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莫入误区
从理想的角度我们都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但问题恰恰在于,教师和家长作为有着不同“蓝图”的雕塑家,他们并不总是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教育孩子”这项人类生活中最为重大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和教师根据社会要求的理想模型来雕塑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在不反对这一理想的同时,可能有更为功利的教育目的。《扬子晚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个11岁的小学生在其作文《一件难忘的事》中记述了一次自己和同学们一起玩时碰到了危险情况,他发现后一个人溜走了。在文章结尾小作者写道:“当同学们质问我为何不喊他们一起跑时,我回答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老师给这篇文章打了不及格,可家长见了,反而认为自己的儿子成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竟成了成熟标志,我为这位家长的如此“高见”感到痛心和害怕。痛心的是孩子幼小心灵已被毒化,失去了人性的道德约束;害怕的是没有人性的人将来会给社会带来危险。由此,我想到了在育人环节中,如何规避家庭教育误区给孩子的成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现在有些孩子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等,这些缺点和不足的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当的家庭教育无论如何难逃其咎。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和教育方法上都存在着偏差。
有的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非平等的人来对待,按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培养;有的怕自己的孩子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吃亏,就把负面作用大的、世俗甚至庸俗的为人之道传授给孩子;有的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等。观念上的偏差必然导致教育方法上的偏差。对孩子过度的重视,过度的保护,过度的服务,给孩子过度的物质享受,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慢慢地在毒化中形成、强化,孩子缺点和不足的暴露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应有怎样的表现呢?
在成功的家庭教育中,我认为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比培养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如健康的情绪、刚毅的性格、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良好积极的兴趣、动机和理想等;加强对孩子的公民素质教育,如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独立意识、社交意识等,让低级、世俗、庸俗的“不健康”的情商和素质都无可乘之机。另外,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的教师,因此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持续的、无限的,如果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那就达到共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五天的学校正面教育就很有可能被家庭两天的负面教育所吞噬和消耗。
马卡连柯曾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其实,要真正实现对孩子的理想教育,只能把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联合起来——是相互制衡而不是抵消,是相互促进而不是攻讦。而学校在这方面,可以给予家长一定的帮助,如开设讲座,向
家长们传授有关的知识;如组织各类活动,为家长和子女提供情感交流的场所;如开设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为家长提供方法上的指导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因此,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港湾,家长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文化科学知识,以自身的责任感、公德心来点化影响自己的孩子,并努力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在这种家庭中接受教育的孩子,才能在他(她)准备启航的那一刻就以坚毅、勇敢和果断的心态去迎接大风大浪的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