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
作者:彭海群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44期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文言文在古代统称“散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与之相对的是“韵文”。几千年来,方言口语不断的在变,而作为文言散文的书面语几乎没什么变化,直到“五四运动”时,才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引以为毫的瑰宝。小学阶段安排了几篇文言文的学习,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我发现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差距还很大。所以,如何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切实搞好文言文的学习,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力求将差距缩小。 一、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文言文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教学时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学生年龄,精心设计导语和过渡语,由常见文言文警句引出课文,根据理解编排课本剧,进行吟诵表演活动,及向学生推荐故事性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学弈》中,我尝试了吟诵表演活动,让学生编排了课本剧,虽然还很粗糙、还很不成熟,但浓浓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所带来的全新体验,所激发出来的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对他们来说却是最珍贵的,这是一种成功!在拓展练习中我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学生见到夕日熟悉的故事变得如此短小精悍,真是兴趣盎然,争着抢着读、背、理解意思。课后孩子们纷纷赞扬文言文的精辟,不少孩子还找来古文书诵读。 二、以读代讲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的重要途径,而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文言文语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中,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应树立“朗读第一位”的观念。
如: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首先告诉学生全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从而激发朗读兴趣。接着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意思及故事的内容。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示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让学生对它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受。只有获得初步感受,笼统印象和表层意义,才能更好地为进入细节分析打好基础。第二,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懂。教师让学生尝试准确并且流利地朗读全文,并让学生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基本的吟诵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告诉学生吟诵时还要注意古文得韵律要注意融合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教师进行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为了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肯定的语气。加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采用指名读、赛读、组读、群读、配乐读,同时注重读熟基础上背诵。这样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便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及故事的内容,这样比老师一味的逐字逐句串讲效果会更好。 三、自主合作
重点词句在文言文中往往发挥贯通全文、突出中心的作用。不仅是作者精心思考的点睛之笔,而且是作者激情迸发的神来之笔。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探究,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欣赏能力。文言文教学,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更不要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通过独立思考,或同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尝试理解意思,即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读书明理
不少文言文作品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带来着浓郁的情感,具有丰富的形象。总是蕴涵着一定道理,教师在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体验空间的同时,更引导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各种知识和自己有的生活体验,将其与文言文有机结合起来,对作者的说理过程进行还原,进入作品情景中。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品味,自己由浅入深地悟,或与作者产生共鸣。之后,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如:配乐、吟诵、交流、表演等,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学《学弈》时为了达到明理目的,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我抓住了重点“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弄明白“弗若之”的原因,从而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加深这一理解,我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最终让美的思想,美的精神,美的情感真正流淌到每个学生心灵的深处。
总之,在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内容,尽可能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领悟文言文的精华。这样,才能使这些古代文化瑰宝世世代代的传诵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