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2022-10-02 来源:钮旅网
《长方体的体积》说课稿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程希娟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6页到47页《长方体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主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学情

学生生活在一个由形体组成的现实世界里,日常生活中积累下的对图形世界的感知、表象和思考构成了学生丰富的经验背景,成为他们认识“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物质基础。由此积累下的丰富活动经验以及初步形成的空间观念也构成了他们学习本节数学内容的重要方法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高效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分化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操作实验法、引探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猜想、发现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从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我安排了激情引趣.揭示课题,自主探究.推导公式,利用关系.类推公式,巩固练习.运用公式,全课总结.交流评价五个环节.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教学一稿时我用简单语言导入,这样的设计没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研讨后我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新课伊始我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比大小,使学生了解要想比较,就要知道每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从而揭示课题

通过问题的设置自然的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

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推导公式.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两个探究活动.这两个活动也得到了参与研讨的同行们的认可。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察三组长方体,通过比较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 由于受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制作水平的限制,要想让学生准备这些长方体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三组动画演示,既减轻学生制作的困难,又直观、形象地认识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摆一摆,用一些棱长1厘米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记录在书中表格里。

再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对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印象十分深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在探究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这样的教学是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四).巩固练习.运用公式.

练习是运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新问题的渠道。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从教学设计一稿到三稿练习题的设计不断在完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较长,练习题只完成一部分,我在今后教学时应注意练习题的设计要少而精。

(五).全课总结.交流评价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并对本节内容进行了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我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