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阅读课成功与否,主导问题的设置很关键,有价值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而对教师而言,以哪个问题为切入点进入的学习也是我们备课研究的重中之重。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必要经过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然后根据其特点来选择问题。一般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篇课文的题目通常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而精心设下的,它是点睛之笔,能够集中表达的主旨,是全篇内容的一个缩影。所以备课时,我们可以充分借助题目的特殊作用来设计问题。例如,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第九版块中有一篇课文,题目是《豆腐颂》。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就是要赞颂豆腐,所以我就把主导问题设计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颂豆腐的?”随着深入的学习,在这个问题之下还会衍生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像“作者是怎样赞颂豆腐的?为什么要赞颂豆腐啊?”三个问题,不仅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而且知道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而写。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写人记事类比拟多,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其文理始终是相通,通常是人不离事,事不离人。人物形象需要在事件中刻画,事件描写也会隐隐现出人物的情操,所以这类选择问题时要从事件入手。例如,著名作家魏巍在写《我的老师》这篇时,选取了七个事例,这是很有特点的一个地方,所以上课时我就以“写了我和老师之间发生了哪些事?”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最终得出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从而实现指向写作的阅读。
有些通篇只表达了一件事,主人公单一,但情感色彩却异常的浓重,这类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还要抓住人物的心理变化。例
如《藏羚羊跪拜》一课,虽然仅有一人、一物、一事,但却感人至深。所以,学习过程中我们就要抓住文中牵动人心的地方,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母爱的生灵,从跪拜到死亡,再到最后的被解剖,老猎人的心理在不断的变化。每一个描写老猎人心理的词语都在牵动着读者的心,这就是在学习中我们要抓到的关键点,让学生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你不必多说什么,那一个个关键词语,必然将学生带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并最终让他们懂得心理描写可以如此震撼人心,他们又怎会不在自己的中尝试呢?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还有一类写景的,这样的文体写作顺序是关键,提问便可以从这里入手。而虽虽不敢称千篇一律,但“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这个问题,一般会适用于多数的。总之,阅读教学中,能够恰当地选择问题会让文本保持本色,不会被解读得支离破碎。当然,如何问,问什么,不仅仅取决于文本本身,还要的是要取决于学习者,不同的学生,由于根底不同,问题的设计也要有所偏重。所以备课时,教材和学生是我们都要考虑到的因素,缺一不可,否那么就会出现教与学的别离。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就像两根铁轨,虽一直向前,却永不相交,这就是教师选择的“问题”低效,甚至是无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