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西周诸侯对土地享有 ( ) A.转让权 B.买卖权 C.继承权 D.征收租赋权 2.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 ( ) A.直接影响 B.间接影响 c.完全继承 D.毫无关系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 ( ) A.镇守疆土,以蕃屏周 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 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 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 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6.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希望周朝把九鼎赏赐给楚 D.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7.西周分封制最核心的内容是 ( ) A.分封爵位 B.分封土地 C.分封人口 D.规定贡赋
8.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的直接目的是( )
A.发展封建经济 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巩固封建统治
9.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周王室衰落 D.奴隶制腐朽
10.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
11.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的活动。武王之弟受封于今河南淇县一带,镇抚殷遗民;周公之子受封于今山东曲阜一带,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诸侯国 ( )
①是周王朝派人建立的新政权 ②最初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 D.②正确
12.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 ) A.周王—卿大夫一诸侯一士 B.周王—大夫一士一诸侯 C.周王—卿—诸侯士 D.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13.下列有关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 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
1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15.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 16.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7.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求其息宁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追溯到 ( )。
A.郡县制 B.西周分封制 C.井田制 D.中央集权制 18.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进一步加强君权 C.防止地方官吏搜刮百姓 D.完善地方机构
19.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20.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和封国制 C.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并进行大规模移民 D.开通了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21、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由于 ( )。 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B.刺史监察权的加强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D.尚书台权力的扩
大2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23.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丞相权力,明朝废丞相。这些措施体现了 (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平衡和制约 C.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24.下列有关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郡县制是分封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秦王赢政独创“皇帝”称号,表明他 ( )。 A.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B.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C.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D.企图用神力来强化权威
2
26.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
A.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 B_皇权至高无上
C.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的建立 D.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27.秦朝的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28.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秦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秦朝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铜钱仿照的样式
29.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求其息宁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追溯到 ( )。 A.郡县制 B.西周分封制 C.井田制 D.中央集权制
30.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3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和封国制 C.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并进行大规模移民 D.开通了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3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由于 ( )。 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B.刺史监察权的加强 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D.尚书台权力的扩大
3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34.汉文帝时,大臣贾谊认为:“天下形势方病大疸(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汉书》)这一形势实指 ( )。
A.诸侯势力扩张,威胁中央政府 B匈奴势力强大,不断兴兵南下
C.社会经济凋敝,人民贫苦不堪 D.权臣、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35.两汉皇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主要表现在 ( )。
①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 ②汉武帝建立由尚书令等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 ③汉光武帝使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④汉光武帝取消了三公九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36.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丞相权力,明朝废丞相。这些措施体现了 (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平衡和制约 C.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37.秦王赢政独创“皇帝”称号,表明他 ( )。 A.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B.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C.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D.企图用神力来强化权威
38.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 )。 A.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 B_皇权至高无上
3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0.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41.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首创于隋唐时期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朝三省的长官称计相 D.元朝实行一相制
42.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 )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43.下列不属于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特点的是 ( ) A.集中相权 B.百官权力分散 C.重文轻武 D.军事上内重外轻 44.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 )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45.元朝统一后综合蒙汉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这主要是因为 ( ) A.蒙古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蒙古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汉族与蒙古官僚矛盾突出 D.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更加先进 4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47.元朝的中书省实质上是继承发展了唐朝的职能 (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48.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中朝 B.外朝 C.三公九卿 D.尚书 49.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 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剌史 ③推恩子弟 ④强化三公九卿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0.秦朝实行郡县制,不封诸侯王,汉朝逐步削夺诸侯王封地和权力,其目的都是 ( ) A.加强各地的经济交往 B.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C.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D.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51、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首创于隋唐时期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4
C.宋朝三省的长官称计相 D.元朝实行一相制 52.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 )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53.下列不属于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特点的是 ( )
A.集中相权 B.百官权力分散 C.重文轻武 D.军事上内重外轻
54.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 A.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55.外戚和宦官能够掌握中央政权的根源是 ( )
A.皇帝年幼 B.官僚腐败 C.皇权专制 D.地方割据 56.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兵权是为了 ( )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防止军事割据 D.完成全国统一 57.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原因是 ( )
A.陈桥兵变的教训 B.藩镇割据的教训 C.辽国的军事威胁D.统一天下的需要 58.元朝实行一省制。“一省”是指 (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内史省 59.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主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0.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61.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15.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2.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3.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①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成为今天中国省制的开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64.关于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 )。
A.由汉景帝开始设刺史 B.刺史开始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 C.刺史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两汉末年刺史有了固定治所,监察权加强
65.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比秦朝获得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A.中央政权彻底解除了诸侯国的威胁 B.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中、外朝制度 C.中央政权掌握地方行政和财政大权 D.中央在边疆地区建立起有效统治
5
66.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
A.丞相权力增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67.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68.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69.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70.元朝时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巡检司 C.理藩院 D.自治区 71.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 ( )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72.“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 ) A.兵不在多而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73.宋太祖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的相同作用是 ( )
A.巩固和扩大了大一统的局面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导致外戚和宦官“代行天威” D.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74.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二府 C.军机处 D.内阁 75.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 )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76.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
A.秦朝与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与元朝 D.唐与元朝 77.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设理藩院 78.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皇权 D.防止分裂割据 79.北宋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奉目的是 (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清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80.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 ( )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81.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l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
A.军机处的设置 B.八股取士的实施 C.厂卫机构的设立 D.严酷的文字狱 83.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I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6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I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年分封王国,郡国并行 C.元朝废除州县制,实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行省,地方设三司 8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 )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
C.始终是清朝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86.下列旨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 )
①秦始皇实施郡县制 ②北宋设置通判 ③明朝初年罢丞相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87.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日:“„„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文中太祖之“意”是( )
A.准备赏赐开国元勋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88.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 )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9.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0.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 )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91.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92.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 D.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93.明初废除了丞相,清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说明了(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越来越加剧了 B.相权战胜皇权,丞相的职权得到了恢复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调和 D.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94.关于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压制人民思想,阻碍社会变革
C.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民主自由 D.始终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95.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7
96.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加强的突出特点是( )。
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议政处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
C.内阁、议政处、军机处三衙分权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
9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年分封王国,郡国并行 C.元朝废除州县制,实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行省,地方设三司 98.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9.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的要求 B.法家思想的启示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100.下列关于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③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④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01.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
A.废除丞相 B.废除行省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102.明朝废除“行中书省”的目的是( )。
A.改变蒙古贵族守旧的生产方式 B.完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取消地方行政机构 103.关于军机处的表述( )。
①设于雍正帝时 ②是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手段③它的设立显示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渐趋衰落④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大臣决议
A.①②③④全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C.①④不正确,②③正确 D.①②不正确,③④正确 104.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说明了( )。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受到限制
C.相权取胜,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105.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06.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制衡C.相权威胁皇权 D.国家统一的需要 107.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