用。2002年,中共十六变的历程都在这些剧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大的召开,“三农问题”和振兴文化产业写进了国家《父母爱情》(2014)、《还是夫妻》(2016)、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纲要。广电行业的转型升级、台《老公们的私房钱》(2016)、《鸡毛飞天上》(2016)、网融合下网络剧的崛起催生了一大批从叙事主题到《一树桃花开》(2016)、《我的!体育老师》(2017)、风格形态、价值审美与人物角色塑造都充满创新精《我的前半生》(2017)、《情满四合院》(2017)等体神的优质剧作。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与社会城市化现出大历史变迁对婚姻家庭的影响,对时代变革中进程深化,国产家庭伦理剧也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的人际隔阂、亲密关系归属与新城市移民的自我认《外来媳妇本地郎》(2000)、《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同等问题都进行了细致地探讨。台网联动之下热播的(2001)、《空镜子》(2001)、《中国式离婚》(2004)、

《欢乐颂》(2016)、《大江大河》(2018)、《都挺好》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1

147

荧屏广角

TELEVISION RESEARCH(2019)、《少年派》(2020)、《安家》(2020)、《三十而已》(2020)、《爱的厘米》(2020)、《隐秘的角落》(2020)、《以家人之名》(2020)、《陪你一起长大》(2021)等,虽然承载的叙事框架不同,叙事节奏各异,但剧中人物所面临的多重人生境遇是相似的,引起的话题讨论频繁登上全网热搜榜。家庭伦理剧创作看似聚焦朴素的家庭问题,但叙事风格却发生了多元融变。剧中传统中国家庭的人伦差序正逐渐脱离仅由血缘组成的姻亲关系,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现代社会以地缘关系为基本格局的新型家庭关系正在成为剧作的新焦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探讨地域文化、民俗风情、人物内心与现实问题的新时期家庭伦理剧会不断带给观众高层次的艺术审美。

儿育女与传宗接代的利益共同体,除了孝顺长辈,同时对女子还多了三从四德的要求标准。

随着社会进步,传统文化中封建腐朽的思想受到颠覆与挑战,家庭伦理剧开始对传统观念展开反抗与批判。《婆媳过招》《双面胶》《麻辣婆媳》《中国家庭》等对婆媳妯娌关系的喜剧式刻画,一方面体现出新女性自我觉醒意识的表达;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人伦差序中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话语霸权进行弱化和解构。剧中的男性常常在婆媳矛盾中表现出无能为力的状态。近几年来,女性形象在荧屏上更为鲜活了,尤其是重返职场的独立女性迷人又自信,虽然也经历家庭的背叛和事业的低谷,但最终都能重获新生。例如《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对婚姻和主妇形象的抗辩,以及《都挺好》中对传统男性形象的瓦解与重构,都是对原生家庭中“父权”的消解,取而

二、叙事主题与风格导向

近年来的飞天奖、金鹰奖获奖作品中,现实题材家庭伦理剧占据几近一半的份量。这足以说明观众的视野已经从精英文化的家国叙事投向大众文化的平民生活叙事。剧中对现实的关照、透过个体的苦难升腾的慈悲心映射出时代思潮中文艺创作贴近民生、文艺为人民而创作的价值导向。

(一)苦难叙事中寻找生活美学

家庭伦理剧作为时代的产物和社会的缩影,发展初期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影响较大,往往以苦难叙事传递“孝、悌、忠、良”的公序良俗,此时个体的情感是隐忍和悲情的。上千年的封建礼教与父权制的枷锁,使得剧中的普通人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还受限于严苛的精神桎梏。家庭伦理剧最能体现男女地位的差异。尤其是剧中刻画的女性,勤劳温良却常常遭受各种非难。例如《渴望》中,面对丈夫出轨,刘慧芳仍然全心全意对待丈夫、照顾老人和孩子,守护着内心对美满家庭的向往。“女人命运三部曲”中的多位女性角色也大都任劳任怨、婚姻曲折、命运多舛。中国传统家庭的伦理秩序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两性之间的关系是矜持和保留距离的。儒家传统家庭男性当家做主,遵循“长幼为序、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观念,夫妻相敬如宾。受父母之命、从媒妁之言的婚姻要求夫妻成为生

148

代之的是自强自立的女性开始占主导地位。妇女地位的提升以及社会平权意识的树立是新时期家庭伦理剧的重要创新之处。

学者倪学礼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家庭伦理剧不能总是吵架、离婚、情感出轨,它要担当起驱除灰暗、点亮生活的责任,要给人以希望。”曾几何时,风靡东南亚的韩剧靠着对东方儒家精神中生活美学的继承营造了温暖、治愈、明媚的内心世界与合家欢图景。比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等,虽然篇幅很长,但没有过度的煽情和情爱噱头。放弃豪车别墅,钻进城市一隅的人们主动选择市井阁楼的烟火气,与陌生人之间充满真挚友好的问候,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人情味的日常生活。韩剧带给我们的启示正是对朴素生活美学的重温。《三十而已》中以“顾佳”为代表的三位女主角,在家庭和事业的低谷期抱团取暖,坚韧拼搏、越挫越勇,努力成就自我而非为家庭牺牲一切。三十年过去了,《渴望》中的“刘慧芳”们也已变成敢爱敢恨、寻找和享受年龄之美、可以独自芬芳的“顾佳”们。

(二)婚丧嫁娶民俗下的传统抗辩

国产家庭伦理剧在探索初期对普通人“忠孝仁义”的道德诉求与“家国同构”思想的弘扬,演变为成长时期《过把瘾》中焦灼的亲密关系和奔放的情感挥洒。进入开拓创新时期,《金婚》里的隐忍包容、《中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1

国式离婚》的歇斯底里,再到《都挺好》对原生家庭的伤痛揭示与父权反思,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战与反思是在“家本位”向“人本位”的叙事主题转变中完成的。建立在社会契约与经济制度之上的婚姻不再是家庭的坟墓,也不再是人的最终归宿。传统赋予婚姻的道德制约开始解绑,在“家和万事兴”的叙事母题中,增添了婚丧嫁娶民俗传统与社会规训下个人情感的描绘与个体视角的表达。

我们看到诸多以婚姻家庭为主线,展现矛盾关系的家庭伦理剧中,其核心问题都出在传统人伦差序中对公与私的界限感的缺失。婆媳矛盾中通常都有一个愚孝的“妈宝男”(《爱的厘米》);夫妻矛盾中通常都有一个“扶弟魔”(《欢乐颂》);亲子矛盾中通常都有一个“鸡娃群”和丧偶式育儿家庭(《虎妈猫爸》《隐秘的角落》《陪你一起长大》)。个人的诉求、个体的悲伤被放大在荧幕之上,新时期家庭伦理电视剧营造出一个无限广阔的集体疗愈的社会场域。“以人为本”的人伦观念替代了抽象的“礼教”与模糊的“家庭”观念。如前文所述,传统中国社会道德与律法是由以己推人的血亲关系搭建的人际网络。而原本不具有血缘关系的夫妻双方结合在一起,除了需要遵循契约精神,恪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还需要承担两个家族的生老病死以及双方朋友圈的社会交际。而这早已突破了《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

差序。况且,当下重读“十伦”中的“君臣、父子、伦”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海报

夫妇”等具体社会关系,无法与“贵贱、亲疏、远近”等抽象地位关系相提并论,传统人伦差序格局的模糊框架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细致结构和密切交往中需要解决的由地缘迁徙带来的人际冲突与归属感缺失。在《都挺好》中,我们看到传统的差序格局被颠覆。每个人都背负着伤痛,幸福大团圆的结局也许只是人生不如意时的梦想。如果女性不是生而必须承担母职,如果父母子女是相互成就而不是上下级关系,如果人们不再受缚于血缘的道德绑架和情感牵绊,也许整个家庭关系将更和谐。

(三)多元世态中迸发的青春活力

近年来,从人物角色塑造到基本范式,越来越多

的家庭伦理剧展现出多元融合的叙事风格。早期的家庭伦理剧(如《渴望》)典型人物的身上汇集了“温良恭俭让”和众人的身影,是剧作者刻意塑造出的集大成者和时代精神偶像。而当今的人物角色被放置在大数据细分的特定领域中,人物形象不再追求高大全,而是有血有肉、可盐可甜,优缺点并存的普通人。从乡村故事到城镇新闻、从男女婚变到职场纠葛、对男权的消解到大女主多线叙事的流行,家庭伦理电视剧始终遵循大众性、通俗性的原则。一批演技过硬的“小鲜肉”演员也为家庭伦理剧的角色塑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小欢喜》《带着爸爸去留学》《青春派》借助片中洋溢的青春元素,探讨高考生、小留学生等牵动亿万

① “十伦”指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49

荧屏广角

TELEVISION RESEARCH家庭抉择的特殊群体的辛酸苦辣;2020年的爆款网剧《隐秘的角落》将原生家庭的教育反思与悬疑犯罪题材相结合,“坏小孩”的罪与罚与成人世界的不堪引发了全网热议。值得一提的还有《以家人之名》,人物故事与20世纪90年代的日剧经典《同一屋檐下》有几分相似,讲述了无血缘关系的兄妹历经波澜最后像家人一样恩爱。本片中的“家”被注入了后现代的理念,传统文化中顺承血缘姻亲的“家”被拆解了,取而代之的是后天结交的人际关系培育、连接而成的新家。每个人的身份角色因为不断变迁的地缘关系得到重构。“家”的定义也因为人伦差序结构的嬗变扩大了内涵与外延。家不再是物理空间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是“吾心安处即为家”。2021年新网剧《约定》将家国情怀与亲情、爱情、友情相结合,体现了家国一体的伦理情怀。《陪你一起长大》讲述了焦虑的中产阶级“鸡娃圈”的点滴故事,将时下国民教育的热点话题“内卷”演绎得生动有趣,笑中带泪、喜忧参半。如何将沉重的社会话题与尖锐的现实议题置于青春活力的文本之中,近年来的网生家庭伦理剧开创了多元化的局面。

常百姓家,但由于创作周期、传播媒介、观影习惯等影响,电视剧一直被视为打着毛衣、嗑着瓜子提供娱乐消遣的“通俗文化”,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与代表“高雅文化”的近亲——电影长期处在不平等的地位。而在众多电视剧类型中,被贴上“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婆婆妈妈”标签的家庭伦理剧就更加不受重视,这与60年来国产家庭伦理剧的蓬勃发展不成正比。

滥觞于粉圈的漫改剧,奇幻、仙侠、宫斗、悬疑等网络文学IP改编剧风靡全网,国产家庭伦理剧的热度似乎有所消退。而去年的《都挺好》和《隐秘的角落》让我们看到了好故事的生命力和视听语言的创新方向。前者结合戏曲元素(苏州评弹)与地域文化,用声画隐喻人物的性格转变与命运走向。后者用电影级的镜头语汇凝练地刻画扣人心弦的人物命运。论及创新发展,不得不提到2007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和2020年《以家人之名》两部作品,它们被译制成超过20个语种版本远销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以家人之名》通过海外数十个网络平台播出,已覆盖全球90个地区,成为海外观众了解当代中国的范本。这也标志着国产家庭伦理剧是继纪录片之后,实现中国故事国际化传播、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窗口。在党和国家的政策

三、创新融合与未来展望

文艺创作要长久、广泛地吸引观众,必须不断秉承对真善美的追求,需要给予人们新颖而深刻的人生启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享受。在文艺创作的众多门类中,最贴近百姓生活、与大众身心动态息息相关,却时常被忽视的电视剧是文艺作品中最显著的代表。随着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国产电视剧早已深入寻

扶持、产业升级与技术推动下,国产电视剧已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网联动与高质量剧作频出,雅俗共赏的电视剧正日益成为人民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照社会现实和百姓民生的家庭伦理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不仅要对内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对外创作出更多兼具中国气派和价值观的精品力作,让“华流出海”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15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