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药学专业知识清热药

2020-01-27 来源:钮旅网


中药学专业知识清热药

功效:清解里热。 性味:大多寒凉,味多苦。

适用: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虚热药。 使用注意: 本类药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服; 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津,故阴虚津伤者亦当慎用;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尤须明辨,不可妄投; 要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一、除烦利尿:石膏(×利尿)、栀子、芦根、淡竹叶、竹叶 二、润燥:知母、天花粉

三、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石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

(1)温病气分高热(石膏配知母)。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栀子

善清心、肺、三焦之火。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病证】

(1)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栀子配淡豆豉)。 (2)湿热黄疸(栀子配茵陈),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芦根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胃热呕哕。 (3)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4)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竹叶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主治病证】

第1页

(1)热病烦渴,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 (2)热淋,小便不利。 (3)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 淡竹叶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 (1)热病烦渴。

(2)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 (3)水肿,热淋,湿热黄疸。 知母

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 (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知母配黄柏)。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天花粉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夏枯草

【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决明子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1)肝热或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热结肠燥便秘。

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小结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一、除烦利尿:石膏(×利尿)、栀子、芦根、淡竹叶、竹叶 二、润燥:知母、天花粉

三、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第2页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黄芩

善清上焦肺与大肠之火。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病证】

(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 (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 (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胎热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较强,湿热、热毒诸证宜用。 炒黄芩苦寒之性略减,胎热胎动不安宜用。 酒炒黄芩能上行,清上焦热宜用。 炒炭凉血止血力较强,血热出血宜用。 条芩善清大肠火,枯芩善清肺火。 黄连

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善清心胃之火。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病证】

(1)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连配木香)、黄疸。

(2)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3)肝火犯胃呕吐吞酸(黄连配吴茱萸)。

(4)血热妄行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 黄柏

作用偏于下焦。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主治病证】

(1)湿热下注之带下、淋浊、脚气、足膝红肿(黄柏配苍术)。 (2)湿热黄疸,湿热泻痢,湿疹,湿疮。 (3)热毒疮肿,口舌生疮,血热出血。 (4)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 龙胆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

(1)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阴囊湿疹,湿热黄疸。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等。 (3)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 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主治病证】

(1)湿疮,湿疹,疥癣,麻风,阴痒,带下。

第3页

(2)湿热黄疸、泻痢、便血。 (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小结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一、养阴润肠:生地黄、玄参 二、活血:牡丹皮、赤芍、紫草 三、定惊:水牛角 生地黄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主治病证】

(1)温病热入营血证。

(2)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3)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 (4)阴虚肠燥便秘。 玄参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主治病证】

(1)温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心烦不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 (3)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阳毒脱疽。 (4)阴虚肠燥便秘。 牡丹皮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主治病证】

(1)温病热入血分而发斑疹,血热吐血、衄血。 (2)温病后期阴虚发热,久病伤阴无汗骨蒸。 (3)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癥瘕,跌打伤肿。 (4)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赤芍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 【主治病证】

(1)温病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火热内伤之血热吐衄,皮下出血。 (2)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癥瘕,跌打肿痛。 (3)痈肿疮毒,目赤肿痛,肝郁化火胁痛。 紫草

【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

(1)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麻疹。 (2)疮疡,湿疹,阴痒,水火烫伤。

第4页

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高热神昏,血热斑疹吐衄,惊风。 小结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一、养阴润肠:生地黄、玄参 二、活血:牡丹皮、赤芍、紫草 三、定惊:水牛角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一、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

二、利咽:板蓝根、大青叶、射干、山豆根、马勃、木蝴蝶 三、止痢: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秦皮 四、消痈:蒲公英、败酱草、野菊花、紫花地丁

五、其他:青黛、牛黄、重楼、白鲜皮、土茯苓、穿心莲、半边莲、半枝莲、大血藤、白花蛇舌草、熊胆、金荞麦、垂盆草 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病证】

(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2)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 (3)热毒泻痢。 连翘

“疮家圣药”之称,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主治病证】

(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2)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 (3)热淋涩痛。 大青叶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

(1)温病热入血分之高热、神昏、发斑。 (2)丹毒,咽喉肿痛,口疮,痄腮,痈肿疮毒。 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

(1)温病发热、头痛或发斑疹。

(2)咽喉肿痛,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 射干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第5页

(1)咽喉肿痛(证属热结痰盛者尤宜)。 (2)痰多咳喘。

(3)久疟疟母,经闭,痈肿,瘰疬。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味极苦,不宜入煎剂,应去壳取仁,装入胶囊,或以龙眼肉或馍皮包裹吞服。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以治乳痈最佳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为治肺痈之要药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主治肠痈腹痛 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为治热毒疮痈之要药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善治疔疮肿毒 牛黄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主治病证】

(1)热毒疮肿,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瘰疬。 (2)温病高热动风,小儿急惊抽搐,痰热癫痫。 (3)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 (牛黄配珍珠) 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 【主治病证】

(1)热毒发斑,血热吐血、咯血、衄血等证。 (2)小儿急惊发热抽搐。

(3)肝火扰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痄腮肿痛,喉痹,火毒痈疮。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土茯苓:解毒,利湿,通利关节。治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之要药。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第6页

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小结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一、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

二、利咽:板蓝根、大青叶、木蝴蝶、射干、山豆根、马勃、 三、止痢: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秦皮

四、消痈: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野菊花、紫花地丁

五、其他:青黛、牛黄、重楼、白鲜皮、土茯苓、穿心莲、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血藤、熊胆、金荞麦、垂盆草

第五节 清虛热药

一、凉血:青蒿、地骨皮、白薇 二、除疳热:银柴胡、胡黄连 青蒿

【功效】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主治病证】

(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虚热兼表。 (2)热病后期之夜热早凉,或低热不退。 (青蒿配白薇、 青蒿配鳖甲)。 (3)血热疹痒、吐血、衄血。 (4)疟疾寒热。

(5)暑热外感,暑热烦渴。 地骨皮

【功效】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 【主治病证】

(1)阴虚发热,有汗骨蒸,小儿疳热。 (2)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3)肺热咳嗽(地骨皮配桑白皮)。 (4)内热消渴。 白薇

【功效】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主治病证】

(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产后虚热,阴虚外感(白薇配玉竹)。 (2)温病热入营血证,肺热咳嗽。 (3)热淋,血淋。

(4)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胡黄连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 【主治病证】 (1)骨蒸潮热。 (2)小儿疳热。

第7页

(3)湿热泻痢,黄疸。 (4)咽痛,疮肿,痔肿便血。 银柴胡

【功效】退虚热,清疳热。 【主治病证】

(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 (2)小儿疳热。 小结

第五节 清虛热药

一、凉血:青蒿、地骨皮、白薇 二、除疳热:银柴胡、胡黄连

第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