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四军纪念馆 调查报告

2020-10-27 来源:钮旅网
关于新四军纪念馆及新四军老军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王智慧 时间:,

地点: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 正文:

在中国革命现代史上,盐城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1926年春,盐城建立了党的组织。1932年间,胡乔木同志在盐城加入地下党,办报宣传革命。1940年10月,东进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的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会师,成立了华中总指挥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从此盐城成了苏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华中局党校、抗大五分校、鲁艺华中分院,在盐城为党培养了大批抗日干部。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了战斗足迹。1947年10月底盐城获得解放,1948年上半年全盐阜区回到了人民怀抱,又成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贡献。

一、调查情况介绍

1. 去了新四军纪念馆——全国唯一的专业性新四军纪念馆,该馆的展览大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醒目的蓝白相间的“N4A”臂章图案,镶嵌在展厅正门上方,两侧旗形的花岗石阴雕画,艺术地再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的历史场面。

2. 在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陈主任的带领下,对盐城当地的老革命者或家属进行走访。 3. 通过书籍和网络更全面的了解了盐城新四军的发展史。

二、调查内容

1926年,一些在上海的盐城籍党员根据组织指示回乡建立了盐城党委组织。抗日战争,盐城党委组织走入辉煌时期,刘少奇来到华中以后,选择了苏北作为整个华中的战略突击方向,以盐阜区和淮海区为中心,建立了“大苏北”的概念,为我军在敌后斗争中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在当时刘少奇“抗战要有家”的思路下,盐城顺利成章的成为了整个华中区的“家”,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了重建新四军军部,华中局成立一系列举足轻重的党委工作。抗战时期一直流传这么一句佳话:“华北有延安,华中有盐城”,可见盐城当时的革命地位与延安是平齐的。这也让当时处在国统区、敌占区的一些有志之士,年轻大学生来到盐城,加入了华中抗日的民主队伍。迄今为止,已查红色革命遗址在盐城有250处,盐城红色的华中指挥中心地

位牢不可破。

新四军是盐城红色革命的标志,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开展政权建设、恢复经济、温暖民生和创新文化,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新四军在盐城除了开展政权建设,恢复经济活动之外,还具备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文化建设,二是统一战线。新四军普遍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从大后方支援抗战而来的大学生以各方文化人士,提升了根据地的文化层次。反映了当时尤其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为代表的文化特色。皖南事变之后,大江南北许多杰出的文化战士和进步青年纷纷向盐城聚拢,著名的华中鲁艺很快就在盐城贫儿院诞生了。在院长刘少奇、陈毅的亲切关怀下,师生们在战斗中学习、成长,华中鲁艺逐渐成为苏北乃至华中抗日文化的一面耀眼旗帜。华中鲁艺设置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系,文化学习研讨氛围浓厚而热烈,为日后地方和部队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文化干部。刘少奇同志曾感慨的做出评价:“华中区的文化运动,包括华中鲁艺的文化成就,都是我们根据地的新文化运动,我们的文化是抗日的文化,是民主的文化,是区别于国民党专制统治下的全民文化,是老百姓参与的文化。”

当时,盐阜区根据地从城市到乡村,都有文工团,宣传队,到处都飘扬着抗日的歌声,精彩民主的戏剧演出每天都在上演。新四军进入盐阜区,开辟根据地之后,深切联系当地的士绅,名流,与他们“交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通过他们充分影响当地老百姓,让老百姓知道新四军是为老百姓当家作主的军队。至今为止,盐阜区还在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时,为了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陈毅发起倡议并创办了一个“湖海艺文社”,一些文人雅士听闻纷纷前来,在艺文社发表自己的诗歌,抒发抗日的情感,对民主政权赞扬的情感。当时有一位文化人在艺文社发表自己的诗歌,陈毅便立即发表了贺信赠予给他,及时有效地加强了情感的联系。通过艺文社这个情感联系纽带,根据地成功的云集了当地名流,抗日文化人,通过这种“交朋友”的特殊形式,及时充分扩大了新四军在根据地的影响力。

作为国际反法西斯的一个战场,当时的盐阜区还加强了国际统一战线。一些国际友人也来到了这个战场,德国记者汉斯希伯,奥地利的医学专家罗生特,朝鲜的义勇军,甚至有一些来自日本的反战人士等都来到盐城进行国际反法西斯运动。1944年,一架美国的战斗机在轰炸日本的时候不幸坠毁在盐城建湖县。5名美国士兵跳伞降落在根据地,却被日本士兵发现,抢红眼的日本士兵不顾一切过来逼抢飞行员的财物。当地的革命武装得知后,成功解救了这些美国士兵,并送至根据地修养居住了一段日子。被拯救的美国士兵非常高兴,一直激动的感谢盐城新四军的救命之情。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南京、上海和武汉等一些大城市逐渐沦陷。在华北战场斗争形势日渐严峻,以及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明显劣势下。中央作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决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于是中央委派陈毅率领新四军部队过江进驻苏北,通过黄桥之战,郭村战役等大小战斗终于在苏北立足阵脚。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在江苏拥有雄厚势力,只是陈毅一支新四军部队是完全不够的。紧接着决定由黄克诚率领一部分八路军迅速南下支持新四军,稳固苏中根据地。黄克诚部队在淮安开辟新的根据地之后,继而转向阜宁直至进入盐城继续南进。而陈毅部队取得黄桥战役胜利之后,继续北上。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陈毅所属部队与八路军黄克诚所属部队,在大丰的白驹狮子口桥相聚会师。这两支队伍的胜利会师,为开辟苏北和盐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意味着苏北根据地的成功开辟,确立了以苏北根据地为中心的华中革命根据地;黄克诚部队过来之后,与陈毅部队形成的一股革命部队力量为坚持华中策略,坚持抗战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可是,虽然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但是由于很多当年的英雄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在和平建设时期,复员回了老家,默默无闻地隐居在偏僻贫困的农村,仅靠每月百元出头的抚恤金艰难度日。通过调查,了解到下面一系列革命老军的生活现状。

李万贵,一等功臣,1944年8月参加新四军,现住阜宁县杨集乡三庄村,1951年上甘岭战役中,李万贵在炸碉堡时腹部、胳膊被敌人炸弹碎片击中,肠子流了出来,为了掩护战友冲锋,李万贵捂着肚子爬到另一处碉堡投弹,用自己的鲜血打开了胜利之门,战后被二十六路军荣记一等功。但1954年12月复员后,李万贵已经右手受伤不能动作,20年前老伴去世,生活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周无官,一等功臣,1943年参军,现住东台市南沈灶镇永丰镇六组。中南战役中战功显赫,由于战斗中落下了终生残疾,周无官一直未婚,如今年近八旬,膝下仍无子女,只能与侄子相依为命,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吕垣,一等功臣,战斗中用自己的胳膊挡住了敌人的机枪眼,掩护了战友,自己则只剩下一只手臂。复员后回到农村,生活极端困苦,甚至连乡村干部也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当年的战斗英雄。

杭金贵,一等功臣,1946年在山东时为掩护陈毅男扮女装,割掉了自己的喉结。如今居住在盐都县潘黄镇,生活异常艰难。 三、分析总结

如今大家都有着舒适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条件,享受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快

乐,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祖国人民的富裕,当自己在享受着一切的同时,自己也知道这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没有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快乐生活。我们是21世纪的新党员,时代在进步,共产党员的标准自然也在更新,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是那一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中国人,我应时时刻刻想起革命先烈的事迹,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牢记党的宗旨,履行党员的义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现在起,我应该起好先锋模范作用,作好各方面的表率,认真工作的同时也不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的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将来应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服务,为这个社会多做贡献,争取能成为党员。

附:实践日志

关于新四军纪念馆的调查实践日志 日期 2011/7/20 2011/8/9~2011/8/10

地点 调查对象或内容 备注 新四军纪念馆 参观新四军纪念馆 盐都县 走访新四军老军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