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之实词翻译导学案

2020-04-09 来源:钮旅网
如何保证四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导学案

[马蹄的话“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诚哉斯言!既然如此,就需要把这些成为采分点的实词“拎”出来,想方设法,保证其翻译得准确无误。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采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好四类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和疑难词——翻译到位问题,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

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庾事。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选自《宋史·杨大异传》,有删改) 注 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 译文: 译文: 译文:

(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 (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破解之道】

准确翻译实词,固然需要长期积累,可是临场翻译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小觑。

一是不依据语境精准译出,只是跟着感觉走,如把“剀切”译为“恳切”,“出”译为“出来”; 二是只顾语境,随心意翻译,根本不考虑该词本身的意思,如把“质”译为“证据”,把“发明”译为“研究”。对此,仍需强调得分点意识,不仅要知道哪些实词是得分点,更要结合语境把它准确翻译出来,不可似是而非,更不能随心所欲。

一、审题必须审出得分点,尤其是重要实词这一最重要的得分点

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审该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哪些实词可能成为得分点呢?

1

(1)从词性上看,动词最高,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

(2)从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得分点。

(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前进”“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得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二、译好四类重要实词

(一)碰到古今异义词——区别、拆分

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得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萧燧)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诸邑皆宽。移知婺州。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数,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宋史·萧燧传》,有删改) 译文:

答案 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得分点 路,古今异义词,宋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省”;与,给。

2.(南越王尉陀)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指陆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2013·安徽,有删改) 译文:

答案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得分点 “起”是动词,起兵;“中国”是古今异义词,中原;“王”是动词,称王;“遽”是副词,就。

3.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意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明·程启充《游千山记》)

(1)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译文: 译文:

(2)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二)碰到多义词——语境确定

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爱护”“爱怜”“爱惜”义项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

2

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公(指传主王旦)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欧阳修《王公神道碑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译文: 译文:

(2)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2.翻(指传主虞翻)出为富春长。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选自《三国志·虞翻传》)

(1)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译文: 译文:

(三)碰到活用词——语法判断

翻译活用词,其法有二:

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 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

(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2)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

(宋濂《桃

3

花涧修禊诗序》)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译文: 译文: 译文: 参考译文

浦江县向东走二十六里,有座山葱茏茂密地高耸着,(那)是元麓山。山的西面,桃花涧水从那里流出来。在元顺帝十六年三月初一,郑铉将要在涧边进行修禊活动,并且览尽山泉怪石的胜景。

前一天晚上,使各位贤士大夫住下。第二天,出发了,互相带领着向北走,随身带着酒壶和酒杯。大约走了二里远的地方,才遇到涧流,于是沿着山涧入山。又过了三里的地方,两岸都是桃花,山里寒冷,花开得晚,到现在才繁盛。相傍有很多苍松,高耸入云好像到了青云间。忽然看见鲜花点缀在湿润青翠的树间,好像火苗升起要燃烧一般,值得观赏。又走了三十步,怪石像人一样站立着,高约十尺多。上面平整,可以坐下来吹箫,叫做凤箫台。下面有小水潭,潭上石坛宽八尺到一丈,可以(在上面)垂钓。听说下大雪时,四周都是如美玉般的树林,更显得清冷绝美,叫做钓雪矶。有擅长弹琴的客人,不喜欢泉水独自清响,弹琴来跟泉水比试。琴声跟泉水声音相和,非常好听。

(四)碰到疑难词——多方推断

考场翻译中一定会碰到疑难词的翻译。命题者用这些“拦路虎”,是想考查你的语境把握和推断能力。对此,不要紧张,相信依据语境和平日的积累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能联系语境,善用多种推断方法,一定会准确译出的。 疑难词有以下几种情况需好好处理:

①该字或其义极其陌生,但一定可以调动积累或结合语境推断出来。

②该字很常见但用其本义无法翻译通顺,可考虑通假。如文言文经常出现的“振济之”中的“振”就通“赈”字。

③该字(或词语)理解困难因文化常识积累不够所致,此时必须积累文化常识,如古人名字称谓知识,或专有名词,如“致仕”(指官员退休)。通常表现是不懂古人名字称谓而强行翻译。如前文译句“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中“郑君彦真”为“郑彦真”,“君”是敬称,绝不可译为“郑君彦”。 边练边悟

翻译下列句子或文中画线的句子。

1.某封翁富而好德,某岁除夕,出厅事莅家燕,二婢执烛前导,过中庭,翁仰见树杪有人,即止不进,告二婢曰:“汝等留烛于亭,吾愿留此独酌,速移樽至。”既,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下,且畅饮耶!”树上人闻之,战栗几坠。翁曰:“毋恐,老夫岂忍执人者。”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曰:“汝所需若干?”邻人泣告曰:“小人有母,遇年荒,无以卒岁,素谂翁家富有,故行此不肖事。今既不罪,尚敢他望耶?”言已,声酸嘶。翁曰:“不能周济邻居,以至为非,老夫之过也。今酒殽尚温,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卒岁之余,小作贸易,可度日矣。勿再为此。他人不汝恕也,且陷老母于不义。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食已,乃予银,并布裹食物,送之墙下。

4

(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1)相将入亭,先酌之三杯。 译文: 译文: 译文:

(2)汝其饱餐,当以三十金畀汝。 (3)一成为盗,没齿不能掩盖,其奈何!

按要求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

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①审题

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句式: ②答题

第一步:切分(在原句中用“/”隔开) 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第二步:草拟(略) 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

译文: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①审题

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句式: ②答题

第一步:切分(在原句中用“/”隔开)

5

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第二步:草拟(略) 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

译文: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①审题

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 ②答题

第一步:切分(在原句中用“/”隔开)

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第二步:草拟(略) 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

译文: 2.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

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①审题

a.审语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审得分点: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褚币,纸币;诣,到;易,交换;值,遇。 特殊句式: ②答题

第一步:切分(在原句中用“/”隔开)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第二步:草拟(略) 第三步:誊写(写出译文)

译文: 【规范导引】

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译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这一点最易被学生忽视),审译句的内部语境(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要格外注意,才能得分。翻译的得分点有哪些呢?参见上面“因题突破”内容。在确认得分点后,可用一些特殊符号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答题(翻译)要做到:

6

(1)切分:将要翻译的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

(2)草拟:可在草稿纸上大致草拟一下译文,写出关键词语(尤其是得分点的关键词语)的翻译。 (3)誊写:在对草稿斟酌、调整,确信无误后誊写到答卷上。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

(4)查疏漏:写好之后再读一读,看看得分点是否落实,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这是防止疏漏失分的有效途径。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先标出可能是得分点的实词,后在译文中落实)。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雍正六年,授福建晋江知县。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

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

注 呴呴:温和貌。

(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 实词得分点: 译文:

(2)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 实词得分点: 译文:

(3)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 实词得分点: 译文:

参考译文

时翔,字皋谟,是江苏镇洋人。雍正六年,(皇上)授予他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晋江的百姓喜欢打官司,时翔到任后,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一向把宽和作为治理的原则。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对家人说话。案子的是非曲直判决之后,让诉讼双方消除怨恨,相对作揖,从这之后打官司的人一天比一天减少。

乾隆元年,靠推荐起任为山西蒲州府同知,提升为成都知府。凭廉洁成为下属的榜样,善于分析把握

7

关键。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市场大乱。时翔正在休假,召来成都、华阳二县县令说:“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压抑它,钱都被封存起来不在市场流通,怎么办呀?”告诉布政使撤下了他的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到乾隆七年,江南、湖广一带发生灾害,巡抚上奏运输蜀米四十万石接济它们。湖广急于得到米,前来领运,江南却没有来。巡抚就下令下属的县运送粮食,大小船只遮蔽了江面,商贾无法通行,成都的柴炭都断绝了供应。时翔认为向江南运输的米可以暂缓,白白地使蜀地受损害。请求只运送楚地的米,而听任商人自愿运送江南的米。时尧熙已经去世,最终无人采用他的提议。时翔在成都的时候,多次昭雪疑难案件,当时的人称他为神明。乾隆九年去世。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