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们村子很小,师资非常紧缺,于是就和相距一公里路的邻村一起联合办学。我们读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去邻村的小学读书。从那时 开始,我们有了晚自习。
②那时候的乡村都没有通电,点灯用的煤油都是凭票供应的。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我和哥哥的煤油灯是自己动手做的。把空墨水瓶反复地 刷洗干净,捡两个铁皮的酒瓶盖,用钉子砸出圆形的孔,把旧棉花搓成的灯芯穿过去,墨水瓶里倒上煤油,盖好酒瓶盖,就是一盏煤油灯了。小 小的煤油灯点亮时,闪闪的灯火在绿色的玻璃瓶里非常好看,爱( )的我总觉得自己守着的是天上落下的一颗小星星。
③每天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十六盏小小的煤油灯被点亮,仿佛一片璀璨的星空。老师走进教室后总是很开心地笑,他说他是在给星空下的 孩子讲课呢。晚自习后,老师不放心我们这几个外村的小女生走漆黑的夜路,他总是把我们送过了村头的那片小树林才放心。那时的老师二十岁 出头,还没有成家,每天快乐得像个孩子。如果是无云的夜晚,我们会顺着土路,一起( )流水般的月光飞快地走着。老师有时给我们讲有趣 的故事,有时和我们一起大声歌唱。
④碰上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师就会从家里找来几个白菜疙瘩绑在木棍上,把中间的软芯挖空,再塞上烂棉花套子,把煤油灯里的煤油倒 进去后点燃照明。每次走过小树林,举着火把的老师就会停下来,目送我们走进灯火点点的村庄。直到我们小小的身影都看不见
了,他才转身回 去。离开老师往村子里走的时候,我有时会回头看看越来越远的老师,他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漆黑的夜色里。他手中高高举着的火 把像是努力( )乌云缝隙的一束阳光,是那么温暖、明亮。
⑤一个乌云密布的夜晚,东北风刮得越来越猛,大片的雪花如撕碎的棉絮般突然而至,纷纷扬扬。老师果断决定提前下课,趁着大雪刚刚开 始飘落赶紧送我们回家。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天地间已是白茫茫的一片。明亮的雪光虽然把黑夜照得透亮,纷乱的雪花却让我们无法看清楚脚 下的路。走着走着摔倒一个,走着走着又摔倒一个。老师怎么拽也顾不过来,没办法了,他就让我们牵着手走,自己则在后边紧跟着照顾我们。 好不容易走过了风雪肆虐的小树林时,脚下的积雪已经很深了,我们催促老师快点回家,可他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冰冷的风雪里,目 送我们慢慢走远。我回过头去看他的时候,漫天飞雪的朦胧视线里,只见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和白茫茫的天地融为一 体。
⑥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结束后,老师和我们走在那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上,那晚月光皎洁。老师不说话,我们也不说话。走过村头那片 小树林时,老师慢慢停下来,我们也停下来。老师对着我们挥挥手,示意我们快点回家。我们跑了几步又停了下来,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 地看着老师。老师也默默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依旧站在原地。当老师突然喊出“立正!向后转!齐步 走”时,我们已经泣不成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第33期,有删改)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遐想 蹚着 探出 B幻想 蹚着 挤出 C幻想 踏着 探出 D遐想 踏着 挤出
(2) 文章写了多次送行的情境,每次情境都不相同,带给“我们”的感受也都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表中的内容。 送行情境 月夜讲着故事、唱着歌送行 ② 雪夜手牵手送行 ④
感受 ① 温暖、明亮 ③ 留恋不舍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4) 文章第②段中以详细的笔墨写墨水瓶灯的制作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你怎么理解文章结尾处老师“突然喊出‘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这一行动的? 你认同老师这种近似“无情”的做法吗?为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