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于2012年10月20日申报,经过普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评审,同意为市级一般课题予以立项,其审批编号为“12Y015”。 经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共同努力,按照既定计划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参与课题研究人员 负责人:胥梦玲
课题组成员:赵艺瑾 杨麾 鲁建莹 兰英
罗永娅 马先文 杨时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大量撤并改造。“中小学分家”更使得原本联系就不紧密的中小学教育,“鸿沟”越发的明显。通过《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联系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2、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更是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的思想更应该更新,把学前教育、小学
1
教育、初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小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小学教育是具有开端价值的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时机。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小学教育如此重要,但是它不是孤立的,它与幼儿教育、初中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就像吊桥上的链子缺了那一扣都不行。只有把前者与后者都联系起来,小学教育才能真正的做好。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1、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小学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身体比起幼儿来虽强健得多,但与繁重、持久的学习任务相比还是弱的,因此,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儿童的体质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2、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学时期的儿童正处在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小学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儿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儿童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开发儿童的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3、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2
通过对《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让小学教育不在独立存在,让它与学前教育和初中教育接上轨,从而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受教育模式。通过对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研究出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可推广连续性教育的基本策略,包括途径、方法、评价体系等;让参与研究的教师绝大多数实践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同事们能在教育教学中,多考虑学生的持续教育,不要只认得眼前的成绩(学生的期末成绩)。
《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联系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对《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建立家庭与学校间的新型关系。教育本来就是一条扣扣相接的“金链子”,如果我们都只顾及眼前的分数,那么孩子接受的将是一种不完整、不健康的畸形教育,所以教育要改进,我们教育者对教育也必须育更新的认识,从根本上来改进教育,而不是说:“我们也无奈呀!”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也如此,让我们通过这次研究后都能把三个阶段的教育都做到最好。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3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小学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身体比起幼儿来虽强健得多,但与繁重、持久的学习任务相比还是弱的,因此,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儿童的体质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学时期的儿童正处在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小学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儿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儿童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开发儿童的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教育的连续性
(一)建立家庭与学校间的新型关系
家访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学生、家长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总之,在家访中,既能向学生家长面对面地宣传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又能就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等等,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同时通过家
4
访能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与建议,全面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自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学习为主,即教学生一些规矩,也就是普遍认为为何上小学学的知识就比幼儿园的多,关键在于上课的时间区别。其实,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并没有那么复杂,亲人和老师对孩子都是一样看待。
(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家长的自白:“我特别想了解学校的情况,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可是我觉得非常困难。”“我明明知道学校的做法是不对的,可是,我不能告诉孩子,也不能向学校提意见,因为孩子在他们手里,怕孩子因为我提意见在学校受委屈。”“我最怕开家长会,孩子的成绩及排名都展示出来,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我都仿佛被排名羞辱一番。”“现在的教师比我的老板还严厉,几乎每天都要给家长布置作业。”教师的苦衷:“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什么都不管了,但是孩子学习不好就怨学校。”“现在的家长特别挑剔,还有些家长根本瞧不起小学教师。 “现在做家访特别不容易,好不容易等到敲开门,就像我们是讨债的,忙说,我们缴了钱了,你还有什么事。”“与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家长还说:娃娃学习不好是你教的讲究,哎这样的家长要如何去沟通?”“有的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想与她见面很难,每次通知都说忙,实在推脱不了,就说:娃娃学得多少就多少,不怪老师!”家长和教师的不同立场看,家庭
5
和学校之间建立密切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家长和教师要加强沟通。我们提倡教师对学生家访,或者用其他方式与家长个别交流。同时,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向教师介绍孩子的具体情况,以便教师依据每个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当然,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前提首先是认识这些老师。通过家长对教师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班主任和主科老师有一定的了解;但随着年级增高, 家长对孩子老师的了解越来越少,特别是农村,在小学有三分之一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的任课老师,有一半的中学生家长只知道孩子的班主任,对其他任课老师一无所知。了解得知家长不关心,不去问,孩子也不想说。
从参加家长会的情况看,家长对学校的安排比较配合,75%至80%的家长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极少数家长(10%左右)从不参加家长会,其中都是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家长,每次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甚至有招呼都不打。除了经常和教师沟通,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外,家长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设计。如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献计献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教师教学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信息、媒体、供学生实践的材料、适宜的参观场所等;对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家长的参与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以菲律宾建立家长支持系统为例。该项目特别强调培训。一方面,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接受有关管理技术的培圳,如怎
6
样与各种社会力量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如何经过协商作出决定,如何与家长及学生对话等;另一方面,也为家长们举办多种培训班,教他们如何为其子女的教育作有益的贡献。该系统将家长结合到教学过程中,家长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帮助子女在家庭或学校学习。他们也在授课过程中协助教师,观察子女的课堂表现,观察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并进行评论。学校定期组织会议,请家长和教师就他们基于观察得出的评论和建议展开讨论,随后共同采取特定的措施。该项目的实施结果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更加密切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当然,要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不能单靠家长的力量,学校和教师也需要作出努力,并提供制度上的保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以供教师和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培训;学校也可以通过“教学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深入了解;学校还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
(三)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过去提倡减负,为减轻学生负担,在小学的家庭作业上做了一些时间规定,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注意到应锻炼幼儿什么技能、、、 每个孩子表达自己心理需求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老师区别对待。以转变教育理念,促进幼教工作稳步发展。以前,我们将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可是近几年来又为迎合家长们想借助各种幼教手段大、、、 在教育方式上,以老
7
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此我希望把快乐还给孩子,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
(四)小学与中学的联系
对于小学升初中,可能数学方面会有一点的难度,但是在小学时应主要掌握以下几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注意,初中时是需要推理的)2、几何方面的空间想象能力需要加强3、对于那些死脑筋的问题应纠正 如: 由三角形内角180度 我们可以联想到4边型的内角,由此可看出,三角形在小学的时候被老师定为了一个定相思维,如果孩子掌握了主要的公式,也就是可以从3角型的内角度数,来推导到4边型、5边型、6边型等等。
如果我们在小学就把学生教的很死的话,学生到初中将非常费力。例如:六年级数学中的《鸡兔同笼》,很多老师都只喜欢教假设法,不讲方程,然而到中学像那一类的题大多都用方程解了。现在不管你用什么教法,只要学生能考高分就是好“教法”,今天的评价机制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分数决定了老师的一切”,谁还愿意去考虑以后的联系呢?
在小学老师是脚跟脚的教,学生多多少少还能学一些。进中学后就大不一样了,科目多了,老师跟的不紧了,青春期也来了„所以就不想学了。家长呢,反正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我家的也考不上大学,特别是女孩差不多就嫁人了,何必学那么多呢,甚至有的还错误的认为孩子小学学习好,初中老师教不好成绩才差的。初中老师呢?他们可委屈了,学生不听话,家长不理解,只能抱怨两句“小学
8
教的太死,抓两科抓得太紧了,学生到中学不适应!”
然而,不管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小学老师或是中学老师都从未走出自己所教的学段去联系的了解自己所教学的对象,我们去学习的或是交流的都是本学段的,如果我们在向前、向后走一走看一看,那么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得心应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收集、汇总、分析同一领域研究新动向,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2、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常用调查方法:访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在本次研究中用到的最多的就是访谈法。
3、个案研究法:从本学段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
9
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4、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随着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大量撤并改造。“中小学分家”更使得原本联系就不紧密的中小学教育,鸿沟越发的明显。通过《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联系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这个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09-2012.11)
①研究课题前期准备:向各阶段的幼儿教师及中小学教师大量搜集有关教育连续性的内容,理清思路,制定计划,为后面的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②填写《教育教学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书》。
③制定研究计划。选定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及阶段计划,并完成课题的论证。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2.11-2013.11)
①依据准备阶段做出的计划来实施研究,主要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连续和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以及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连续。
②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估算状况。及时进行阶
10
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③修订实验方案,深入实施。
④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11) ①课题组全面总结。
②整理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③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 ④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
⑤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于2013年11月结束,通过对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让小学教育不在独立存在,让它与学前教育和初中教育接上轨,从而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受教育模式。通过对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研究出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可推广连续性教育的基本策略,包括途径、方法、评价体系等;让参与研究的教师绝大多数实践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同事们能在教育教学中,多考虑学生的持续教育,不要只认得眼前的成绩(学生的期末成绩)。
3、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胥梦玲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云南和谐教育论文》中获奖并发表 ,兰英老师的论文《用好主题图,让课堂增效》在《景东教育》上发表,赵艺瑾老师的论文《兴趣的启发成就课堂的精彩》在
11
《景东教育》上发表,罗永娅老师的学习材料《数学课堂教学中易混易错的读法、写法》在乡内交流学习,马先文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西部教育论谈文集》上发表等等。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针对《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这一课题,理论联系实际,从自己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估算能力,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撰写论文、案例分析、课后反思,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总之,教师的素质获得了提升。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1、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大量撤并改造。“中小学分家”更使得原本联系就不紧密的中小学教育,鸿沟越发的明显。通过《小学教育连续性的研究》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联系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研究中依然有很多的问题,首先同事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思维,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三个学段,各自做各自的事,只看自己教的时候分数是否高,是否完成指标,若是接手是成绩不好,那就抱怨几句,根本没人会说感激前段为后边儿知识所做的铺垫。其次,现在教师绩效考核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学生分数拉开了老师们的距离。还有老师们的评优、推优中就有一条“教学指标完不成,就一票否决”等等。最后,我们的学生家庭收入不同,家庭坏境不同,不要说接受幼
12
儿教育,我们连‘学前班’也没地方办,再加上乡下还有部分家长是文盲等„„
2、今后的设想
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学段的学生、家长、老师交流学习。以后的听课、研讨等不在停留在“门内”,而是打开门去多接触新生的连接力量。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