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学生个别的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生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他的发展形成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
3、微格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分解为若干教学技能,在专门组建的微型课堂中,应用电教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分项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指专门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可控的实践系统,其将将复杂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然后逐一对每类教学技能单项单独进行训练。在按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的同时,利用视听技术手段进行实况记录,随后重播实况,使试教者和评议者都能更客观地评价试教者的教学行为。 5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6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亦称教学系统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整体设计思想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模式(或称为系统方法的思想与设计模式)
7任物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它从特定的教学要求出发,逐步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先决)技能,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8所谓电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说是利用幻灯、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从而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9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1)电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媒体和媒传教学法来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现阶段可以等同起来,可以交叉使用。[南国农]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多功能存储,传递声像教育信息的媒体,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控制教育过程的信息,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就是电化教育。[李运林、李克东] 10计算机辅助教育:程序教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1教育:广义教育: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统可称之为广义的教育 。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12教育技术:广义: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狭义上: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13物化形态的技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等及相关的软件。
14智能形态的技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
15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它可以在员工需要的时候,以最有效的形式向员工提供他们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帮助。(115)
16快速原型法:过程包括在教学设计初期快速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然后反复进行一系列的的快速使用和修订过程,直至开发出一个可接受的产品为止。(116)
17知识管理:是对在一个机构中存在的外显清晰的知识的和内在的可通过推断得出的知识,进行鉴别、以文档的形式保存和传播,并以此来提高该机构的工作成绩。(116)
18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以传递教学信息最终目的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133)
19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133)
20集体教学:主要指在传统的学校教学班级的基础上由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引入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类教学系统的结构是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结构,其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集体教学方式,其他要素如教育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经费、资源、环境等都由上级部门确定。(173)
21讲授法:指教师面对学生,通过语言语言与学生相互作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在教学方法中起主导作用。(179)
22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称为课件。(197)
23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新发展,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和个别化教学系统的开发,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教学于学习的理论来构造的(198)
24在教育中利用计算机还有另一面起到行政管理作用,他可以帮助做行政事务,设计课程表,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称为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2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数据文字声音音乐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一种技术。(204)
26过程技术:引导学习者主动投入学习,并且能够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育学的模式与方法.过程技术是经过仔细设计,具有可靠性,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的,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教与学的模式与方法。(208)
27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8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实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亦称为系统工程方法。
29系统工程方法:是各类人工系统组织管理技术的总称。他的特点:把定量化的系统思考方法应用于组织管理的工程实践,寻求实践效果的优化。
30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组织管理思想、方法和方法论的总称。
31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32信息高速公路: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以光导纤维缆为骨干,建立纵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双向大容量和高速度的电子数据传递系统。 33、对学习理论的界定;学习理论的职能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学习理论的职能主要有:
(1)可以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2)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握。 (3)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34习米纳尔
35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视频压缩技术将活动视频信息加入到会议中,通过电话线传输,与会者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通过监视器看到文字、图表、静止图像和其他会议现场的活动图像。
36远程教育: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有双向交流的通道。远程教学既是集体教学又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
37教育系统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育目标,并应用系统分析方法来设计教学系统、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喝对方案进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38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人们根据社会对教育活动的需求,根据学习者的基本条件和特征,根据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特征而制定的能有效地适应社会需求及其变化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的程序或模式,并开展相应的实施和评价活动。
(人们把课程开发理解为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是对教育或教学的一系列程序和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2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39、掌握学习电子学档
微型(格)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微型教室、控制室、观摩室、示范室 第一章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1、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试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
1)1946年爱德加.戴尔发表了以“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做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这个理论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知道思想。 2)它是戴尔1946年提出1969年进行修改
分为三大类十一个层次: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
3)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
戴尔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参加更抽象的教学活动。 2、戴尔经验之塔:把经验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基本观点: 第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 上升,越趋抽象。 第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第三,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第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地抽象。 第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3、解释“视听与教学传播过程的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埃博克)
1)明确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具体化2)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讯息—教学内容3)进行视听传播舶设计4)把视听传播设计的产物—教学系统投入教学情境中适用。这一过程是:(显示教学内容;学习者接受教材的刺激;作出反应;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进行评价)
4、程序教学的要素:
(1)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2)积极地反应。(3) 信息的及时反馈。(4)自定步调。 (5)减少错误率 5..“强化”理论
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请参见下表: 有机体的行为分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由已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反射学习
操作性行为: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好象是自发的反应。分为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
操作学习:把大多数人的行为,甚至所有人类的学习都看成是操作,在这种操作条件作用下,反应经诱发后,随即给予强化,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据此,斯金纳提出,为了使学生对刺激作出符合要求的反应,必须将教材\"程序化\";为了形成符合要求的刺激-反应联结,必须尽量避免不符合要求的反应,要将教材尽量细分为\"小步子\",以便能在每个小步子中诱发出正确的行为来;为了最有效地强化学习者的反应,必须在反应发生后\"即时强化\"。 6程序设计模式
程序教学的关键是编制程序教材。学习的程序不只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排列,而是根据一定的学习理论,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材的排列顺序。下面是斯金纳编制的体现他的\"操作条件\"原理的直线式程序模式(如下图)。
1)直线式程序是把教材分成一系列连续的步子,每一个步子很小,每呈现一步,要求学生做出一个应答反应,学生答错后,机器就呈现正确的答案,加以核对,得到强化,然后再进入下一步。
上述的直线式程序教材只提供一种掌握所学知识的思维途径,学生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规定的顺序进行学习;程序中也只提供对学生反应正误的反馈信息或呈现正确的答案,而不提供启发思考的补充程序
2)分支式程序模式
分支式程序教材是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采取一些补习环路来修正错误,一达到掌握教材的目的。 7、阐述教育技术是如何有三个概念整合而成的?
1)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方法有关。他们是:
一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思想和方法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这三种教学方法大体在20世纪初开始,先后各自独立的发展。
2)但到了50年代和60年代三种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则相互影响。如50年代后期,传播理论影响到视听教学领域时从传播模型中已明确提示了教学过程中影响传播效果的众多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而在以后的程序教学运动中菜真正认识到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影响和决定学习效果的变量是如此复杂,只有系统方法才可能对教学过程作系统分析,成为提高效果的有效手段。
3)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融为一体形成教育技术领域。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8说明电话教育名称的由来
9归纳电化教育重新起步、迅速发展的原因 10阐述电化教育的定义和实质 11阐述教育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12阐述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13解释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涵义及其关系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一) 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分支学科
(二) 作为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三) 作为方法论的学科 14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的区别:
1、 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3、 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 15图1 教育技术各范畴之间的关系 ( 一 ) 设计范畴
设计包括过程的设计和资源的设计。设计范畴至少包括四个理论与实践方面: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特征。 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 讯息设计涉及对教学信息的符号形态的操作;
教学策略是对选择并安排教学活动的实际事项的详细阐述;
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 (二)开发范畴
开发范畴的基础是教学媒体的开发。开发就是把媒体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物理形式的过程,包括设计、制作和发送的功能。 这个范畴根据媒体制作技术分为四大类: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 印刷技术是主要通过机械或照相印刷过程制作或发送教学材料(如书和静态视觉材料)的方法; 视听技术是通过使用机械或电子设备来制作或发送教学材料以呈现形象化的听觉和视觉讯息的方法; 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是利用基于微处理器的资源来制作和发送教学材料的方法; 整合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几种媒体形式的教学材料的制作和发送的方法; (三)利用范畴
利用就是使用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利用”描述了学习者与教学材料和系统的相互联系。这个范畴要求系统的使用、传播、推广、实施和制度化。它受政策和法规的限制。
它的四个子范畴是: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以及政策和规定。 媒体利用是对学习资源的系统使用;
革新推广是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划的策略进行传播的过程;
实施是在实际(非模拟)的环境中使用教学材料或策略。制度化是在一个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对教学革新成果的持续常规地使用。 政策和规定是影响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的社团(或其他组织)的规则和行为。 (四)管理范畴
管理范畴是影响教育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许多教育技术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 . 这个范畴最早是从对媒体中心、项目计划和服务管理中演变而来的。 . 这里的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 它的子范畴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发送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 资源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资源支持系统和服务;
发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材料分发的方法与向学习者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的方法; 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信息的存储、转换或处理,目的是为教与学提供资源。 (五)评价范畴
评价就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
评价范畴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考测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问题分析是指使用信息搜集和决策策略来决定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标准参考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技术;
形成性评价包括搜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总结性评价包括搜集达标方面的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来做出利用方面的决策。 16 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下面三个因素: (1)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面意义包含了学习的效果、学习的个别化、个性化、学习者特征、以及学习的理论模型。在这些内容中,学习过程理论模型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如果我们研究分析教学设计理论的变化,就可以看出: 20世纪70年代 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而展开过程设计; 20世纪80年代 以认知科学的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
20世纪90年代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模型为基础而展开过程设计,之后又以对这些学习理论模型的综合应用为基础而展开对教学过程的
设计。
学习过程的理论模型是影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因素。 (2) 依靠资源
“依靠资源”包含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物力资源中媒体为主要内容。媒体隐含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对教学媒体的形态和传播方式起着决定的作用。
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使媒体有最初的视听教材发展为计算机课件、多媒体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等形式。新技术的发展与学习过程模型的变化,使媒体的教学功能亦不断发展变化,由辅助手段发展为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促进信息内部加工的外部条件和认知建构的学习环境。
所以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到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即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3) 运用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使教学设计理论的操作程序亦由原来的线性流程演变为局部循环,进而发展到非线性的步骤。这些也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是与这三个因素有关,而主要是由于学习过程理论模型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随着现代理论和人工智能理论、脑科学以及新信息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在系统研究整体论方法的运用下,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必将推向更新的高度,并在教学改革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五章教育系统设计 第六章教学媒体开发与利用 17教学媒体的主要特征
1、 工具性 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与人相比,处于从属地位,是人们获得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2、传播性
教学媒体可以将各种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到一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扩大了的范围内得以展现。 3、表现性
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
4、固定性 教学媒体可以将教学信息记录和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现。 5、重复性
教学媒体可以根据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多次地被使用,而它所呈现的信息的质和量基本上保持稳定不变。 6、可控性
教学媒体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使用者自由操纵控制。 7、参与性
教学媒体在被操作使用时,学习者还可以参与其他的学习活动。 18 教学媒体的作用
使用合理选择的教学媒体,特别是使用精心设计制作的媒体教材,可以在课堂集体教学、学生个别化学习、远距离教育等各种教育方式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总的来看,教学媒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使学习者接受的教学信息更为一致,有利于教学标准化。 2、 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使教学活动更为有趣。 3、 能大量提供感性材料,增加学习者的感知深度。 4、 设计良好的教学媒体材料能够促成有效的交互活动。 5、 设计良好的教学媒体材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6、 有利于实施个别化学习。
7、 有利于开展协作学习,促使学习者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8、 促进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 9、 有利于开展远距离的教育。 191 .电视的优点
⑴ 与无线电广播一样,可以将信息即时、迅速、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 ⑵ 与电影一样,能够沟通抽象概念与具体经验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变得更有效。 ⑶ 具有信息传递及时、生动的特点,可以替代现场参观。
⑷ 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可高清晰度电视的图像质量已接近 35mm 电影。 2 .电视的局限性
⑴ 信息是单向传播的,学生不能及时提出问题,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⑵ 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比较消极被动。
⑶ 以固定的速度播放,所有的学生都接受相同的信息,难以满足各人的不同需要。 ⑷ 设备出现故障时,信息传播将受影响,甚至中断 3 . 电视的适用范围
电视能有效地用来实现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电视为开展第二渠道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通过课外看电视,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有利于智能的发展。此外,以电视广播为主要媒体的远距离教育系统,是扩大教育规模的有效途径。 3.视盘的适用范围
由于视盘呈现教材的方式灵活而多样,能发挥诸如电影、幻灯、书刊等各种媒体的特点,提供多媒体学习的经验,因而特别适合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实验和研究表明:视盘应用于教育和培训,能降低费用、缩短时间,在实验教学方面尤为突出。 20计算机的教育应用特性 1.计算机的优点
⑴ 使用计算机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⑵ 提供的 色彩、音响和动画图形能够增加内容的真实性,并能够使练习、实验、模拟等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⑶ 能够将学生过去的学习行为记录下来,在设计下一步教学时使用。 ⑷ 是实现个别化教学的有效工具。
⑸ 所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有效的气氛。 ⑹ 更多的信息资源可由教师使用,增大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控制范围。 2.计算机的局限性
⑴ 购置硬件的费用比较昂贵。
⑵ 计算机的种类繁多、规格不一,从而造成使用及保养的困难。 ⑶ 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软件,特别是个性化的教学软件。 ⑷ 软件开发成本较高。 3.计算机的适用范围
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技术逐步进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近年来,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教育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大。其适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 作为运算工具。计算机最适于这种用途,因为它能在几秒钟内实现上万个人才能完成的计算。 ⑵ 教授计算机课程。即用计算机教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⑶ 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这是计算机对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 ⑷ 辅助行政管理和学习管理。它可以用来帮助教育系统的全部行政事务。
⑸ 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对信息的存储及检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21 教学媒体材料的编制要求
为了保证教学媒体材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坚持教学媒体材料的质量标准,在编制教学媒体材料的上述过程中要明确并贯彻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的“五性”高度统一的要求。 1、科学性
媒体教材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科学性是教学媒体材料的基础。科学性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媒体材料的具体内容上。 2、教育性
媒体教材的教育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它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材料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3、艺术性
艺术性主要关注媒体教材能否通过声与像的艺术魅力来增加感染力,使教学内容富有艺术气息,增加趣味性,引人入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技术性
技术性是对媒体教材编制的技术质量的具体要求。各类媒体教材的技术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 5.经济性
经济性是要求媒体教材编制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应与其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相平衡。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 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它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 22教学媒体材料的选题原则
教学媒体材料是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材料的选题必须通过教学设计来确定。要从优化的教学目标出发,按照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特点、学习者特征和教师特点进行分析,在制定具体教学策略过程中要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并根据实际环境和资
源条件来选择和协调各种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选题的时候,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考虑: (1) 学习内容方面
考虑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目标是什么?该内容用语言表述是否存在困难?该内容是否适合直观表现?媒体的使用是否能够增大信息量?使用何种教学媒体能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方面
考虑教师是否确实需要使用某种媒体材料?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媒体设备?是否具有足够的相关资料?这种媒体教材产生后能否熔于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 (3) 学习者方面
考虑学习者共同的和个别的学习风格有哪些?学习者是否欢迎这种媒体材料?这种媒体材料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和兴趣特点?媒体材料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4)实际环境和资源条件
考虑实际教学环境中可用的媒体有哪些?它们的技术可靠性如何?使用环境是否理想?对于相应的学习内容,已有的或能够租借或购买到的媒体材料有哪些?这些媒体材料是完全适用还是部分适用? 23教学媒体材料的一般编制过程
教学媒体材料的一般编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主要过程有以下几个: (1) 选题分析
本阶段要根据教学媒体材料编制的选题原则,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目标、内容、媒体特征、有利和制约因素,从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来确定选题,并组成相应的编制小组进行工作。 (2) 材料的准备
本阶段要根据已确定的选题,为材料的设计和具体编制工作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包括具体教学内容的准备,设计、开发和评价阶段的一些理论资料和可供参考的样例的准备等。 (3) 教本的编写
本阶段由编制小组各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对媒体材料的功能、框架结构、具体表现形式等加以设计,并按一定格式编写出脚本。在设计的同时,还应由技术人员根据设计的思路先制作出一个小的原型,并通过讨论和试用后进行修改。 (4) 开发
本阶段由技术人员根据原型和脚本进行媒体材料的具体制作。 (5) 评价和修改
本阶段通过编制小组自评、组织人员试用等方式,对媒体材料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以及媒体材料的技术特性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的情况进行最后的修改。
第七章以视听技术为基础的集体教学模式与方法 24集体教学的基本特征:
1) 一类是教学系统的结构是以学校与教师为中心的集体结构 2) 以视听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或传播手段来进行教学的视听传播方法
3) 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是传播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他强调对教学系统的设计和视听信息的设计 25 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依据 。 1.依据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或理解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它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4.依据媒体特征
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媒体,而没有最优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 5.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的最适媒体,不等于实际上的最适媒体。
26集体教学的优缺点
优点1):便于行政管理 (使学校能比较有效的利用其设备与器材资源,以及合理地利用教师人才) 2)适合于缺乏经验的学习者 缺点:
1)过分依赖教师的技能和才干2)不能实施因材施教
3)不适合完成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4)不利于实施和巩固教学环节 27讲授法的优点
1) 很高的学生教工比例
2) 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能比较准确、科学、快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 方便,还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缺点:1)不可避免的要依赖于讲课人的水平和技能2)大大依赖于学生通过听讲来学习的能力。 28运用讲授发的要求
1) 把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2) 在语言的运用上,注重启发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3) 要注意与其他方法、手段、媒体的融合 4)
29媒体选择的原则 (一)教学媒体的特性
要想在教学中正确的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教学媒体,就必须对各个媒体的特性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在选择媒体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结果的类型
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得出了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的类型,根据这个结果设计教学活动,是选择媒体的依据。 (三)学习内容的特点
不同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会对教学媒体的提出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形式、特点等选择具体的策略。 (四)教学活动
构成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应该在选择媒体上做出计划,根据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刺激类型而选择能呈现这类刺激的媒体。 (五)学习者的特点
学习者的特点对选择的决策有重要意义。媒体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可以 产生不同的效果。 (六)实际因素
在选择媒体时要考虑实际因素,诸如媒体制作及购置硬件的费用,以及是否具备必要的教学环境 第八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模式与方法
30个别化教学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适用于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威客满足学生的需要,可能通过一种或多种专门的教学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允许学习者在通过一个教学序列时设定他们自己的学习步子,根据个人能特点为每位学习者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并允许每位学习者想要达到的目标。 31个别化教学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1) 以学校为基础的系统2)当地系统3)远距离学习系统 说明个别化教学系统的三种形式的特点: (一) (二)
以学校为基础的系统 当地系统
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学校学习,而学校提供学习设备和教师帮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如时间和进度到学校学习
主办学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些通常与函授课程有关的设备或学习条件。这样的系统是特别针对那些因个人情况难于或不肯能适应正规教育系统的学生。学生不变固定的时间到学校学习,而且不论在校内或校外都可以利用各种个别化学习设备。 (三)
远距离学习系统
在这里,大部分学习是远离主办学校进行的,向学习者提供的学习教材是通过广播电视大学或通过当地某一机构完成的。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至少要分配一定的指导教师,以便能辅导学生。这种辅导可根据学生与教师的相隔距离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采取面授指导、电话个别指导或函授等不同方式。 32个别化教学的优点与缺点:
1)自定步调,完全由学生控制学习进度 2)明确的教学目标
3)把不同的媒体结合起来促进学习
4)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5)对于大多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策略来说,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一般更能切合一些人的实际 6)定期反馈给学生带来一些动力 7)为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缺点:
1)学生需要责任心和学习动力非常强,对于年纪较小和缺乏经验的学习者不适合使用。 2)教师需要学会一些新的技能,而且还要花费大量时间 3)指导教师需要培训
4)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一策略的课程范围和类型相当有限 5)需要主办方管理系统的支持。 33简答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
1)计算机作为计算工具2)计算机科学与文化作为教学目标 3)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4)计算机辅助教学 5)计算机管理教学6)作为数据库使用 34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优点和局限性 1)它能为教育带来丰富的教育信息 2)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有利于学习者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 4)能使学习者以交互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5)能增进学习的效率和有效性 6)能训练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局限性:1)费用较高2)教学软件的质量和兼容性难以保证3)软件的开发费用较高
5) 计算机辅助教学达成的教学目标比较有限,不利于情感、动作技能、及人际关系技能领域等技能的教学目标6)学习者很少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缺乏社会性相互作用,不利于人格的全面发展。 第九章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模式与方法 35过程技术所具有的受到多种学习理论支持的特点: 1)丰富的实践机会2)重视强化或反馈3)重视个别差异4)
36 小组学习方法的优点:1)较高的认知目标2)创造性的思考技能3)交流的技能4)人际关系的技能5)理想的态度性格 缺点:(1)小组方面的困难2)态度问题
第十章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模式和方法
37 什么是远程教育:一般是指包括以下特性的教育形式:1,学习者与教师在地点上的分离2,实施有组织的教学项目3应用远程传播媒体系统,4有双向交流的渠道。
38远程教育既是集体教学,也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
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函授式教学阶段,视听媒体阶段,现代远程教育阶段,网络教育阶段
远程教育的一般模式:远程教学系统由授课过程、学习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构成整个系统 39 远程教学的特点:
1) 在远距离教学系统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的异地进行教与学是它的基本特征 2) 利用各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
3)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联系措施
4) 教师和辅导教师之间有可能实现不定期的会面或在教室实施少量的集体授课
5) 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中央电大或某些高校)来设计课程计划,组织编写和发送教学材料,监督整个教学过程 6) 很多情况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非实时的 远程传播系统的功能
1) 教学信息的展示2)师生相互作用3)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4)学习资源的获得与共享 40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 对教育内容提出新的要求2)有助于尝试新的教育模式3)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信息 4)使真正的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成为可能
41网络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利于个别化学习,利于交互,跨越时空,容易进入,资源搜索,传递方便,多领域专家共享及交流,便于学习反馈、独立操作,模拟真实,易于更新课程,利于协作学习、网上评价。
缺点:环境要求,须有较高的技术支持系统。价格较高,不易掌握,不易保持,要求教师和学生都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操作水平。 42网络教学的级别
第一级,利用网络颁布管理信息,诸如课程大纲、教学安排、教师联系方法。
第二级,网上发布课程补充信息,但主要课程还是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可以经常地从网页上浏览教师的讲课提纲、课后作业等 第三级,网络上发布课程主要内容,学生如果不经常上网会影响学习‘。 第四级,自制网页,在该水平上,课程既可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第五级,网络的重复利用,完全不需要面对面的讲授,所有的教学内容在线呈现,更多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43网络教学的教育层次
1) 专门针对基础教育方面的2)专门针对师资培训方面的3)专门针对高等教育方面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部分职业教育)4其他教育信息
44实施网络教学的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技术支持系统
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四个子系统组成:网上课程开发工具、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他们分别完成网上课程开发,教学实验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的功能。 2)教学资源
要使网络教学达到真正有意义的个别化学习,必须建立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网,通过这个网络,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轻松的获得关于某一主题的详细资料,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3)网络教学的研究
这是指网络教学中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4)师资培训
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教学方面存在着专家水平与普通教师水平的严重不平衡
普通教师无论在网络技术上还是在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水平上都比较低,因此广大教师的技术与理论的培训就显得特别迫切。 45远程教育中采用的媒体技术 一基于电话网的会议系统
1) 电话会议系统2)音频图形会议系统3)视频会议系统 二基于计算机的会议系统
1)数据会议系统2)多媒体会议系统3)虚拟会议系统 第十一章教育开发研究的系统方法 46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目的:
1) 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找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 2) 针对教学活动的需求,研究、开发相应的教学系统 3) 为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益,开发教育资源 4) 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的支持
47教育技术学研究同教育科学、教育哲学研究的区别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 (二) (三)
问题研究的层次差异 研究目的的差异 方法的不同
48系统方法的三维结构: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 49应用系统方法的步骤 1) 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
2)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替换的解决方案 3) 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 4) 实施问题解决的策略 5) 确定实施的效率
6) 如果有必要对系统加以修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