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牧歌》教学设计

2023-01-16 来源:钮旅网


《牧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牧歌》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曲,整首曲目由上句和下句两个乐句构成的长调民歌,歌曲为D调,一段体,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在这短短的四句淳朴而形象的歌词中,却融进了如此的诗情画意,把美丽富饶的草原景色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抒发了内蒙古

人民对自己家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度的阶段,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认知有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并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要素的讲解尤其重要,想让他们掌握音乐知识,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学生有了动力,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真挚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把握《牧歌》的演唱方法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3、知识与技能:用绵长、圆润的声音演唱《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教学重点: 能用绵长、圆润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牧歌》。

教学难点: 唱准附点音符,注意装饰音的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风琴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 型:唱歌、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伴奏《鸿雁》,教师演唱,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

课件展示“鸿雁”。

(设计意图:通过一首好听的蒙古族音乐,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为学生更好的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2、一首“鸿雁”让我们今天的音乐课拉开了帷幕,来到美丽的大草原,想起北朝民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听到蒙古人演唱的歌曲,便立刻感受到浓厚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草原的歌曲“牧歌”(课件展示),在聆听的时候,注意思考2个问题。

(1)从歌曲的速度和曲调上来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速度舒缓、曲调悠扬

(2)由本首歌曲你联想到了什么?

蓝天、白云、碧绿的大草原、洁白的羊群

(设计意图:初听感受理解乐曲和乐曲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对蒙古人民的游牧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学唱旋律。

(1)旋律演唱,跟口风琴的旋律演唱。(设计意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演唱简谱)

乐理小知识:连音线 倚音

(2)填词演唱

3、讲解演唱方法:微笑、闻花香、张内口。

处理:第一句强 第二句 稍弱一些

三、拓展

1、介绍乐器:马头琴,了解其音色。

2、出示长调、短调。

3、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四、小结

一首悠扬婉转的“牧歌”,让我们仿佛走进了美丽的大草原,在今天的音乐旅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蒙古族的民间音乐,还领略到了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那么在未来的明天,我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接触更多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让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更加和谐美好!下课!(在欢乐的音乐中结束本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