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老中医防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探析-老年病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2024-05-03 来源:钮旅网
名老中医防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探析-老年病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医院长期承担高干保健医疗任务并从事老年病的研究和诊

疗工作,中医科成立近60年以来,诸多国医名宿在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他们师承门派不同,临床优势特色不一,但在治疗老年病及高干保健领域却有很多共性之处,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原始医案。章次公(1903年-1959年)名成之,号之庵,江苏镇江人。17岁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受业于医学大家丁甘仁,后又从学于经方大师曹颖甫先生及国学大师章太炎。龚志贤(1906年-1984年),四川巴县人。师承巴县名医李寿昌习医,3年后办三友医社,后又创办国学医院,并任院长。建国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司科长, 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中央首长保健医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等职。魏龙骧(1912年-1992年),原名文玉,河北省东光县人, 四小名医之一。师承医界名宿杨淑澄,精研中医经典,博览历代各家,而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从事医务行政工作,兼行医疗保健。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章次公、龚志贤、魏龙骧3位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医案,旨在分析其处方用药特点并以此探讨

传承其防治老年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路。

1. 研究对象 章次公、龚志贤、魏龙骧3位已故名老中医精 资料与方法

于内科、善治杂病,于老年病更是颇有心得[1].收集3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患者的病案资料。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共采集1958年至1983年的保健医案

182诊次。患者平均年龄为71.3岁。采用照相机将相关医案拍成电子照片,然后将其医案文字进行文档化。在此过程中主张不易一字一句,以尽量保持医案本来面貌。

3. 纳入标准 章次公、龚志贤、魏龙骧3位名老中医诊治的

60岁以上患者涉及处方用药的医案。

4. 排除标准 ①医案中饮片处方采集不完整者;②医案中因

书写或原始资料保存等原因无法辨识的处方。

5. 数据规范化 所有药物的名称、主要功效的分类、四性及

归经,均以《中药学》[2]为标准,未收入或收入不完整之药物,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学》。

6.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应用Microsoft Excel2003

录入数据,建立规范的药物数据库。对数据库中的用药数据进行频次、药物类别、药性、归经频数等的描述性分析。

1. 用药的基本情况 在本治疗老年病的方药数据库中,共涉 结果

及用药225味。根据统计学原则,药物使用频率累积达到前50%的药物为高频用药。主要使用药物有33味,其中补虚药有甘草、白术、茯苓、麦冬、白芍、生地黄、山药、枸杞子、酸枣仁、黄芪、茯神、远志、何首乌、附子、沙参、五味子、巴戟天、玄参、石斛、西洋参、人参、柏子仁;理气药有陈皮、砂仁、橘红、厚朴、木香、石菖蒲、

姜半夏、山楂、豆蔻。

2. 用药分类情况 见表1.在整个数据库中,补虚药的用药比

例要远远大于其余诸药。而其中清热、理气依次下降,分列第2与第3,提示气滞与邪热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机。其余安神、化湿、解表药则紧随其后,提示痰湿与表邪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机,而精神不宁在老年人也数常见。将表1中的补虚药进行进一步拆分成补气、补阴、补血、补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在诸补虚药中以补气药为最常用,约占总用药频次的一半,为49.47%,其次是补血药,约1/4,为26.60%,而补阴和补阳药合占约1/4,其中补血药占14.71%,最后是补阳药,占9.22%.

3. 药性频数分布情况 见表3.偏温热性的药占大多数,为

44.15%,偏寒凉的药占31.83%,而平性的药占24.02%.在温药中,热药并不多,只有2.13%,而温药与微温之药则占42.02%,而在偏凉的药中,寒性药也不如微寒药多。其中平性的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提示了在老年病中,总体的药性是偏缓和的,大寒大热的药较少。

4. 归经频数分布情况 见表4.总体上五脏所占比例较大,约

74.76%.而六腑所占比例较少,约25.24%.而在诸脏中,以脾比例最高,为18.67%,肺的比例为18.26%,紧随脾脏。而心、肝、肾分别占据13.99%、12.53%、11.14%,均超过10%,而心包所占比例不仅在脏器中,而且是在所有归经中最少,仅为0.17%.在六腑中,以胃的归经比例最高,为15.72%,远超六腑其余诸经,甚至大于六腑其余诸经之和。

1. 以补为主 从药物分类的分析结果可知,治疗老年病的药 讨论

物分类最多的为补虚药,占35.43%,而补虚药中,又以补血药和补气药为主,提示了3位名老中医均把正虚作为老年病的基本病机,且以气阴虚为主。而从药物的归经分析结果上看,五脏的归经较六腑为多。归经频率在10%以上的脏腑由高到低分别脾、肺、胃、心、肝、肾。五脏属阴,藏精气而不泻,而六腑泻浊气而不藏,故归经较少,独胃为水谷之海,主化生气血,故归经也多,排第3位,故而在归经的分析结果上体现出3位名老中医在治疗老年病中重视五脏的思想。

2. 注重脾胃 中医学非常重视脾胃,认为脾胃为仓廪之官,

主化水谷,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长养五脏。《素问平人气

象论》把胃气提到了很高的高度,谓: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也指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四脏之气,皆禀于脾,故四时皆以脾气为本.金代的李杲发展了脾胃学说,鲜明的提出究乎生死之际,所着《内经》悉言人以胃气为本.因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不能充人寿应百岁其元气消耗不得终其天年.把调理脾胃作为治疗老年病,使人得终其天年的重要方法。朱丹溪谓补肾不如补脾,脾得温则易化而食味进,下虽暂虚,亦可少回与李东垣之意相同。3位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用药中体现了非常明显的重视脾胃的特点。从归经来看,脾胃归经分别占第1和第3位,而其总和为34.39%.也就是说, 医院3位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中每用3味药中就有1味切于脾胃[3].

3. 注重安神 宋代陈直在《养老奉亲书》提出子女应当:凡

丧葬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暗昧室不可令孤,凶祸远报不可令知,轻薄婢使不可令亲等,都是保护老年人的精神的措施。3位名老中医的医案,在生活调养精神上未见形容,但是用药上在此方面也有体现,在老年病的临 十分注重安神药的运用,其常用的药物有龙齿、酸枣仁、茯神、远志、柏子仁等,包括重镇安神,养心安神之药,在整个用药中占6.02%,为所有的分类之中的第4位。从归经上看,入心经的药占13.99%,仅次于脾、肺、

胃经,为第4位。3位名老中医在老年病上注重运用安神之药是对老年医治法的丰富和扩展[4].

4. 药气平和 老年病虽虚实夹杂,用药上也是扶正祛邪并施。

但是在总体上来说,对 用药忌偏,需以平和为要。3位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用药也很好的体现了这点。另外,年老之人本就厌于药,一些令人望而生畏闻之刺鼻食后作呕之药不宜使用,如蜈蚣、全蝎、地龙等动物类药,气味较为腥臭,患者依从性会降低,不利于治疗。且这些刺激药物对脾胃作用较大,服之不得法,反致病情生变。故而3位名老中医在治疗老年病时基本不用这类药。

第6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口

(60岁以上)占13.26%,约1.78亿,而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7%.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临床诊治老年病患的压力亦将增大,因此本着为老年病患提供更好服务的目的,总结传承名老中医诊治老年病经验的工作就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传明,李怡。 医院国医名宿的学术见解及治疗老年病

的临证经验浅述。 中医药,2012,31(2):90-93.

[3] 李航。杨少山治疗老年病经验。中医杂志,2007,48(4): [2] 高学敏。中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01-302.

[4] 李怡,王宝。老年多系统病症中医综合论治的思考。中华

中医药杂志,2013,28(9):2551-25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