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1历史背景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逐步形成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联盟,它最早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4个共和国于1922年组成。到40年代,先后又有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以各种方式加入联盟,最终发展成一个拥有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以及一些民族自治实体的庞大国家。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对苏联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大改革。全面推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他鼓吹“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取消苏共领导,将改革引上了歧途。七十年代苏联经济开始走下坡路,1982年苏联经济成长率是零,工业生产率不到西方先进国家的1/3;农业生产率是西方的1/5,此后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再加上入侵阿富汗,耗费大量军费,人民的生活水平年年下降,经济上停滞不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仅把生产资料国有化,而且也把人民的思想国有化了,大力实施愚民政策,营造了举国上下思想一致的假象,广大百姓陷入了愚昧无知的境地。缺乏民主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官僚主义的领导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衰败和瓦解。《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中写道:“我担任苏共总书记一职时,我拥有的权力可以和专制帝王相媲美。”可见他所标榜的人道、民主都是虚无。其次,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随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与新思维”的提出,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经
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领导机构的错误领导,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2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晚,全世界所有的人注视着莫斯科红场上发生的苏联历史上的最后一幕:从克里姆林宫的旗杆上,饰有镰刀斧头和红色五角星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它宣布了苏联历史的结束。1991年8月19日发生的废黜戈尔巴乔夫的“8?19”事变到1991年12月25日,短短的4个月占世界六分之一陆地大国的苏联,它的首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两次被赶下领导人的政治舞台。从此由列宁创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曾经一度称霸全球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走到了它历史的尽头,突然间轰然倒塌了。
3解体原因分析
苏联的解体这种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是多方面的,既有其长期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现实原因。
3.1历史原因
3.1.1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
三十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经营上管得过死、过严;缺乏市场活力,导致社会经济效益十分低下。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没有真正的民主权利,抑制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个人独断专行,领导干部形成特权阶层,腐败现
象盛行,加剧了人民群众对苏共的不满,失去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事业的发展。七十年代出现的“新技术革命时代”,全力发展军事工业的政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偏差,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等等。
3.1.2地方分离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
历代沙皇采取了高压同化政策,同时又有意制造民族矛盾,对各
民族地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是松散的。在苏联的民族构成中,不仅俄罗斯与其它民族的关系是极不均衡的,非俄罗斯人也因具有各不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了极不均衡的关系。苏联的联邦制正是建立在这种严重不均衡的民族关系之上,联邦制的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政治契约,但是由于俄罗斯民族在沙皇俄国时期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使这个契约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伙伴之间的契约,为民族分裂留下隐患。
3.2苏联解体的现实原因
苏联解体的现实原因中包含了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外部原因。 3.2.1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矛盾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矛盾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联邦制国家体制有名无实;苏共和联盟中央垄断权力,使共和国失去实权;各种决定权集中于联盟中央,加盟共和国主权限于狭小范围;苏维埃在政治体制中地位下降和变形,使共和国的参政议政形式化,加剧了苏联原有的政治、经济、民族和党内矛盾,导致局势完全失控。高度集中的党政体制使俄罗斯联邦、俄罗斯民族在联盟国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领导地位,事实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造成共和国失去经济决策权,造成许多共和国经济“殖民地化”,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粗放经营,经济结构比例失衡,产业级次严重落后。使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短缺性经济危机,最后爆发衰退性经济危机。加之苏联加盟国的宪法定位,为苏联解体找到法律依据。苏联宪法规定每个共和国都有自由加入和退出联盟的权利,这些宪法对加盟共和国的法律定位,为苏联解体找到法律依据。
3.2.2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和八一九事件
戈尔巴乔夫执行的是一条错误的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和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提供了极好时机,为苏联解体提供了促使矛盾总爆发,并使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条件,以维护苏联原有的联盟体制为目标的1991年8?19事件失败后,苏联解体的形势已
无法逆转,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3.2.3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和平演变战略能否得逞,归根结底取决于苏联本身的情况,在苏联解体的原因上,苏联社会本身的问题是主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辅因。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四给中国的启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