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

2022-07-12 来源:钮旅网


六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表

第八单元

主备:喻 娜 使用人:苏彤 2014年 月 日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教 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月光曲》是一篇老材 课文了,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分 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析 画《蒙娜丽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是成长的故事。 教 学 目 标 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多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1.《伯牙绝弦》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月光曲》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3.《梦娜丽莎之约》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4.《我的舞台》重点是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1.《伯牙绝弦》难点是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2.《月光曲》难点是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 3.《梦娜丽莎之约》难点是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的相结合的写法。 4.《我的舞台》难点是体会走艺术之路的艰辛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本组可用12-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口语交际1 课时,习作3 课时,“回顾·拓展”2 课时。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时间

1

25 伯牙绝弦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25 伯牙绝弦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引导、讲解法。 诵读、感悟。 教具准备 《高山流水》的乐曲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大屏1) 二、示标(大屏2)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生齐读) 三、自学指导(大屏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四、自学(一)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参照注释理解文意(5分钟) 2.同桌交流:同桌互相读一读,不会读的地方互相帮一帮,争取把句子读通顺、3.读流利,并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 全班交流:师:同学们,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吗? 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读(大屏4)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生1:读得真好,字正腔圆 (注意特殊字的读音) 生2:不错,很有节奏 生3:你的声音真好听!读出了古文特有的韵味。真是让我叹为课前调整 2

观止 ③齐读 师:读得越来越有韵味了,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文章的大概意思知道了吗?(生:知道了) (2)指名说课文大意(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要做适当的点拨) 生1:你真会读书! 生2:你真的是把课文给读懂了! (1)解题(课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大屏5) 生1:就是伯牙从此不弹琴了。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绝”怎么解? 生1:“绝”是断绝的意思。 师:“绝”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刚才这位同学没有直接说“伯牙断绝了琴弦”,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把它翻译过来,而是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他真会读书。我们学文言文就要学会变通。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什么让一代琴仙摔琴断弦,终身不复鼓呢?让我们深入课文寻找答案 五、感受“知音” 1.课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 子期) 2.读读第一句话,你对他们有何了解?(大屏6) 生: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喜欢听。 师:哪个字告诉你?(善)读读,仅仅是喜欢吗? 生:善于、擅长。 师:读出他们的特点。(朗读句子)伯牙善鼓琴 这个“鼓”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弹的意思。 师:这说明你会发现啊。看来读古文结合下面的注解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方法。刚才我们知道,一个善于弹琴,一个善于听 (板书:善鼓琴 善听) 3.同学们,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生默读划线)(指名回答) 4.出示句子(大屏7):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1)指名读,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志) (2)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琴声,此时钟子期的心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高山?(巍峨、高耸如云、气势磅礴)你能把子期心中的高山读出来吗?(指名读) (3)师:我分明听出了你的朗读中对伯牙的赞美。谁也来赞美赞美伯牙?(指名读)这一句中的“善哉”,就是对别人的——赞叹,相当于“好啊!”(大屏8)上面一个善是擅长、善于。

3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一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4)这一句中哪个词是语气词?(“哉”和“兮”) 为什么一个句子连用两个语气词?

生:因为钟子期强烈感受到伯牙琴声中泰山的巍峨。 (5)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想这样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5.同学们,读书就应该象刚才这样,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从这句话中我们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那么,你能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大屏8)那同学们想想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想想诗人写诗为了什么?

师:古人也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明白了这些,你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吧。(大屏9) (1)指名读,

(2)当伯牙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心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江河?(广大、汹涌澎湃、浩浩荡荡)于是,钟子期满心赞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拓展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现在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会怎样赞叹?志在明月、志在芳草时,你又会怎样赞叹?(大屏10)

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善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大屏1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

无论伯牙心里想什么,透过琴声,钟子期都能知道,他们有共同的音乐、语言,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就是——知音啊 !(板书:知音)

师:是啊,知音相遇,是心灵的交融,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读课文的前4句,感受他们久逢知音的快乐与激动吧。学生齐读前四句。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六、感受伯牙的心情

1.因为他们是知音,所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生:得之”)(大屏12)

2.上文也有一个字和“念”意思相近,哪一个?(志),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师: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的词可以表示同一个意思! 3.齐读(强调“必”要读得重) 4.出示补充资料(大屏13)(师配乐朗读,生听)

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

4

到的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汉阳江口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却能听得懂他的琴声。 5.此时的伯牙心情怎样?(指名回答) 师:是啊,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伯牙与子期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来相会。可是世事难料,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再与子期相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面对这一江秋水,伯牙满目秋色,想最后再弹一曲《高山流水》给知音听,可是他弹出来的是什么呢?—— 6.播放杂乱的琴声(大屏14) (1)你听出了什么?用一个字来概括他当时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当时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绝! (2)你能把这种悲伤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大屏15)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板书:死) (3)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板书:绝弦)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断了自己的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的希望„„) 7.师:知音难觅,(板书:难觅)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断琴绝弦,使得《高山流水》终成绝响。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一首短诗,来追悼自己的知音子期。(大屏16)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8.《高山流水》依旧,只是山谷之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倒是“无琴”却“有情”啊!让我们伴着这首曲子 ,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永远记住这段千古佳话! (大屏17:配乐齐读全文) 9.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我们都被伯牙和子期这种真挚友情深深地感动了,那么,我们是怎么学的呢?师引导生总结学古文的方法。(大屏18)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文言文的意思。(大屏19、20)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板书 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 念—— 绝 弦 知音难觅 子期——善 听——必 得 —— 死 (1)、背诵课文。 (2)、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你还能写出几句吗? (3)课文短短的74个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26 月光曲

第 一 课 时

主备: 喻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语。 1.学习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 目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教学 重点 教学 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理清脉络。 6

难点 教 法 学 法 引导、讲解法。 朗读、讨论、感悟交流。 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在25课我们学了《伯牙绝弦》这个美丽的传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板书课题 月光曲(大屏1)《月光曲》是一首美妙的钢琴曲,你们知道这首美妙的曲子时怎样谱写成的吗?其中包含怎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让我们跟着月光曲的旋律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2.简介贝多芬(大屏2)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播放课件《月光曲》朗读)(删除)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朗读,思考: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三、听后提问(删除)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大屏3)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大屏4 ) 四、学习生字词语。 (1)检查生字词语认读。(大屏5、6) 五、再读课文,学生自悟。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大屏7)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讲的是传说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 六、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段。(本文可分两段)(大屏8) 第一段(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段分为三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 第三层(10)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笔记了下来。

7

课前调整

七、学习第一段。 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学懂了什么?(学懂了贝多芬是德国着名的音乐家,了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传说。)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 教学内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 音乐家。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 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 引导、讲解法。 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课前调整 8

一、复习导入: 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谱写《月光曲》的经过。)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 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大屏9)(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师: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想到。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 过渡: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着贝多芬来到这小茅屋的窗外听着屋里的谈话。 2.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 A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后指导: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第一个“啊”读“ na” “多”表示程度念第二声,第二个“啊”读“ua”),教师示范,要把这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弹琴的心情读出来。 B(大屏10)姑娘的话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指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从中可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的语气) D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板书:听 对话 感动)他想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一曲给他们听( 板书:弹 一曲),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 3.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板书:看 贫穷 同情)默读第四自然段。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读。 (一支、微弱、正在、旧、瞎) 指点: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吧,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原来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4.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这次老师不指导,你们能不能读好,指名分角色读本段5、6、7自然段的对话。思考:

9

A“多纯熟”“多深”是指的什么?(大屏11)(“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B句子中两个“您”各指什么? 第一个“您”是表示猜想。 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C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竟然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5.重点指导朗读。“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技术这么熟练,感情表现得这么深,盲姑娘会想,这弹琴的人是谁?因此课文上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作出了判断,弹得这么好的,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啊”在这里要读“ua”) 6.示范;练习朗读。 三、通过填充练习,小结课文。 ( )贝多芬走近( )茅屋,给一位( )( )姑娘弹琴,贝多芬的琴声使盲姑娘( )。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同步指导》P67页第二题。 第 三 课 时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8、9、10自然段并背诵第9自然段。 1.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 2.回归全文,归纳中心。 目标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 重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的作用 10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 引导、讲解法。 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板书:又一曲 激动)(盲姑娘) 过渡: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8、9自然段。 二、学习第8自然段 1.老师读课文(大屏12)“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显得格外清幽”)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 亮、清朗” 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优雅、宁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大屏13)完成选词填空。 2.这个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大屏14),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 例话:(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3.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 过渡:现在我们看看第九自然段,思考: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板书 皮鞋匠)

11

课前调整

二、学习第9自然段 师:我们先看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几个画面。(板书 面对大海) 1.学生自学课文分层次。 月亮升起来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三个画面。 第一幅画面:(大屏15) 指导看插图: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从大海上慢慢升起,(板书 月亮升起)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上的月夜,你们想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 第二幅画面。(大屏16) 叙述:贝多芬继续弹着,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她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这时贝多芬的琴声,一定比开始时怎么样? 第三幅画面:(大屏17) 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板书刮起大风,卷起巨浪) 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三、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有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 四、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用﹏﹏画出来。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大屏18、19) (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皮鞋匠从妹妹的表情中产生的联想。因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所以说她“仿佛也看到了”。) 五、感受月光曲 同学们,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在美丽的画面中来感受月光曲吧。(播放:录像﹢月光曲调)月光曲) 小结: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六、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同在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

12

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8、9自然段。 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内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用舒缓的语气读;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用逐渐增强、有曲折的语气读;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了,这时用高昂激越的语气读。 八、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思考:(大屏20) ①穷兄妹俩完全被音乐陶醉了,想想他们会是什么样子?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大屏21)启发学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话把穷兄妹俩陶醉的情形表达出来。 (一阵风把茅屋里的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向岸边涌过来、涌过来„„兄妹俩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声所吸引、感染,贝多芬曲终人去,他们居然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 过渡: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 ②此时的贝多芬又怎样?情感有了什么变化?问:为什么贝多芬要飞奔回客店,把《月光曲》连夜记录下来?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想一想。 (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笔记了下来。从“飞奔”一词可以看出贝多芬的心情异常激动,他要把《月光曲》记录下来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是啊,他即兴创作了这么优美的曲子,要赶紧把它记下来,那他此时的心情是兴奋的。(板书:记 曲子 兴奋)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俩被琴声陶醉、贝多芬异常激动的语气读出来。) 九、整体回归,总结升华 1.看板书,回顾全文: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位人民音乐家创作《月光曲》时的情感变化吧。 2.说说你心目中的贝多芬。 3.总结升华:贝多芬不愧是人民的音乐家,不愧被称为“乐圣”,他用毕生心血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用音乐为穷苦人造福。”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记住他的名言吧。(生再读名言:大屏22) 4.指导背诵第九自然段。 十、总结、扩展

13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本文在写作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大屏23)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板书 实写 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大屏24、25、) 3.阅读短文,说说哪些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分别用“~~”“——”标出来。(大屏27)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我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厢。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树。我的脑海里忽然展现一个奇特的想法:瞧,这云雾弥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吗?我们在这山雾中穿行,不正是在腾云驾雾吗?要是去寻访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们乘坐的汽车,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轮船,正劈风斩浪,奋勇向前。 26.月光曲 面对大海 月亮升起 听:对话 感动 板书 设计 贝多芬 看 贫穷 同情 皮鞋匠 刮起大风 陶醉 盲姑娘 卷起大浪 弹:一曲 又一曲 记:曲子 兴奋 (实 写 ) (联想)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14

《同步指导》P67页第三题。

27 * 蒙娜丽莎之约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蒙娜丽莎之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像,注意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的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欣赏、感受世届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的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点拨法。 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达芬奇的资料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卢浮宫 课件简介: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过。在这座著名的宫里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今天我们就来见识这三宝中的一宝——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蒙娜丽莎》(出示课件)(板书 蒙娜丽莎) 2.(出示课件)齐读课题《蒙娜丽莎之约》。(板书 之约)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情景。接着具体介绍《蒙娜丽莎》画像。最后说《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给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15

课前调整

2.课件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课件出示)简介达芬奇 三、细读课文,欣赏名画。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正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哪些自然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5—7)自然段是正面描写。(板书(5—7)自然段正面描写)(1—4、8)自然段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板书(1—4)自然段侧面描写) (2)细读课文5—7自然段,说说作者怎样从正面具体描写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3) 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出示课件)A“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这句话介绍了画像的什么?(板书 大小与颜色) B“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1) 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这幅画的魅力? (不像是„„而是„„怀疑„„ ) (2)这是作者对蒙娜丽莎的什么描写?(板书 表情) (3)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出示课件)C蒙娜丽莎那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这个自然段是对蒙娜丽莎的什么进行描写?(板书 微笑) (2)作者怎样猜测她的微笑(有时„„有时„„有时„„有时„„ )“有时„„有时„„有时„„有时„„”说明了什么? (3)课件补充资料: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 83/100,厌恶 9/100,恐惧 6/100,愤怒 2/100。 (4)读了这份资料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又有什么话想说?(板书 精湛的技艺 丰富的想象)把你这种感情带入文字中读一读吧。 过渡:达.芬奇精湛的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板书 姿态与背景)

16

(出示课件)D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这段话是按什么观察顺序写的?身姿、脸、颈、双手、衣服、背景(课件出示图像:重点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过渡:刚才我们从正面领略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魅力,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神韵,让我们感到她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使她的美成了一种永恒的美。(板书永恒的美)作者还从哪些侧面对这幅世界名画进行描写?学习1、2、3、4、8自然段。随机交流。 四、回应全文,加深感悟 1.快速阅读1—4自然段,说说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 迫切地等待),还有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又是什么? 2.课件出示(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师朗读指导:排着像长龙的队伍,说明了什么?(板书 队伍像长龙(多)为什么大家还能静静的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名读。(出示课件)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周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挂了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纽约展出是多么地不容易,也是人们渴望的事情。 (课件出示)3、《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点明它的艺术价值。能亲睹她的风采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享受。)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五、激情朗读,总结升华 1.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指名读,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之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2.为什么“在她面前之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总结: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板书 心灵的震撼 璀璨的明珠)

17

六、回读课文,写法迁移。 刚才我们在字里行间,从正面和侧面感受到了《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之所以能把这幅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放佛随同作者亲眼目睹这幅名画,是因为作者不仅把自己看到的名画进行描绘,更重要的是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让这幅画赋予了生命,请同学们再读全文,看看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出示课件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出示图画《最后的晚餐》,师讲述<<最后的晚餐>>壁画取材自圣经马太福音第26章,描绘耶稣在遭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的瞬间情景。唯有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五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1.你也能学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写一段话吗? 2.学生写话联系。 温馨提示: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表情,根据故事内容猜测人物的心里进行描写。 惊恐、愤怒、怀疑、 交流,抓住哪些描写是看到的?哪些描写是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进行评价? 小结: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神秘而又奇异的魅力,在人类文化宝库中还有许多璀璨的明珠,等着我们去欣赏。 六、作业。 (1—4)自然段 迫切等待——队伍像长龙(多) (侧面描写) 大小与颜色 永恒的美(5—7 自然段) 表情与微笑 精湛的技艺板书 设计 27*蒙娜丽莎之约 (正面描写) 姿态与背景 丰富的想象 心灵的震撼 璀璨的明珠 (1)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研究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和《说不尽的蒙娜丽莎》。 (2)《最后的晚餐》的故事。 (3)积累《蒙娜丽莎之约》中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18

28* 我的舞台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我的舞台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说一说课文的哪些描写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2.通过“兴味盎然”等词语理解课文重点段落。 3.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体会艺术之路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点拨法 自读自悟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 目标 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出示课件) 板书:28*我的舞台 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出示课件)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出示课件)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出示课件)(板书 神奇的吸引力 不解之缘 炼就了勇气和毅力)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出示课件) 课文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通过“在娘胎,我就‘登台唱戏’”;“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

19

课前调整

模仿母亲‘演戏’”;六岁时,“拜师学艺”以及几年后,在大师前面认真演戏等一个个有趣而充满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作者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过渡: 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哪些事例可以表明这一点?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四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三、再次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的舞台在哪里?在舞台上做了些什么?(出示课件表格) 2.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什么时段 舞台在哪里 做什么 板书: 娘胎时“登台唱戏”、刚走路时 模仿“演戏、”随母亲演出时 察言观色,学形记词、六岁时 拜师学艺、几年后 认真演戏 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艺术家们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吗?请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学艺艰辛、吃苦耐劳的句子,批画感悟。 四、细读课文,感受“吸引力” 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段并加以简要分析,从中感受“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出示课件)。 1.学生默读批画。 2.交流感悟: 出示句子: (出示课件)(1)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这段话中对“我”的描写充满了童趣,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忍俊不禁。

20

(出示课件)(2)“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前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常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理解“兴味盎然”。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自由发言。及时给以鼓励。 “兴味盎然”,课文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 (出示课件) (3)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这里抓住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从这里,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小结: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是多么的艰辛呀!(板书 艺术之路的艰辛)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光是学艺,我们的学习也要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总结全文,感悟中心 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舞台感受了小作者对戏曲的热爱,以及她对艺术追求的勇气、毅力与认真的态度。这些都体现在课文的第一段“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这句话里,那么,与这段话相呼应的又是哪一段话呢?(出示课件)(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作用。开头一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了舞台陪伴我成长(板书:成长),既呼应前文,又点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写作时千万不能忽略这开头和结尾的重要作用。) 2.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把锋利的剑,_______________。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杯多味茶,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同学们,这热爱,这勇气,这毅力,这认真,成就了一个怎样的吴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成就吧。(拓展资料,用吴霜的成功励志。) (出示课件)出示吴霜简介:吴霜,新凤霞之女。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 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出示课件)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21

呢?给大家说一说吧! 师小结:是啊!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老师在这送给大家两句话:(出示课件) 踏踏实实学习,老老实实做人。 台 上 十 分 钟,台 下 十 年 功。就让我们像吴霜这样, 凭着满腔热爱的感情; 凭着永不放弃的勇气; 凭着百炼成钢的毅力; 凭着一丝不苟的认真, 在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 的精彩吧! 三、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小练笔。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神奇的吸引力 娘胎时 “登台唱戏” 刚走路时 模仿“演戏、 不解之缘 随母亲演出时察言观色 艺术之路的艰辛 板书 设计 六岁时 拜师学艺 几年后 28*我的舞台 炼就了勇气和毅力 作业 设计

认真演戏 1.填关联词 (1)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 )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 )兴味盎然。 (2)( )你们随便说话,下次看你们演出时我( )说话。 (3) ( )多么远的剧场,我( )是场场必到。 (4)( )父母亲要造就一个真正的小凤霞,( )让我正式拜师学艺了。 22

2.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既使被挤在厚厚的暮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昂然。( )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意力。( ) 3.小练笔。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教学 反思 回顾拓展八 第一课时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交流平台 1.在课文中找出联想和想象的句子,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 交流学习语文的经验,积累语言。 联想和想象结合运用的好处 点拨、引导法 诵回顾、感悟、交流,读、议、说。 23

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组课文内容。(课件出示):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蒙娜丽沙之约》 28.《我的舞台》 二、读“交流平台”,明确要求。(课件出示) 1.在课文中找出表示联想和想象的句子,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 三、整体回顾,感受艺术魅力 1.在《伯牙绝弦》中艺术是:(课件出示)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引读。师:是啊,在钟子期眼里,伯牙琴声中有“峨峨的泰山”,有“洋洋的江河”! 1.回顾《月光曲》中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课件出示) 2.师:在盲姑娘兄妹俩看来《月光曲》中,贝多芬的琴声把他俩带到月光下的大海边。不信,请读——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3.体会这些句子,交流这样写的好处。(课件出示) 这段话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我明白了: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使文章更充实,更富有感染力。 过渡:音乐是艺术美,画面同样具有艺术美,在《蒙娜丽沙之约》中蒙娜丽沙就走进了作者灵魂的深处,成了他的一部分,引读——(课件出示) 蒙娜丽莎那微抿(mǐn)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tián)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误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jīn)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4.交流这些句子这样写的好处。(课件出示) 这段话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我明白了: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使文章更充实,更富有感染力。 四、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课件出示)

24

课前调整

1.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 2.推荐好的课外学语文的方法。如:摘抄好词佳句、写日记或小练笔,积累语文知识等。 3.让学生明白:课外学语文的途径多种多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五、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请你结合自己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句子,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这种手法的? 六、师小结:在作者的笔下,琴声、画面为什么会写得这样美?这是因为作者借助了联想和想象,(板书:联想和想象)写出了内心的感受,所以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文章更充实,意境更深刻。(板书:使文章更充实,意境更深刻) 七、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联想和想象 板书 会使文章更充实,意境更深刻 设计 填空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我们似乎与钟子期一起看到了俞伯牙琴声中峨峨的泰山、洋洋的江河;跟着穷兄妹俩一起聆听贝多芬的 ,好像也看到了 ;跟随作者一起欣赏达芬奇的名画 ,似乎也看到了 ;我们还了解到了舞台评剧演员有着 。 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文章更( ),意境更(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 二 课 时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注意积累。 背诵积累成语。 25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理解成语意思。 引导、讲解法。 诵读、感悟。 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在近千年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它犹如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和传播。其中一些成语的背后还有生动的故事和传说,用起来极为生动、形象。可以说,她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大展台。 二、成语大闯关 (一)第一关:我会读(课件出示) 1.学生自读成语。 2.指名读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3.(有关音乐方面的,有关绘画方面的,有关建筑方面的,有关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 (二)第二关:我会说 交流成语意思,可以借助成语词典或词语手册,还可以同学之间合作理解。 (三)第三关:我会猜(课件出示) 1.师出示图画。 2.学生根据图画说成语,并说说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形象地理解成语意思) (四)第四关:我会用(课件出示) 请学生选用恰当的成语填空。 1.小作者真是( ),写出的文章构思( ),内容( )。 2.音乐会上,既有( )的流行音乐,也有( )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 ),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 4.爷爷每次赠人书法作品,都是( 笔走龙蛇 ),一气呵成。 5.它具有古建筑的( 雕梁画栋 ),又有现代化建筑的实用美观,是一处独特的景观。 6.他写的文章总是(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7.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语境填写成语。 (巧)夺天工 ( 妙)笔生花 (阳)春白雪 独具(匠)心 余音(绕)梁 雕梁画(栋)

26

课前调整

我们可以用“ ( 阳春白雪 )”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用“( 巧夺天工 )”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时,我们可以说“( 独具匠心 )”当我们读到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 妙笔生花)” 。 (五)第五关:我拓展 请学生说说同类的成语。 (六)学习《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故事。 1.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七)教师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 设计 作业 1.背背日积月累的成语并继续搜集同类成语。 设计 2.继续搜集成语典故。 教学 反思

口语交际 习作八 第 一课 时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口语交际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27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创设情境、引导、讲解 讨论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现在就跟随老师一起欣赏一下我们身边的艺术。(板书身边的艺术)(课件出示) 这节课,让我们来谈谈艺术,有的同学可能学过某种艺术,比如:捏泥人、剪纸;有的同学可能收藏了某种艺术品。今天,我们就从最熟悉、最喜欢的来谈一谈。(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个场面) 二、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一说有什么要求? (课件出示:①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②介绍艺术品;③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三、讨论口语交际中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讲“艺术形式”大观园;另一组讲“艺术品展览馆”;下一组讲“艺术故事大联播”(板书艺术形式”大观园;另“艺术品展览馆”;“艺术故事大联播”) 2.各组学生讨论讲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介绍的内容 (1)介绍自己熟悉的艺术形式时,可以边讲边演示:唱一唱、动手做一做;除了向大家介绍这种艺术,还可以讲跟这种艺术有关的故事。 (2)介绍艺术品时,可以向大家展示所要介绍的小艺术品。可以讲它的来源,它的外观,还可以讲有关的故事。 (3)介绍艺术故事时,重点介绍在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及感受。 四、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交流,并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边的艺术”基础上,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2.(课件出示)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8

课前调整

课堂小结: 3. 同学们,本次口语交际大家介绍了多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述了与艺术有关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艺术的崇敬和欣赏,更感受到同学们对艺术的赞美之情,艺术真的是魅力无穷。(板书 魅力无穷)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正如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只要仔细去发现,去感受,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欣赏艺术,表现艺术! 4.(课件出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罗丹) 口语交际 艺术形式大观园 身边的艺术 艺术作品展览馆 魅力无穷 艺术故事大联播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 二课 时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写一写在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写一写在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 法 指导法 29

学 法 合作探究、自主习作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课前调整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上节课的口语交际活动,使我们知道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遥不可及。通过同学们交流的各种艺术作品,艺术故事,艺术形式,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美,也让我们心情很愉悦,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带着愉悦的心情写一篇与艺术有关的习作。 二、审题与选材。 1.默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1)讨论写哪些方面的内容。(课件出示) 可以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可以写自己的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2.确定要写的内容拟好题目和提纲。 三、技法指导 技法1:选材新颖(课件出示) 要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那么我们就要选择亲身经历过的事,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事才会有话可说,才能抒发真情实感。但是,我们在选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新颖”。什么才是选材新颖呢?(课件出示) 新颖就是材料新鲜而不落俗套,要在熟人熟事中,取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做到“熟中见新”。要表达新鲜活泼的思想,使文章有魅力,避免一般化。 技法2:写清过程,要有曲折(课件出示) 人们无论学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有挫折与曲折。写好这一“曲折”能使文章增加扣人心弦的程度,使读者关注事件的结果,同时也能使读者一起来思考“学习”之外的道理,如:“吃一堑,长一智”“有志者,事竟成”等。写好曲折,不仅如实地再现了学习的过程,也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没有曲折,一蹴而就的事,怎么会有人乐于读呢?想一想,我们使用什么方法能使文章有曲折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课件出示) 1.可以用倒叙的方式来构思,先写自己学习成功的时候,再回忆以前的失败。 2.也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3.可以用欲扬先抑,欲喜先悲的手法,使文章情节一波三折。 小结:大家的方法都很不错,我想,这样的一些手法一定会让读者愿读,乐读的。(课件出示) 刚开始时,爸爸教我练悬笔,没过几分钟,我的手就酸得受不了,连毛笔也握不住了,真想放弃,可一想起老师给我们讲的王羲之用十八缸水练书法的故事,我就咬紧牙关挺了过去。

30

有一次,我练得倦了,想早早完成四张的任务,就非常潦草地写完了。爸爸看后,严肃地说;“练字得有耐心。为了交代差事而去练,那还不如不练呢!”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再也不敢敷衍了事了。 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没有什么长进,就赶紧去问班上参加过书法培训,写得一手好字的明明,他说:“我书法都练两年了呢。”我听后心想:“自己才练了两三个月。当然没长进了,但只要自己努力,两年后肯定能赶上明明的.”于是我继续认真地练习。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书法练习簿》临摹了十几个,慢慢地,在不懈的努力下,我的书法一天天进步;不仅老师和同学夸奖我,连学校“书法橱窗”里都贴上了我的书法作品,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1.文章写自己学习书法是怎样体现一波三折的,结合文章试着说一说。 2.文章中引用王羲之的故事以及明明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技法3:写出真实的感受(课件出示) 能把学习的经历具体地记录下来,吸引读者,还要把内心的感受、得到的启示写明白,真正起到总结、感悟的作用,突出它的“难忘”。这个过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学习过程带给你的感受是特别的,也是与其他事有着很大区别的,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4.学生自由表述。 5.教师小结:虽然学习的经历不一定都是愉快的,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这些都是我们难忘而珍贵的记忆。让我们记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把我们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酸甜苦辣表现出来。 四、练习巩固(课件出示) 习作题目:学___________的苦与乐 我想在横线上补充:____________ 我要表现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准备采用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我学会了拉小提琴 “知了,知了”窗外,蝉儿在不停地唱着;屋内,一个小姑娘下颏夹着一把小提琴,手托着琴把,在投入地拉着,汗珠不住地从额上流下来„„这就是我在练习拉小提琴的情景,(我的自画像,描写细致、真实) 说起我拉小提琴,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呢。其中有喜有忧,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倒叙的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一年级的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把小提琴,我高兴极了。心想,不出三个月,我准能拉出几支动听的曲子来。可是没过两个星期,这把小提琴却把我这个爱跳爱唱的“音乐迷”给气哭了。(对比的手法)因为拉小提琴先要学会夹琴,就是把琴夹在颈与肩之间,这架势难度非常大,没练多久,脖子又酸又痛,我忍不住哭了,心想,学拉小提琴这么难啊!(学夹琴的困难及心理描写,为下文爸爸的教导做了铺垫)

31

爸爸看见了说:“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一碰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怎么学得会呢?”在爸爸的耐心教导下,我又鼓起了勇气。 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我总算闯过夹琴这一关。接着碰到的是令人烦恼的“小蝌蚪”——五线谱。这一只只各式各样的“小蝌蚪”,(以物拟物,形象生动)在五根“电线”中跳上跳下要花很大的劲才能认识它们。认识五线谱是学拉小提琴的一个难关,我下决心,一有空就读五线谱,又经过一个多月,才能比较熟练地读谱。(遇到的又一个拦路虎) 可是识了谱,不等于会拉。要使五线谱上的“小蝌蚪”在小提琴的琴弦上变成动听的乐曲可不容易。四根琴弦粗细不一,琴弓要拉准,手指要按准,这真是太难了。常常是顾到了拉弓,顾不到按弦。发出的声音一点也不悦耳,有时像乌鸦叫,呀呀呀;有时像老鼠叫,吱吱吱;我自己听了也觉得刺耳,又泄气了。(困难重重,让“我”打起了退堂鼓)这时,爸爸又给我讲了许多名人成长的故事来鼓励我。他讲了居里夫人不怕失败发现了镭的故事;讲了金力人小志气大,学会拉小提琴的故事;还讲了康熙十几岁就管理朝政的故事。爸爸最后语重心长地说:“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志气,什么事都能成功。”(爸爸的话,揭示了文章主题)我抹掉泪水,又拿起琴弓。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已经能拉几首简单的曲子了。即使闭上眼睛,我的左手和右手也能配合得很好,不会拉错弦,也不会按错手指了。(“我”苦练下的成功) 爸爸。妈妈听到我拉出动听的乐曲时,笑着对我说:“有志者事竟成。”我想,做什么事,立志是非常重要的。(再次点题,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学生动笔,教师巡视 1.学生开始写作。 2.教师巡视,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身边的艺术 选材新颖 写清过程 ,要有曲折 写出真实的感受 第 三 课 时

主备: 喻 娜 使用人: 2014年 月 日

32

教学内容 交流、修改、完善习作、讲评 同桌互读互改,学习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修改习作。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 法 学 法 同桌互读互改,学习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 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修改习作。 引导学生倾听、欣赏、评议。 讨论交流、自行修改。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修改习作 1.修改要点: (1)注意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可以用朗读自己习作的方法,检查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2)是否表达自己的感受。 (3)详略是否得当。 2.学生对照修改要求,认真修改,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二、交流习作 1.采用同桌交流习作的方式进行交流。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欣赏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枝剪叶。 3.学生修改习作。 三、赏析评改 1.学生读自己的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赏析。 2.教师选择习作展示、点评。 3.同桌之间互读互改。可引导学生互相写写评语,以示激励。 四、誊写作文 学生将习作认真誊抄在作文本上。 板书 设计

33

课前调整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