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西方文学)
第一章 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蕴涵着原始形态的“人”的观念,是西方文学人文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与罗马文学是希腊与罗马民族氏族社会与奴隶社会的文学,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古希腊是文化概念,不是政治概念。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犹太圣经文化)是欧洲文学是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一) 古希腊文学形成的背景:古希腊民族是海洋民族;古希腊文明是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融合,
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二) 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分期:
1、“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a、神话的主要内容: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b、神话主要特征:神人同形同性,神话具有浓郁的世俗人本主义色彩;英雄多为半神半人式;想象丰富、故事生动;象征隐喻中蕴含着人生哲理;
c、神话的主要艺术特征:想象力极强,能将自然界万事万物,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拟人化、神话化;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哲理性极强,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
2、“大移民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中叶):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抒情诗:抒情诗分笛歌与琴歌,代表诗人是萨福(第十位文艺女神)、阿那克里翁(其诗体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与品达。
寓言:《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寓言的汇编,是欧洲寓言的奠基之作。《伊索寓言》多是拟人化的动物故事,是下层平民和奴隶的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表现平民的思想感情与生活经验,在艺术上,善于运用拟人手法,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色彩;结构简单,风格质朴。
3、古典时期(前6世纪—前4世纪初):主要成就是喜剧、散文与文艺理论。
文艺理论:柏拉图《理想国》、《斐德诺篇》,重要理论观点有“理念论”、“灵感说”。“理念论”认为现世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也即“模仿的模仿”,文艺是不真实的,所以是有害的。“灵感说”认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灵感。
亚里士多德《诗学》,重要理论有“模仿说”、“过失说”、“净化说”,他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文论的基础。
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公元2世纪):文学主要成就是新喜剧与田园诗。田园诗的代表诗人是忒奥克里托斯,西方田园诗(牧歌)的创始人。
(四)古希腊文学的内涵特征:古希腊文学的文化内质呈“神—原欲—人”三位一体的结构框架,
1 / 55
外国文学史
体现的是世俗人本意识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丰富多彩、雄大而活泼;
二、古罗马文学:
(一)古罗马文学形成背景:古罗马是以牧耕为主的民族,建立了奴隶制的大帝国;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文化。
(二)古罗马文学的地位——沟通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三)古罗马文学的发展:
1、贵族共和国形成时期(前3世纪——前2世纪):文学主要成就是喜剧。普劳图斯《一坛黄金》、《孪生兄弟》;泰伦斯《婆母》、《两兄弟》;埃纽斯追溯罗马的“既往”,被誉为“罗马文学之父”。
2、贵族共和国晚期(前1世纪——公元1世纪),又称“黄金时期”:文学主要成就是诗歌、散文与文艺理论。
西塞罗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散文家,——“欧洲散文之父”;
维吉尔是古罗马最重要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记》通过神话故事歌颂古罗马的历史与统治者,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贺拉斯《歌集》与《诗艺》,“寓教于乐”,“统一和谐的美”; 奥维德,代表作是有“神话词典”之称的神话故事诗《变形记》。
3、帝国时期(1世纪——5世纪),又称“白银时期”:塞内加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家——《美狄亚》、《特洛伊妇女》。阿普列尤斯代表作《金驴记》是古罗马文学中最完整的一部小说,是欧洲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四)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的内涵特征: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体现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多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与抗争;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由生命意识、人本意识与自由观念构成的基本精神。
三、 荷马史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
荷马史诗是《伊利昂记》(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又译《奥德赛》)的合称,是欧洲
第一座文学丰碑。 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 (一)、史诗的形成与流传
1、特洛伊战争 2、“荷马问题”
2 / 55
外国文学史
(二)、史诗的情节内容:
1、《伊利昂纪》描述希腊联军(主帅阿伽门农、主将阿喀琉斯)攻打特洛伊城(主帅赫克托耳)的故事,它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战斗的英雄。
2、《奥德修纪》主要描述战后奥德修斯返乡途中的海上漂泊故事,是歌颂人与自然斗争的智慧与力量的冒险史诗。
(三) 、史诗的思想内涵:
1 史诗反映了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2 史诗反映了古希腊人乐观进取,肯定人的尊严、力量、智慧,肯定生活、斗争的意义,主张个体本位的世俗人本精神;
3 史诗通过描写人与命运的冲突,表现了古希腊文学和文化中的悲剧意识; 4 通过对众神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人古朴的哲学观与人文意识。 (四)、史诗艺术价值:
2、史诗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结构精巧:剪裁得当,情节高度集中;主干情节与插曲相结合。 3、史诗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阿喀琉斯:重视荣誉;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暴烈鲁莽;任性、易怒、固执;重视友谊、有同情心。
赫克托耳:理智、成熟;深明职责,英勇无畏地保卫民族利益;富于人情味。 俄底修斯:智慧过人;刚毅勇敢;强烈的冒险精神。 3、史诗中蕴含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因素。
4、史诗语言质朴、丰富、优美,大量运用“荷马式的比喻”, “荷马式的比喻”指多取材于自然景象,狩猎、农事等,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增强读者的现实感,收到形象化的效果,也是描写性的比喻。
5、史诗的叙述明晰、快捷、生动、灵动、沉稳和庄严。
三、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戏剧包括悲剧、喜剧、萨图罗斯(又译“羊人剧”)和拟人剧(又译“摹拟剧”),其中悲剧与喜剧成就最高。
(一):古希腊悲、喜剧的起源发展:古希腊悲、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悲剧起源于春祭仪式中的“酒神颂歌”,喜剧起源于秋祭中的民间歌舞。古希腊悲剧形成于前六世纪,繁荣于前五世纪;喜剧的兴起稍晚于悲剧,繁荣与雅典奴隶主民主危机时期。悲剧与喜剧活动的中心是雅典。
3 / 55
外国文学史
1、悲剧(人类的悲剧在于企望美好的生活而不得不走向它的反面):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与形式特点——希腊悲剧不着意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
(1)内容:取材于神话和传说;表现人与命运的斗争冲突;有鲜明的倾向性与深刻的思想性。 (2)形式:使用三联剧的形式;结构完整严密,由开场——进场——三至七个戏剧场面与数量相应的合唱歌曲——退场四部分构成;使用诗体台词。
(3) 三大悲剧诗人:
a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悲剧使用对比烘托与内心独白的方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结构简单,风格庄严崇高,语言优美。他的深刻不仅在于对“负面”的认识,还在于对“正面”的思考。代表作有《俄瑞斯忒亚》、《阿伽门农》与《奠酒人》。
b索福克勒斯(戏剧界的荷马),是把希腊悲剧推向成熟的剧作家。戏剧肯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和对命运的反抗,也说明命运是天定的,是不可抗拒的。戏剧采用“终局式”结构,剧情紧凑生动,矛盾突出集中,环环相扣,被亚里士多德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代表作有《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c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开创了“问题剧”。戏剧写实色彩浓厚,重视妇女问题,有较为充分的心理描写,怀疑神的正义性。代表作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与《美狄亚》。
三大悲剧诗人的比较: 诗人 人物 命运观 美学风格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2 喜剧:
(一)内容:使用现实生活题材;旧喜剧有鲜明的政治讽刺性,新喜剧主要是表现家庭生活与爱情的世态喜剧。
(二)形式:结构一般较松散,由六部分组成:开场-进场-对驳-评议-插曲-退场;使用滑稽戏谑的情节;使用散文台词。
4 / 55
艺术 演员 神 肯定 庄严豪放 三联剧 1+1 英雄 怀疑 严峻高雅 突破三联剧 单独的剧本 2+1 人 否定 通俗细腻 无限 外国文学史
(四) 代表作家
1、 阿里斯托芬(前446-?前385?),是古希腊的“喜剧之父” ,代表作是《阿卡奈人》。戏剧以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为主题;寓严肃重大的现实问题于滑稽荒诞的情节中;巧用对比手法。
2、米南德(前342-?-前291?),是新喜剧代表作家,剧作以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题材,主题大都是宣扬劝善规过,提倡宽大仁慈,以调和矛盾。名作有《摩萨斯女子》、《恨世者》等。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是从完全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它毁灭了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学,而在一切方面都从头开始,中世纪从已经灭亡的古代世界得到唯一的东西就是基督教,以及一些破坏了的完全丧失了自己过去的文明的都市。” --恩格斯
一、中世纪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段时间即欧洲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中世纪文学一般指中世纪早期与中期(5世纪至15世纪)的文学;封建国家形成,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等级制度与庄园经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二、中世纪文学概况:中世纪早期文学是教会文学;中期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受基督教影响但具有世俗性的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至但丁时代,古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开始合流,出现了文艺复兴文学的曙光。
三、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突出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四、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各种各样的题材进入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艺术形式更为成熟,诗歌形式发展更为静雅和完备;艺术思维的发展逐渐走向复杂化;对文学的情感特性把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
教会文学(僧侣文学)
1 题材:大多来自《圣经》;
2 思想内容:宣传基督教教义,主要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
义思想;
3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奇迹故事、宗教剧等; 4 艺术手法:梦幻故事、象征寓意手法。 (二)英雄史诗: 时间
早起(氏族社会末期)
中期(封建社会确立时代) 5 / 55
外国文学史 源泉 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有一定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 主人公 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表现其忠君爱国观念和统一祖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 主题 有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份 神话因素减少,基督教义内容大增 成份 盎格鲁—撒克逊人《贝奥武甫》;日耳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达》和“萨迦”;芬兰《卡列瓦拉》(《英歌》,古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雄国》) 代表作 骑士文学:
(二)
1 性质——封建主阶级的世俗文学 2 内容:表现“骑士精神”:
a) 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 b) 骑士的荣誉:勇敢、冒险、战斗、爱情; c) 骑士的风度:即礼仪。 3 体裁:
a) 骑士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典雅的爱情”为内容,有牧歌、破晓歌、
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等,以破晓歌最为著名。
b) 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中心在法国北方,以虚幻的“英雄美人”故事为内容,有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 《亚历山大传奇》
-不列颠系统: 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特里斯丹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三)城市文学: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思想意识,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反封建反教会色彩;艺术风格朴素、生动、诙谐,多采用讽刺手法。
1 分类:
a、 韵文故事:《驴子的遗嘱》、《牧师阿米斯》 b、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6 / 55
外国文学史
c、讽刺叙事诗:《列那狐故事》 d、城市戏剧:笑剧《巴特兰律师》
e、市民抒情诗:吕特博夫《吕特博夫的穷困》、《吕特博夫的婚姻》;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
第二节:但丁(《神曲》是中世纪文学的总结,也是中世纪文学向文艺复兴文学过渡的标志。) 一、思想艺术上的两重性:
(一)、《神曲》的思想艺术具有两重性——既有中世纪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又有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萌芽:
1、既歌颂理想中的基督教及其教士,又揭露批判现实中教会及教士的罪恶; 2、既歌颂理想中的王权、贵族,又揭露批判现实中王权、贵族的罪恶; 3、既歌颂基督教文化,又赞美世俗文化、异教文化;
4、既宣扬禁欲出世思想,又肯定人对世俗爱情、荣誉、功业的追求。
(二)、《神曲》的主题:人类应该在理智的指引下,认识罪恶与错误、悔过自新,再经过信仰的引导,到达理想的境界。 (三)艺术上的两重性:
1、用宗教题材与中世纪文学的梦幻、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用体现神权思想的艺术结构造成古代艺术庄严肃穆的风格;
2、人物、景物描写大多简略模糊,又不乏用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卓越篇章; 3、使用意大利俗语,但语言又有中世纪语言烦琐晦涩的弊端。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
文艺复兴发生在十四——十七世纪,是指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既要用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求得自身的发展,还要求用一种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来反对封建的和宗教的精神禁锢),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原因;
2、“人”的觉醒与“人”“神”开始易位的社会心理,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又一 社会原因; 3、崇尚、研究古典文化,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文化动因;
4、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5、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更独特和直接的原因。
7 / 55
外国文学史
二、人文主义 :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三、人文主义文学概况: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潮流,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继古希腊罗马文学之后欧洲文学的又一个高峰。
(一)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继承、发展了古代的各种文学体裁;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突出强调个性解放和享受生活来否定神学体系的特点;探讨由人性的弱点而造成的社会丑恶现象。局限性在于,由于抛掉了人的社会性与阶级性,人文主义作家所描写的人也仅仅是新兴资产阶级自己的化身。 (二)各国人文主义文学概貌 1、 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彼特拉克(1304-1374),是人文主义的先驱,“文艺复兴之父”,意大利 “诗歌之父”,1341年获“桂冠诗人”。
&代表作《歌集》 诗集歌颂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基础上的灵与肉统一的爱情,是中世纪以来第一部展示世俗爱情的欢乐、痛苦的佳作,为近代抒情诗开辟了道路;诗集使用“彼特拉克奇喻”;诗集使用十四行诗体( 四四三三的分法与abba、abba、cde、cde的押韵)
§卜迦丘(1313—1375), 代表作《十日谈》,故事集是宣传“幸福在人间” 的“人曲”:批判教会的黑暗;否定禁欲主义,肯定爱情、尘世幸福;歌颂人的聪明才智和为自由幸福进行的斗争;宣传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故事集采用“框型结构”、现实主义手法和幽默讽刺手法。故事集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之作。
2、法国: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存在着两种倾向:贵族倾向与民主倾向。
§贵族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 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为代表。 “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肯定生活,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但却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风格。
§拉伯雷(1483?—1553)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巨人传》表现了拉伯雷对人及世俗生活的肯定,强调了人文主义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无情地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和罪恶,嘲笑和揭露了封建教会的虚伪和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腐朽。
§蒙田(1533—1592),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代表作《随笔集》以怀疑论为武器,探讨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3、西班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与戏剧。
§小说:流浪汉小说:基本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
8 / 55
外国文学史
* 用第一人称叙事(自传或回忆录)和以主人公的 经历串连各种社会生活的结构形式; * 描述游民的不幸命运与消极反抗,从下层人的角度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 * 语言幽默辛辣、简洁流畅。 对后世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有深远影响。 * 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戏剧:维加((1562-1635) 是“西班牙戏剧之父”; 创作爱情与家庭 问题剧、社会政治问题剧与宗教剧;是出色的喜剧家;代表作是《羊泉村》。 4、英国——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1)形成——14世纪后半叶
§ 乔叟(1340?——1400)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之父,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收有24个故事;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巧妙使用框形结构;善于写人叙事;创立了双韵体诗。 (2)发展——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半叶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的创始人;代表作是《乌托邦》:对话体长篇小说; 文学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 (3)繁荣——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初
§ 斯宾塞(1552-1599) 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代表作是长诗《仙后》,是英国第一部民族史诗; 描述象征各种美德的骑士们受仙后差遣去冒险、 惩恶除害、维护正义的故事,歌颂女王,表现资产阶级新人应有的品质;创立了“斯宾塞诗节”(每一节由九行组成,押韵方式为ababbcbcc,前8行每行有十个音节,最后一行有十二个音节)。
§培根 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创立了英国随笔式散文和议论文; 代表作是《随笔集》:风格凝练有力,说理缜密,诗意隽永。
§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代表作家有李利、格林、基德和马洛。
16世纪后期出现,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继承了前人的成就且颇有创新,为英国戏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莎士比亚的先驱。
马洛(1564—1593)是“大学才子派”中最重要的作家,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主要成就在悲剧领域;剧作结构宏伟,风格壮美,擅长塑造悲剧式的”巨人” 形象; 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一)情节:小说摹仿骑士传奇的写法,描写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 三、人物形象与思想内容
§ 堂·吉诃德——性格复杂矛盾的艺术典型:
是喜剧性人物:耽于幻想,脱离实际,模仿古代骑士去 改造现实,行动荒堂,笑话 百出。
9 / 55
外国文学史
是悲剧性人物:是坚定的人文主义者,立志扫尽人间不平,甘愿为实现理想而吃苦、献身,但行动达不到目的, 处处碰壁。
§桑丘·潘沙——不朽的现实主义形象,与堂·吉诃德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形象:头脑清醒,讲求实际,善良机智,幽默风趣;性格不断发展:开始时贪图小利、胆小怕事,后来越来越理解、热爱主人,追随主人去实现理想,做到了主人未能做到的事。
四、艺术特色:采用以主人公的游历为中心线索、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方式,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全景图;虚幻的情节与真实的细节相结合;采用对比、夸张、反复等手法叙事状物写人;巧妙运用幽默讽刺艺术;语言通俗活泼,大量运用民间谚语。
莎士比亚 一、生平与创作
1、早期(1590—1600):创作诗歌、历史剧、喜剧,着重表述人文主义理想,热情讴歌青年男女大胆冲破封建羁绊和传统习惯势力,为争取恋爱自由、婚姻幸福而进行了不懈斗争;作品基调乐观、 明朗、浪漫、激越。
(1)诗歌: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
十四行诗154首:歌颂友情与爱情;真实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相结合;语言生动独特:或高雅或浅俗;巧用比 喻、戏言、双关语等; 继承并发展了意大利十四行诗(四四三三的分法与abba、abba、cde、cde的押韵)的传统 ,使用四四四二的分法与abab、cdcd、efef、 gg的押韵形式。 (2)历史剧共九部剧本;主要取材于贺林西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编年史》;以谴责封建割据、内战、批判昏君、暴君、歌颂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为主题; 有史诗般的气魄,宫廷生活、战争场面与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相结合。
(3) 喜剧共十部剧本;是抒情性的浪漫喜剧;以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为创作目的,以“爱征服一切”为主题;塑造“可爱而奇特的女性”形象。《无事生非》、《皆大欢喜》与《第十二夜》合称“欢快喜剧”。 2、中期(1601-1607)创作悲剧,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提出社会问题,增强作品的批判力量;表现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作品基调现实、悲愤、沉郁。 共九部悲剧剧本;
3、晚期(1607-1613)创作传奇剧,把人文主义理想寄托于乌托邦式的幻想,作品具有虚无的、宗教的和悠远的风格。基调转向清丽、俊秀,呈现出高妙远逸、圣洁至纯的意味。共4部传奇剧剧本 ;代表作是《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 二、悲剧的思想意义:
• 提出了现实世界黑暗、必须改造的问 题,反思、否定了“为所欲为”式的纵欲;
10 / 55
外国文学史
• 表现了人文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理想,给人以鼓舞;也揭示了人文主义的局限性。 三、艺术特色 1、剧情生动丰富:
(1)广阔的故事背景,丰富的生活场面;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错综复杂的线索与开放性的戏剧 结构;紧张激烈、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2、着重通过内心冲突显示主人公性格,同时通过人物间的冲突、对比显示人物性格。 3、悲喜剧因素有机融合。
4、语言生动形象,个性化、丰富化。
第四章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一、十七世纪欧洲历史与文化概况
二、十七世纪欧洲文学概况——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17世纪的头二十年,人文主义文学仍在发展;三四十年代之后,陆续兴起了巴洛克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与清教徒文学。
(一)巴洛克文学:是产生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盛行于十七世纪的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巴洛克文学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在内容上多表现信念危机与悲观颓丧思想;在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形式支离破碎。
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意大利的马里诺(1569-1625)诗派(“马里诺诗体”:诗句华丽)、西班牙的贡戈拉(1561—1627)派(贡戈拉主义——夸饰主义:比喻新奇、形象奇特、典故冷僻、词汇夸张、句式对偶)、卡尔德龙(1600—1681)及其《人生如梦》、德国的格里美尔豪森(1622-1676)及其《痴儿西木传》等。
(二) 清教徒文学,清教徒文学是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文学,代表作家有弥尔顿与班扬。
§ 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作品有强烈的革命精神与浓厚的宗教色彩;最重要的作品是长诗《失乐园》、《复乐园》与诗剧《力士参孙》。 用《圣经》故事宣传清教思想,歌颂资产阶级革命; 艺术上模仿古代文学,风格宏伟壮丽,语言典雅。
代表作是《失乐园》:描述大天使卢西弗带领众天使反抗上帝、失败后被打入地狱、改名撒旦、去伊甸园引诱亚当和夏娃堕落、致使他们被逐出乐园的故事,歌颂革命与人的自由意志,探讨革命失败、人类失乐园的原因,呼唤理性;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场景描写精彩;语言铿锵、激昂、瑰丽。
《复乐园》描述耶酥经受住了魔鬼撒旦利诱、威胁的考验、开始为人类恢复乐园的故事,歌颂不
屈的革命者,体现诗人对理性复苏、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11 / 55
外国文学史
《力士参孙》描述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被妻子大力拉出卖给非利士人、被刺瞎双眼后复仇故事,歌颂不屈的革命者。
§班扬:《天路历程》:以梦境寓意的形式,揭示复辟时期腐败、淫乱的社会风气和人民的不满。 (三)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在法国产生、发展,达到欧洲最高水平,而
后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 1、古典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王权获得社会各阶层的支持而强盛,严密控制文艺:建立奖金制度;建立法兰西学士院;建立书刊检查制度等。
(2)唯理主义哲学为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3)宫廷文艺与沙龙文艺左右了社会文艺风尚,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土壤; (4)法国人的民族感情与时代心理促进了古典主义的发展。
2、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思想内容特征: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崇尚理性,歌颂理性对感情的胜利;悲剧多反映宫廷、贵族生活,喜剧、寓言和散文则涉及第三级的生活。艺术特征:从古代文学中汲取题材和艺术形式;有严格的艺术规范与标准,如文艺体裁有高低之分,戏剧创作要遵循“三一律”,文学语言须准确精炼、典雅华丽,人物形象类型化等。“三一律”指一天一地一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1)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是高乃依。
§ 高乃依(1606-1684) 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之一,“生活在法国人当中的古罗马人”; 创作大都取材于罗马历史,塑造忠君爱国、感情服从理性、个人服从国家的理想英雄,艺术上善于安排戏剧冲突,长于刻画人物内心矛盾,诗句铿锵豪壮,以长篇雄辩而著称。《熙德》。 (2)17世纪50至70年代古典主义文学全盛,代表作家有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布瓦洛等。
§ 拉辛(1639—1699) 最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悲剧家;代表作《安德洛玛克》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创作着重于对国王、贵族的揭露批判,出色运用“三一律”,戏风格严谨简炼,擅长表现人物心理、尤其是贵族妇女的心理,语言自然典雅。
拉·封丹(1621-1695),寓言诗人 ;代表作是十二卷《寓言诗》,拓展了寓言的反映面与功能,提高了寓言的艺术水平:广泛反映了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了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的不幸生活与美德,也总结了生活哲理;情节简练集中,富于戏剧性;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诗歌形式韵律多样。
§布瓦洛(1636—1711) 是古典主义的立法者与诗人;理论《诗艺》:总结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2 / 55
外国文学史
的创作经验,提出作家要热爱理性、文学的任务是模仿自然、创作应效法古代文学、恪守规范、取悦读者等理论;是古典主义权威的美学法典。
(3)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发生了文艺大论战“古今之争”,古典主义文学走向衰落。
“古今之争”的中心问题是:作家应崇古还是崇今?1687年 1月27日,文学家沙尔·佩罗在法兰西学院朗诵他的诗作《路易大帝的世纪》,肯定现代作家比古代希腊罗马作家并不逊色。这个大胆的意见立即引起文学界的权威人士布瓦洛、拉封丹、拉辛、拉布吕耶尔等人的反驳。站在佩罗一边的有著名作家丰特奈尔、法兰西学院的大部分院士等。双方对垒直到十八世纪初。古今之争标志着古典主义的衰落和启蒙思潮即将来临。
第二节 莫里哀:莫里哀(1622——1673)是十七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戏剧家。 一、生平与创作
1、1645-1658:创作的准备、初步尝试阶段:创作情节喜剧,作品有《冒失鬼》与《情仇》。 2、1659-1663:早期创作:创作风俗喜剧,重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丈夫学堂》、《太太学堂》3、1664-1669:创作的成熟、全盛时期:斗争精神有增无减,创作性格喜剧,重要作品有《吝啬鬼》、《唐·璜》《伪君子》。《吝啬鬼》中的主人公阿尔巴贡是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
4、1670-1673:后期创作:主要创作舞蹈喜剧,重要作品有《贵人迷》、《史嘉本的诡计》等。 二、艺术特色:莫里哀的喜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喜剧直接描绘现实、当代风俗,“修饰本世纪的肖像”;改造丰富了喜剧的形式,有些喜剧具有闹剧成分;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笑的效果;遵循的哲学是按“正确的本性”做事,符合理智和理性的准则。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一、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政治革命运动。
启蒙思想:启蒙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尺度破旧立新: 政治领域——破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立契约论、三权分立;
宗教领域——破宗教迷信、偏见、狂热,立信仰自由、宗教宽容、泛神论、无神论; 哲学领域——破唯心主义自然观,立唯物主义自然观;
人际关系领域——破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立天赋人权、平等观念; 文学领域——破贵族沙龙文学与古典主义文学,立启蒙文学。 二、启蒙文学:
13 / 55
外国文学史
(一)启蒙文学的特征
1、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以理性为武器批判旧的社会秩序与观念,提出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蓝图,宣传启蒙思想。
2、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注重真实描写生活。
3、浓厚的人民性: 反映平民生活;以平民为正面主人公;使用人民乐于接受的艺术手法与语言。 4、文学形式的创新:小说被提到正统文学的地位,出现了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型小说;悲、喜剧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正剧;诗剧获得充分发展。 (二)各国启蒙文学概况:
英国——启蒙文学的发源地; 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扫除封建残余、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要任务: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在现实主义小说领域;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末至18世纪30年代:启蒙文学形成。
§笛福(1660?-1731)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形象鲁滨逊的形象;使用丰富逼真的细节描写。
§斯威夫特(1667-1745)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是《格列弗游记》:小说写格列弗医生在小人国、 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的奇异经历,以讽喻现实、表达作者的理想。小说中出色的艺术虚构与现实讽刺相结合。 2、18世纪40至50年代:启蒙文学成熟。
§理查逊(1689-1761) 创作关注婚姻与道德问题; 打破了传统小说以主人公经历见闻为主线的写法,集中写一件事;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重要作品有《克拉丽莎》(第一部书信体小说)与《帕米拉》(感伤小说)。
§菲尔丁(1707-1754)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创作“散文滑稽史诗”; 代表作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3、 18世纪60至80年代:启蒙文学进入新的阶段——感伤主义阶段 。
感伤主义文学形成于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作家们日益不满现实、对启蒙理性失望的背景下,是贬抑理性、张扬感性、有浓郁的哀怨忧伤情调的文学,是启蒙文学向浪漫主义文学的过渡。 § 斯特恩(1713-1768)是感伤主义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感伤的旅行》:
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主战场;法国的启蒙文学有特别强烈的革命性、政论性与哲理性;法国重要的启蒙文学家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4 / 55
外国文学史
一、 1715年至1750年:启蒙文学形成、发展。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 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启蒙文学作品;是书信体小说,由160封长短不等的信组成;是反封建、宣传启蒙理想的哲理小说。
§伏尔泰(1694—1778)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是欧洲思想界的泰斗;代表作是哲理小说《老实人》:通过“老实人”与哲学家邦葛罗等人的不幸经历与见闻,无情嘲笑了“一切皆善”的哲学,描述了乌托邦理想国“黄金国”,提出改造社会的途径是劳动。 二、1750年至1789年:启蒙文学高潮阶段。
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百科全书》的主编;提出建立正剧(“严肃剧”、 “市民剧”)的美学纲领,创立了正剧;代表作是《拉摩的侄儿》:是对话体哲理小说;是“辨证法的杰作”。
§卢梭(1712-1778)是“百科全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派思想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先驱;著有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契约论》,提出“返回自然”,“社会契约”、“天赋人权”、“民主共和政体”、“自由平等”等理论; 代表作是《新爱洛绮丝》:是书信体小说;描述平民青年圣·普乐与贵族女子尤丽的爱情悲剧故事,批判封建婚姻观念,宣传个性解放;艺术上以情动人,出色描写大自然。卢梭重要的作品还有《爱弥儿》与《忏悔录》。
§博马舍(1732-1799) 是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戏剧家;代表作是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与《费加罗的婚姻》:通过阿勒玛维华伯爵、罗西娜、费加罗 、苏珊娜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述反封建的主题;情节紧凑,冲突鲜明,讽刺辛辣,富于艺术魅力。
一、德国——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德国的启蒙运动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仅限于文化领域;缺乏革命精神,具有软弱、保守性。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00年至1770年: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族文学。
§莱辛(1729-1781)是德国文学之父;美学著作《拉奥孔》与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为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1770年至1785年: “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狂飙突进”运动名称由来: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运动纲领制订者:赫尔德尔;代表作家:青年歌德与席勒;运动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强调个性、崇尚天才、赞美自然、推崇感情;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运动带有个人主义狂热的因素,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因而不能持久。 3、1786年至1805年:古典时期,德国文学达到了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峰。
这一时期,德国启蒙文学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
15 / 55
外国文学史
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和“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代表作家:歌德和席勒。
§席勒(1759--1805) 是德国杰出的戏剧家与诗人;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艺术上有现实主义的成就,也有“席勒化”的缺陷。
第二节 歌德:歌德(1749-1832)是迄今为止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欧洲启蒙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巨匠之一。 一、生平与创作
1、青少年时期(1749—1774) 抒情诗;诗剧《普罗米修斯》;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通过维特的事业、社交、爱情烦恼批判了德国的黑暗现实,张扬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也表现出德国资产阶级抗争乏力的悲观情绪。心理刻划细致,情景交融,充满感伤情调。 二、《浮士德》人物形象:
浮士德: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是进步资产阶级、特别是启蒙思想家的象征;是人类的象征。
靡非斯特: 是虚无主义者,代表消极、否定精神;是恶的象征;体现批判精神,一定程度上是作者的代言人。 三、思想内涵:
1、浮士德的人生探索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人格理想:积极进取,执着追求——“浮士德精神”; “灵”与“肉”统一 ;依靠自身努力,也依靠上帝获得救赎——“两希”精神的融合。
2、浮士德的追求过程象征了欧洲先进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的精神发展史: 作者站在启蒙思想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封建社会与文化、也对资产阶级的错误进行批判,并提出了建立人间乐园的理想。诗剧也反映了作者以及德国启蒙思想的局限。
3、浮士德的两重性、他与靡非斯特的关系及他的命运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看法:人类是在“灵”与“肉”的矛盾中、在进步与落后的斗争中前进的辩证法思想;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 四、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 2、结构的片断性与统一性的结合;
3、采用多样表现手法与诗体风格:象征、对比、辨证手法;叙事、抒情、议论手法;抒情诗体与民歌,古希腊悲剧诗体,哲理诗体,讽刺诗体等。
16 / 55
外国文学史
五、“浮士德难题”: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痛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即康德所探讨的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概述: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雨果 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 2、 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
论基础;
● 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 艺术特点——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重视民间文学和改造诗体长篇小说;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浪漫派作家钟情于忧郁感伤的情调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表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
2、讴歌自然,美化中世纪,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 3、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四、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早期浪漫派(耶拿派)
§ 史雷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创办《雅典娜神殿》,宣传与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①强调想象与情感;②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与艺术无目的论; ③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是《夜的颂歌》:怀念死去的未婚妻、幻想在夜、在死亡后与之结合;是耶拿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狄克(1773——1853)贡献主要在改写中世纪民间故事和创立童话体小说方面;代表作是《金
17 / 55
外国文学史
发的爱克贝尔特》。
2、中期浪漫派(海德堡派)重视发掘、搜集中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 § 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合编《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成为典范的童话作品。
3、 晚期浪漫派: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
§霍夫曼(1776——1822)善于用荒诞离奇的形象与情节揭露现实的丑恶;代表作是《小查克斯》。 §海涅(1797-1856)是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诗人;创作的发展:
第一阶段:1797年至1830年:《歌集》以讴歌自然与爱情为主;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民歌风格。《哈尔茨山》等散文游记:标志诗人的创作向革命民主主义向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发展。
第二阶段——1831年至1848年:《论浪漫派》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揭露德国普鲁士的封建统治、教会的虚伪反动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庸俗,表述盼望革命的心情和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理想;艺术上写实与幻想交织,叙事与抒情结合,出色运用讽刺手法。 《时代的诗》是政治抒情诗集;诗歌形式优美。
第三阶段——1848年至1856年: 《罗曼采罗》取材于东西方许多国家的历史、神话传说、宗教等,形式瑰丽。
五、 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最典型,积极浪漫主义力量强大,与民族民主斗争紧密结合。 六、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 第一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湖畔派”诗人。
§华兹华斯(1770—1850)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开路者;《抒情歌谣集·序言》:①诗必须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②诗歌要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③使用淳朴有力的民间语言;○4重视想象与灵感,发掘人的内心世界。诗歌主要表现大自然与宗法农村生活,名篇有《丁登寺》、《不朽颂》、《孤独的收割女》、《序曲》等。
§ 柯勒律治(1772-1834)诗歌喜用异国题材与怪诞情节,擅长渲染奇幻神秘的浪漫气氛,语言绚丽而富于音乐性;代表作是《古舟子咏》。
§骚塞(1774—1843) “湖畔派”三诗人之一。
2、第二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是拜伦与雪莱,他们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雪莱(1792-1822)是“天才的预言家”;代表作是诗剧《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普罗米修斯因暴君朱比特奴役人类而与之斗争、失败之后不屈服、朱比特最终被冥王推翻的故事肯定革命的必然性与胜利的前景、表述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艺术上气势宏大,想象丰富,抒情色彩浓。
18 / 55
外国文学史
§济慈(1795-1821)诗歌擅长写自然景色与事物外表,富于立体感、色彩感、浪漫气息;名作有《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等。
§司各特(1771—1832)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小说描写苏格兰、英国与欧洲他国中古的历史,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因素——情节曲折惊险,正面主人公理想化,但真实精确地描写各时代的生活情况。代表作是《艾凡赫》。
七、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的激烈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1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1830年之前)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教父”;代表作是《阿达拉》:通过阿达拉与夏克达的爱情悲剧表现世俗爱情与宗教的矛盾,夸大宗教的力量;名作还有《勒内》: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
§斯塔尔夫人(1766-1817)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产婆”;著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理论著作《论文学》 与《论德国》;
§贝朗瑞(1780-1857)是杰出的“歌谣诗人”;早期诗歌咏唱青春、美酒、爱情;后期诗歌紧密结合现实政治,表述反复辟的主题;名作有《意弗托国王》、《法兰西的好国民》《高卢人和法兰克人》
§拉马丁(1790-1869)诗风轻灵、飘逸、朦胧;代表作是《沉思集》:歌咏消逝的爱情、宗教、孤独、死亡等。
§维尼(1797-1863)诗歌抒发悲观、孤独、绝望情绪,富于哲理性;代表作是《命运集》与《古今诗稿》。
2、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后期(1830年之后)
§大仲马(1802-1870)以创作历史小说而著称,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 《基督山伯爵》等。 §乔治·桑(1804-1876)小说富于理想、浪漫色彩;著名作品有社会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田园小说《魔沼》、《小法岱特》等。
§缪塞(1810-1857) 诗歌名作是《四夜组诗》;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塑造了“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戏剧方面亦有成就;被称为 “法国的莎士比亚”。
八、俄国: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形成于1812年卫国战争——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背景下,以反专制、争自由为主旋律。
§茹科夫斯基(1783-1852)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诗歌着重描写内心生活、梦幻世界、对自然的感受,也常取材于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诗风矜持、感伤、朦胧、神秘 ;
“没有茹科夫斯基,我们也就没有普希金。” ——别林斯基
§莱蒙托夫(1814-1841)抒情诗名作有《诗人之死》、《别了,满目创痍的俄罗斯》、《祖国》、
19 / 55
外国文学史
《帆》等; 叙事诗名作有《恶魔》、《童僧》等。 小说《当代英雄》是代表作,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毕巧林的形象;有独特的艺术结构。
九、东欧:东欧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反对异族奴役与封建专制、争取独立、民主、自由为主题。
§ 密茨凯维奇(1798—1855)是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诗剧《先人祭》和叙事诗《塔杜施先生》。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抒情诗、政治诗与爱情诗;叙事诗代表作《使徒》。 十、美国: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受欧洲文学影响,但有本土色彩。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 前期浪漫主义(30年代以前)
§ 欧文(1783-1859)“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是《见闻札记》《瑞普·凡·温克尔》《睡谷的传说》 §库柏(1789-1851)被称为“美国的司各特”;最著名的作品是“边疆小说” 《 “皮袜子’”故事集》:包括五部小说:《开拓者》、《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 、《探路者》和《打鹿将》; 塑造了美国西部文学中牛仔形象的始祖“皮袜子” 的形象;对西部边疆自然景色的出色描绘和惊险情节的设置使小说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爱伦·坡(1809-1849)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创作恐怖小说与侦探推理小说,著名作品有《厄舍古屋的倒塌》 、《黑猫》 《莫格街凶杀案》等。
2、后期浪漫主义(30年代以后)
§ 霍桑(1804-1864)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红字》:通过白兰在失去丈夫罗格的音信的情况下与丁梅斯代尔恋爱、受到加尔文教惩罚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宗教机构的不公、虚伪、残酷;出色的心理描写与象征隐喻,造成情景交融的神秘气氛。
§麦尔维尔(1819-1891)擅长描写航海奇遇与异国风土人情;《白鲸》:描述船长埃哈伯追捕白鲸的故事,反映捕鲸船员的生活,也象征人与异己力量的斗争;艺术上有浓重的象征、神秘色彩。
§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草叶集》是人类、自我、劳动者的颂歌,也是独立、民主、 自由、平等的颂歌; 创立自由体诗 ,使用 “列举法”
第二节 拜伦
1、 拜伦(1788-1824)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的代表作家之一。 登上文坛——《懒散的时刻》、《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2、出游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地——《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长诗由四章组成:① 葡萄牙、西班牙游记; ② 阿尔巴尼亚、希腊游记; ③ 比利时、瑞士游记; ④ 意大
20 / 55
外国文学史
利游记
3、《唐·璜》:“诗体小说”,这部长达16000余行的诗体小说以其博大的思想容量和独特的艺术成就登上了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歌德“称它是绝顶的天才的作品。” (一)思想内容:
1、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 特别是“神圣同盟”国的黑暗丑恶进行揭露讽刺:
(1)揭露讽刺时代特征:封建专制的暴虐、社会道德的虚伪、拜金主义的丑恶;揭露讽刺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金融资本的罪恶; 揭露讽刺不合理的婚姻以及上流社会夫妇之间的互相欺骗现象。
2、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 3、对生与死等诸多问题的哲理性思考。 (二)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一方面写奇人奇事奇境 ,另一方面用现实主义手法如实描绘社会生活画面与历史事件;
2、艺术手法丰富:叙事 、 抒情、议论、讽刺巧妙结合。
第三节 雨果: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一、创作生涯:第二时期(1826——1851)戏剧:
1、《克伦威尔·序言》:提出美丑对照原则: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与理论纲领。
2、《欧那尼》:首演成功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彻底战胜古典主义。
3、总结:雨果开创了浪漫主义戏剧,在法国戏剧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雨果是杰出的诗人:他开拓了诗歌领域,用诗歌抒情、写景、咏史、叙事、讽刺、论战、表述哲理等;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艺术画面五光十色;他的诗歌富于激情,风格豪放阔大;他将对照原则用于诗歌创作,效果强烈;他的诗歌语言丰富多彩,善于使用同位语隐喻。
二、雨果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
(一)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巴黎圣母院》: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教会的罪恶、黑暗:浮罗洛副主教:是教会的罪恶、黑暗的化身;也是教的罪恶、黑暗的牺牲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封建专制(国王、官府、法庭)的罪恶、黑暗;歌颂下层人的善良与人道精神: a、爱斯梅拉达 :真善美的化身 ,作者理想的人性美的象征; b、喀西莫多:善良、真诚、勇敢,爱憎分明;
21 / 55
外国文学史
c、流浪汉与乞丐的群体形象:友爱互助、舍己为人歌颂爱与仁慈的力量:喀西莫多的性格转变。 • 《悲惨世界》:
* 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社会罪恶——“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黑暗使儿童羸弱”: 冉·阿让 :被剥削、压迫的工人的形象;芳汀:命运悲惨的女工 ;珂赛特:受虐待的童工。 * 宣传爱与仁慈的力量:
冉·阿让:灵魂的沉沦-灵魂的得救-灵魂的升华 沙威:冷酷的官府鹰犬-被感化产生思想矛盾而自杀。
* 歌颂人民起义,塑造共和主义英雄的形象。
• 《九三年》:
* 朗德纳克侯爵:冷酷凶残的保皇党匪首——被农妇的母爱感化,成为“仁慈的天使”; * 郭文:忠于革命的共和国军指挥员——被朗德纳克侯爵的人道举动感动,私自放虎归山; * 西穆尔登:忠于革命、铁面无私的共和国军指挥员——被郭文的义举感动,判郭文死刑后自杀。说明“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三、雨果小说的艺术特色:以史诗的规模再现社会生活;运用对照手法表达主题:写人叙事富于传奇性;成功塑造下层人的形象,写人注重心理描写
第四节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民族文学与文学语言的建立者。别林斯基 “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 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 一、生平与创作
1、早期(1799——1820)皇村中学时期:世界观的形成、艺术上的探索时期。抒情诗:多以青春、友谊、 爱情、欢乐、大自然为主题.彼得堡时期:思想、创作开始成熟的时期;政治抒情诗:以谴责暴政、歌颂自由为主题《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童话故事诗:《鲁丝兰与柳德米拉》。
2、南方流放时期(1820——1824):浪漫主义创作的鼎盛时期。政治抒情诗:《囚徒》《致大海》 叙事诗“南方组诗”:包括《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奇萨拉伊的喷泉》和《茨冈 》;充满叛逆精神、浪漫主义色彩,人物性格鲜明,感情激越;代表作是《茨冈》:描述贵族青年阿乐哥与上流社会的冲突和与以真妃儿为代表的茨冈人的冲突;标志着普希金的窗创作开始向现实主义过渡。
3、米哈伊洛夫斯克时期(1824——1826)确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时期抒情诗:《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戏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是俄国第一部真正的历史悲剧
22 / 55
外国文学史
二、艺术特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真实生动地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大量运用抒情插笔:诗体小说的形式;完整匀称的结构; “奥涅金诗节
第六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又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流, “十九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基语)。它造成了继古希腊文学、文艺复兴文学之后欧美文学的又一高峰、近代文学的最高峰。
一、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社会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人的异化加剧,对现实怀疑、不满与冷静求实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
2、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背景: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成果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有催化作用;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以及孔德的实证哲学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也有催化作用。
3、文学背景:前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精神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文学土壤。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内容特征:
1、比较广阔、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理性主义立场出发,比较深刻地分析社会现象、比较尖锐地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人民的不幸,提倡社会改良。 (二)艺术特征
1、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
2、重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力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作品有“外倾”与“内倾”两种倾向;
4、以叙事文学为主,文学样式、表现手法走向成熟,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充分发展、繁荣。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现实主义经历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四、各国现实主义文学概况
(一)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和前期文学中心之一
1、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早期批判封建主义,中后期批判资本主义;以反映金融资产阶级
23 / 55
外国文学史
与贵族上流社会的生活为主,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是各类资产阶级的形象。
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梅里美(1803-1870)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创作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独特的选材与构思;纯朴真诚而又骠悍粗犷的人物形象;反现代道德文明的主题;冷峻的叙述中蕴含着激情。
§福楼拜(1821-1880)巴尔扎克之后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外倾性” 、客观冷 峻的风格和精致优雅的文体。
§都德(1840 - 1897)是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小东西》、《最后一课》 3、 巴黎公社文学是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代表作家是欧仁·鲍狄埃(1816—1887),代表作是《国际歌》 (二)英国——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个中心
1、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最早表现劳资矛盾;较多地表现“小人物”的苦难和个人奋斗,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和正面人物几乎都是“小人物”;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厚;擅长幽默讽刺。
2、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短命家族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代表作《简·爱》、《谢莉》。小说最突出的主题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追求男女平等;进一步提出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问题;表现重大的社会和政治主题;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构成了夏洛蒂创作的基本特色;“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叙述了两个家族与一个外来者之间的故事,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心灵挣扎的历程,揭露了冷酷的社会制度对纯真爱情的扼杀,也揭露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金钱关系和门第观念对善良人性的摧残和扭曲,表现了渴求爱情、友谊和知识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孤独和道德毁灭。艺术上,体现了女作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用生动的场景和自然环境来渲染营造作品的气氛;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既具有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的许多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安妮·勃朗特,代表作《艾格尼丝·格雷》。
3、托马斯·哈代(1840—1928),“威塞克斯小说”代表作《还乡》、《远离尘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德伯家的苔丝》(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标志)。创作采取坚定的现实主义立场,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描写人民的不幸;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入侵英国农村后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和风俗等的巨大变化,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小说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刻画心绪流程,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态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叙述带有浓郁的抒情特点,富于诗意。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完成了裘德在现代城市中寻求出路的悲剧,也就完成了描写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在外部资本主义的入侵下逐渐毁灭的史诗性主题,所以最终停止小说创作,转而写作诗歌。
24 / 55
外国文学史
4、柯南·道尔(1859—1930)——“世界侦探小说之父”,代表作《福尔摩斯探案集》(包括60个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分为56个短篇故事和4个中篇故事)。1887年,写出第一部侦探小说《血字研究》。小说结构模式:委托人来访说明自己的难题,福尔摩斯根据情况作出推理和判断,问题解决之后,再由福尔摩斯向次要人物和读者解释其推理过程。
(三)、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联,矛头主要指向农奴制与封建专制统治;悲怆风格与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形象系列—— “多余人”、 “小人物、 “新人”形象;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1、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代表作家作品 (1)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形成
§ 果戈理(1809-1852)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 的创始人,幽默讽刺大师;成名作是《狄康卡近乡夜话》:强烈的民族性;健康欢乐的内容;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小说艺术特色:
a 人物形象高度典型化与个性化:一是小处落墨,一针见血;二是强化一点,入木三分; 三是由表及里,形神毕肖;四是以境写人,鞭辟入里;
b 独特的讽刺艺术——用鲜明的对比造成讽刺; c 用细节描写和夸张造成讽刺; d “含泪的微笑”的讽刺风格; e 使用抒情与议论插笔 。
2、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逐渐被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文学中“新人”形象也取代了“多余人”形象。 所谓“新人”,指的是这个时期俄国文学中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有革命理想,抨击专制农奴制度,否定贵族社会的道德观念,与旧制度作不妥协的斗争,联系人民,勇于牺牲,有实际行动的能力。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塑造了许多“新人” 的形象。
•
(四)北欧文学:北欧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中期
§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童话大师、十九世纪第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童话有现实意义、民主精神和基督教色彩,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内容优美,抒情气息浓,艺术魅力大。 (五)、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具有浓厚的民主性、人民性和改良主义色彩。 伴随着废奴运动出现的废奴文学是美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先声: 南北战争后,现实主义文学兴起,至八九十年代成为文坛主流,进入深化阶段。
25 / 55
外国文学史
§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十九世纪西方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短篇小说成就最为突出;小说以“欧·亨利笔法”和“含泪的微笑”而著称;著名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 《黄雀在后》等
§弗兰克·诺里斯(1870-1902) 创作具有自然主义色彩; 擅长描写农村生活;代表作是《小麦史诗》三部曲之一《章鱼》:描写铁路公司对农民的压迫剥削,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力揭露垄断资本罪恶的作品。
§杰克·伦敦(1876——1916)是马克·吐温之后美国最有影响的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名作有“北方故事”(成名作,以《热爱生命》为代表 ) 、《野性的呼唤》、《在甲板的天篷下面》、《墨西哥人》、《一块牛排》等;长篇小说名作有《铁蹄》(政治幻想小说、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文学性质的文学作品)、《马丁·伊登》(代表作,半自传性质的小说)等。
一、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家,世界文学巨匠之一。他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构成了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高峰。
二、创作生涯
1、第一阶段:1829——1835:着重反映贵族阶级衰亡的主题;常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结构小说,小说主人公性格较单一。重要作品有《苏城舞会》、《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2、第二阶段:1835——1842: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开阔了,他更多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金融资产阶级。重要作品有《纽沁根银行》、《古物陈列室》、《幻灭》等;
3、第三阶段:1843以后,巴尔扎克作品的数量较前明显减少,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则有所增加,艺术上也更为成熟。重要作品有 《贝姨》、《邦斯舅舅》、《农民》等。
三、世界观:
§哲学上: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政治上: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但又参加保皇党;经济学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但又幻想回到宗法时代;
§宗教上:信仰科学,但又鼓吹信仰天主教。 四、《人间喜剧》
(一)创作宗旨—— “法国社会将要做历史学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人间喜剧·前言》
第一部分:风俗研究——《人间喜剧》的主干:这部分“将反映一切社会现象”,“人类心灵的历
26 / 55
外国文学史
史将纤毫毕现,社会史的各个部分都得到描绘”:
私人生活场景:代表作有《高利贷者》、《夏倍上校》、《高老头》等;
外省生活场景: 代表作有《欧也妮·葛朗台》、《古物陈列室》、《幻灭》等;
巴黎生活场景:代表作有《纽沁根银行》、《交际花盛衰 记》、《邦斯舅舅》《贝姨》等; 政治生活场景:代表作有《一桩无头公案》、《阿尔西的议员》等; 军事生活场景:代表作有《舒昂党人》等;
乡村生活场景:代表作有《乡村医生》、《幽谷百合》、《农民》等。
第二部分:哲学研究:“在现象之后,紧接而来的是原因”,“我要说出情感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依存于什么之上”。
• 这部分的重要作品有《长寿药水》、《绝对之探求》、《改邪归正的梅莫特》、《受诅咒的孩子》、《不为人知的杰作》、《驴皮记》等。
第三部分:分析研究:这部分意在从自然法则出发,根据真善美的人道主义原则,去分析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
• 这类作品包括《婚姻生理学》与《夫妇纠纷》。 (二)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创立的艺术方法,主要形式:
(1)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重要人物出现二三十次,一部小说反映他们的一段经历,最后构成人物的完整形象;
(2)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中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这些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中; (3)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者把小说的人物性格作一对比,这些人物都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过。《人间喜剧》中再现的人物有400多个,分散在75部小说中。人物再现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也使《人间喜剧》中的作品联成了一个整体。 (三)思想内容
1、再现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史:如《农民》、《古物陈列室》、《苏城舞会》; 2、再现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如《高布赛克》、 《欧也妮· 葛朗台》、《纽沁根银行》; 3、描绘人被金钱异化的历史悲剧 :如《幻灭》、《邦斯舅舅》、《欧也妮·葛朗台》、《驴皮记》; 4、对人民生活的反映、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等。 (四)艺术特色与成就
• 1、巴尔扎克的创作具有”外倾性“特征,擅长细节描写;
• 2、巴尔扎克注重揭示人的性格与环境的关系,采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 • 3、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的角度写人,揭示经济地位、状况对人的影响;
27 / 55
外国文学史
• 4、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类型的人物性格无一雷同; • 5、巴尔扎克开创了新的小说结构模式——多线索有机交织的网状结构。
一、狄更斯 创作生涯
1、早期(1833——1841):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个别的阴暗现象,寄希望于善良的资产者,作品基调温和乐观,风格幽默夸张,多采用流浪汉小说框架,结构较为松散随意。重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奥列弗·特维斯特》(作者的第一部社会批判小说 )、《老古玩店》等。
2、中期(1842——1848):较为广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批判性有所增强,作品基调忧伤而愤怒,结构趋向严谨。重要作品有《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董贝父子》等。
3、后期(1848——1870):创作的高峰期。这个阶段的创作,全面、深刻有力地揭露批判社会的阴暗,风格严肃、深沉、压抑、伤感,作品情节的戏剧性增强,结构复杂严谨。重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二、狄更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从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进行广泛批判,反对暴力革命,期望以情感教育和人道主义调和社会矛盾;
2、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与赋予平凡生活奇异色彩相结合; 3、出色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4、善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夸张化的描写,塑造性格单一、确定、明晰的人物形象; 5、小说结构严谨精巧,情节曲折引人,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艺术张力; 6、大量引入资料文件信函,增强作品真实性。
一、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文学之父”,美国杰出的小说家,社会批评家。 (一)思想内涵:小说广泛反映了19世纪中叶美国中西部的社会图景,揭露讽刺了美国“文明”社会的丑恶现实;小说的中心主题是反对种族歧视、谴责蓄奴制度,揭露美国假民主;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罪恶。
(二)艺术特色
• 1、现实主义的客观描写与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完美结合 ; • 2、出色运用幽默讽刺手法;
• 3、使用经过提炼的南方方言俚语——自然流畅、丰富生动、简洁轻松的“美国英语” ; • 4、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出色描写儿童的心理行为。
28 / 55
外国文学史
一、契诃夫 创作生涯
1、早期(1880——1888)这个阶段契诃夫写短篇小说;作品从内容上说大体上有三类: a、鞭笞专制制度和人们的奴性心理的作品,代表作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 b、揭露庸俗生活、庸俗习气的作品,代表作有《查问》、 《喜事》、《嫁妆》等; c、反映底层人民的不幸、控诉世态炎凉的作品,代表作有《苦恼》、《万卡》等。 • 艺术上,契诃夫早期的小说是形式简约、笔调幽默轻快、闹剧色彩浓的小品式作品。 2、中期(1888——1896):思想、艺术走向成熟,开始写中篇小说和剧本;小说多批判专制制度、写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揭露知识分子的弱点;风格变为严肃深沉,悲喜剧因素更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重要作品有:《草原》:是契诃夫第一部严肃的大型作品;通过男孩叶果鲁什卡从乡下去城里上学途中的见闻歌颂祖国美好的大自然和潜在力量,描绘草原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朦胧向往;出色描绘大自然景色;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3、晚期(1897——1904)创作的繁荣、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小说,反映面扩大了,涉及社会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知识分子的思想弱点、农村的落后、贫富对立、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等等,揭露批判更为深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 是他这个阶段创作的基调。著名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和 《樱桃园》:它们是大型的多幕剧、抒情剧,内容上暴露和鞭挞腐朽庸俗的旧生活,憧憬新生活和祖国的未来;艺术上 创造了崭新的戏剧表现方法——戏剧故事“生活化”,让平凡的事件中蕴涵丰富而深刻的“潜台词”;戏剧背 景具有象征意义,造成浓郁的抒情性;戏剧中人与环境的
冲突是主要的、永恒的,因此戏剧没有标定的开端和明确的结尾。 二、小说艺术特色
1、朴素:题材内容朴素;表达方式朴素;
2、幽默与讽刺:用夸张制造笑料;悲喜剧结合造成“含泪的笑”; 3、简练:表现手法简练;篇幅简短,结构紧凑; 4、含蓄:客观冷静地叙写;开放式的结尾。 5、独特的抒情心理小说。
一、司汤达(1783-1842)欧洲第一位重要现实主义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上的奠基人。 二、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1、从政治的角度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与民主倾向; 2、主人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色彩;
29 / 55
外国文学史
3、注重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作品有“内倾性”; 4、叙事简洁明快,语言清丽流畅。
三、于连的形象: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性格是家庭环境、时代与阶级地位影响的必然结果;人生理想是个人奋斗 立身扬名;追求理想的方式是反抗与妥协;有正直善良的一面,也有虚伪自私的一面;* 性格核心是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精神。悲剧是复辟时期反抗贵族压迫的平民的必然悲剧。
四、艺术特色
• 1、出色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1)小说中的环境是时代、社会的缩影:维立叶尔市(外省)-贝尚松神学院(宗教社会)-木尔候爵府(巴黎贵族社会); • (2)小说注重环境与人物的统一;
• 2、出色的心理描写:在心理展示和心理分析中传达思想倾向、刻划人物性格、展开小说情节; • 3、结构上以于连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于连与德瑞娜夫人和马特尔的恋爱为纬,情节严谨、紧凑,引人入胜。
一、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第一流的文学巨匠。 二、 创作生涯
1、中期(1863——1880)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时期和思想上产生激烈矛盾、酝酿进行世界观彻底转变的时期;
2、晚期(1881——1910)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彻底转变,站到了宗法农民的立场上,形成了“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博爱、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创作对现实的批判空前激烈,训诲性强。
三、《复活》人物形象:
* 聂赫留朵夫:是作者的自传性人物,作者笔下贵族精神探索者形象的发展与总结;性格发展:纯洁善良的青年——花花公子——忏悔的贵族——托尔斯泰主义者。
* 玛丝洛娃: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性格发展:纯洁的少女——堕落的妓女——获得新生的妇女。
* 思想内涵:以“撕毁一切假面具”的现实主义揭露国家机器与统治阶级的罪恶腐朽、官办教会的虚伪与欺骗性,否定地主土地占有制与资本主义;宣传用“托尔斯泰主义”改造社会。
四、艺术特色:采用单线索的简明结构;辛辣的讽刺;复杂而生动的心理表现与心理分析,写出
30 / 55
外国文学史
了“心灵辩证法”;运用对比艺术。 五、写作特色:
1、手法丰富独特的心理描写,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辩证的过程 :
① 小说在心理描写的三环节(原因、过程、结果)中,重视的不是因、果本身,而是因、果之间的联系即“心理流程”,这即“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点;小说还注重广泛描写人物多方面的心理感受,注重表现同一场合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 小说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其内心世界,也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色的肖像刻画:
①人物外貌与内心世界完美结合;
② 在不同时间,通过不同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对人物进行肖像刻画。
3、巧妙独特的结构:
① 小说在两条主线之间穿插了奥布朗斯基和杜丽的家庭生活这条中间线,它在外部结构上成
了两条主线 拱顶结合处;
② 小说运用人物向心对照法沟通了两条主线间的内在联系,男女主人公安娜和列文的对照贯
穿了小说的始终。
六、小说特色
1、大力描写城市贫民生活; 2、使用“奇幻的现实主义”表现生活; 3、着意表现双重人格;
4、小说是“复调小说”——取消作者的支配作用,突出人物各自的主体意识,可谓 “众声喧哗”的对话小说;
5、独特的心理描写:写矛盾、变态心理;写梦境、幻觉、无意识行为等; 6、小说是戏剧化的小说。
一、易卜生 创作生涯
1、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伟大的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铸起了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世界戏剧史上的第三座丰碑。
2、中期(1868—1891)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 著名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31 / 55
外国文学史
§ “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创立的一种戏剧,以尖锐地提出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而著称,它以强烈的现实性、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英国的萧伯纳、J.高尔斯华绥,美国的C.奥德兹等作家都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直接继承者。
3、晚期(1891—1906)这个时期易卜生创作象征主义心理剧,著名剧作有《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海达·高布乐》等,它们突破了传统戏剧手法,剧情退居第二位,象征和精神分析占据了重要地位,为现代戏剧开辟了道路。 二、艺术特色
1、强烈的真实感、现实感;
2、在冲突即将达到高潮时拉开序幕,采用“追溯法”交代前事,使情节集中紧凑,人物性格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激变;
3、将发人深思的讨论直接带入情剧,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4、用人物言行、戏剧性延宕等手段,细致地刻画人物复杂、激烈的内心活动。
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文坛,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浪漫主义余波犹存,现实主义方兴未艾,新的文学流派陆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源于法国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
一、自然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
1、十九世纪后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加深了人们对理性的失望、对人性的怀疑;
2、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促成了各种弘扬科学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遗传学、医学的发展导致了对人的认识的变化: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认为研究任何实物的性质都必须探讨其特征和环境,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以法国遗传学家吕卡斯医生为代表的“自然遗传论”则认为一切肉体的精神的病都跟遗传有关,酗酒、纵欲、犯罪、疾病等都会遗传;
(2)孔德(1798一1857)的实证主义哲学主张科学只研究具体的事实和现象,认为人的社会性取决于生理条件,应以人的病理状态作为道德研究的基础。实证主义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3)泰纳(1828一1893)把孔德的观点引入文学研究,提出了决定文学发展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的理论,主张文学综合研究人所受到的各种影响,特别是种族影响。种族包括人的先天的、生理的、遗传的和特定民族影响等因素;环境包括物质和社会两重因素;时代包括文化和当时占优势的
32 / 55
外国文学史
观念等因素。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1、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将客观性、真实性视为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但反对选择、提炼生活,而是 “照相式”地实录社会生活;
2、全面反映时代面貌,让底层人的生活大量进入文学作品;
3、写人时注重表现人的生物属性(用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解释人的性格),排斥典型化原则; 4、淡化情节,铺陈日常生活琐事; 5、使用平和、客观、冷静的叙述文体。
一、自然主义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八十年代;它源于法国,然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
二、在法国,福楼拜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龚古尔兄弟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理论体系的建构者,以他为首的“梅塘集团”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核心力量。
§爱德蒙·龚古尔(1822--1896)和茹尔·龚古尔(1830-1870)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两人的小说以写实为主,人物大都实有其人,使用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作为写作素材;代表作是《日尔米妮·拉塞德》: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三、德国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包括诗人团体“突破”的活动和“自由剧场”的戏剧活动等; §霍普特曼(1862—1946)是德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日出之前》:表现矿主克劳塞一家的堕落源于嗜酒的遗传。名作还有《织工们》、《沉钟》等。
一、唯美主义文学形成的背景唯美主义萌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繁荣于五十——六十年代和八十——九十年代;法国是唯美主义的发源地,英国是唯美主义的大本营。
1、十九世纪后半叶尖锐的社会矛盾斗争和盛行的拜金主义、物质至上主义使文人们感到厌恶失望; 2、唯美主义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康德对“纯粹美”和“依存美”的划分以及“美只在形式”的论断; 3、德国古典美学思潮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二、唯美主义文学的特征
1、追求“为艺术而艺术”,主张文学摆脱功利性,摆脱与社会生活、政治、道德的关系,写远古、未来、梦幻中的“美”;
2、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创作雕琢、新颖、精巧。
33 / 55
外国文学史
一、 法国
§戈蒂耶(1811─1872) 是唯美主义文学的倡导者;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代表作是诗集《珐琅和雕玉》;不反映生活也不抒发感情,而是选取精美的景物精雕细琢。《莫班小姐》:通过阿尔贝迷恋莫班小姐的故事表现形式美至高无上、是唯一的人生追求的思想。
§巴纳斯诗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法国诗坛,带来了唯美主义的一次高潮;师宗戈蒂耶,信奉“为艺术而艺术”,追求诗歌的形式美;反对浪漫派的滥情主义和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主义”,提倡冷隽的描写和雕琢的诗风 。
二、英国
§约翰·罗斯金(1819-1900) 是著名作家与评论家;弘扬美的意义,把美看作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认为没有美,生活就会变得无聊和缺乏意义;强调美与道德的关系。
§瓦尔特 · 佩特(1839-1894)将唯美主义理论系统化;《文艺复兴(研究)·结论》是唯美主义的宣言书;强调艺术美是脱离社会现实、与道德无关的孤立的形式美或纯美;强调快乐主义、感觉主义、艺术至上观念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唯美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通过发生在少年贵族道连·格雷、画家霍尔伍德和享乐主义者亨利勋爵之间的故事说明美的至高无上和永恒。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 一、象征主义文学的形成背景 1、社会历史背景;
2、象征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和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哲学; 3、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影响 二、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
1、运用象征、隐喻、通感手法,以具体意象去反映抽象事物,并升华为哲理; 2、注重表现人的直觉、幻觉、神秘感受; 3、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化腐朽为神奇;
4、语言和韵律上精益求精,新颖凝炼、工整优雅、富于音乐性与绘画美。
三、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前期象征主义文学萌芽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其先驱。1886年,诗人莫瑞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流派正式形成;1886年至1891年是前期象征主义文学的昌盛期,出现了魏尔伦、兰波、马拉美三大主
34 / 55
外国文学史
将, 其后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流派逐渐解体。至二十世纪初,兴起了后期象征主义文学。
§魏尔伦(1844-1896)诗歌多抒发悲哀愁苦之情,感情抒发委婉含蓄,语言朴实,暗示性、音乐性强, 音韵和谐优美;主要诗集有《无词的浪漫曲》、《感伤集》、《美好的歌》、《智慧集》等。
§兰波(1854一1891),发展了通感手法,诗歌有瑰丽的想象;代表作是《醉舟》、《元音》等。 §马拉美(1842-1898)是象征派领袖;诗歌词采华美,句法多变,富有音乐性、隐喻性、梦幻性和神秘性;意蕴含蓄,哲学意味较浓;代表作是《牧神的午后》:描述牧神在朦胧中看到林中湖泊上仙女沐浴的故事;有梦幻、朦胧之美。
四、波德莱尔(1821-1867)是象征主义的前驱,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
(一)、《恶之花》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痛苦。波德莱尔在诗集扉页上给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
(二)、《恶之花》1857年初版时收诗100首,1861年出的第二版收诗126首,1868年出的由戈蒂耶作序的最完整的第三版收诗151首。这些诗歌共分六章:
1、《理想与忧郁》:88首诗:写诗人对爱情、艺术的追求,也写追求不得的忧郁与悲观。 2、《巴黎风光》:18首诗:写巴黎城市的丑恶,也写诗人对底层穷人的同情。 3、《酒》:5首诗:写酒能使人摆脱痛苦、飘然欲仙
4、《恶之花》:16首诗:赞美吸毒、淫乐、酗酒等一切丑恶鄙陋的意象,表现诗人从恶中发掘美的美学思想。
5、《反抗》:9首诗:赞美叛逆者。
6、《死亡》:6首诗:写诗人对现实的绝望,认为只有死亡才能使人摆脱痛苦。 (三)艺术特色:
1、诗人善于从丑恶、病态中发掘美,打破了真善美的一体的传统观念;
2、诗歌想象丰富,意象怪异,成功运用隐喻、暗示和象征、通感手法表现内心复杂微妙的感受; 3、诗歌追求音乐性,具有音乐般的音响、韵律、节奏。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的一颗巨星,短篇小说大师。 一、题材内容:
1、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揭露普鲁士侵略者的暴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隆老爹》、《俘虏》等。
2、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揭露其追求虚荣、势利、庸俗、卑琐的性格习气的作品:代表作有
35 / 55
外国文学史
《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遗产》、《勋章到手了》、《骑马》、《雨伞》等;
3、描写农村生活、歌颂农民的美好品质、表现农民的悲惨命运、农村生活的落后的作品:代表作有《西蒙的爸爸》、《瞎子》、《穷鬼》、《一个女雇工的故事》、《归来》、《老人》、《小萝克》等。
4、描写爱情和婚姻的作品:代表作有《珍珠小姐》、《修软垫椅的女人》、《月光》等。
二、艺术特色:真实性;朴素性与深刻性;巧妙的构思与布局;准确、精练、生动、优美的语言。
埃米尔·左拉(1840—1902)是法国19世纪后期最重要、最杰出的文学家,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是继《人间喜剧》之后的一座文学丰碑。
一、创作生涯
1、中期(1867—1893),这个时期左拉形成了自然主义理论,进入自然主义创作高峰阶段;重要作品有:《黛蕾斯·拉甘》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自然主义美学主张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述一对通奸的男女遭受幽灵折磨、最终自杀的故事,重生理分析。
2、后期(1893年之后),这个时期左拉的作品有《三城市》和《四福音书》;1898年左拉投入“德雷福斯”案件的斗争。
二、艺术特色
1、写人方面:从自然主义出发解释人性;成功描写了群体活动。
2、描写技巧方面:实录性地描写生活;用粗犷的笔法描写群众运动场面和社会生活场景,气势磅礴;用细致的笔触描写矿工的非人劳动和悲惨生活,精微逼真;运用象征、拟人手法。
3、结构严谨。
第九章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上 俄苏文学)
● 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俄苏文学的主潮流,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一、二十世纪俄苏文学的特征:
1、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表现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2、充溢着人道主义思想;
3、不断发展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文坛主潮流;有过多种文学思潮流派并存、相互影响、渗透、迅速交替的局面;
4、作家的艺术思维发生了大变化,把对现实的形象描绘与理性思考融为一体。 二、二十世纪俄苏文学的发展: (一)十九世纪末至1917年的文学
36 / 55
外国文学史
1、时代背景
2、文学概况:这个时期的俄国文学,出现了流派纷呈、彼此影响渗透的多元化格局:现实主义文学老一辈现实主义作家如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继续创作;新一代现实主义作家崭露头角:
a、 库普林(1870-1938):作品题材丰富多彩;代表作是《决斗》。
b、 布宁(1870-1953):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名作有《乡村》、《来自旧金山的绅士》等。
c、安德列耶夫(1871-1919)早期创作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后期创作有现代主义倾向;《红笑》。
● 象征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有勃留索夫(1873-1924)、勃洛克(1880-1921)等; 1、阿克梅派:代表作家有古米廖夫(1886-1921)、阿赫玛托娃(1889-1966)等; 2、未来派:代表作家有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等。
3、叶赛宁(1895-1925)是意向派诗人;诗歌多写大自然与爱情,感情真挚深沉,联想大胆,善用奇妙的比喻和色彩的象征;名作有诗集《亡灵节》、抒情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等。
● 三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初的文学: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召开,作协成立。《苏联作家协会章程》规定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同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1、三十年代至卫国战争前的文学:
(1)文学概况:这一时期主流文学创作繁荣;肃反扩大化殃及一些作家。反映经济建设的作品;反映新人成长的作品: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的形象。
2、战后初期文学
(1)文学概况:这个时期,一些作家受到粗暴批判,文艺领域出现了“无冲突论”,造成文学粉饰现实的倾向。
● 五十年代以后的文学 一、五十至六十年代中期文学
(1)时代背景:1952年苏共19次代表大会、1954年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否定了“无冲突论”
37 / 55
外国文学史
和粉饰现实的倾向,要求作家“揭示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烧毁生活中一切阻碍进步的东西”;1956年苏共二十大、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否定了斯大林;为肃反扩大化和过去被批判的作家恢复名誉;提出“一切为了人”的人道主义口号。科技、尤其是尖端科技迅速发展,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2)文学概况:五、六十年代,苏联文学有了显著的发展:文坛空气活跃,文学生活民主化,新的文学刊物大量出现;大批新作家崭露头角; 出现了一批重要作品,它们题材广泛,较大胆地反映了社会问题。
● 六十年代苏联文坛动向与重要作家作品:
一、出现揭露社会问题的文学思潮:奥维奇金(1904—1968)的《区里的日常生活》——五十年代苏联文学的“第一只春燕”。
§“奥维奇金”派作品:揭农村问题,包括特罗耶波利斯基的《一个农艺师的札记》、田德里亚科夫的《伊凡·楚普罗夫的堕落》等;列昂诺夫(1899-1994)的《俄罗斯森林》:通过两个政治上和道德上完全对立的林学家维赫罗夫和格拉齐茨基的斗争故事,再现了俄罗斯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提出了科学家的道德、人与自然、极左思潮等极富哲理性的问题。
二、 “解冻文学” :
(1)、杜金采夫(1918-)的《不仅仅为了面包》;
(2)、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的《日瓦戈医生》小说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俄国“十月革命” 期间日瓦戈医生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那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现实。
§出现军事文学的新浪潮 ——以“战壕真实”和”非英雄化“为特征的卫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诗坛活跃,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辈出:
§“大声疾呼派”:代表诗人是叶甫图申科(1933- ):诗歌题材内容上视野开阔,冲破禁区,大胆触及尖锐的的社会问题,揭示当代青年人在理想、政治、道德、爱情诸方面价值观念的嬗变,真切反映苏联批判“个人崇拜”后普遍的社会情绪;艺术上以政论性与抒情性见长;这个时期的诗集有《热情者的道路》、《诺言集》、《挥手集》等。
§“悄声细语派”:代表诗人是鲁勃佐夫(1936-1971),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农村、往事回忆为题材,诗风纯净、优美、婉约、自然;诗集有《抒情诗》、《田野之星》等。 ● 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的文学
一、时代背景:以特瓦尔多夫斯基为代表的《新世界》杂志和以柯切托夫为代表的《十月》杂志的对峙;勃列日涅夫提出反对两个极端——给现实抹黑和粉饰现实——的文艺政策;提出社会主义现
38 / 55
外国文学史
实主义是“原则上新的美学体系,多方面地认识生活和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体系”;七十年代初期以后色文艺政策要求文学表现生活中的美,塑造正面优秀人物的形象。
二、文学概况:这个时期苏联文学的特点:具有“全景性”、“史诗性”的长篇小说走向繁荣;注重塑造当代英雄人物的形象。
§出现战争题材、塑造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的“全景文学”和“局部性文学”:邦达列夫(1924- )的《热的雪》;西蒙诺夫(1915—1979 )的卫国战争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1913-)的《围困》
§出现“回归文学热”:雷巴科夫(1911-2001)的《阿尔巴特街的儿女》
高尔基(1868-1936)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一、 创作生涯
(一)、早期——19世纪90年代:这个时期,高尔基处于思想艺术的探索阶段,他创作两类作品: 1、浪漫主义作品——歌颂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积极极行动的精神和为人民献身的英雄主义,也批判个人主义和市侩哲学;环境描写、情节安排、形象刻画、表现手法均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马卡尔·楚德拉》、《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少女与死神》
2、现实主义作品——数量多、题材广;形象塑造、环境描写逼真而情节安排、语言风格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最引人注目的是流浪汉小说:《切尔卡什》、《叶美良·皮里亚依》、《阿尔希普爷爷和廖恩卡》、《二十六个和一个》、《福玛·高尔杰耶夫》
(二)、中期——20世纪初至十月革命:这个时期,高尔基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创作进入成熟期。
(三)、晚期——十月革命后:这个时期高尔基的创作十分丰富,重要作品有:《我的大学》、《阿尔达莫夫家的事业》
(四)、《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总结性的作品;通过俄国社会激烈变动时代带市侩气的知识分子萨姆金的一生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四十年的历史,剖析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是史诗性小说;叙事重心是主人公的心理世界、精神生活;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并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
(五)、《母亲》艺术特色:
1、成功塑造了典型人物的形象:结合革命的发展、群众的觉醒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2、语言丰富多彩,色调鲜明、叙事中交织着哲理性与抒情性语言。
39 / 55
外国文学史
3、善于写群体活动的大场面。
(六)文学地位与意义:小说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1、小说真实表现了现实与历史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小说表现新的主题、塑造新的人物形象,具有启发、鼓舞人民的作用。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是苏联杰出的小说家,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一、创作生涯:《顿河故事》:收入作者早期的短篇小说;反映苏联内战时期顿河草原严峻而复杂的社会斗争,将这种斗争浓缩到家庭关系、个人关系方面表现,揭示哥萨克的历史悲剧,歌颂英雄主义、呼唤人道主义;情节富于戏剧性,注重刻划人物心理、描绘自然景色;
二、《静静的顿河》 1、艺术特色:
(1)小说具有史诗的规模、特征;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小说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小说有悲剧风格。
第十章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下 欧美文学) 一、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人道主义思想与进步的政治倾向相结合:反对帝国主义、法西斯战争;反对阶级压迫和剥削,同情、支持无产阶级的斗争;社会政治批判。
2、出现了“长河小说”的新形式;
3、坚持真实性与作品情节结构的完整性,但情节与典型形象的塑造趋向淡化,注重发掘人的精神世界,作品的 “内倾性” 增加;作品的思辨、哲学色彩增加;
4、吸收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技巧。 二、各国文学概况 (一)英国
1、文学特征:20世纪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背离了维多利亚时代高雅温和的传统,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尖锐、犀利、冷峻地直面社会的特点。
2、重要作家作品:
§萧伯纳(1856—1950) 是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具有世界声誉的剧作家;以创作社会问题剧而著称,名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等。 代表作《巴巴拉少校》:述大
40 / 55
外国文学史
军火商安德谢夫与担任救世军少校的女儿巴巴拉及其未婚夫柯森斯发生纠葛的故事;成功塑造了现代垄断资产阶级的典型安德谢夫的形象:(1)揭露其自私自利、毫无道德标准的军火商本质;(2)揭露其资助慈善事业的用心;(3)揭露其控制政府的真相。
§萧伯纳对戏剧艺术的贡献:他用广泛犀利深刻的社会批判推动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提高了喜剧艺术的价值; 他的戏剧在写实手法中引入梦幻、象征、神话等非写实手法;他增强了语言技巧在舞台上的作用,他的戏剧语言流畅、尖锐、机智、幽默。
§康拉德(1857-1924),小说熔传统与现代于一炉:淡化情节,着重表现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打破时空顺序,引进新的叙事方法;运用象征手法,赋予小说丰富深刻的含义。名作有航海小说《水仙号上的黑家伙》、丛林小说《吉姆爷》、《黑暗的中心》等。
§威尔斯(1866-1946)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小说主要描写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名作有《时间机器》、《隐身人》、《莫洛博士岛》、《世界大战》等。
§毛姆(1874——1965)小说多以个人、婚姻、家庭为题材,有自然主义倾向,但注重情节性。长篇小说名作有《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等;代表作是《人性的枷锁》:是半自传性小说,描述孤儿菲力普坎坷的人生历程,表述作者的人生观。
(二)法国
1、文学特征:20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总体倾向是注重从家庭的角度切入剖析社会,以家庭变迁的历史反映社会变化的轨迹;注重描写国际题材,关注人类命运,努力把握时代脉搏。
2、重要作家作品: 法朗士(1844-1924) 是法国现代进步文学的开拓者,创作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出发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的描写和深刻的揭露,文笔典雅精练 ;名作有《现代史话》(四卷,1896—1901)、《企鹅岛》(1908)、《诸神渴了》(1912)以及《天使的反叛》
(三)德语国家
1、文学特征:二十世纪德国、奥地利、瑞士的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创作继承了德国文学重视哲理的传统,加强了批判精神,突出地表现反法西斯的主题。
§茨威格(1881-1942)是出色的小说家与传记作家,作品以人道主义和细腻深刻的心理分析、巧妙的构思、传奇性的情节、悬念的设置以及抒情的语言见长;名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自画像的名手》等。
(四)美国
1、 文学特征:文坛主流,创作突破了美国文学温和高雅的传统,忠于现实,揭露大胆犀利。 2、德莱塞创作特色,德莱塞是严厉的现实主义作家:取材的真实性;细节描写的精确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客观性;创作吸纳现代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成果。代表作有《美国悲剧》和《嘉莉妹
41 / 55
外国文学史
妹》。
第四节 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一、 创作生涯
1、早期(1923-1936),这个时期海明威的创作以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要内容。重要作品有:《在我们的时代》: 标志着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形成。《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的成名作、“迷惘的一代”的宣言和代表作;
二、创作特色:战争、暴力、死亡题材与痛苦、迷惘、抗争的主题; “硬汉”形象; “冰山”风格: (1)简洁清新的文体:谴字造句的简洁清新;小说结构的简洁清新;(2)深沉含蓄的内涵:艺术形象中蕴含着复杂深刻的思想感情;以小见大。
第五节 劳伦斯
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极具现代意识和开拓性的小说家。 一、 创作生涯
1、 早期(1915年之前),这个时期劳伦斯的创作初步展开了自然与文明的关系和两性关系的主题,基本形成了象征的艺术风格。重要作品有:《白孔雀》、《逾矩的的罪人》、《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作、具有自传性的小说;
2、 中期(1915-1920)这个时期劳伦斯的创作深化了社会批判的主题,艺术上更成熟,更有现代派风格。重要作品有:《虹》、《恋爱中的女人》、《迷失的少女》、《新诗》
3、 晚期(1920年之后)这个时期劳伦斯的创作中,异国文明与人生探索的主题相结合;重要作 品有:《亚伦的藜杖》、《袋鼠》、《羽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鸟·兽·花》。 二、小说特色
1、劳伦斯的小说以探讨自然与文明的关系和两性关系为基本内容,以否定现代工业文明、赞美人的自然生命力为基本主题。
2、劳伦斯的小说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的因素,又因着重探索人的心理和大量运用象征手法(故事情节的象征、两组成对立关系的象征性意象、富于象征性的人物言行与场景)等而具有现代派文学的因素。
罗曼·罗兰
42 / 55
外国文学史
一、 罗曼·罗兰(1866——1944)是二十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而且他一生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和人类解放,是“欧罗巴的良心”,是伟大的人道主义和平战士。
● 罗曼·罗兰传记作品:记述有伟大心灵、精神、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古今名人的事迹;最著名的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充溢着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精神,但也推崇托尔斯泰主义和甘地的不抵抗主义;文笔清新,富于抒情色彩。
三、 《约翰·克里斯朵夫》 (一) 、情节结构:
1、第一册:《黎明》、《清晨》《少年》:叙克里斯朵夫童年、少年的生活,着重描绘他的音乐天才和纯真的情感,以及桀骜不逊、睥睨权贵的性格;
2、 第二册:《反抗》《节场》:叙克里斯朵夫坚持理想而与德国、法国虚伪的艺术和腐败的社会
不断发生冲突;
3、 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叙克里斯朵夫与奥里维、安多纳德和葛拉齐亚
的友谊和爱情;
4、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叙克里斯朵夫经过内心风暴,由绝望走向超脱。 (二)思想内容:小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史诗:小说展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风貌、尖锐的社会矛盾;小说揭示了资产阶级文艺的堕落和社会道德的败坏; 小说预示了战争对欧洲大陆的威胁。
(三)人物形象: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具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反抗旧秩序,执著地追求真理;高度自尊,追求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有忠贞的爱情和真挚的友谊;热爱、同情下层人民,却也误解、歧视人民;是个人主义英雄。
傅雷先生:“《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四)艺术特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首创“长河小说”的艺术体裁;是“音乐小说”:用交响乐的基调来建筑小说结构,细节描写富于音乐性;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人物性格。
第十一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思潮、流派的总称,涉及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领域。
43 / 55
外国文学史
一、文学思潮背景:十九世纪的文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已孕育了现代主义的文学基因;进入二十世纪,文学观念的更新催生了现代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思想特征
1、表现人的异化、社会的危机—— 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人关系的扭曲、颠倒;人与自我关系的扭曲、颠倒。
2、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二)艺术特征
1、重视表现主观世界:表现以本能为主导的复杂的内心;表现主观感受中丑恶、荒诞的世界。 2、重视艺术表现:使用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 3、重视艺术形式的创新。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作家作品: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超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
(一)后期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形成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至20世纪20—40年代形成了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
1、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特征: 用象征暗示、意象比喻、自由联想、通感等手法表现人复杂微妙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涉及重大的题材,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宗教神秘性与现代意识。 2、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领域:
§叶芝(1865-1939),是爱尔兰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早期创作受唯美主义主义、浪漫主义影响,诗作富于幻想,有朦胧美丽的意象,代表作有《茵纳斯弗利岛》等;后期创作转向象征主义,推动后期象征主义贴近现实生活;名作有《驶向拜占庭》等。
§瓦雷里(1871-1945),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大师,前后期象征主义之间承前启后的诗人; 提出“纯诗”理论;
• 诗歌注重表现内心的意识活动及哲理,有严密的结构、生动的象征、意象和美妙的音韵。 &代表作是《海滨墓园》:写诗人在海滨家族墓园产生的关于静止与变易的关系的沉思,肯定现世、肯定介入生活、肯定变易;充满哲理、思辨性,同时富于美妙的意象、韵律。
§里尔克(1975-1926)是奥地利后期象征主义大家;诗歌偏重于哲理思索,有对客观事物精细刻画的雕塑美;代表作是《杜伊诺哀歌》与《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杜伊诺哀歌》是组诗,叹息人生种种的局限,也探讨“局限”与“完满”的转化关系,肯定、礼赞人生;《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44 / 55
外国文学史
利用神话传说赞美“转化”的快乐以及诗歌具有的“转化”一切的力量,有深刻的哲理与新颖的形象。
§庞德(1885-1972)是意象派的代表诗人,诗歌创作受日本俳句与中国古诗影响;
意象派是20世纪前期英美诗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源于象征主义,但篇幅短小,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语言明朗凝练,形式接近自由体诗。
• 后期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有体现
§ 梅特林克(1862-1949)是象征主义戏剧大师;代表作是童话梦幻剧《青鸟》。
三、 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是20世纪前期影响最为深远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 表现主义20世纪初发端于德国绘画领域,1911年之后德国文坛兴起了表现主义文学运动,随后表现主义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其他艺术领域;至20世纪20年代末,表现主义走向衰落。
● 表现主义文学的特征:反对再现,强调表现人的主观感受、事物的本质;作品内容有抽象化、概括化的特点,是现代寓言;使用象征、梦幻、变形的艺术方法。
● 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小说与戏剧领域:
§ 斯特林堡(1849-1912)是瑞典著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走向大马士革》是欧洲最早的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作是《鬼魂奏鸣曲》:通过象征性的环境、情节与人物揭露人性的丑恶、社会关系的病态。
§奥尼尔(1888-1953),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是《琼斯皇》与《毛猿》:《琼斯皇》巧用鼓声与幻象使琼斯皇逃跑过程中的心理外化;《毛猿》以展示主人公扬克精神危机的产生、发展过程为主要内容,象征性意象“毛猿”、“笼子”等贯穿全剧,从“笼子”到“ 笼子”的独特结构运用巧妙,暗示人的命运。
§ 恰佩克(1890-1938)是捷克著名科幻小说家、剧作家;创造性地将表现主义运用于科幻领域;代表作是《万能机器人》。
(三)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1909年出现于意大利、继而波及全欧的一种现代主义文艺流派,涉及绘画、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电影、摄影等领域;1918年后它走向衰落。
● 未来主义文学的特征: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抛弃文化、文艺遗产;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赞美“速度美”和“力量”;注重描述物质的音响、重量、气味;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造。
● 未来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马里内蒂(1876-1944) 是未来主义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论文《未来主义的创立和
45 / 55
外国文学史
宣言》(1909年)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
§阿波利奈尔(1880-1918)创立“立体未来主义”;代表作是《醇酒集》与《图画诗》。
(四)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1924-1969年间流行的一个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它的前身是达达主义;它源于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各国、波及亚洲;它涉及文学、绘画、雕刻、戏剧、电影等领域。
1、达达主义宣言——“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达达的反感,消灭记忆:达达消灭考古:达达消灭未来:达达 2、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1)、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梦幻世界、无意识世界; (2)、主张用“无意识书写”和“梦幻记录法”创作;
(3)、废弃传统的艺术形式,自由联用语言、意象,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 ● 超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和小说领域
§ 布勒东(1896-1966)是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领袖; 1924-1942年间发表了三篇《超现实主义宣言》;诗歌常以爱情为题材,意象丰富,语言奇崛,名篇有《警觉》、《自由组合》等;代表作是小说《娜佳》,小说名作还有《磁场》(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小说,与苏波合作)。
§艾吕雅(1905-1952)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将之一;以写爱情诗著称,不追求形式的标新立异,只是探索适于表现自己感情的形式;前期诗风梦幻,后期诗风明朗。
(五)、意识流小说:是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1、意识流小说的特征:创作视点由“外”转向“内”,“作家退出小说”,让小说中的人物直接展示自己的意识流程;使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象征暗示等
2、艺术手法;打破传统的线形结构,采用“心理时间”建筑时空倒置穿插的立体交叉结构。 3、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普鲁斯特(1871-1922)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是《追忆逝水年华》:小说共七部:《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们身边》、《盖尔芒特家那边》、《索多姆和戈摩尔》、《女囚》、《消失了的阿尔贝蒂娜》、《重现的时光》,通过主人公马赛尔的意识流,折射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小说首创性地通篇运用意识流手法。
§ 伍尔夫(1882-1941) 是意识流小说的另一位奠基者与大师;名著有《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 小说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反映人物心灵世界,表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人物意识的流转方式多姿多彩;描写富有诗意,文笔流畅委婉 。
46 / 55
外国文学史
§福克纳(1897-1962) 是美国意识流小说大师;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反映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生活 ;
代表作是《喧哗与骚动》:通过没落贵族康普生的三个儿子与家中女仆的意识流反映南方庄园主阶级的没落以及资本主义的得势:
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标题是《1928年4月7日》;班吉的叙述——痴人说梦 第二部分是“昆丁的部分”,标题是《1910年6月2日》;昆丁的叙述——变态心理 第三部分是“杰生的部分”,标题是《1928年4月6日》;杰生的叙述——非理性意识 第四部分是“迪尔西的部分’,标题是《1928年4月8日》;迪尔西的叙述——全能角度 • 运用“复合式”意识流手法、多角度的叙事与神话模式。
(六)、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是一种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形象阐述的文学思潮。存在主义文学于20世纪30年代末兴起于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欧美,波及亚非诸国,50、6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逐渐衰落,80年代随着萨特的去世而结束。
● 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鲜明的哲理性和寓意思辨性; 独特的真实性原则;特定的境遇与自由选择。
● 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在在先于本质”;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小说与戏剧:
§ 波伏瓦(1908-1986)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作品以小说为主,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女性形象,主要表现两次大战之间及战后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以及存在主义哲学观;名著有小说《女客》、《他人的血》、《人总是要死的》、论文集《第二性》、回忆录《一个安分守己的姑娘的回忆录》
§ 加缪:中篇小说《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述莫尔索用“无所谓”对抗荒诞世界的故事; * 运用对比手法——一是人物态度与人物境遇的对比;二是人物间不同态度的对比;三是人的生理要求与心理反应的对比。
&长篇小说《鼠疫》:述面对鼠疫里厄医生、神甫帕纳卢、记者朗贝尔、走私犯柯塔尔等人不同的自由选择;小说富于象征意义:以鼠疫象征法西斯势力对各国的侵略,以鼠疫流行的奥兰城象征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以市民们的抗鼠疫斗争象征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以里厄医生的自我牺牲行为象征抵抗战士的斗争精神。
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 。
47 / 55
外国文学史
(一)创作生涯
1、早期(1909-1920)诗歌零散地展示、否定现实,有忧郁彷徨色彩,常用联想、隐喻和暗示,格律沿袭传统;
2、中期(1920-1926)创作全景式地展示现实、深刻解剖现实,技巧趋向复杂化;主要作品有:《荒原》、《小老头》、《空心人》:揭示西方人精神空虚、现代文明濒临危机的困境 。
3、晚期(1927年以后)主要作品有《灰色星期三》、《四个四重奏》、《大教堂凶杀案》等;
& 《四个四重奏》:是诗人后期的代表作;模仿四重奏,用音乐形式表现主题。
(二)诗歌理论:艾略特是英美新批评的奠基人,他在《圣林》和《论诗与诗人》等文章中提出了关于诗歌创作与评价的理论:
1、 “非个人化”理论:诗歌并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诗歌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 2、“思想知觉化”理论——“用知觉来表现思想” ,“把思想还原为知觉。” “客观对应物”理论。 二、《荒原》:《荒原》是象征主义诗歌最杰出的代表作、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 (一) 思想内容
1、《荒原》共434行,在骑士寻找圣杯救治渔王的神话故事的框架下展开故事。
2、诗歌高度概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生活,揭示了西方文明的堕落、人们的精神危机,将之归咎于人们之丧失宗教信仰,呼吁人们皈依宗教以拯救“荒原”。
(二)艺术特色:神话结构与“拼贴”技巧相结合;通篇使用“客观对应物”表达思想感情:象征的丰富性;象征的多意性;大量用典;&语言灵活多变。
第三节 卡夫卡
卡夫卡( 1883—1924)是表现主义文学大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奠基人之一。 (一)创作
1、长篇小说“孤独三部曲”《美国》叙少年卡尔因被家中女仆引诱而受到父母惩罚、被送到美国后的不幸遭遇;基本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但已具有某些“卡夫卡式” 的特色——表现世界对人的敌意、压迫、人的孤独、陌生、无奈感;使用有象征意义的似真似幻的描写等等。
&《审判》是“卡夫卡式”小说形成的标志;叙银行职员约瑟夫·K被法院无端逮捕、处死的故事,揭示“法”的异化;突出地表现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心理感受;场景、情节富于梦幻、荒诞色彩。
&《城堡》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小说; “城堡”是权利的象征、黑暗腐败的国家机构的缩影,是与人为敌的异己力量的象征; “K”是“小人物”的象征,是现代人的象征,也是作者自己的写照。西方人对《城堡》主题的三种理解——犹太人寻找精神家园、人类寻找上帝、人类寻找真理、人生目的。
48 / 55
外国文学史
2、中短篇小说:以揭示世界的荒诞为中心主题的作品——《判决》:叙格奥尔格无端被父亲怀疑、指责、判决投河自杀的故事。
• 以揭示人的异化为中心主题的作品——《变形记》是卡夫卡中短篇小说,揭示人的异化的悲剧。 • 《饥饿艺术家》叙艺术家在笼中表演绝食、为观众对他的不信任、为绝食表演时间短等而苦恼、直至饿死的故事。
• 以揭示“小人物”的痛苦为基本主题的作品—— 《地洞》叙一只小动物终日担心敌人来袭、挖地洞保护自己的故事。
• 以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为基本主题的作品—— 《在流放地》、《中国长城建造时》 (二)、“卡夫卡式”
1、表现世界的荒诞可怕、人的异化、孤独、焦虑、恐惧:权威的不可抗拒;障碍的不可克服;孤独的不可忍受;真理的不可求寻;异化的不可逃脱。
& 卡夫卡:“在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一句话‘我可以摧毁一切障碍’,而一切障碍都可以摧毁我。” 2、使用荒诞情节与真实细节相结合、夸张变形与抽象表现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3、作品有怪诞性、梦幻性、神秘性、寓言性、多义性、自传性。
第四节 乔伊斯
乔伊斯(1882—1941)是意识流大师、现代主义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家。
一、创作《都柏林人》描述都柏林中下层市民日常生活的沉闷庸俗;基本用现实主义方法写成,但有重视写人物内心、运用象征手法的倾向。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描述艺术家斯蒂芬从童年、少年到的青年的成长历程;用现实主义手法安排情节结构、描述场景,用意识流手法表现主人公的心灵;标志着作者的创作由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
二、《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现代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作。(《尤利西斯》与《荒原》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一)小说运用神话模式,套用《奥德修记》的框架,在人物设计、情节结构上与之成对应关系,描述1904年6月1 6日早晨八点到次日凌晨两点18个小时内三个人物(布鲁姆、斯梯芬、莫莉)在都柏林的生活经历与内心意识:
第一部分共3章,大体相当于《奥德赛》的前4章,主要写斯蒂芬; 第二部分共12章,大体相当于《奥德赛》的5至12章,主要写布鲁姆;
第三部分共3章,大体相当于《奥德赛》的13至24章,写布鲁姆邀请斯蒂芬回家以及莫莉。 &神话模式造成了古今对比与借古讽今的效果:
49 / 55
外国文学史
奥德修斯:英雄——布鲁姆:“反英雄”,庸人主义者 帖雷马科:实干家——斯蒂芬:虚无主义者 珀涅罗珀:忠贞的妻子——莫莉:肉欲主义者
&“《尤利西斯》以对现代人庸庸碌碌生活的展示,尤其是对人物潜意识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细致人微的描绘,对他们庸俗猥琐的高度概括,来探索爱尔兰殖民性、岛国性、庸俗性的民族意识,揭示爱尔兰所面临的时代危机,同时也预示人类的危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尤利西斯》是一部西方社会精神崩溃的现代史诗。”——中央电大 程陵
(二)小说发展了意识流技巧:“意识流”的个性化;语言的创新。
萨特 (1905-1980)是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 存在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一、思想发展
1、三十年代初形成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2、1939年前持“绝对自由论”,基本不介入社会活动;
3、1939年后持“相对自由论”, “二战”期间参加地下抵抗运动,五十年代后成为著名社会活动家; 4、1943年发表《存在与虚无》;
5、四十年代中期发表《争取倾向性文学》和《什么是文学》等存在主义的重要文艺论著 ; 6、1957年发表《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
& 存在主义哲学观:客体观是“自在的存在”,认为世界荒谬,人生孤独;主体观是“自为的存在”,主张人自由选择;责任观是自由选择必须承担责任。
& 文学观: 文学介入社会、干预生活;文学传达生活,而不是编离奇的故事、塑造典型形象。 二、创作:萨特的文学创作包括小说与戏剧。 (一) 小说
1、《厌恶》(《恶心》) 是萨特的成名作、典型的存在主义小说 ; 通过主人公洛根丁对生活的“恶心”感表述“存在就是荒诞、就是恶心”的哲学观;“恶心” 体现出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具有主体自觉和批评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2、《墙》是短篇小说集;集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墙》:小说通过反法西斯战士伊比塔与格里偶然性的生与死说明世界与人生的荒诞;伊比塔是典型的存在主义形象。
“任何人的选择都因无据可依而呈现出偶然性,于是这个世界就因人的随心所欲而充斥着比比皆是的偶然性,并显现出一种荒诞性。”
3、《自由之路》:小说以“二战”前夕与初期为背景,通过知识分子玛第厄的人生道路与选择阐释
50 / 55
外国文学史
了 “自由选择”的哲学观。
(二)艺术特色:巧妙的艺术构思;运用象征寓意手法;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第十二章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文学、建筑、美术、音乐、哲学、社会学、政治、历史等诸多领域 。后现代主义文学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继承现代主义文学、同时又发展、悖离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学现象。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不再追求文学帮助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终极价值; 2、不再认同人的主体性; 3、作品情节内容具有荒诞性;
4、追求没有规范、自由随意的艺术形式、技巧的创新;
5、打破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明显的亚文学倾向。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 “荒诞派戏剧”、 “新小说派” 、“垮掉的一代” 、 “黑色幽默”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
(一)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西方、60年代末走向衰落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戏剧流派,它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
&荒诞派戏剧的特征:以表现人生的荒诞——生存环境的荒诞与生存方式的荒诞——为基本主题;以表现形式的荒诞——情节结构、舞台形象、台词的荒诞化与悲喜剧因素的荒诞化融合——为基本艺术特色。
&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作品
§尤奈斯库(1912-1994)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者和主将之一;名作有《秃头歌女》、《椅子》、《犀牛》等:《秃头歌女》是第一部荒诞派戏剧作品、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是彻底的“反戏剧”,通过循环结构喻示荒诞生活的延续不绝。
&《椅子》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使用“反戏剧”手法,通过发生在一对生活在荒岛上的老夫妇身上的荒诞故事直喻物对人的压迫、人生的孤独凄凉、空虚、没有价值。
§ 热内(1910─1986)是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与重要作家之一;剧作多描述社会边缘人、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喜用“戏中戏”的艺术手法;代表作是《女仆》:揭示阶级对立、自我丧失的悲剧。
§品特(1930─2008)是英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以创作“恐吓的喜剧”而著称;《生日晚会》通过钢琴家斯坦利逃避、抵抗莫名的威胁、最终失败的故事揭示环境对人的威胁与人生的恐惧感。
51 / 55
外国文学史
§ 阿尔比(1928-) 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动物园的故事》:描述流浪汉杰利为与出版商彼得对话而迫使他杀死自己的故事,揭示人际隔膜之深、沟通之艰难。
(二) 贝克特:贝克特(1906-1989)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1、创作:贝克特的创作包括诗歌、小说、戏剧。诗歌:是前期作品,有现代主义特点,多用晦涩的语言表达奇特的主观感受;小说:受意识流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人的精神探索、荒诞世界中的苦闷,重要作品有《莫菲》、《瓦特》、长篇三部曲《马洛依》、《马洛纳之死》和《无名的人》等;戏剧重要作品有:《等待戈多》;《啊,美好的日子》:表现被黄沙埋身的老妇维妮在梳妆打扮、聊天、赞美生活美好中度日的情形,喻示人类处境、前景悲惨却麻木不仁。
2、《等待戈多》: A、内容与思想内涵
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老流浪汉—— 爱斯特拉冈(又名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名狄狄)在黄昏时节荒原上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
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仍在等待戈多到来。戏剧用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与心态直喻人生的荒诞、痛苦、令人绝望,揭示人类永恒地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
马丁•艾斯林《论荒诞派戏剧》“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
B、艺术特色:使用荒诞的舞台艺术形式:舞台形象(布景、人物)荒诞化;剧情荒诞化;戏剧语言荒诞化;使用重复结构;使用“成对”手法。
(二)新小说派:新小说派是“二战”后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流派,它50年代形成于法国文坛,60年代是创作高潮阶段,70年代进入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期,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又出现了一波创作、研究热。
1、 “新小说”的特征:注重写“物”;注重写人“下意识”的主观世界的“真实”;注重艺术探索、创新——描写方式的创新:“视觉派”;时空处理的创新:构建“心理时空网络”、“时空迷宫”; 结构设置的创新:使用“迷宫体”结构、立体对称结构、“绘画法”结构等;语言运用的创新:追求“文字变化”、进行“文字历险” 注重读者的参与、探索作用。
2、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作品
§ 娜塔莉·萨洛特(1902-1999)是最早创作“新小说”的作家;论文集《怀疑的时代》集中概括了
52 / 55
外国文学史
新小说派的主要观点,是新小说派的纲领性文献;小说名作有《无名氏肖像》、《行星仪》等。
§ 克洛德·西蒙(1913-2005) 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被尊为“新小说之父”;代表作是《佛兰德公路》:通过叙述者——骑兵乔治在战争中的经历与心理,展示了战争对人类的伤害;使用“绘画法”与巴洛克式的笔法写物绘人。
§阿兰·罗伯-格里耶 (1922─ )是新小说派的领袖与主将;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是新小说派的理论宣言与纲领;代表作是《橡皮》与《窥视者》:
a、《橡皮》描述侦探瓦拉斯调查经济学家杜邦被暗杀案过程中的经历与见闻,以情节的错位与结构的开放、对 “物”的客观描写与影视语式的运用为艺术特色;
b、《窥视者》描述旅行推销员马弟雅思上海岛推销手表、窥视岛上的生活、岛上的人也窥视他的行迹、他犯下的罪行,有新颖的艺术视角与结构、新颖的表现手法。
§米歇尔·布托尔(1926- )是新小说派重要的作家与理论家;创作全面运用新小说派的各种技巧,有 “百科全书式”的技巧之称;成名作与代表作是《变》:通过主人公莱昂·台尔蒙乘火车去罗马途中的回忆与遐想展示他与妻子、情人过去的生活情景;使用开放式结构、对称结构、第二人称叙事,对”物“的描绘详尽精确。
(三)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美国文坛上的一个后现代 主义文学流派,兴起于50年代初,衰落于60年代,成员大多是不满现实、愤世嫉俗的大学生,他们用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反传统的文学创作来反叛社会。
1、垮掉的一代的创作特征:追求“自发表现”——题材内容上不受任何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热衷于表现色情、暴力、堕落、吸毒、犯罪等等;艺术上追求突破传统文学的规范,突破体裁限制,用标新立异的技法和不经加工的底层人的粗鄙口语表现人的欲念、感官印象等。
2、垮掉的一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小说和诗歌
§ 凯鲁亚克(1922-1969) 是“垮掉的一代”的领袖和发言人;代表作是《在路上》:叙“我”(狄恩)带领一群“彻底垮掉而又满怀信心的流浪汉和无业游民”驱车游历、为所欲为的故事。
§ 金斯堡(1926-1997)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成名作与代表作是《嚎叫》:用狂放不羁的自由体诗句表现“我这一代精英”放荡的生活与痛苦、厌恶、焦躁、绝望的情绪。
(四)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于美国文坛的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
1、黑色幽默文学的特征:喜用科技题材与有概括性、启发性的题材;表述”世界荒诞“的主题;使用寓悲于喜的幽默艺术;塑造”反英雄“式的人物形象;采用“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
2、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作品
53 / 55
外国文学史
§ 约翰· 巴思(1930 ─ ) 是黑色幽默的早期作家、美国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创作具有将黑色幽默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的特色以及“元小说”的特色;代表作是《烟草经纪人》、《羊童贾尔斯》
§ 冯尼格特(1922-2007)是最有影响的黑色幽默作家之一;创作将科幻与历史、现实相结合,运用冷眼旁观、玩世不恭、悲剧喜演式的幽默讽刺和多变化、多插曲的情节与口语化的语言,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 代表作是《第五号屠场》:采用科幻文学的形式;采用“时间旅行法”处理叙事结构; 具有元小说的因素和“冯尼格特式”的幽默。
§ 品钦(1937- )创作引入“熵定律”解释世界;以构思奇谲、使用 “追寻”叙事模式以及思想庞杂、风格神秘而著称;代表作是《万有引力之虹》:一个关于现代科技与人类情欲将世界推向毁灭的寓言性故事。
●海勒:海勒(1923-1999)是黑色幽默文学的开创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作家。
A、《约瑟夫·海勒和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冯内古特的作品侧重嘲笑人类的荒唐和愚蠢,他惯于用科幻式的寓言说教。品钦则侧重于反映宇宙的荒谬、阴暗和神秘难解,在他笔下出现的是一个鬼影憧憧的荒凉世界。而海勒则始终注视着美国的现实社会。他不像冯内古特那样耽于幻想,也不像品钦那样迷恋神秘,他对美国社会阴暗面的揭示和嘲讽较其他作家更为直接、更为犀利。由于这个缘故,海勒备受批评界和读者的关注和青睐。 ”
B、创作:海勒是博采众长而又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家,其小说特色:用喜剧形式表达悲剧内涵;用事实与虚构混淆的方式揭露社会上压迫人的力量;具有象征性、寓言性。
C、海勒的小说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出了毛病》 D、《第二十二条军规》
(1)、思想内容:小说描述发生在”二战“中一个驻扎在地中海皮亚诺萨岛上的美国空军中队中的故事—— 军官们——德里特将军、佩克姆将军、中队长卡思卡特上校、中队少尉沙伊斯科普夫、食堂管理员迈洛等自私贪婪、冷酷卑劣,使皮亚诺萨岛陷于疯狂、混乱中;
轰炸员尤索林:英雄——“反英雄:正直勇敢,为祖国而战;看清现实后为保存自己的性命进行几近疯狂的努力;拒绝同流合污、做逃兵。
“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本人申请,可是一一旦提出申请,那证明你精神良好,是正常人,所以你又无法申请——指一个圈套,一个陷阱。它隐喻了一种悖论般的荒谬处境,象征一种有组织的混乱以及有理性的荒诞——后现代社会的一种谁也看不到、但却无所不在的统治。
(2)、艺术特色:“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漫画式”的人物形象;“悲剧喜唱”式的描写。
54 / 55
外国文学史
(五)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拉丁美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流派 ,它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于30-40年代,盛行于50-70年代,至今仍富于生命力。
1、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利用幻想的现实(神话、民间传说、拉美传统文化观念等)表现真实的现实;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
2、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是《总统先生》: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诞生的标志;巧用侧面描写;巧用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造成魔幻色彩;巧用超现实主义创作技巧。
§卡彭铁尔(1904-1980)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是《这个世界的王国》:小说序言阐释了“神奇现实”的理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纲领与宣言;小说通过黑人奴隶米蒂·诺埃尔的意识流表现四次奴隶起义的情形,融入大量的民间传说,造成人、神、鬼、巫混杂的魔幻效果。
§ 鲁尔福(1918─1986) 是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代表作是《佩德罗·帕拉莫》 :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标志着魔幻现实主义成熟的作品;打破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描绘“神奇的现实”;大量使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时序颠倒、跳跃;用梦幻表现人物心理;写人物的意识流等。
● 马尔克斯:(1928- )哥伦比亚小说家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1)创作:《枯枝败叶》是标志着作者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形成的作品;描述马孔多美国香蕉种植园建立前一位上校与其子孙孤凄的生活。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作者认为是 “一部写得最好的小说”;描述一位战功卓著的上校退休后被社会遗弃、穷愁潦倒的生活。《家长的没落》:炉火纯青地运用现代派文学技巧:大量运用夸张、变形、象征手法;各章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尼卡诺的形象;采用 “多人称独白”的叙事方法等。
(2)、《百年孤独》:小说描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魔幻色彩的命运,以及马孔多从兴建、发展到消亡的一百多年的历史。
A、思想内涵:小说通过马孔多的百年史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美19世纪初至20世纪上半叶的百年史;小说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美的孤独,揭示了孤独的根源,指出了孤独带来的严重危害,呼吁人们走出孤独,表达了作者对于拉丁美洲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和热情关注。
B、艺术特色:《百年孤独》充满魔幻色彩:使用荒诞奇异的情节造成魔幻性;融合东西方神话故事造成魔幻性;使用循环、重复手法造成魔幻性;使用预言、预兆造成魔幻性;使用象征隐喻手法造成魔幻性。
55 /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